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2.21 【文献标识码】B 【DOI】
心肌炎作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近年来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该疾病在小儿中特别是早期无显著症状,故为诊断提升了一定困难。心肌病作为冠心病的一类,随着冠心病发生率的提升,心肌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1 心肌炎
经过相关研究证明,心肌炎的发生主要和免疫损失具有密切联系,尽管免疫反应发挥了清除病毒的效果,但过度的活化将会引发心肌的重构,影响收缩功能,最终导致扩张性心肌病。针对于早期的心肌炎患者,只有在查体中有发现的可能,疾病严重者起病急骤,存在各类并发症,某些患者在病前存在呼吸道感染、腹泻以及皮疹等症状,也有些患者无明显诊断。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以心悸、乏力等最为常见,严重者将会发生抽搐和昏厥,且并发支气管炎、病毒性脑炎、结膜炎等症状。
1.1 心肌炎的诊断
结合该疾病的特征和近期发病率的提升,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心内膜、心肌活检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心肌炎的病理诊断尚需不断完善,在临床实际诊断中存在一定误差,且对器械和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具备风险,因为部位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代表性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IBS的周期变化幅度等诊断方式。
1.2 心肌炎的治疗
(1)在心肌炎的治疗中,正常情况下不建议应用激素进行干预,建议针对重症心肌炎患者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2)1,6一二磷酸果糖具有显著的心肌抗氧化保护效果,在急性期中应用一定剂量的VitC具有明显效果,可以应用该药物对心源性休克进行抢救。作为一种还原剂,适用于氧自由基的干预。(3)心肌炎所引发的心律失常,经过心肌营养以及保证休息等方式,可以随疾病的好转而缓解,无需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治疗,针对心律失常严重者,则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4)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抗病毒处理,控制感染情况,降低紊乱,结合当下情况分析,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在临床中免疫调节剂的效果受到了广泛重视,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应用免疫调节剂。(5)在应用中医方法治疗中,当下已被证明的有黄芪,其可以发挥抗病毒效果,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能改善心室功能,对免疫失控等情况进行干预。(6)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免疫与机体细胞反应上升所导致的,从理论上来说,免疫抑制治疗对疾病存在控制效果,但当下依旧存在不同的声音,尽管有相关研究证明了免疫抑制治疗对心肌炎的效果,但当下无法用于常规治疗。(7)总体来说,当下对于心肌炎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式,多使用综合措施,并且中西结合对症治疗也不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2 心肌病
心肌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弥漫性纤维化心肌病变,也被称为心肌硬化。并且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和自身的代谢具有密切联系,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来说,则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因素。当缺血发生时,心肌的代谢途径开始变化,心肌能量代谢在慢性心衰发展中的作用,能经过改善心肌能量起到治疗的效果。
2.1 心肌病的诊断
因为心肌病类型的差异,其患者的特征均不相同。例如扩张型心肌病,其主要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存在障碍,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存在心律失常等症状,该疾病多发于男性,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肥厚型心肌病:特点是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腔变小为特征,会导致心室充盈障碍,结合左室流出道是否存在梗阻,也被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该疾病发展速度较慢,主要死亡原因为猝死和心衰。继发性心肌病:因为各类因素与疾病导致的心肌疾病也被称为特异性心肌病,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缺血以及就酒精性心肌病,并且继发性心肌病的预后和基础疾病具有密切联系,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预后较为理想。
2.2 心肌病的治疗
(1)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是前提。(2)ACM需戒酒,尿毒症性心肌病需要对肾功能进行干预,糖尿病性心肌病则需控制血糖变化,ICM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心肌炎导致的心肌病则需要进行抗感染处理。(3)洋地黄对心衰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效果明显,对窦性心律也有效果,经过研究证明,在心衰的治疗中其效果和药物的剂量具有密切联系,多应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小剂量注射,待疾病好转后,口服地高辛,需要长期坚持治疗。(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发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对血管扩张,降低水钠潴留,减少心脏前后负荷的效果,在临床中多使用卡托普利、开博通等。(5)利尿治疗能清除水肿,降低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压力,对心衰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单纯应用利尿剂不适用于长期治疗,甚至存在疾病发展的风险,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多与扩血管、强心等方式联合使用,结合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3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关系
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清晰,但在扩张型心肌病当中,与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密切联系。經过研究证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样本中存在柯萨奇B组病毒的持续感染,病毒自身对心肌细胞直接造成影响,同时改变心肌细胞的基因变化。因为心肌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多发于青少年,但有一部分的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所以需要考虑是否为心肌炎。除心肌炎可能是心肌病的病因外,也存在遗传、代谢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如果患者确定心肌病是心肌炎导致的,故可以确诊为继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也包括了缺血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代谢性心肌病等。
心肌炎作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近年来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该疾病在小儿中特别是早期无显著症状,故为诊断提升了一定困难。心肌病作为冠心病的一类,随着冠心病发生率的提升,心肌病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1 心肌炎
经过相关研究证明,心肌炎的发生主要和免疫损失具有密切联系,尽管免疫反应发挥了清除病毒的效果,但过度的活化将会引发心肌的重构,影响收缩功能,最终导致扩张性心肌病。针对于早期的心肌炎患者,只有在查体中有发现的可能,疾病严重者起病急骤,存在各类并发症,某些患者在病前存在呼吸道感染、腹泻以及皮疹等症状,也有些患者无明显诊断。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以心悸、乏力等最为常见,严重者将会发生抽搐和昏厥,且并发支气管炎、病毒性脑炎、结膜炎等症状。
1.1 心肌炎的诊断
结合该疾病的特征和近期发病率的提升,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心内膜、心肌活检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心肌炎的病理诊断尚需不断完善,在临床实际诊断中存在一定误差,且对器械和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具备风险,因为部位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代表性并不理想。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心肌组织背向散射积分、IBS的周期变化幅度等诊断方式。
1.2 心肌炎的治疗
(1)在心肌炎的治疗中,正常情况下不建议应用激素进行干预,建议针对重症心肌炎患者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2)1,6一二磷酸果糖具有显著的心肌抗氧化保护效果,在急性期中应用一定剂量的VitC具有明显效果,可以应用该药物对心源性休克进行抢救。作为一种还原剂,适用于氧自由基的干预。(3)心肌炎所引发的心律失常,经过心肌营养以及保证休息等方式,可以随疾病的好转而缓解,无需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进行治疗,针对心律失常严重者,则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4)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抗病毒处理,控制感染情况,降低紊乱,结合当下情况分析,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是在临床中免疫调节剂的效果受到了广泛重视,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应用免疫调节剂。(5)在应用中医方法治疗中,当下已被证明的有黄芪,其可以发挥抗病毒效果,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能改善心室功能,对免疫失控等情况进行干预。(6)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免疫与机体细胞反应上升所导致的,从理论上来说,免疫抑制治疗对疾病存在控制效果,但当下依旧存在不同的声音,尽管有相关研究证明了免疫抑制治疗对心肌炎的效果,但当下无法用于常规治疗。(7)总体来说,当下对于心肌炎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式,多使用综合措施,并且中西结合对症治疗也不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2 心肌病
心肌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弥漫性纤维化心肌病变,也被称为心肌硬化。并且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心肌缺血和自身的代谢具有密切联系,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来说,则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因素。当缺血发生时,心肌的代谢途径开始变化,心肌能量代谢在慢性心衰发展中的作用,能经过改善心肌能量起到治疗的效果。
2.1 心肌病的诊断
因为心肌病类型的差异,其患者的特征均不相同。例如扩张型心肌病,其主要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泵功能存在障碍,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存在心律失常等症状,该疾病多发于男性,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肥厚型心肌病:特点是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腔变小为特征,会导致心室充盈障碍,结合左室流出道是否存在梗阻,也被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该疾病发展速度较慢,主要死亡原因为猝死和心衰。继发性心肌病:因为各类因素与疾病导致的心肌疾病也被称为特异性心肌病,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冠状动脉缺血以及就酒精性心肌病,并且继发性心肌病的预后和基础疾病具有密切联系,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干预,预后较为理想。
2.2 心肌病的治疗
(1)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是前提。(2)ACM需戒酒,尿毒症性心肌病需要对肾功能进行干预,糖尿病性心肌病则需控制血糖变化,ICM改善心肌缺血情况,心肌炎导致的心肌病则需要进行抗感染处理。(3)洋地黄对心衰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效果明显,对窦性心律也有效果,经过研究证明,在心衰的治疗中其效果和药物的剂量具有密切联系,多应用静脉注射西地兰小剂量注射,待疾病好转后,口服地高辛,需要长期坚持治疗。(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发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对血管扩张,降低水钠潴留,减少心脏前后负荷的效果,在临床中多使用卡托普利、开博通等。(5)利尿治疗能清除水肿,降低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的压力,对心衰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单纯应用利尿剂不适用于长期治疗,甚至存在疾病发展的风险,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多与扩血管、强心等方式联合使用,结合患者病情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3 心肌炎和心肌病的关系
原发性心肌病的病因尚不清晰,但在扩张型心肌病当中,与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密切联系。經过研究证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样本中存在柯萨奇B组病毒的持续感染,病毒自身对心肌细胞直接造成影响,同时改变心肌细胞的基因变化。因为心肌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多发于青少年,但有一部分的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所以需要考虑是否为心肌炎。除心肌炎可能是心肌病的病因外,也存在遗传、代谢障碍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如果患者确定心肌病是心肌炎导致的,故可以确诊为继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病也包括了缺血性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代谢性心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