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正常人步行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步行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常受试者50例,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5例。采用AL-60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训练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进行步态测试,分别测试2组受试者步行前、步行10 min后及步行15 min后步态相关参数变化,步态检测指标包括各时间段足底压力中心总轨迹长(COPD)、足底压力中心在左右(COPD-X)及前后(COPD-Y)方向的平均偏移。结果:与组内步行前比较,老年组步行10 min及15 min后的COPD、COPD-X、COPD-Y均增大(n P<0.05),青年组仅步行15 min后COPD[(37.73±2.16)cm]、COPD-X[(1.95±0.22)cm]、COPD-Y[(2.11±0.27)cm]增大(n P<0.05)。老年组各时间点的COPD、COPD-X及COPD-Y均较青年组大(n P<0.05)。n 结论:老年人步行后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增大;青年人步行初始阶段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值变化不大,但延长步行时间后,相关参数值增大,且步态稳定性下降。“,”Objective:To explore any changes with age in the center of plantar pressure among normal people after walking.Methods:Fifty healthy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a young group and an elderly group, each of 25. Gait descriptors were collected for each subject using a model AL-600 gait and balanc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apparatus. The gait descriptors were the center of pressure displacement (COPD), and the COPD in the medial-lateral (COPD-X) and anterior-posterior (COPD-Y) directions before and after 10 and 15 minutes of walking.Results:The average COPD, COPD-X and COPD-Y of the elderly group increased after both 10 and 15 minutes of walking, but among the young group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only after 15 minutes. The average COPD, COPD-X and COPD-Y of the elderly group were alway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e young group′s averages.Conclusions:Gait stability among the elderly decreases after as little as 10 minutes of walking, but among the young decreases are observed only after 15 minutes.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资助的康复医学项目及相关文章成果,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对比,为康复医学未来的资助方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及NIH项目报告网站,收集NSFC和NIH资助项目及其产出的文献信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8年NSFC共资助421个康复医学领域项目,NIH共资助312个项
海口塔超高层钢结构外框4个多腔室圆管(直径4.2 m)组合巨柱的柱脚长宽为10.42 m×4.92 m,柱脚底板为双层,底板厚110 mm,间距1 m,每个柱脚通过166根预埋锚栓组成的锚栓群和基础连接,锚栓直径90 mm,长度5.2 m.要求所有锚栓垂偏不能超过0.0513°,因此对锚栓定位精度要求极高.该工程通过巨型锚栓群精确预埋技术,很好地确保了锚栓群的预埋精度,锚栓的穿孔合格率达到100%,未出现扩孔现象.
目的: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基于纸质版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人工智能模型,评估并比较其与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对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定位的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的527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861份纸质版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以术中成功消融靶点作为金标准,对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及测试。两位心律失常专科医生根据经典定位流程图及临
本文结合中国工艺美术馆项目,对水泥基自流平地面的质量管控措施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分析.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加强材料进场验收,做好基层隐蔽验收工作,强化过程检查验收和三检制,是保证自流平施工的关键因素.
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贯穿整个建筑施工始终,随着科技进步,城市建筑趋于向更高、更大、更深的方向发展,施工人员数量随之剧增,因此安全管理的工作难度也大大提高.目前已经出现了“智慧工地”辅助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文章探讨了基于物联网、VR虚拟技术、BIM技术的安全管理设备在现场施工时的应用,并构想了以后的“智慧”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失禁(UI)的疗效。方法:选取U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电针治疗。针刺和电针疗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排尿日志记录、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分别对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排尿情况、生活质量和膀胱活动情况进行评估。结
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与另一相邻工程地下室的双外墙间距小,施工工序多,工艺复杂,通过技术攻关,优化施工工序,创新施工方法,研究出了一种地下室双外墙施工技术,解决了双外墙施工工序多、外墙逆序施工等难题.
目的:探讨邻近房室环间隔(VSAVA)不同部位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点及鉴别流程。方法:2010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电生理检查与消融治疗符合邻近VSAVA起源的特发性VA患者287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69例,年龄(61.50±15.67)岁,年龄范围12~86岁,根据胸部X线片影像及三维标测定位分为2组:①邻近三尖瓣环间隔(VSTA)组226例,其中男132例,年龄(61.92±15.88)岁;②邻近二尖瓣环间隔(VSMA)组61例,其中男37例,年龄(59.93
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80根高大型钢混凝土独立柱,通过优化梁柱节点箍筋、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改良施工工艺、选用优质模板体系等技术攻关,样板柱混凝土外光内实、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模板拼缝位置表面棱角分明、平滑整齐,柱脚无漏浆、烂根现象,已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观感效果.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既可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更好地认识室性心律失常,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撰写了“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期望该共识基层版有助于促进我国基层医生规范化诊治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