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天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然而在全世界现有的约7000种语言中90%濒临消亡,原因是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数量日渐稀少。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最终会出现单一语言一统天下的局面?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奠基人索绪尔(1857-1913)曾在他的著作中写道:“时间改变一切,语言也无法抗拒这个普遍真理。”事实上,如果说语言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快速出现,那么它的第二个特点无疑就是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如同生物体基因一代一代会出现突变,各种语言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改换自己的面目。如一种语言可以衍生出众多“子语言”。印欧语系所包含的各个语族就是明证。多数语言学家认为,所有这些语族都源自于同一种语言,即“原始印欧语”。
按照印欧语系语言树形图的描绘,原始印欧语派生出了很多重要的语族,如凯尔特语族,罗曼语族(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日耳曼语族(德语、英语、丹麦语、瑞典语等),波罗的海语族,斯拉夫语族(俄语、乌克兰语、波兰语等),波斯语族,印度语族,以及希腊语族等。
原始印欧语大约出现在距今8000至9500年之间,具体发源地至今尚存争议。但人们普遍认为,原始印欧语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由它派生出来的语言多达430种,范围遍及从法国布雷斯特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广大地区,使用者逾25亿!
一种语言如何衍生出如此众多的分枝呢?当一种语言向广阔的不同地理区域传播(如原始印欧语是通过农业交流或军事征战而广为传播),不同的族群之间又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联系,他们各自所讲的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进而分道扬镳。原因很简单,所有语言都具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即伴随着人类一代一代地发展进步,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也会发展变化,语言要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和风貌,自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只要观察一下今天的英语或法语和19世纪末期的英语或法语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导致语言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多种语言的混合,即讲不同语言的族群由于长期接触、交流而生成一种新的语言。那些被称为“克里奥耳语”的混合语就属于这种情况。操这种语言的是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佛得角群岛以及海地的居民。他们所讲的混合语是由以前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殖民者所讲的语言与当地人的土语混合而成。这些混合语逐渐进化就演变成了这些地区居民的母语。
根据美国暑期语言学研究所的统计,世界各大洲所使用的语言数及其在全球语言中所占的比例为:亚洲2269种,占32.7%;非洲2092种,占30.3%;大洋洲1310种,占19%;美洲1002种,占14.5%;欧洲239种,占3.5%。全球共有6912种语言。使用者最多的母语依次为:汉语、西班牙语、英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葡萄牙语、孟加拉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等。全球语言数量的衰减自古有之,16世纪时约有14000种语言,自那时以来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只剩下约6900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濒危的语言”是指幼童已经不再在学校学习的语言;“垂死的语言”是指只有老年人还在使用的语言。为保护这些语言,语言学家们正试图拯救其词汇和语法,并鼓励人们学习这些语言。
如果说为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它们也会很快地消失。拉丁语的消亡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从公元6世纪古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民族打败之后,拉丁语就逐渐衰落,并最终催生了罗曼语族,这次语言灭绝的范围之大史无前例。专家们认为,从现在到2100年,全世界目前正在使用的语言还将有50%至90%消失!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惨象?美国暑期语言学研究所的数据颇具说服力。在全世界6900种语言中,95%仅仅被全球总人口的6%使用。更糟糕的是大约1900种语言的使用者不足干人!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些语言的使用族群为保持与比邻大语种族群的经济社会联系,不得不逐渐接受后者的语言,于是大量小语种的灭绝和少数大语种统治地位的上升就成为必然。这些大语种包括英语、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地乌尔都语等。以这5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口达25亿,占全球人口的40%!这一比例估计在整个21世纪都不会发生变化。
尽管如此,上述大语种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占据统治地位也不单单是因为它们拥有数量极其庞大的使用者,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学习也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某些被称为“广泛使用的语言”正是跨过了国界而被不断增多的外国人作为外语来使用。这里当然首推英语,据说全世界约有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约有3.5亿。但是英语在未来不会成为“老大”,因为另一种语言——汉语正在大规模扩张中。它在亚洲国家中尤其受到追捧。
但是,这些广泛使用的语言会否有朝一日取代所有其他语言?这种可能性极小。首先,现有1300种语言其使用者超过10万,这一点使它们远离消亡的风险。其次,这些大语种本身有可能成为未来变种语言的母体。像英语中的“不列颠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沟通。就像原始印欧语的变化一样,现在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大语种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衍生出多种新生语言,藉此确保世界语言的多样性。
按照印欧语系语言树形图的描绘,原始印欧语派生出了很多重要的语族,如凯尔特语族,罗曼语族(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日耳曼语族(德语、英语、丹麦语、瑞典语等),波罗的海语族,斯拉夫语族(俄语、乌克兰语、波兰语等),波斯语族,印度语族,以及希腊语族等。
原始印欧语大约出现在距今8000至9500年之间,具体发源地至今尚存争议。但人们普遍认为,原始印欧语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由它派生出来的语言多达430种,范围遍及从法国布雷斯特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广大地区,使用者逾25亿!
一种语言如何衍生出如此众多的分枝呢?当一种语言向广阔的不同地理区域传播(如原始印欧语是通过农业交流或军事征战而广为传播),不同的族群之间又不能保持持续不断的联系,他们各自所讲的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进而分道扬镳。原因很简单,所有语言都具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即伴随着人类一代一代地发展进步,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也会发展变化,语言要反映不同时代的生活和风貌,自然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只要观察一下今天的英语或法语和19世纪末期的英语或法语的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导致语言发生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多种语言的混合,即讲不同语言的族群由于长期接触、交流而生成一种新的语言。那些被称为“克里奥耳语”的混合语就属于这种情况。操这种语言的是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佛得角群岛以及海地的居民。他们所讲的混合语是由以前法国、英国和西班牙殖民者所讲的语言与当地人的土语混合而成。这些混合语逐渐进化就演变成了这些地区居民的母语。
根据美国暑期语言学研究所的统计,世界各大洲所使用的语言数及其在全球语言中所占的比例为:亚洲2269种,占32.7%;非洲2092种,占30.3%;大洋洲1310种,占19%;美洲1002种,占14.5%;欧洲239种,占3.5%。全球共有6912种语言。使用者最多的母语依次为:汉语、西班牙语、英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葡萄牙语、孟加拉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等。全球语言数量的衰减自古有之,16世纪时约有14000种语言,自那时以来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到2006年只剩下约6900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濒危的语言”是指幼童已经不再在学校学习的语言;“垂死的语言”是指只有老年人还在使用的语言。为保护这些语言,语言学家们正试图拯救其词汇和语法,并鼓励人们学习这些语言。
如果说为适应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它们也会很快地消失。拉丁语的消亡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从公元6世纪古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民族打败之后,拉丁语就逐渐衰落,并最终催生了罗曼语族,这次语言灭绝的范围之大史无前例。专家们认为,从现在到2100年,全世界目前正在使用的语言还将有50%至90%消失!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惨象?美国暑期语言学研究所的数据颇具说服力。在全世界6900种语言中,95%仅仅被全球总人口的6%使用。更糟糕的是大约1900种语言的使用者不足干人!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些语言的使用族群为保持与比邻大语种族群的经济社会联系,不得不逐渐接受后者的语言,于是大量小语种的灭绝和少数大语种统治地位的上升就成为必然。这些大语种包括英语、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地乌尔都语等。以这5种语言为母语的人口达25亿,占全球人口的40%!这一比例估计在整个21世纪都不会发生变化。
尽管如此,上述大语种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占据统治地位也不单单是因为它们拥有数量极其庞大的使用者,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学习也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某些被称为“广泛使用的语言”正是跨过了国界而被不断增多的外国人作为外语来使用。这里当然首推英语,据说全世界约有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约有3.5亿。但是英语在未来不会成为“老大”,因为另一种语言——汉语正在大规模扩张中。它在亚洲国家中尤其受到追捧。
但是,这些广泛使用的语言会否有朝一日取代所有其他语言?这种可能性极小。首先,现有1300种语言其使用者超过10万,这一点使它们远离消亡的风险。其次,这些大语种本身有可能成为未来变种语言的母体。像英语中的“不列颠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它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显著,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正常沟通。就像原始印欧语的变化一样,现在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大语种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衍生出多种新生语言,藉此确保世界语言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