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实行创新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内涵 实施途径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发展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本世纪初“创新”这一概念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即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教育。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育创新能力。
教师不应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传统的教学侧重于传授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虽然传授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协作精神、责任感、耐心、毅力等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实施的途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专业技能,积极推行教育创新,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不是独立的一种教育,也不是在现有教育之外附加的新措施,而是存在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一要明确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创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素质教育要真正提高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借助于创新教育。其二要明确创新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创新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他们创新的综合素质上,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志向,掌握创新的技能方法,以及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和精神。其三要避免两种倾向,即没有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实质,而过于强调创新教育,单纯为追求创新而创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避免认为创新教育对学生来讲是高难度的课题,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只能回到应试教育,营造创新教育的思想氛围,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于环境条件之外而存在。
要搞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的复杂劳动。创新教育操作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必须改革。因此必须树立教育大视野,对现行教育教学观念、课程教材体系、课堂教学体系、教育评价模式等进行根本改造。实现教育的新生,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校园环境,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当代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素养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学校生活环境。要有保障学生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的教学机制和条件,给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给定的教学条件下让学生被动发展,还是在可选择的教学条件下让学生主动发展呢?这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本质区别,也是实现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学校提供了学生可以选择的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确立。从某种意义讲,没有选择教育,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言。既然学生的发展是充满差异的,创新性人才是不拘一格的,就不能让学生按一种速度、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抛弃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评价和管理模式,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允许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科目,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达到学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地发展个性和特长。
参考文献:
[1]张恩栋,王冰,邹伟等.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74,(4):125.
[2]何会民,潘雪增.“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74,(4):74-77.
[3]王炳林.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内涵 实施途径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社会发展已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
本世纪初“创新”这一概念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即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进而实现上述新事物的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教育。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或者说创新教育也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育创新能力。
教师不应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传统的教学侧重于传授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虽然传授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协作精神、责任感、耐心、毅力等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实施的途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专业技能,积极推行教育创新,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不是独立的一种教育,也不是在现有教育之外附加的新措施,而是存在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一要明确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一致的。创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素质教育要真正提高水平和质量就必须借助于创新教育。其二要明确创新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创新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他们创新的综合素质上,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志向,掌握创新的技能方法,以及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和精神。其三要避免两种倾向,即没有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实质,而过于强调创新教育,单纯为追求创新而创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避免认为创新教育对学生来讲是高难度的课题,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只能回到应试教育,营造创新教育的思想氛围,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于环境条件之外而存在。
要搞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一种创新性的复杂劳动。创新教育操作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陈旧落后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必须改革。因此必须树立教育大视野,对现行教育教学观念、课程教材体系、课堂教学体系、教育评价模式等进行根本改造。实现教育的新生,培养一流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校园环境,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当代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素养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学校生活环境。要有保障学生个性特长自由发展的教学机制和条件,给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给定的教学条件下让学生被动发展,还是在可选择的教学条件下让学生主动发展呢?这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本质区别,也是实现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只有学校提供了学生可以选择的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确立。从某种意义讲,没有选择教育,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言。既然学生的发展是充满差异的,创新性人才是不拘一格的,就不能让学生按一种速度、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发展。为此,我们必须抛弃过去那种单一的教学评价和管理模式,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允许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科目,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达到学业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地发展个性和特长。
参考文献:
[1]张恩栋,王冰,邹伟等.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74,(4):125.
[2]何会民,潘雪增.“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74,(4):74-77.
[3]王炳林.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