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震监测的矿岩层运移规律的研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震监测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探技术,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如姜福兴等人均致力于微震监测技术研究,并在国内一些矿山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以煤矿为研究对象,某矿新井首采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对岩层运移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实现了井下生产的安全监测。
  为了研究某矿岩层在开采过程中的运动特征,本文以某矿新井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在该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合理布置高精度拾震传感器,对该工作面顶底板岩层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固定”工作面投影展示,分析得出某矿首采工作面岩层的垮落高度及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矿后续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依据。
  1、微地震监测技术简介
  微地震监测技术(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简称MS)的基本原理是: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并产生微震和声波。在采动区域顶板和底板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并实时采集微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采用震源定位原理,可确定破裂发生的位置与能量,并显示在三维空间中。
  震源定位原理,采场围岩受采动影响产生破裂,积聚在岩体中的能量以地震波和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布置在采场周围的检波器将先后收到震动信号。由于各检波器到震源的距离不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播到各检波器的时间也不相同,即地震波的到时是不同的。根据检波器之间的到时差,能够计算震源的位置和震动能量。
  震源定位原理的数学描述如式(1)所示,式中(x,y,z)为震源坐标,(x1,y1,z1)、(x2,y2,z2)、(x3,y3,z3)、(x4,y4,z4)分别为1~4号检波器的坐标,v为P波传播的速度,t1、t2、t3、t4分别为1~4号检波器接收到P波的时间,t为震动发生的时间。
  (1)
  式(1)中共有x、y、z、t4个未知量。鉴于此,在监测区周围布置多个检波器,采用“复合四-四定位方法”,使定位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2、某矿新井首采工作面工程概况
  工作面为二1区首采综采工作面,平均走向长750米,平均采长158米。工作面回采巷道沿煤层顶板掘进,地层倾角13~20°。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煤厚2.00-14.95m,平均煤厚8.0m,采煤工作面煤层条件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幅度大,顶板有厚层坚硬岩层,为低透气性软煤层。留底煤、厚软煤层、坚硬顶板决定了该工作面属于动力灾害频发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顶底板岩层的运动,并通过岩层一般的运动规律指导矿山实际生产开采,为矿山的安全开采提供技术保障。
  3、微震监测系统布置及应用情况
  首采工作面风、机巷各布置6个监测点(4个顶板监测点、2个底板监测点),空间相邻测点平面距离均为20m,其中两巷道的第一个测点均布置在距开切眼30m处。随工作面的推进,拾震传感器循环移动安装,即当工作面回采至其前方最近测点后,将该组测点前移为新的第一组测点(距离回采工作面最远的监测点),依次循环。至工作面回采结束,风、机巷道内总共各需布置36个测点。
  该系统自2012年12月26日开始安装,至2012年2月16日安装调试完毕。至2014年02月28日,工作面已安全回采143m,监测系统运行正常。
  4、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岩层运移规律研究
  “固定”工作面是指工作面位置在平面图上固定不动,计算各个微震事件点与工作面的相对位置,将其投影在平面上。“固定”工作面展示微震事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展示手段,通过这种展示方式,易于判断微震事件超前工作面的分布形态,为确定采场支承压力影响范围提供依据。从“固定”工作面显示的微震事件平、剖面投影图中可以看出:
  4.1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微震事件一般超前工作面一定距离在前方显现。采动超前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90m,即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距离为90m,工作面后方的影响范围为30m。这一分布特征反映了正常推进过程中顶板运动的影响范围。
  4.2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煤层顶板中,在已监测到的163个有效事件中,有140个发生在顶板中,占总事件数的86%,说明开采过程对顶板的扰动较底板大。开采过程中顶板的破坏也更为严重,顶板最大破裂高度为78m,底板最大破裂深度为25m。
  4.3微震事件沿着整个工作面倾向长度分布比较均匀,说明顶板断裂位置能够贯穿整个工作面的范围。而工作面侧向微震事件分布很少,说明工作面的开采对两侧实体煤顶底板岩层影响很小。
  4.4震级和能量大的微震事件大多位于煤层上部,说明顶板破裂释放的能量更大,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4.5应用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工作面将形成“O”型覆岩空间结构,从微地震事件平、剖面图上也可以直观地看出工作面及两顺槽侧微震事件都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5、结论
  针对该矿新井首采工作面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利用高精度微震监测系统搭建了微震监测平台,实现了对工作面区域内的岩层运移规律的研究,系统自建成以来,运行良好,实现了对井下冲击地压、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的监测监控,提高了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相似条件的其他矿井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1.内蒙山金阿尔哈达矿业, 2.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作者简介
  崔松涛(1970.12-- ),男,汉族,山东莱州人,本科,电气自动化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其他文献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资源化生产沼气的方法,利用现有的厌氧反应器,以及含有较高有机物含量的垃圾渗滤液,使其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本发明属废液资源化利用及环境保
IL-22最先于1999年由Dumoutier等用IL-9刺激一株T淋巴瘤细胞系所发现,该分子由180或179个氨基酸组成,与IL-10有22%的氨基酸相似性;他们把该新型分子称为白细胞介素10相关的T细胞
<正>细胞因子介导的自身免疫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机制。白介素17(IL-17)是目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IL-17与自身免疫病和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衔接蛋白ACT1是活化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扩大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的范围,同时简化了相关审核程序,即外汇
【摘要】由于沥青是一种热塑性材料,其具有温度敏感性强,高温易流淌,低温易缩裂的特点[1],而玻璃纤维作为非结晶型无机纤维具有成本低、耐热性强等显著特点,其特有的抗拉韧性能有效增强混合料的整体性、柔韧性和阻止开裂的能力。本文通过制定不同的预浸配方,对预浸的玻璃纤维按不同掺量加入到沥青内,进行沥青基本性能试验,分析不同配方以及不同掺量的短切预浸玻璃纤维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玻璃纤维;针入度;
目的:通过建立MG患者胸腺移植BALB/c裸鼠动物模型,探讨MG患者胸腺对脐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mm^2无菌切除的MG患者胸腺和非自身免疫病正常胸腺组织行BALB/c裸鼠左肾包膜下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68例新鲜NSCLC癌
我国水电站运行监控系统发展概况及前景、设计原则及结构。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类型包括CBSC方式、CASC方式、CCSC方式及全计算机监控。水电站监控系统大致分为三种模式,即:集中式
目的: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DBA/2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 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无预先活化的情况下对病原体的入侵作出快速广泛的应答,杀伤靶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