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旧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将课堂营造为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而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探究;情景;平等;点拨引导
一、中学物理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物理学习,大部分同学都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是这种实验技能是浅层次的,是机械的。大多数同学不能独立的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稍遇困难就不知如何是好了。面对科学疑难,他们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探究能力的不足与长期的传统教育有关。对探究教学的不够重视,缺乏相关探究方面的训练,以致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了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倡导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
二、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涵义
在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
三、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
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举例说明课文。如BSCS所指出的:“他们(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四、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步骤
1.课前自学初探。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预习学案,认真自学课本内容,探究解答,为新课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2.定向设疑激趣。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兴奋状态。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提出。其核心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3.实验、观察、启示。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实验操作探究、演示观察思考。实验可以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探究、交流、释疑。亲历实验过程,知识在学生个体的积累和积淀上,就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和获得的。但要形成学生掌握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强化探究、讨论、分析、释疑的教学环节。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开展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5.应用、练习、反馈。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还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这两者缺一不可,他包括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用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质量的检验,在应用中可对知识进一步释疑,公布,同时可形成熟练的技能和较强的能力。知识的应用的形式可采用动笔、抢答、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且教师从中可获得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和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正坤主编.中小学教改实验探索[M].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孟宪彬.推进教学改革彰显教学文化激发生命活力[J].中国教育学刊.
[3] 童家明.影像物理基础课教学参考资料的运用[J].1997.
[4]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6]钟启泉.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探究;情景;平等;点拨引导
一、中学物理实施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学生经过初中和高一的物理学习,大部分同学都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但是这种实验技能是浅层次的,是机械的。大多数同学不能独立的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稍遇困难就不知如何是好了。面对科学疑难,他们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探究能力的不足与长期的传统教育有关。对探究教学的不够重视,缺乏相关探究方面的训练,以致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力了倡导探究式教学,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倡导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
二、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涵义
在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
三、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探究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
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举例说明课文。如BSCS所指出的:“他们(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
四、中学物理探究教学步骤
1.课前自学初探。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编写的预习学案,认真自学课本内容,探究解答,为新课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2.定向设疑激趣。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兴奋状态。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提出。其核心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3.实验、观察、启示。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形成学生的各种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是实验操作探究、演示观察思考。实验可以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的关键是: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探究、交流、释疑。亲历实验过程,知识在学生个体的积累和积淀上,就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加工和获得的。但要形成学生掌握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强化探究、讨论、分析、释疑的教学环节。教师以启发性的问题,根据科学探究的要素,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和现象开展探究,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化解疑问,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问题转化为答案。
5.应用、练习、反馈。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不仅包括对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还包括对知识的应用,这两者缺一不可,他包括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用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质量的检验,在应用中可对知识进一步释疑,公布,同时可形成熟练的技能和较强的能力。知识的应用的形式可采用动笔、抢答、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且教师从中可获得反馈信息,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和准备。
[参考文献]
[1]李正坤主编.中小学教改实验探索[M].湖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孟宪彬.推进教学改革彰显教学文化激发生命活力[J].中国教育学刊.
[3] 童家明.影像物理基础课教学参考资料的运用[J].1997.
[4]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6]钟启泉.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