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枝头的那枚绿叶(组诗)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井
  当烦事攒动时
  想起小时候
  常揣着好奇去窥探
  外婆家三落大房里
  排着队的天井
  一口接一口
  无论阳光 还是雨水
  从那儿倾泻下来的
  都是清澈与宁静
  我想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都应有口天井
  从那儿 瞧见
  碧绿的草和湛蓝的天
  北方的房门
  普通民居建筑
  却有一扇扇颇为考究的房门
  仿铜的 木质的 玻璃的
  隔廊双重设置
  自帶回弹功能
  好奇 这么普通的建筑
  怎匹配 这么有质地的房门
  初来乍到
  出入都门关重重
  着实强烈嫌弃
  开着开着
  开蹦出生活的味
  春天 推门而入
  门内有笑脸有热忱
  揣想着
  大风大雪中的寒冷
  都被挡在门外
  北方的房门
  对于入门的一切
  杠杠的使命担当
  呵护他人的也值得被呵护
  这儿的房门与建筑
  不匹配中的融合
  春天见证了
  门内的欢声笑语
  门外的梨花树树
  春
  枝头上愣探出的一抹新绿
  胡同深处穿梭的串串红灯笼
  东西南北厚实飘悠的阵阵鸟鸣
  樱花梅花玉兰油菜花敞开的笑颜
  娃娃们姗姗迈开的小步伐
  咿咿呀呀的童言童语
  头脑风暴的开启
  冬天潜伏的释放
  少男少女欲藏还露的小心事
  春的写照
  没有标准答案
  潮湿的春
  朦胧的春
  温润的春
  多情的春
  蓬勃的春
  全世界的心事
  都在春的怀里
  在惊蛰的哨声中
  悄然萌生
  给力绽放
  绿莹莹 粉扑扑 黄嫩嫩
  春的心事
  读她千遍也不厌倦
  五一平潭夜印象
  公铁两用桥
  传送带般
  忙碌成五一劳模的样子
  海味浓郁的风沙
  披上朦胧的夜光
  在五月的站台上
  婀娜多姿
  对着来客
  猛打招呼
  人头攒动啊
  一堵堵挡风的墙
  幽暗的沙滩
  把蓝眼泪的故事
  说给南来北往的客人
  海坛古城
  星星点灯
  人流楚楚
  游荡的美食种种的色香中
  丁香鱼与虾米子也别有风情
  海潮澎湃
  声声呼唤
  岚城夜色的思念
  是彼岸
  久久煎熬着的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偶遇一条晨练的狗
  这条狗 着实宠大
  在小区里 在我前面
  走得慢条斯理
  走得端庄有范
  我清晰看着 它的
  体型 毛色 姿态
  极有美感
  走在小区的晨色里
  如入空无旁人的T台
  一步三回首
  看着跟在它后面的车
  也看着车里的我
  不忍心摁响喇叭
  我揣磨着它的芳龄
  步伐缓缓 却弹性蓬蓬
  泰然自若
  悠闲自得
  究竟是
  什么样的生活智慧
  让它有
  如此美好的生活步调
  在行人匆匆的晨色里
  我羡慕起
  偶遇中的这条
  晨练的狗
  感受在春天
  踮着脚尖儿
  眼帘 窗前 心窝
  飘然而至的
  是痴心爱人吗
  泼墨般
  倾泻而来
  还来不及感受
  一觉醒来
  小河水欢歌了
  大地儿油绿了
  花骨朵吐蕾了
  棉袄子也要换季了
  鸟儿情歌恣意
  倾诉在这相思豆萌萌的时光里
  掠过眉梢
  春色驻足心窝
  感受在春天
  心窝里荡漾的不只是涟漪
  还有那些岁月的波涛
  无需你言语
  春天帮忙袒露
  心窝里的芽儿啊
  正尖尖儿探出头来
  埋在春天里
  歌声嘹燃处
  想望见
  夏的蓬勃 秋的丰硕 冬的温晴
  作者简介:叶小美,福建福清人。作品发表于《青年文学家》《中国诗人》《参花》《鸭绿江·华夏诗歌》等文学期刊。
  (责任编辑 王瑞锋)
其他文献
在我的记忆中翻找儿时的回忆,最多的就是在东北老家……  那时我还小,正值玩劲儿、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外婆家门前不远处有一条大河,我常到河边玩耍,特别喜欢脱掉鞋,光脚跑到浅水区,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自己的脚背上流过,留下一丝凉意……那是盛夏里独有的爽朗感受,至今想起来还依稀感觉得到那种美妙。  外婆家的院子不大也不小,跟大部分的东北农家院差不多,四四方方,规划着好几个功能区域。房子的左侧是饲养区域,
期刊
晨曦微露,星星也刚从深邃浩渺的天空隐退,没想到今天醒得这么早。重新闭上眼睛一动不动,毕竟早起不是我的习惯。可眼睛是闭着了,浑身的细胞却渐渐活跃,思维也渐渐清晰。生活中的好多事总是事与愿违,没办法,今天得破例早起了。  带上席慕蓉的文集,走上河堤小径。真静,目光在路边的花草上顾盼流转,这些细致而又自足的灵魂正在旺盛的夏季里葱茏着,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气息飘然而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一天也该是早上吧?也
期刊
我小时候上学早,在幼儿园没上大班,直接上了一年级。班里的同学能直接拿起书来读的时候,我还在那里拼拼音呢。学习成绩自然不好,我不敢举手,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连话都不敢说。看见别的同学上课活跃,成绩也好,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羡慕,觉得人家高高在上,可自己,唉……  到了三年级,我们又增添了一个新学科——英语,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老老师,张老师。她中等身材,微胖,衣着朴素,对我们总是面带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再也不为吃穿而犯愁了。偶尔从心底泛起一点往日极端艰苦条件下的浪花,不免总会唏嘘感叹。  初中一年级时,邻居堂哥送给我一双棉鞋,近四十年过去了,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  小时候,物资匮乏。我们家人口多,是全村最穷的一户,能穿上一双新鞋也是奢望的。  印象中,我小时候末穿过一双新鞋,穿得大部分都是哥哥们穿不上淘汰的鞋。到了冬天,脚上穿得仍是破烂的单鞋。实在冷了,就跺
期刊
家母今年八十有余,念念不忘的东西有很多,其中包括那条家蛇。  大约是五十年前,那时农村还是集体劳动,母亲结束了一天的活计,安顿好五个孩子睡觉,才能安安稳稳地坐下来缝缝补补。  乡村的夜晚非常安静,说是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真的不为过。  一日,正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的母亲,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宁静的夜晚却非常清晰。胆小的母亲立刻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不要紧,差点吓破
期刊
原谅渺小  就算燃尽一生  也要提供永昼的光明  別抱怨 风起时  左右摇摆  那是不安的闪烁  在理解中燃烧  落下的  不是伤心的泪  燃尽自己 换取温暖  成灰之前  盼望新的光源  黄豆  被豆萁煮熟的只是极少数  毕竟电和天然气更便捷些  可以生产更多的豆酱和豆豉  也有一些被水浸泡  长成豆芽  还有一些被磨碎、沉淀  做成豆腐  而劳苦一生的父母啊  是甘于奉献的那一种  任凭生活的
期刊
那日下午,泗阳作协组织十余名会员到张家圩小史集“东篱花田”游览采风。向来喜欢“沾花惹草”的我,不忍错过这个机会,看着约好的时间快到了,还在单位的我匆匆结束加班,驾车前往。  到小史集了。车行在二四五省道上,右侧河岸线上一片花的海洋,成片成片,花团锦簇,图案造型各异,与路边清清的小河相映,一幅悠长的深秋田园水墨画呈现眼前。  赶紧停好车,如见初恋情人般三步并作两步到“东篱花田”花型拱门处,摆个Pos
期刊
初冬,皖西南依然残留着秋色的余韵。这一天,我来到了潜山痘姆乡访古陶。  自有人类以来,大地上就遍布着用于制造陶的土壤。只需一个契机,有些土壤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成长为陶,并融入人类生活的细节中。  有一种土壤叫息壤,这是我们的先人对土壤最美妙的称呼,它是一种能自己生长的土壤。它出自帝尧,由鲧窃出,传至鲧之子禹,然后由禹布施四方,而后,成堤、成坝、成圩、成埂,亦成岭、成坡、成原、成田,成大地上人类最原初
期刊
一  上午的阳光正暖,斜斜地透过门玻璃照到沙发上,照到睡觉的母亲身上。在冬天,若实在无事可干或前一晚上睡得不好,就会挑阳光挪沙发,去小睡会儿,像一只爱找暖阳地儿睡觉的老猫。  八十八岁,母亲的确老了。她走不快却小碎步欻欻着急的样子总让你担心,担心不利便的脚不小心被什么绊倒,出个大不好的差错。故每次回去,看到她好好地出现在面前,就有欢悦从心里溢出来。当然“好好的”呢,包括情绪样态。若身体忽然起恙,她
期刊
拥有一季  由青到紫的成熟  享受一场  酸涩向甜的幸福  只因背負太多太沉的梦想  风  也不知渡你到何处  那些随随便便跌落的  一枚枚  一串串  竟然成了乡愁的年谱  粉笔赞歌  傲骨铮铮  伫立成擎天的模样  深情独舞  写意唐宗宋祖  狂草大地江河  杂念  已烧葬在火中  泯灭在水中  浪漫得只保留底色  纯净得只剩下灵魂  白与黑的碰撞  真假对错碎了一地  擦拭 修正……  寂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