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开阔视野、学以致用、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平台。大学生若想在校内实现学以致用,提升专业水平、锻炼意志品质、强化团队精神、拓展专业视野,需要有组织性、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文化活动作为载体和支撑。
关键词:品牌;专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用
专业学习,也即我们通常讲的第一课堂的学习,是大学生汲取知识与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最充实与最重要的部分。而仅仅有第一课堂是不完整的,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来说,起到了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相对于第一课堂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第二课堂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两个课堂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既巩固和深化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效,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力。因此,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以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的改革与实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国际化为特色,坚持培养“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广外各学院根据本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专业文化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精彩纷呈,组织严谨流畅,具有浓郁的国际化特色,产生了广泛的校园影响和社会影响。广外东语学院现开设有日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乌尔都语 12 个亚洲语言专业,致力于培养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
才兼备的高级外语人才。亚洲文化节是东语学院的专业文化品牌活动,旨在通过亚洲各国风情演示、“一带一路”文化展、多语种戏剧大演、专业技能竞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亚洲文化,凸显东语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对亚洲各国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能,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学院学生积极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校训的重要途径。
一、紧扣“双高两强”育人目标,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致力于培养“双高两强”的人才,即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东语学院正是实践这一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创建了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并将各类活动整合为亚洲文化节,确定举办主题,全方位的展现亚洲文化和学生所学,学以致用,又用实践锻炼反哺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亚洲文化节对于“双高两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大学生直接运用专业知识参加竞赛和活动,并要学习对象国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并在专业教师和外教的指导下,展现异域特色文化。不仅直接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而且将语言与文化结合,通过团队合作展现专业水平,通过语言展现东方文化。这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很好的实践。
二、践行学以致用、文化育人的理念
亚洲文化节各活动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多语种戏剧大赛和各专业演讲比赛,需要用非常地道、得体甚至传神的语言表达。这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学习对象国的各类文化。学生必须向外教、专业教师、留学生请教,得到专业指导和建议,并通过各类学习资料充实自己,夯实专业基础,扩展视野。其实就是把第一课堂教学搬到了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校道、学习网络等场境,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寓学习于新颖多样的形式中,喜闻乐见,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就受到了各国文化的熏陶,润物细无声。亚洲文化节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大家要在活动构思、创新、编排、组织上有非常严谨、敏捷的配合,而且需要随时沟通想法和处理应急情况。经过文化节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意识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与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
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思想并为之服务
语言是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我校的优势,广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广外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的设想。东语学院的各专业对象国恰好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可见,东语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置于国家发展大战略和广东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专业培养,更是责任意识、战略思想、专业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毕业生能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好桥梁枢纽。
亚洲文化节旨在突破仅限语言沟通工具的局限,让学生运用专业所学直接参与互动交流,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通过相应的交流情境感受和学习对象国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诠释。亚洲文化节很好的将十几个语种有效融合在一起,将小语种融入多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多文化学习思维和视野,提升专业学习的社会性。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洲文化节逐步找到了“校园一带一路”文化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可以形象的说,将真实的一带一路文化景观浓缩一万倍,放入广外校园里,成为高校的一带一路之景。所以,亚洲文化节已远远超出学生活动的范畴,不仅参与者包括全院师生,还包括各国外交官、留学生、社会机构、企业以及校友等,更重要的是,亚洲文化节将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探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结合在了一起,锻造成为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整体发展舞台。专业教师可从各类文化、文娱、演讲竞赛和活动中迅速切入学生的学习要害和需求,结合学校和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在教学、培养理念上不断改进,使得专业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并牢牢扣住学校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从学生层面而言,亚洲文化节已成为各级在校生的公共必修文化课,它以及超越于单纯的活动与竞赛,成为学生入学手册和毕业手册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众所周知,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为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双多边发展战略,广外东语学院突出优势,强化创新,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大力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亚洲文化节对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亚洲文化节的成功也给我们如何加强品牌专业文化活动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带来了经验与启示。
一、立足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品牌活动价值
学生活动不能局限于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学院自身的专业特色、学生特长以及周边资源等优势,求精品,做品牌。品牌活动的竞争力及发扬和传承下去的核心在于其内在的价值,要不断提升品牌活动的价值,才能获得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同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把品牌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品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建立起对品牌活动的归属感。亚洲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从学生专业出发,注重集专业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以致用。
二、拓展宣传途径,不断强化品牌活动魅力
广泛运用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海报、校园网、活动推介、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和反馈,为品牌活动的建立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要得到广大同学的承认、长期和稳定地吸引学生参加、提高品牌活动的质量,就要不断进行宣传总结,加强品牌活动的宣传和包装。
三、树立精品意识,不断引领品牌活动发展
品牌建设是一种战略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持续性,品牌活动建立的初期虽有新意但随着活动模式规范化的同时也使活动模式走向了僵化。品牌活动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总结、提炼、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所变革,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说日语演讲比赛、亚洲风情街的举办模式。另一方面,品牌活动还应注意与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工作,比如说就业工作,以点带面,不断带动其他工作,孕育出新的内容和举措。这样品牌活动才能与时俱进,保持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因此学生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活动的定位和建设。只有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找准自身的定位,打造自身的品牌,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精品。
四、打造实践课堂,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手段
外语的学习不仅仅靠第一课堂,第一课堂重在基础的认知和理解,消化吸收和运用主要在第二课堂。亚洲文化节是外语专业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尤其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运用和演练必不可少。通过各类赛事和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寻求学习资源,自主进行知识和学习思维的更新,以团队的方式合作并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精神和思维的锻炼提升大有裨益,不仅专业造人才,也能精神朔人才。同时,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和竞赛的过程中,能比较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薄弱环节,从而在教学中做相应调整,学院也能在制定教学计划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对于促进专业教学发挥了积极影响。
五、创新培养方案,完善构筑文化育人体系
亚洲文化节不仅仅是学生活动,而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可以说是课外文化必修课。与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与学风建设紧密相连,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学院“和谐,友爱,团结,创新”文化的有效载体,师生教学相张的舞台,学校社会价值和国际化特色展现的窗口。我们发现,只要将文化节与整个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就能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能吸引众多留学生,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功能,能得到各国使馆的关注以及知名企业的赞助,社会影响显著,甚至能直接为相关企业输送毕业生,从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环境养成并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侯旻翡,谭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探究——以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3):57-61
[2]李毅,兰勇.农业院校农科专业文化活动建设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7-139
[3]杨良奇.论品牌塑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3):66-67
[4]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9-121
关键词:品牌;专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用
专业学习,也即我们通常讲的第一课堂的学习,是大学生汲取知识与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最充实与最重要的部分。而仅仅有第一课堂是不完整的,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来说,起到了必要的完善和补充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相对于第一课堂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第二课堂则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两个课堂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良性互动,既巩固和深化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效,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力。因此,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以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的改革与实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国际化为特色,坚持培养“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广外各学院根据本学院专业特色,打造了自己的品牌专业文化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精彩纷呈,组织严谨流畅,具有浓郁的国际化特色,产生了广泛的校园影响和社会影响。广外东语学院现开设有日语、印尼语、泰语、越南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地语、老挝语、缅甸语、柬埔寨语、马来语、乌尔都语 12 个亚洲语言专业,致力于培养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
才兼备的高级外语人才。亚洲文化节是东语学院的专业文化品牌活动,旨在通过亚洲各国风情演示、“一带一路”文化展、多语种戏剧大演、专业技能竞赛、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亚洲文化,凸显东语专业特色,激发学生对亚洲各国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能,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是学院学生积极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校训的重要途径。
一、紧扣“双高两强”育人目标,将专业教学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致力于培养“双高两强”的人才,即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东语学院正是实践这一育人理念的过程中创建了各类学术文化活动,并将各类活动整合为亚洲文化节,确定举办主题,全方位的展现亚洲文化和学生所学,学以致用,又用实践锻炼反哺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亚洲文化节对于“双高两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专业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大学生直接运用专业知识参加竞赛和活动,并要学习对象国的语言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等,并在专业教师和外教的指导下,展现异域特色文化。不仅直接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而且将语言与文化结合,通过团队合作展现专业水平,通过语言展现东方文化。这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是很好的实践。
二、践行学以致用、文化育人的理念
亚洲文化节各活动对专业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多语种戏剧大赛和各专业演讲比赛,需要用非常地道、得体甚至传神的语言表达。这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学以致用,同时还要学习对象国的各类文化。学生必须向外教、专业教师、留学生请教,得到专业指导和建议,并通过各类学习资料充实自己,夯实专业基础,扩展视野。其实就是把第一课堂教学搬到了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校道、学习网络等场境,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寓学习于新颖多样的形式中,喜闻乐见,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就受到了各国文化的熏陶,润物细无声。亚洲文化节对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大家要在活动构思、创新、编排、组织上有非常严谨、敏捷的配合,而且需要随时沟通想法和处理应急情况。经过文化节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意识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与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
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思想并为之服务
语言是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我校的优势,广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广外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的设想。东语学院的各专业对象国恰好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可见,东语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置于国家发展大战略和广东发展需求的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专业培养,更是责任意识、战略思想、专业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毕业生能直接参与“一带一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好桥梁枢纽。
亚洲文化节旨在突破仅限语言沟通工具的局限,让学生运用专业所学直接参与互动交流,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通过相应的交流情境感受和学习对象国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语诠释。亚洲文化节很好的将十几个语种有效融合在一起,将小语种融入多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多文化学习思维和视野,提升专业学习的社会性。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亚洲文化节逐步找到了“校园一带一路”文化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可以形象的说,将真实的一带一路文化景观浓缩一万倍,放入广外校园里,成为高校的一带一路之景。所以,亚洲文化节已远远超出学生活动的范畴,不仅参与者包括全院师生,还包括各国外交官、留学生、社会机构、企业以及校友等,更重要的是,亚洲文化节将学院的教学改革、科研探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结合在了一起,锻造成为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整体发展舞台。专业教师可从各类文化、文娱、演讲竞赛和活动中迅速切入学生的学习要害和需求,结合学校和国家发展战略,直接在教学、培养理念上不断改进,使得专业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并牢牢扣住学校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需求。从学生层面而言,亚洲文化节已成为各级在校生的公共必修文化课,它以及超越于单纯的活动与竞赛,成为学生入学手册和毕业手册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众所周知,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近年来,为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双多边发展战略,广外东语学院突出优势,强化创新,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大力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要求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亚洲文化节对在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亚洲文化节的成功也给我们如何加强品牌专业文化活动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带来了经验与启示。
一、立足专业特色,不断提升品牌活动价值
学生活动不能局限于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学院自身的专业特色、学生特长以及周边资源等优势,求精品,做品牌。品牌活动的竞争力及发扬和传承下去的核心在于其内在的价值,要不断提升品牌活动的价值,才能获得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同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把品牌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参与中体会到品牌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建立起对品牌活动的归属感。亚洲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就很好地契合了这一点,从学生专业出发,注重集专业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以致用。
二、拓展宣传途径,不断强化品牌活动魅力
广泛运用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海报、校园网、活动推介、QQ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和反馈,为品牌活动的建立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环境。要得到广大同学的承认、长期和稳定地吸引学生参加、提高品牌活动的质量,就要不断进行宣传总结,加强品牌活动的宣传和包装。
三、树立精品意识,不断引领品牌活动发展
品牌建设是一种战略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持续性,品牌活动建立的初期虽有新意但随着活动模式规范化的同时也使活动模式走向了僵化。品牌活动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总结、提炼、完善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所变革,寻求新的增长点,比如说日语演讲比赛、亚洲风情街的举办模式。另一方面,品牌活动还应注意与其他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工作,比如说就业工作,以点带面,不断带动其他工作,孕育出新的内容和举措。这样品牌活动才能与时俱进,保持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因此学生活动的品牌建设也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活动的定位和建设。只有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找准自身的定位,打造自身的品牌,创造更多更好的活动精品。
四、打造实践课堂,不断拓展专业教学手段
外语的学习不仅仅靠第一课堂,第一课堂重在基础的认知和理解,消化吸收和运用主要在第二课堂。亚洲文化节是外语专业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尤其对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运用和演练必不可少。通过各类赛事和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寻求学习资源,自主进行知识和学习思维的更新,以团队的方式合作并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精神和思维的锻炼提升大有裨益,不仅专业造人才,也能精神朔人才。同时,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和竞赛的过程中,能比较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薄弱环节,从而在教学中做相应调整,学院也能在制定教学计划是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对于促进专业教学发挥了积极影响。
五、创新培养方案,完善构筑文化育人体系
亚洲文化节不仅仅是学生活动,而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可以说是课外文化必修课。与学校及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与学风建设紧密相连,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学院“和谐,友爱,团结,创新”文化的有效载体,师生教学相张的舞台,学校社会价值和国际化特色展现的窗口。我们发现,只要将文化节与整个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就能得到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能吸引众多留学生,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功能,能得到各国使馆的关注以及知名企业的赞助,社会影响显著,甚至能直接为相关企业输送毕业生,从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环境养成并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侯旻翡,谭钊.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探究——以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3):57-61
[2]李毅,兰勇.农业院校农科专业文化活动建设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7-139
[3]杨良奇.论品牌塑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3):66-67
[4]朱毅峰.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