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与人类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音乐教育则是实现审美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有力手段。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人类品格的塑造、人格的完善、情感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48-2
前言
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以欣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通过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的过程。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欣赏者必须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感觉的过程就是听觉在接受系统让声压通过耳蜗转化为生物电后,提供大脑识别的过程。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以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的培养
从音乐审美体验本意来说,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它与一般的音乐欣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音乐审美体验是对音乐的欣赏的形成与内涵的感受、理解中获得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则在于音乐审美体验又必须超越一般的欣赏,达到与更高层次的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音乐审美体验,首先是对审美知觉对象———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像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外部形式与状貌一样,音乐也有它的声音艺术组合为特征的外部形态与状貌,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结构的布局等,不首先感知与把握音乐的外部形态与状貌,就无从进一步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这本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它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音乐审美体验也并不是一般的感性体验,而是其中积淀着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音乐审美体验不仅要求审美主体能够充分感受音乐的音响形态,正确体验其中的丰富内涵,即所谓言外之意,而且还特别要求能够真正体会这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中产生的美的品位,并且由此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审美喜悦,即通常所说的美感,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
二、在音乐欣赏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从音乐作品欣赏中培养音乐审美情感。音乐审美情感即是音乐审美感情,首先,感情可分为喜、怒、哀、乐,是人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在诸多艺术中,音乐是最直接表现感情的艺术。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特征的体现,它必然还包括着一种并不抽象的美感因素,它与具体的风格特点联系在一起。美感因素是时代、民族和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它是音乐中情绪类型和情感内容的中介环节。了解到音乐审美这个客体,懂得音乐的要素,作曲家用这些要素来表现,加上演奏家的再创造,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具有的特色。从而掌握了这些音乐该具备的知识,才能谈音乐中最高超部分———情感。这也是一个培养、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的过程。
音乐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忧伤;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是世界上人们共同的语言;它倾向于有时是绝对地把音乐内容看作是人们的感情和灵魂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它强调了音乐中最宝贵的东西———它的内容阐明了音乐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虽然要真正领悟一部杰作是需要有极高的音乐修养和欣赏的技巧,但当乐声响起时,作品总能立即俘掳我们的情绪。例如:我们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会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听《江河水》会获得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体验。从这可以看出音乐的内容就是情感,而音乐最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艺术。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整个音乐欣赏的过程,既是对音乐作品所蕴含情感内涵的体验,也是欣赏者与音乐家、演奏家进行情感交流,发生共鸣的过程。固然,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创作思想,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段、表现技法和结构形式等方面。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感情的一种手段。例如:16世纪哀格蒙特是荷兰人民所崇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的斗争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哀格蒙特》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壮的歌颂和胜利的狂欢。
三、在音乐欣赏中审美心理的培养
音乐审美心理即是一种心理活动,对它的研究首先就得了解普通的心理学常识,有了一般的心理学常识,才可能弄清特殊的音乐审美心理。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过程。
认知是主体的感官反映客观事物特点和企图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因此就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认知: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情感指人对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因此具有鲜明的意识性和主观性。
意向指人模糊地觉知到“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欲念、动机、意图、意志等等,是人的心理感动的准备阶段。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作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象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具体从音乐欣赏过程来看它是否能调动欣赏者的内心感觉意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首先要具有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这些不够完整的音响感知还要求欣赏者必须按照音乐的规律把这些要素合成为主题、旋律、乐段乃至完整的乐曲。它一方面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即对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的感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构成了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作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必要的文化艺术修养。
1.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人文理念的思想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音乐教师的文化修养有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的教师,在渲染和表达音乐形象、音乐情感、音乐表现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会更好地、更为准确地挖掘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这种能力在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上显得尤为突出。
2.音乐教师应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音乐教师在积累和加深文化修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与完善。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修养包括音乐专业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扎实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与修养,才能更好地胜任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人物。”音乐教师是育人者,因此,音乐教师的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就包含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有崇高的道德责任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对待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等等。
四、结语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有丰富的音乐欣赏知识,才能达到对艺术作品有着深刻的审美意识。审美是心灵的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我们要遵循它的基本规律,认识和理解音乐审美,丰富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从艺术作品中深入地体会作曲家的艺术情感。认识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对音乐审美认识的物化。总之要有丰富的音乐审美能力就必须加强自己对音乐审美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美]罗杰·凯密恩著,王美珠译.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6.
[2]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苏]捷普洛夫著,孙晔译.音乐能力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
[5]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
作者简介:
黄小琼,绵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6-248-2
前言
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以欣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通过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的过程。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欣赏者必须通过听觉去感觉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感觉的过程就是听觉在接受系统让声压通过耳蜗转化为生物电后,提供大脑识别的过程。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以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的培养
从音乐审美体验本意来说,是指对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它与一般的音乐欣赏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于音乐审美体验是对音乐的欣赏的形成与内涵的感受、理解中获得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则在于音乐审美体验又必须超越一般的欣赏,达到与更高层次的音乐美的品味的体验。音乐审美体验,首先是对审美知觉对象———音乐自身的感知与把握。像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外部形式与状貌一样,音乐也有它的声音艺术组合为特征的外部形态与状貌,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结构的布局等,不首先感知与把握音乐的外部形态与状貌,就无从进一步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这本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它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
音乐审美体验也并不是一般的感性体验,而是其中积淀着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音乐审美体验不仅要求审美主体能够充分感受音乐的音响形态,正确体验其中的丰富内涵,即所谓言外之意,而且还特别要求能够真正体会这形式与内涵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中产生的美的品位,并且由此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审美喜悦,即通常所说的美感,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是真正获得了音乐审美体验。
二、在音乐欣赏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从音乐作品欣赏中培养音乐审美情感。音乐审美情感即是音乐审美感情,首先,感情可分为喜、怒、哀、乐,是人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在诸多艺术中,音乐是最直接表现感情的艺术。音乐中的情感内容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特征的体现,它必然还包括着一种并不抽象的美感因素,它与具体的风格特点联系在一起。美感因素是时代、民族和个人风格的集中体现,它是音乐中情绪类型和情感内容的中介环节。了解到音乐审美这个客体,懂得音乐的要素,作曲家用这些要素来表现,加上演奏家的再创造,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音乐各具有的特色。从而掌握了这些音乐该具备的知识,才能谈音乐中最高超部分———情感。这也是一个培养、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的过程。
音乐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它可以让我们快乐,也可以让我们忧伤;它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是世界上人们共同的语言;它倾向于有时是绝对地把音乐内容看作是人们的感情和灵魂的“内心世界”的表现;它强调了音乐中最宝贵的东西———它的内容阐明了音乐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虽然要真正领悟一部杰作是需要有极高的音乐修养和欣赏的技巧,但当乐声响起时,作品总能立即俘掳我们的情绪。例如:我们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会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听《江河水》会获得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体验。从这可以看出音乐的内容就是情感,而音乐最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艺术。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整个音乐欣赏的过程,既是对音乐作品所蕴含情感内涵的体验,也是欣赏者与音乐家、演奏家进行情感交流,发生共鸣的过程。固然,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要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创作思想,要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段、表现技法和结构形式等方面。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感情的一种手段。例如:16世纪哀格蒙特是荷兰人民所崇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的斗争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哀格蒙特》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壮的歌颂和胜利的狂欢。
三、在音乐欣赏中审美心理的培养
音乐审美心理即是一种心理活动,对它的研究首先就得了解普通的心理学常识,有了一般的心理学常识,才可能弄清特殊的音乐审美心理。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个过程。
认知是主体的感官反映客观事物特点和企图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和思维,因此就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认知: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情感指人对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因此具有鲜明的意识性和主观性。
意向指人模糊地觉知到“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欲念、动机、意图、意志等等,是人的心理感动的准备阶段。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作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象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具体从音乐欣赏过程来看它是否能调动欣赏者的内心感觉意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首先要具有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这些不够完整的音响感知还要求欣赏者必须按照音乐的规律把这些要素合成为主题、旋律、乐段乃至完整的乐曲。它一方面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即对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的感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构成了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作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必要的文化艺术修养。
1.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人文理念的思想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音乐教师的文化修养有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的教师,在渲染和表达音乐形象、音乐情感、音乐表现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会更好地、更为准确地挖掘音乐与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这种能力在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上显得尤为突出。
2.音乐教师应提高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音乐教师在积累和加深文化修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与完善。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修养包括音乐专业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论修养与教育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扎实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与修养,才能更好地胜任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人物。”音乐教师是育人者,因此,音乐教师的品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其中就包含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有崇高的道德责任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去对待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等等。
四、结语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求有丰富的音乐欣赏知识,才能达到对艺术作品有着深刻的审美意识。审美是心灵的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培养,我们要遵循它的基本规律,认识和理解音乐审美,丰富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从艺术作品中深入地体会作曲家的艺术情感。认识音乐艺术本身就是对音乐审美认识的物化。总之要有丰富的音乐审美能力就必须加强自己对音乐审美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美]罗杰·凯密恩著,王美珠译.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6.
[2]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苏]捷普洛夫著,孙晔译.音乐能力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
[5]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
作者简介:
黄小琼,绵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