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价虚高让老百姓看个感冒都得捏着口袋。事实上,“花500块钱,就意味着50块钱直接进入了医生的腰包”。不久前,一家药厂医药代表来到本报,揭露了这个行当的重重黑幕:
医药代表分为商务代表和临床代表。商务代表是“阳光作业”,负责合同、供货、宣传、策划等等,而临床代表干的则是“阳光下的罪恶”,负责开发临床业务。说白了,就是极力结交医生,发展“良好关系”,让医生利用处方权多开自己的药品。建立和维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出血”。
一个新药品要想到患者手中,得一路过关斩将。首先是药剂科。只有药剂科首肯,医院才能试用此种药品。对药剂科的投资必须一次性“搞定”。红包的数额一般是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掌权者”的“黑心”程度。
第二关就是科室主任。试用结果好坏全在他们的一张嘴上,这时就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利益,并承诺按批发价的百分之多少长期给予回扣。科室主任就会以“临床疗效好”等名义提出正式进货。
第三关是药品委员会。一般由院长、药剂科主任、科室主任等组成,由他们最终审核药品的进货。所以,还得喂饱“他们”,才能保证进货的最后顺利。
第四关就是医生。药品进货后,必须由拥有处方权的医生们“卖”出去。一般情况下,要按照零售价的10%或者更多与医生结账。每个与医药代表合作的医生都有一本记录自己开药情况的账。每到月末,医生便凭“本本”上的数字到医药代表处领“红包”。有些医生报的数字还与药的实际销售不符,可能是开了处方病人没取药,也可能是医生故意虚报,但无论如何,钱是得照医生的数字付的。哪一个月没付钱,医生便会立即停药。
把上上下下打理周到,没有个几万块钱是不行的。这还不包括与医生平时联络情感的费用,请医生赴宴会、洗桑拿、进酒吧是常有的事。最令人头疼的是,不少医生对这些灯红酒绿场合的特种服务感兴趣。对于决定进药的重要人物,他们想叫“小姐”服务也得答应。对于这些挺恶心人的事,作为医药代表也得硬着头皮去干。
这些费用的开支,也就是由厂家报销的费用,甚至请小姐“服务”的费用,最后都会摊进药品成本,由患者掏腰包支付。
普通药价一般是这样构成的:制药厂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15%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加上20%至25%卖给医院,医院在零售时又会加10%左右。如果一瓶药零售是100元,其出厂价可能也就在50元左右。而这50元中,药品的基本价值甚至不到15元,剩下的35元包括药品流通领域中这些不正常的开销。
将“白衣天使”变成“堕落天使”,药价打着滚往上翻,人人都恨我们医药代表,可我们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让医生多用药、重复用药,而有的药物疗效并不是很好,这实在有伤天良。
摘自《江淮晨报》
医药代表分为商务代表和临床代表。商务代表是“阳光作业”,负责合同、供货、宣传、策划等等,而临床代表干的则是“阳光下的罪恶”,负责开发临床业务。说白了,就是极力结交医生,发展“良好关系”,让医生利用处方权多开自己的药品。建立和维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基础是“出血”。
一个新药品要想到患者手中,得一路过关斩将。首先是药剂科。只有药剂科首肯,医院才能试用此种药品。对药剂科的投资必须一次性“搞定”。红包的数额一般是几千元到一万元不等,数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掌权者”的“黑心”程度。
第二关就是科室主任。试用结果好坏全在他们的一张嘴上,这时就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利益,并承诺按批发价的百分之多少长期给予回扣。科室主任就会以“临床疗效好”等名义提出正式进货。
第三关是药品委员会。一般由院长、药剂科主任、科室主任等组成,由他们最终审核药品的进货。所以,还得喂饱“他们”,才能保证进货的最后顺利。
第四关就是医生。药品进货后,必须由拥有处方权的医生们“卖”出去。一般情况下,要按照零售价的10%或者更多与医生结账。每个与医药代表合作的医生都有一本记录自己开药情况的账。每到月末,医生便凭“本本”上的数字到医药代表处领“红包”。有些医生报的数字还与药的实际销售不符,可能是开了处方病人没取药,也可能是医生故意虚报,但无论如何,钱是得照医生的数字付的。哪一个月没付钱,医生便会立即停药。
把上上下下打理周到,没有个几万块钱是不行的。这还不包括与医生平时联络情感的费用,请医生赴宴会、洗桑拿、进酒吧是常有的事。最令人头疼的是,不少医生对这些灯红酒绿场合的特种服务感兴趣。对于决定进药的重要人物,他们想叫“小姐”服务也得答应。对于这些挺恶心人的事,作为医药代表也得硬着头皮去干。
这些费用的开支,也就是由厂家报销的费用,甚至请小姐“服务”的费用,最后都会摊进药品成本,由患者掏腰包支付。
普通药价一般是这样构成的:制药厂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15%到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加上20%至25%卖给医院,医院在零售时又会加10%左右。如果一瓶药零售是100元,其出厂价可能也就在50元左右。而这50元中,药品的基本价值甚至不到15元,剩下的35元包括药品流通领域中这些不正常的开销。
将“白衣天使”变成“堕落天使”,药价打着滚往上翻,人人都恨我们医药代表,可我们也是被市场逼出来的。让医生多用药、重复用药,而有的药物疗效并不是很好,这实在有伤天良。
摘自《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