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工程实践对强夯法处理盐渍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强夯法处理盐渍土地基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和施工方法,论证强夯法处理盐渍土时不同夯击能下的处理效果,施工工艺的适用性和技术可行性。
[关键词]盐渍土地基 处理措施 加固处理 强夯法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76-01
1 引言
盐渍土是指含盐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土。随着我国广大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对盐渍土地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盐渍土本身与一般土不同,与冻土、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相比,还更特殊和复杂。它除了具有溶陷性外,还具有盐胀性和腐蚀性,给工程带来许多危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对盐渍土的分类方法是沿用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即按不同性质的盐含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
2 盐渍土的工程特征
场地地基土为氯盐渍土,含盐量一般在8%~12%之间,属超强盐渍土,土层深处见少量盐晶。土层含盐为易溶盐。场地土的有害毛细水,地下水埋藏较浅,表层土质又为粉土,盐渍土中有害毛细水上升能直接引起地基土的浸湿软化和次生盐渍化,对建(构)筑物地基产生有害影响。经勘察,有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大于地下水埋深的土层厚度。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毛细水渗出表层并湿润表层土,干化后形成坚硬的盐壳土。氯盐渍土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一般不具有溶陷性。但是,淡水浸湿场地氯盐渍土,具有较强的溶陷性。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水和使用过程中的生活污水,必须排出建筑场地外。在地基处理时,不能采用含有淡水作业的施工工艺。
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强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腐蚀特性为液体接触结晶腐蚀,因此,地基处理不能采用混凝土和钢材。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建(构)筑物要求,地基处理应较大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土的力学特性。消除场地内的可液化土层;减少或避免有害毛细水对建(构)筑物混凝土基础的腐蚀。
3 盐渍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1)做好场地竖向设计,避免大气降水、工业及生活用水、施工用水浸入地基,面造成建筑材料的腐蚀及盐胀。
(2)室外散水坡适当加宽,一般不小于1.5米,下部做灰土垫层,防止水渗入地基造成溶陷;绿化带与建筑物距离应加大,严格控制绿化用水。
(3)对基础采取防腐措施,如采用耐腐蚀建筑材料建造,或在基础外部作防腐处理等。
(4)将基础埋置于盐渍土层以下,或隔断有害毛细水的上升;或铺设隔绝层、隔离层,以防止盐分向上运移。
(5)采用换填法、重锤夯实法或强夯法处理浅部土层;对厚度不大或渗透性较好的盐渍土,可采用浸水预溶,水头高度不小于30cm,浸水坑的平面尺寸,每边应超过拟建房屋边缘不小于2.5米。
(6)对土层厚、溶陷性高的盐沼地,采用桩基、灰土墩、混凝土墩,埋置深度应大于临界深度。
(7)做好现场排洪、排水等,防止施工用水、雨水流入地基或基础周围;各种用水点应离基础10米以上。
(8)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先施工埋置深、荷载大的基础,并及时回填好土料,夯实填土;管道敷设,先施工排水管道,并保证其畅通,防止管道漏水。
地基处理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后序主体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程序。严格按照地基承压要求和施工技术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盐渍土地基本文阐述强夯法处理。
4 强夯法处理的盐渍土的技术参数
强夯机械是采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25t)夯锤起吊到很高处(一般不小于6m)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的一种夯实地基的方法。当夯锤超过卷扬机的起重能力时,需要利用滑轮组,并借助自动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自动脱钩装置可用杠杆或其它脱钩设施解决。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盐渍土地基采用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为5~6m。
强夯法是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作用机理上,又与它有本质的区别,强夯法是用很大的冲击能,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应力,迫使土中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土体迅速固结。
点夯按梅花形布置, 沿道路纵向每 6m布置5个夯点, 即在6×5角点布置4个夯点、中心点布置1个夯点。强夯分两次完成:第一遍为点夯,夯点每点夯击次数5~8击;第二遍为满夯,满夯时采用排夯, 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彼此重迭搭接20~30cm,每点搭接夯击1~2击。在施工中,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a)对于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满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较大的隆起,一般控制在10cm以内。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两遍夯击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所以间歇时间取决于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本试验段盐渍土地基采用两遍间歇时间5~7天。
5 强夯施工工艺
(1)工法特点
(a)可使用工地常备简单设备,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距建筑物及居民区安全距离200~300m以外均可采用。
(b)操作简便、安全、工效高,既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压缩性可降低2~10倍。
(c)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较换土回填和桩基可缩短工期一半。
(d)节省加固原材料,施工费用低,节省投资,比换土回填节省50%费用,与预制桩加固地基相比,可节省投资50%~70%等。
(e)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保。
(2)平整场地
清除地基处理范围内的杂草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并挖探坑检测0~5m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分层检测),同时测量夯前地面高程。
(3)夯点放线
按夯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强夯各夯击点的位置。放样时点位置偏差值不得大于5cm。
(4)起重机就位
起重机进入场地,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强夯能级设定夯锤提升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平整。
(5)点夯施工
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个夯点的夯击。第一遍强夯施工后,用推土機将场地推平,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后,再挖探坑检测0~5m范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并测量场地高程。
(6)满夯施工
点夯完成后达到预定的间歇时间即可进行满夯施工,满夯是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彼重迭搭接。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6 结语
强夯后土体密实度增加,使土体有一定的防隔水作用,动力固结消除了土体的湿陷性,进而增加了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强夯处理后, 地基的强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地基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
强夯过程中土体颗粒相对位置的移动,破坏了土体的原有毛细结构,使土中盐份的向上运移受到阻碍, 在上部非盐渍材料荷载作用下消除盐胀的危害。采用本施工工艺,还可减少大量的借方、弃方,保护了环境。该处理工艺可在今后盐渍土地基处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CECS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2]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3] JB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4] 1964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编译室,盐渍土问题译文集,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盐渍土地基 处理措施 加固处理 强夯法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1-0076-01
1 引言
盐渍土是指含盐量超过一定数量的土。随着我国广大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对盐渍土地基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盐渍土本身与一般土不同,与冻土、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相比,还更特殊和复杂。它除了具有溶陷性外,还具有盐胀性和腐蚀性,给工程带来许多危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对盐渍土的分类方法是沿用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即按不同性质的盐含量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和碳酸盐渍土。
2 盐渍土的工程特征
场地地基土为氯盐渍土,含盐量一般在8%~12%之间,属超强盐渍土,土层深处见少量盐晶。土层含盐为易溶盐。场地土的有害毛细水,地下水埋藏较浅,表层土质又为粉土,盐渍土中有害毛细水上升能直接引起地基土的浸湿软化和次生盐渍化,对建(构)筑物地基产生有害影响。经勘察,有害毛细水上升的高度大于地下水埋深的土层厚度。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毛细水渗出表层并湿润表层土,干化后形成坚硬的盐壳土。氯盐渍土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一般不具有溶陷性。但是,淡水浸湿场地氯盐渍土,具有较强的溶陷性。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水和使用过程中的生活污水,必须排出建筑场地外。在地基处理时,不能采用含有淡水作业的施工工艺。
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强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腐蚀特性为液体接触结晶腐蚀,因此,地基处理不能采用混凝土和钢材。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建(构)筑物要求,地基处理应较大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土的力学特性。消除场地内的可液化土层;减少或避免有害毛细水对建(构)筑物混凝土基础的腐蚀。
3 盐渍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1)做好场地竖向设计,避免大气降水、工业及生活用水、施工用水浸入地基,面造成建筑材料的腐蚀及盐胀。
(2)室外散水坡适当加宽,一般不小于1.5米,下部做灰土垫层,防止水渗入地基造成溶陷;绿化带与建筑物距离应加大,严格控制绿化用水。
(3)对基础采取防腐措施,如采用耐腐蚀建筑材料建造,或在基础外部作防腐处理等。
(4)将基础埋置于盐渍土层以下,或隔断有害毛细水的上升;或铺设隔绝层、隔离层,以防止盐分向上运移。
(5)采用换填法、重锤夯实法或强夯法处理浅部土层;对厚度不大或渗透性较好的盐渍土,可采用浸水预溶,水头高度不小于30cm,浸水坑的平面尺寸,每边应超过拟建房屋边缘不小于2.5米。
(6)对土层厚、溶陷性高的盐沼地,采用桩基、灰土墩、混凝土墩,埋置深度应大于临界深度。
(7)做好现场排洪、排水等,防止施工用水、雨水流入地基或基础周围;各种用水点应离基础10米以上。
(8)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先施工埋置深、荷载大的基础,并及时回填好土料,夯实填土;管道敷设,先施工排水管道,并保证其畅通,防止管道漏水。
地基处理的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后序主体工程的质量安全。因此,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程序。严格按照地基承压要求和施工技术进行,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盐渍土地基本文阐述强夯法处理。
4 强夯法处理的盐渍土的技术参数
强夯机械是采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大吨位(一般8~25t)夯锤起吊到很高处(一般不小于6m)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的一种夯实地基的方法。当夯锤超过卷扬机的起重能力时,需要利用滑轮组,并借助自动脱钩装置来起落夯锤,自动脱钩装置可用杠杆或其它脱钩设施解决。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盐渍土地基采用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为5~6m。
强夯法是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作用机理上,又与它有本质的区别,强夯法是用很大的冲击能,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应力,迫使土中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土体迅速固结。
点夯按梅花形布置, 沿道路纵向每 6m布置5个夯点, 即在6×5角点布置4个夯点、中心点布置1个夯点。强夯分两次完成:第一遍为点夯,夯点每点夯击次数5~8击;第二遍为满夯,满夯时采用排夯, 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彼此重迭搭接20~30cm,每点搭接夯击1~2击。在施工中,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a)对于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满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较大的隆起,一般控制在10cm以内。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两遍夯击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所以间歇时间取决于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本试验段盐渍土地基采用两遍间歇时间5~7天。
5 强夯施工工艺
(1)工法特点
(a)可使用工地常备简单设备,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距建筑物及居民区安全距离200~300m以外均可采用。
(b)操作简便、安全、工效高,既可以消除地基湿陷性,又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压缩性可降低2~10倍。
(c)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较换土回填和桩基可缩短工期一半。
(d)节省加固原材料,施工费用低,节省投资,比换土回填节省50%费用,与预制桩加固地基相比,可节省投资50%~70%等。
(e)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保。
(2)平整场地
清除地基处理范围内的杂草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并挖探坑检测0~5m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分层检测),同时测量夯前地面高程。
(3)夯点放线
按夯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强夯各夯击点的位置。放样时点位置偏差值不得大于5cm。
(4)起重机就位
起重机进入场地,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强夯能级设定夯锤提升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平整。
(5)点夯施工
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个夯点的夯击。第一遍强夯施工后,用推土機将场地推平,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后,再挖探坑检测0~5m范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并测量场地高程。
(6)满夯施工
点夯完成后达到预定的间歇时间即可进行满夯施工,满夯是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彼重迭搭接。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6 结语
强夯后土体密实度增加,使土体有一定的防隔水作用,动力固结消除了土体的湿陷性,进而增加了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强夯处理后, 地基的强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地基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
强夯过程中土体颗粒相对位置的移动,破坏了土体的原有毛细结构,使土中盐份的向上运移受到阻碍, 在上部非盐渍材料荷载作用下消除盐胀的危害。采用本施工工艺,还可减少大量的借方、弃方,保护了环境。该处理工艺可在今后盐渍土地基处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CECS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2]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3] JB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4] 1964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编译室,盐渍土问题译文集,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