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当是以读书与教书为乐的人。一个教师的读书经历,对自己或学生的精神重构,具有救赎、引领与分享的重要意义。
首先,作为一个处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的老师,读书是对自己的一种职业救赎——使自己的教育心智能保持基本的理性,遵守本来并不复杂的教育常识,防止自己过深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如果我不努力读书,只教一辈子书,甚至只教一辈子“考试”,那样的日子将有多么恐怖。因为那既要周期性地克服无限重复自我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要以一生的时光苦苦对抗着强大世俗社会的裹挟侵蚀,其挣扎之苦状必是让他人同情又让自己无奈的。回想参加工作以来,从学历提升、科研奠基到心灵休闲,无论哪种方式的阅读,都助我加固了精神小屋,开拓了精神田园,明亮了精神世界。于是,历经二十年教学,不仅没有长期迷失在职业倦怠中,反而越来越甘于享受一个语文老师读书与教书互惠融通的快乐。
其次,教师只有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方可引领学生步入读书的正途。现在的老师和学生,貌似在不断读书,其实多为实用至上乃至完全功利的封闭式阅读。《人民教育》曾转引过一项社会调查:中国近年销售的所有图书,高达七八成都是教材和教辅。试想:如果老师和学生主要都在读教材和教辅,主要都在读学科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那是一种多么糟糕的阅读生态!长此以往,又怎能不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陷其中以致走火入魔呢?
书海无涯,人生有限;引领阅读,首倡经典。杨绛先生曾对读书有过这样的精彩比喻: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開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觅高明。当我们引领学生共读经典,我们便向语文教育的核心迈出了坚实而有价值的一步。这一步,让教师在讲台上左右逢源、驾驭自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品甘茗、如坐春风。因此,只有教师自己从阅读的狭隘乃至荒芜中走向开阔,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进入“品味经典、涵养生命”的阅读正途。
第三,教师广泛读书,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分享人生智慧。只要潜心阅读,总有智慧产生。智慧的分享,是教师的责任,也是长者的美德。阅读,实在是个以“独”攻“独”的过程,即以孤独消解孤独,在对往昔的追思和对未来的畅想中赶走了现实的孤单。读书,可把生活中寂寞、庸常的时光兑换成精神、智慧的享受,并潜移默化地完成着自我的内外重塑——思维、品格、气质、风度以及对人、对事、对己的基本态度。而当这一切悄然发生时,受益的不仅是阅读者教师,还有分享者学生。
当不少学生疏离经典而乐读时尚,我就及时忠告:一个人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都有灵魂参与,是灵魂在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当有学生耽于嬉戏而不思学业,我便分享箴言:“不要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不思进取而游戏光阴,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人还年轻,可生活老了;生活正年轻,可人却老了。只有用心追寻那一天天年轻的生活,人才能更有力量抵抗衰老。”当学生惯于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我则善意提醒:成功和失败都可以把平庸者压垮,只有超拔者才能荣辱不惊。当学生面对国界争端而随网民召唤战争——叫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则用惨烈的战争史实告诉他们:一个民族如果走入了不幸的狂欢,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时代只能迎来灾难……
读书,可以丰富教师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使其在阅读分享中引导学生向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一天天靠近。每一次的阅读分享,都是一次小小的精神化育与心灵修道,日积月累,我们渐渐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宽容,从而能与这个复杂的世界彼此和解,互相悦纳,让自己和谐地融入世界,并重构出更好的自己。
阅读,当是教师的应然追求,可惜并未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所以,读书依然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崛起征途上必须吹响的精神号角!教师无疑是这个号手的最佳人选,至少是之一,我们有责任肩起时代赋予师者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
首先,作为一个处在当下教育环境中的老师,读书是对自己的一种职业救赎——使自己的教育心智能保持基本的理性,遵守本来并不复杂的教育常识,防止自己过深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如果我不努力读书,只教一辈子书,甚至只教一辈子“考试”,那样的日子将有多么恐怖。因为那既要周期性地克服无限重复自我带来的枯燥乏味,又要以一生的时光苦苦对抗着强大世俗社会的裹挟侵蚀,其挣扎之苦状必是让他人同情又让自己无奈的。回想参加工作以来,从学历提升、科研奠基到心灵休闲,无论哪种方式的阅读,都助我加固了精神小屋,开拓了精神田园,明亮了精神世界。于是,历经二十年教学,不仅没有长期迷失在职业倦怠中,反而越来越甘于享受一个语文老师读书与教书互惠融通的快乐。
其次,教师只有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方可引领学生步入读书的正途。现在的老师和学生,貌似在不断读书,其实多为实用至上乃至完全功利的封闭式阅读。《人民教育》曾转引过一项社会调查:中国近年销售的所有图书,高达七八成都是教材和教辅。试想:如果老师和学生主要都在读教材和教辅,主要都在读学科教学参考书和习题集,那是一种多么糟糕的阅读生态!长此以往,又怎能不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陷其中以致走火入魔呢?
书海无涯,人生有限;引领阅读,首倡经典。杨绛先生曾对读书有过这样的精彩比喻: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開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觅高明。当我们引领学生共读经典,我们便向语文教育的核心迈出了坚实而有价值的一步。这一步,让教师在讲台上左右逢源、驾驭自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品甘茗、如坐春风。因此,只有教师自己从阅读的狭隘乃至荒芜中走向开阔,才有可能引领学生进入“品味经典、涵养生命”的阅读正途。
第三,教师广泛读书,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分享人生智慧。只要潜心阅读,总有智慧产生。智慧的分享,是教师的责任,也是长者的美德。阅读,实在是个以“独”攻“独”的过程,即以孤独消解孤独,在对往昔的追思和对未来的畅想中赶走了现实的孤单。读书,可把生活中寂寞、庸常的时光兑换成精神、智慧的享受,并潜移默化地完成着自我的内外重塑——思维、品格、气质、风度以及对人、对事、对己的基本态度。而当这一切悄然发生时,受益的不仅是阅读者教师,还有分享者学生。
当不少学生疏离经典而乐读时尚,我就及时忠告:一个人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都有灵魂参与,是灵魂在精神世界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当有学生耽于嬉戏而不思学业,我便分享箴言:“不要让我们的生存等同于一个盲目的偶然。不思进取而游戏光阴,终会遭遇这样的尴尬——人还年轻,可生活老了;生活正年轻,可人却老了。只有用心追寻那一天天年轻的生活,人才能更有力量抵抗衰老。”当学生惯于以一时成败论英雄,我则善意提醒:成功和失败都可以把平庸者压垮,只有超拔者才能荣辱不惊。当学生面对国界争端而随网民召唤战争——叫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则用惨烈的战争史实告诉他们:一个民族如果走入了不幸的狂欢,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时代只能迎来灾难……
读书,可以丰富教师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使其在阅读分享中引导学生向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一天天靠近。每一次的阅读分享,都是一次小小的精神化育与心灵修道,日积月累,我们渐渐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宽容,从而能与这个复杂的世界彼此和解,互相悦纳,让自己和谐地融入世界,并重构出更好的自己。
阅读,当是教师的应然追求,可惜并未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所以,读书依然是我们这个民族在这个时代崛起征途上必须吹响的精神号角!教师无疑是这个号手的最佳人选,至少是之一,我们有责任肩起时代赋予师者的光荣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