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积极的自我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就包括文化教育因素,如果学校教育失当,就会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融合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充当好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作用,更应把关注的目光转到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陶冶作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来,为现代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
一、巧抓教材切入点,润物无声育心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间接地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组成,蕴含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众多优良品格,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
现在许多小学生都生活在优裕而溺爱的家庭中,独生子女的不良个性逐步形成,这些孩子表现为任性、自私、耐挫力差等,教材中的很多例子能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好的培养与教育作用。针对学生容易妒忌、自负、自卑等特点,在《争吵》《将相和》等课文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对照,在与人物的交流比对中,文中人物高尚的情操自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心理。
二、徜徉课堂纵深处,抓住契机健心理。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恰当的评价,真诚的尊重与理解。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无形的鼓励,如在《浅水洼的小鱼》课堂教学中,我请学生对一位孩子模拟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动作进行评价,一位学生评价说很搞笑,就像扔手榴弹一样。听完他的回答,同学们哄然,表演的同学脸红了,评价的同学脸也红了,似乎他们都觉得自己错了。我问那位评价的同学:“为什么你觉得像是扔手榴弹?”他回答:“因为他扔得很用力。”我转身问表演的同学:“为什么你要用力扔呢?”表演的同学回答说:“因为我要用力扔,这样小鱼才能回到大海深处,不会再被冲上沙滩,才会活下去。”我回应他:“我明白了,你珍爱小鱼的生命,所以你才会你们用力地扔,你已经读懂了小鱼的心。”同时我又对评价的孩子说:“你也读懂了表演的孩子的心,他的用力正是因为他对的小鱼的爱,对小鱼生命的尊重啊。”两位孩子坐下后,脸上洋溢的老师对他们理解的快乐,心中充满的是对生命的敬重,而后的课堂上学习更加投入。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将我对学生的理解与肯定传达给了他们,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比求知更需要的心理调节剂,唤起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了自己,从而感受到喜悦和自尊。
三、听说读写话心声,宣泄释放强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就巧妙利用听说读写这些方式,释放学生的内心。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在开课时播放洛杉矶大地震录像,同时配上缓慢的音乐,同时解说:这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有三十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假如你就在地震现场,你会怎样向世界人民报道这场地震呢?学生通過听与看,体会到地震带来的伤害,更为后面体会到地震中父子问的信任与深沉的爱做好铺垫,结合我们亲身遭遇的地震,学生在听中爱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说更是孩子宣泄的好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说、大胆说、尽情说。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出示一段史铁生怀念母亲的话,请学生说说读后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位学生说体会到作者的怀念与后悔之情,在说的时候这位同学的眼泪已经掉下来了。我抚摸着学生的头,温和的看着他。孩子哽咽着说:“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离开了我,我想她也恨她。”原来孩子的心中还有这样痛苦的事情,这篇课文作为导火索触动了孩子内心的痛楚……听着同学的话语,孩子的情绪逐渐平静,也许父母离婚的伤痛还留在孩子的心中,但是对母亲的怨恨已经化作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牵挂,孩子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
同时读写也能释放学生的心灵,吐露他们的心声。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与孩子一起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读,在课文情的引召下,铸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例如在教《小抄写员》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叙利奥感情变化的句子,以此启发学生怎样关心父母、体谅父母,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起空洞的说教更有效。以周记日记等方式练笔,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在写中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健康成长。
我实践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与教材共情,在性情上得到升华,同时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环境,既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对学习语文也大有帮助,可谓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融合
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作为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充当好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作用,更应把关注的目光转到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陶冶作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健康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上来,为现代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
一、巧抓教材切入点,润物无声育心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间接地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组成,蕴含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众多优良品格,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
现在许多小学生都生活在优裕而溺爱的家庭中,独生子女的不良个性逐步形成,这些孩子表现为任性、自私、耐挫力差等,教材中的很多例子能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好的培养与教育作用。针对学生容易妒忌、自负、自卑等特点,在《争吵》《将相和》等课文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对照,在与人物的交流比对中,文中人物高尚的情操自然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无声中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心理。
二、徜徉课堂纵深处,抓住契机健心理。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恰当的评价,真诚的尊重与理解。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无形的鼓励,如在《浅水洼的小鱼》课堂教学中,我请学生对一位孩子模拟小男孩捡鱼扔鱼的动作进行评价,一位学生评价说很搞笑,就像扔手榴弹一样。听完他的回答,同学们哄然,表演的同学脸红了,评价的同学脸也红了,似乎他们都觉得自己错了。我问那位评价的同学:“为什么你觉得像是扔手榴弹?”他回答:“因为他扔得很用力。”我转身问表演的同学:“为什么你要用力扔呢?”表演的同学回答说:“因为我要用力扔,这样小鱼才能回到大海深处,不会再被冲上沙滩,才会活下去。”我回应他:“我明白了,你珍爱小鱼的生命,所以你才会你们用力地扔,你已经读懂了小鱼的心。”同时我又对评价的孩子说:“你也读懂了表演的孩子的心,他的用力正是因为他对的小鱼的爱,对小鱼生命的尊重啊。”两位孩子坐下后,脸上洋溢的老师对他们理解的快乐,心中充满的是对生命的敬重,而后的课堂上学习更加投入。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将我对学生的理解与肯定传达给了他们,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比求知更需要的心理调节剂,唤起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了自己,从而感受到喜悦和自尊。
三、听说读写话心声,宣泄释放强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就巧妙利用听说读写这些方式,释放学生的内心。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在开课时播放洛杉矶大地震录像,同时配上缓慢的音乐,同时解说:这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不到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有三十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假如你就在地震现场,你会怎样向世界人民报道这场地震呢?学生通過听与看,体会到地震带来的伤害,更为后面体会到地震中父子问的信任与深沉的爱做好铺垫,结合我们亲身遭遇的地震,学生在听中爱的种子已经发芽了。
说更是孩子宣泄的好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说、大胆说、尽情说。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出示一段史铁生怀念母亲的话,请学生说说读后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位学生说体会到作者的怀念与后悔之情,在说的时候这位同学的眼泪已经掉下来了。我抚摸着学生的头,温和的看着他。孩子哽咽着说:“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离开了我,我想她也恨她。”原来孩子的心中还有这样痛苦的事情,这篇课文作为导火索触动了孩子内心的痛楚……听着同学的话语,孩子的情绪逐渐平静,也许父母离婚的伤痛还留在孩子的心中,但是对母亲的怨恨已经化作了对母亲的理解与牵挂,孩子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
同时读写也能释放学生的心灵,吐露他们的心声。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与孩子一起有表情、有语调、有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去读,在课文情的引召下,铸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例如在教《小抄写员》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叙利奥感情变化的句子,以此启发学生怎样关心父母、体谅父母,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起空洞的说教更有效。以周记日记等方式练笔,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在写中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健康成长。
我实践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课堂有效融合,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与教材共情,在性情上得到升华,同时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环境,既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对学习语文也大有帮助,可谓相辅相成,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