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春季沉积物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响应

来源 :湖泊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氧反硝化因其独特优势成为近年来生物脱氮的研究热点,溶解性有机物(DOM)作为微生物碳源是造成群落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究白洋淀不同功能区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对溶解性有机物碳源的响应,本文结合荧光区域积分法以及napA反硝化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洋淀春季沉积物中的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好氧反硝化菌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春季白洋淀沉积物有机质组分类蛋白质组分高于类腐殖质组分,其中养殖区的类蛋白质组分最大,达到79.63% ±3.79%,原始区的类腐殖质组分最大,达到33.91% ±6.32%;高通量测序得到3693个OTUs,共分为9个主要门类,其中,变形菌门占比最大,达到99%以上;α多样性Chao1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并且旅游区>生活区>入淀区>原始区>养殖区;该时期好氧反硝化菌主要物种组成包括Aeromonas、Sulfuritortus、Cupriavidus、Pseudomonas和Thauera,Ferrimonas作为指示物种,差异贡献最大;冗余分析发现,可见光区类富里酸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组分分别是不同功能区好氧反硝化菌群落纲水平和属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通过对白洋淀好氧反硝化菌群与溶解性有机物的相关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天然环境中氮循环微生物的特征;还可以为将来适于实际环境的高效菌筛选的碳源选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探究白洋淀不同植物群落区表层沉积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采集了96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均值为39.64 g/kg,范围为14.4~ 136.82 g/kg,总氮(TN)和总磷(TP)均值分别为2.62和0.75 g/kg,范围分别为0.72~ 10.57和0.46~1.38 g/kg;不同植物群落区表层沉积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挺水植物分布区表层沉积物TOC和TN含量高于其他区
艾比湖流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维持着该地区乃至整个新疆北部的生态平衡.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当地经济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艾比湖流域长期水质变化、营养状况和健康风险的研究较少,故基于艾比湖流域2005-2020年12个断面长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利用加拿大水质指数(Canadian water quality index,CWQI)评价河湖水质状况,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comprehensive trophic level index,TLI(∑))评价艾比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使用Ri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肿瘤研究和临床癌症诊断中的重要对象,也是“液体活检”的重要标志物.CTCs携带着肿瘤组织的遗传和表型信息,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和预后监测.然而,CTC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细胞群体,在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十分稀少,这对从患者血液中分离CTCs并无损释放进行下游分析提出了挑战.目前,基于CTCs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已经发展了许多分离和富集CTCs的策略.为了克服目前CTCs捕获的常规界面局限性,具有独特性能的纳米界面应运而生,特别是利用多功能的“化学抗体”(核酸适配体)作为细胞识
通过210Pb测年建立年代标尺,利用黑龙江省连环湖阿木塔泡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探讨了研究区约220年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研究表明,1790-1820 AD期间,植被类型可能是以禾本科为主的草甸草原植被,沙地类型以固定沙地为主,气候相对较凉湿或环境几乎不受人类活动的破坏,湖泊营养较丰富.1820-1930 AD期间,草甸草原植被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比例下降,藜科和蒿属植物比例增加,固定沙地减少、半固定沙地逐渐增加,气候逐渐变干或可能伴随人类破坏环境的活动增强,湿地面积减少.1930-1980 AD期间,针叶
全球主要河流已成为受梯级水库控制的人工调节系统.河流鱼类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对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进程中,面临着种群退化、多样性丧失的巨大胁迫.水库生态调度是在鱼类关键生命期人为营造满足鱼类需求的水文水动力条件,减缓水库不利生态影响的一种生态环保措施.然而,在生态调度的实践过程中,受水库不同运行方式影响,下游水流条件在局部时段存在与鱼类需求相悖的情况,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本文选择了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和其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为案例,建立了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型,模拟分析了梯级水库协
社会经济转型产生的多重人为驱动力对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服务功能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湖泊沉积记录有助于探索流域人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通过对太湖流域长荡湖沉积岩芯有机质、营养盐和重金属元素等指标的系统分析,在210pb定年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标准化方法以及流域人类活动资料,解析了近100年来湖泊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过程、特征与主要驱动因素.结果 显示,长荡湖岩芯沉积指标呈相似的三阶段历史变化,1950s之前,沉积物有机碳、总氮和磷较为稳定,湖泊营养水平较低,对应人类
脂肪酸在生物的摄食活动中相对稳定,可用于辨别消费者的食物来源.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与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碳源组成有差异,因而可能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特征.本研究对南京市及其周边21个湖库的颗粒有机物(POM)、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南京市及其周边湖库21个湖库由中营养、轻富营养、中富营养、重富营养共4个营养水平组成.中营养湖库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浮游植物生物量均低于富营养湖库,透明度(SD)则相反.中营养湖库中POM脂肪酸的必需脂肪酸(EFA)平均浓度低
当水流通过泄洪建筑物下泄时,水体中所溶解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会因为所受压力的瞬间改变而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造成气液之间传质的发生及水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然而,目前对于泄流条件下水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还较为缺乏.鉴于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的局限性,本文建立了大坝泄流条件下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数学模型,模型基于VOF(volume of fluid)气液两相流模型,考虑了温室气体在过坝下泄过程中发生的气泡传质和自由液面传质.本文以温室气体CO2和CH4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模拟溶解态CO2
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是设计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的聚合物电解质膜(PEMs)的基础.在电解质膜中,相分离结构形成的离子簇和离子通道可以影响膜在高温低湿度条件下的离子传导和水的传输,这种结构形成的形貌也可以影响膜的吸水率、溶胀度、碱稳定性等性能.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具有微观相分离形貌的PEMs的合成和形貌开展了很多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等PEMs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包括相分离形貌和离子簇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分离形貌对膜的离子传导率、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对聚合物的相分离形貌与膜性能的关系进
相较于传统无机半导体材料,有机共轭聚合物半导体具有响应光谱高度可调、质量轻、可大面积制备、与柔性基板兼容等优点,其作为光活性层在下一代可穿戴光电探测器的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共轭聚合物具有多样化的结构设计,不同的分子结构对其光物理化学性能可进行灵活调控,进而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光电特性.同时,通过结构优化亦可赋予共轭聚合物优良的溶液加工性能,简化其器件制备工艺.本文简要介绍了共轭聚合物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参数,根据聚合物主链结构单元的不同,分别对各类有机共轭聚合物材料在光电探测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