【摘 要】
:
目前欧元区陷入多重困境:债务问题愈加严重;紧缩措施产生系列负面效果;成员国间经济失衡加剧;经济治理的制度缺陷凸显。欧洲各界已对欧元区所处困境展开反思,从不同角度或立场开出“药方”,各方虽有分歧,但总体是在妥协中寻求共识。在可预见的未来,各项举措将逐渐发挥作用,欧元区不但不会解体,反而会向经济趋同、财政联盟、政治联盟等目标靠近,权力有可能进一步向欧洲层面转移。但由于缺乏足够动力,欧洲一体化发展速度将是小幅和缓慢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欧元区陷入多重困境:债务问题愈加严重;紧缩措施产生系列负面效果;成员国间经济失衡加剧;经济治理的制度缺陷凸显。欧洲各界已对欧元区所处困境展开反思,从不同角度或立场开出“药方”,各方虽有分歧,但总体是在妥协中寻求共识。在可预见的未来,各项举措将逐渐发挥作用,欧元区不但不会解体,反而会向经济趋同、财政联盟、政治联盟等目标靠近,权力有可能进一步向欧洲层面转移。但由于缺乏足够动力,欧洲一体化发展速度将是小幅和缓慢的。
其他文献
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中欧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步伐。中欧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合作有很大空间,但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要求双方在合作路径选择上以需求导向型合作为主,战略导向型合作为辅。中欧货币合作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巨额融资”能力,充实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同时,它对建立一个更为公平、有效、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近期推出了整合双方经济的重大举措,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计划进一步开放彼此市场,整合规范与标准,并共同应对全球贸易面临的挑战。欧美此举既有摆脱各自经济困境、推动内部经济增长的考虑,更有联手应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维持国际经贸主导权,以及重振“跨大西洋联盟”的战略考虑。欧美对TTIP都寄予厚望,将全力推动谈判达成协议,但由于双方在监管理念以及技术细节等方面仍存较大差异,谈判很难一帆风顺。
奥巴马政府明确界定了美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即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与发展利益,并力图通过支持民主建设、拓展贸易投资、维护非洲安全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实现上述利益。奥巴马政府对非外交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改变对非身份认知、强化美国公众对非洲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与非洲青年一代的交流、注重发挥非洲人在地区治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外交功能,等等。未来奥巴马政府的对非外交在具体政策实践上将有所变化,但会坚持其既定原则和利益追求。
近年来,关于中美之间缺乏战略互信的问题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广泛讨论。最近,甚至有美国学者撰文说,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达到了“空前高度”,两国之间正在展开一场“新冷战”。笔者对此不能认同。中美之间在许多方面是有互信的,但互信程度远低于两国之间的合作和相互依赖。现在不是过去三十多年中美互信最差的时候。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是当前互信问题突出的一个原因。加强互信需要积蓄正能量,增进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在双方利益并不重合甚至冲突的问题上两国要多沟通、探讨、妥协。若如此,则中美双方都会有所失,也都会有所得。
2012年正值世界多个主要大国的大选年和政治精英更替年。在全球经济低迷仍未呈现明显好转迹象、各国面临的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挑战加剧、大国间国际政治经济博弈走向扑朔迷离之际,大选政治与精英轮替对有关国家的政治生态和政策趋向会带来何种影响?不同政治制度下的精英更替方式各自有何利弊得失?对政治民主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的探索又将带来哪些启示?
对中国外交而言,国际关系正经历二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转变,中国自身及其与外部关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开创中国模式,日益与世界融合,并被视为变化着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变量。身处这一历史转折期的中国外交战略,需要在自我角色定位、战略姿态和中长期目标等方面实现重大转进和提升。中国未来国际战略要把握世界发展变化大势,找准自身定位,以新观念、大思路谋篇布局、应对挑战,以宏大战略视野、超越性思维,实现具有创立中国和平发展范武意义的战略转进。
在当今网络时代,美国以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为工具,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舆论攻击的“组合拳”方式,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其结果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形象和美国自身的影响都有利有弊。透过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实践与影响可以预见:全球信息争霸战将会走向白热化;国际社会在“自由”与“安全”这一传统对立命题的博弈中将面临更为深刻的伦理困境;全球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趋势将会在虚拟空间进一步走向深入。
东亚国际体系是否以及如何转型?中国和东亚各国正在形成何种互动关系?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如何?为了弄清这些足以影响当今世界秩序的重大问题,2011年10月22—23日,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了主题为“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东亚”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年12月11日,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美中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巧实力与中美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中教育基金会、圣地亚哥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
本文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契机,通过对武汉市8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中国大学生的日本观,以及对“3·11”地震前后中日关系相关热点问题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知和印象普遍比较负面。不过,自日本“3·11”大地震以来,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评价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正面评价和感性认识较以前增多。此外,中国大学生对当前及未来中日关系的看法比较一致,对中国对日政策官方表述的认同感有选择性,其标准就是国家利益,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外交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