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校应该对田径运动进行适当的改革,通过了解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改变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学生体能,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在轻松愉快运动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体质。
[关 键 词] 高校;田径教学;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84-01
近些年来,田径运动的开展引起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田径运动是一项典型的体能类运动项目,田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自身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运动成绩水平高低直接取决于运动员各项能力的高低。而目前来说,田径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乏味、死板,内容不够丰富,教学结构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学生很难有积极性,也根本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实际上,体育运动项目还是很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喜爱的,但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变,使学生不会因为课程内容过于单调、枯燥而厌烦。为此,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上深入研究,进行突破,对传统教学观念做出改变。教师要着重考虑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师要从体育课教学模式开始做出改变,以多样性为重点,在设计教学理念和课堂形式时,应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教学效益提升到最大。例如,体操课中最常规的项目是前滚翻,动作要领很重要,也有一些难度,练习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会失去信心,可以编一套动作要领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要领:“一蹲,二撑,三低头,四推跳,抱团身体似圆球,五抱腿,六挺胸。”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运动器材,摆成各种寓意深刻的图案,比如长城、伐道等,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想战胜它、征服它。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对完成任务也势在必得。再如,普通的“蛙跳”項目可以改成“鸭子步”,这样稍许改动就可以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妙趣横生,并且会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其中,不会盼着下课。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特点,他们的表现欲很强,对运动和竞赛有着更高的需求。游戏与竞赛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都被调动起了,可以称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体育项目可以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内容因此被丰富,氛围被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被有效提高。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上课时感到乏味单一,毕业后学生回忆大学生活也很美好,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特点,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例如,跑步练习是田径运动中的基础训练,以往就是一直单一的向前跑,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因此可以变换一下上课内容,运用游戏和竞赛方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如追逐跑、接力跑,还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接力,如跨步跑、“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这样学生的热情会大大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接力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自己的敏捷和灵巧,即使时间过长也不会觉得没有耐心,枯燥无味。教师可以把山羊跳改为比赛竞技,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接力比赛,以此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把运动当做游戏来完成,用好胜的决心战胜自身的恐惧,率先完成的小组,会为队伍感到骄傲,学生有荣誉感,会庆幸自己克服了恐惧,没有影响集体成绩。
三、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体育项目以教学考核作为重点,更改原来的陈旧理念模式,把学生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树立目标,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某同学入学3000米测试时足足跑了有半个钟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同样3000米却少用了16分钟,虽然说同标准成绩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应该算其及格,毕竟他努力进步了,客观的判断是令其提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会激励其努力再努力,也是对学生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是教师赠予学生的一种兴奋剂,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了一面旗帜,建立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项附加分规则,有些学生进步快,可以给予适当的鼓舞与奖励。那么如何让有些不进步或后退的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程度和退步程度呢?可以采用减分制,这样便于他们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会担心自己与同学差距大而勤奋努力,努力之后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管理调控学生情绪变化等,让学生保持着愉快积极的心态去上每一堂课。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能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重大的变革与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伟,张春志,张红娟.牡丹江市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
[2]周亚辉.广东普通高校田径课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4).
[3]苟定邦,董林,聂东风,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关 键 词] 高校;田径教学;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84-01
近些年来,田径运动的开展引起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田径运动是一项典型的体能类运动项目,田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自身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运动成绩水平高低直接取决于运动员各项能力的高低。而目前来说,田径运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乏味、死板,内容不够丰富,教学结构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学生很难有积极性,也根本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实际上,体育运动项目还是很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喜爱的,但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变,使学生不会因为课程内容过于单调、枯燥而厌烦。为此,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上深入研究,进行突破,对传统教学观念做出改变。教师要着重考虑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师要从体育课教学模式开始做出改变,以多样性为重点,在设计教学理念和课堂形式时,应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把教学效益提升到最大。例如,体操课中最常规的项目是前滚翻,动作要领很重要,也有一些难度,练习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会失去信心,可以编一套动作要领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要领:“一蹲,二撑,三低头,四推跳,抱团身体似圆球,五抱腿,六挺胸。”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运动器材,摆成各种寓意深刻的图案,比如长城、伐道等,这样学生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想战胜它、征服它。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对完成任务也势在必得。再如,普通的“蛙跳”項目可以改成“鸭子步”,这样稍许改动就可以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妙趣横生,并且会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其中,不会盼着下课。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特点,他们的表现欲很强,对运动和竞赛有着更高的需求。游戏与竞赛在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都被调动起了,可以称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体育项目可以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内容因此被丰富,氛围被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被有效提高。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不会让学生上课时感到乏味单一,毕业后学生回忆大学生活也很美好,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特点,会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例如,跑步练习是田径运动中的基础训练,以往就是一直单一的向前跑,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因此可以变换一下上课内容,运用游戏和竞赛方式,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如追逐跑、接力跑,还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接力,如跨步跑、“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这样学生的热情会大大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接力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自己的敏捷和灵巧,即使时间过长也不会觉得没有耐心,枯燥无味。教师可以把山羊跳改为比赛竞技,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接力比赛,以此增强学生的表现力,把运动当做游戏来完成,用好胜的决心战胜自身的恐惧,率先完成的小组,会为队伍感到骄傲,学生有荣誉感,会庆幸自己克服了恐惧,没有影响集体成绩。
三、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体育项目以教学考核作为重点,更改原来的陈旧理念模式,把学生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树立目标,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某同学入学3000米测试时足足跑了有半个钟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同样3000米却少用了16分钟,虽然说同标准成绩相比还有些差距,但应该算其及格,毕竟他努力进步了,客观的判断是令其提高积极性的一种方式,会激励其努力再努力,也是对学生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肯定,是教师赠予学生的一种兴奋剂,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树立了一面旗帜,建立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项附加分规则,有些学生进步快,可以给予适当的鼓舞与奖励。那么如何让有些不进步或后退的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进步程度和退步程度呢?可以采用减分制,这样便于他们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他们会担心自己与同学差距大而勤奋努力,努力之后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管理调控学生情绪变化等,让学生保持着愉快积极的心态去上每一堂课。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能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重大的变革与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伟,张春志,张红娟.牡丹江市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
[2]周亚辉.广东普通高校田径课的现状及改革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4).
[3]苟定邦,董林,聂东风,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