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风柜来的人》。在我们学校的11栋教学楼5楼一个角落的教室里。人不是太多,气氛却很好,都是一些寻常日子里渐渐相熟的人。偌大的教室,窗帘被Sherry统统拉上,灯关了,门关了,只有电影幕布上的人语喧哗和高雄街头的车来车往倾泻在偌大的教室和希寥的人堆里。
阿清他们三个偷偷溜进简陋的电影院,阿荣却被及时赶来的老板赶了出去。然后,阿荣就踩着个凳子翻墙而过……在那一刻,忽然我就想到了你,想到了我们少年时的美好时光。时间和空间把我们与阿清他们安排了擦身而过,相似的场景和故事却在我们身上重新来过。
S,你还记得吗?
夏日里暮色四合的傍晚。我们放学,背着书包一阵风似的冲进家里,屁股后面的书包“啪嗒啪嗒”的余响还在空气里浮着,街上腾起的一溜烟的黄土还没落到地面。我们草草扒拉几口饭就又回到了炎热的大街上,露天电影的消息在街上口口相传着:后街要放《方世玉》,前街要放《燕子盗李三》……我们总是在村子的芦苇坑旁碰头,然后,一伙人吆五喝六地就出发看露天电影了。
你还记得电影幕布下的许多故事吗?那可是个万花筒般丰富道不尽故事的地儿。J总爱在放映机的泛蓝光束里打着各种各样的手势,幻化成幕布上奇形怪状的形象;L总爱在中途换胶片的时候,把两个手指插进嘴里,吹起清脆尖利的口哨;而当胶片因为高温烧糊了,幕布上出现一个太阳般焦黄的圆并不断扩大时,却是我们集体呼啸欢呼的狂欢时刻;看电影的时候如果碰到了班上“青龙帮”的人,大家都纷纷离场,找个黑的空旷地方,总是难免打上一架。S你总是最勇敢打头阵的,M却总是不战而逃的……
我始终记得的是在你家门口放《大内密探》的那次,你兴冲冲地早早把自家凉席铺在幕布下正中最好的位置,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回家,吃饭,等着我们到来。那个晚上,大家在凉席上躺的七仰八叉,也被年轻的周星驰逗的把胃都笑疼了。L一如既往地爱做些调皮的动作,他躺着,拉拉前面坐小板凳的小惠的辫子,然后,一本正经地坐正盯着幕布看,嘴里还连声叫着好。小惠——那个挺腼腆一直在班上坐我后桌的女孩子你还记得吗?当时,她回头,怒视着正挠头的J,“哼”了一声,又接着和她的女伴们看电影。我们可都笑歪了。J是喜欢小惠的,也许你还不知道呢。因为,那晚电影散场后,他拉着我等到街上没人了,跑到小惠家的院墙外,点燃了一个炮仗丢进了墙内。“砰”的一声过后,是小惠妈妈冲向街上的破口大骂。我和J像受到惊吓的兔子一样撒腿就跑,他向南,我向北。如今,我还记得,那晚回眸的瞬间J被风鼓满的白衬衣像黑夜里一面旗帜一样醒目扎眼。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次村里的放映员老李售票在自己家放电影。似乎是成人电影,什么婚前什么的,忘了。票价两块。我们这些孩子都被禁止入内。还是你绕了房子一圈,然后,领着我们转到了他们院墙那侧。那里有一棵碗口粗的槐树。大家就一个个地爬着那棵树直接上了他家的屋顶。那晚老李家的院子里、屋顶上人还蛮多的。幕布就挂在南边的墙上,我们进去时正播着一对夫妻在谈话。马上7点了,电影正式开始了。幕布上却放起了一部西部荒漠上的武侠片。大家都大呼上当,却也捱到了电影结束,混杂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走了出去。等到我来到这个喧嚣的大城市之后,越发地觉得那样爬树偷偷地溜进去看电影是多么的不可多得。
S,你说过你更喜欢秋天看电影的,谁知道你怎样想的呢?那时候,白日和晚上的温差那么大,晚上看电影都是裹着厚厚的棉袄出门。也许,你喜欢的是这种氛围吧:大家都把手插在袖管里找个街上的玉米杆子堆都靠在上面,隔远看着电影,兄弟几个再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或者,大家捡一些柴火找个看得到电影的角落,点着了,大家都围着烤烤手脚瞎掰几句……或许是吧。至少,我总是莫名地想起那些个夜晚。篝火、氤氲的放映机光束、人堆里忽明忽灭的烟头、远处芦苇坑上看不尽的黑夜,配着幕布上打打杀杀的久远声音,定格成了我头脑中始终抹不去的电影画面。
我还记得你台球打得是很好的。那时候碰到村里的庙会,大家一块去庙会上玩,往往只有两个内容:打台球、看录影带。当你在台球桌上把我们都横扫了时,大家就一块买票钻那种围起来的大棚看电影。关于看录影带的记忆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开始破碎了。只是记得里面挤满了很多人,都站着,烟雾氤氲着。一台破破的电视,一台VCD,碟片很多,这个说看这个,那个说看那个。然后,画面就一直跳转,始终不能连贯。电影的声音通过一根线连接棚子外面的大音响,得以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肆意飘荡,里面的人耳朵则要竖起来,听着外面的刀枪拼杀、江湖恩仇。那样的大棚却是白花花的太阳下川流不息的喧闹中岿然不动的一个定格符号。所有的时间和过往都得以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完成对接。那是令我不能忘怀的。
S,你都记得这些吗?
阿清没有回到风柜。
电影已经结束。
灯光乍亮。
电影只是电影。
不老的只有那些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责编/布丁]
阿清他们三个偷偷溜进简陋的电影院,阿荣却被及时赶来的老板赶了出去。然后,阿荣就踩着个凳子翻墙而过……在那一刻,忽然我就想到了你,想到了我们少年时的美好时光。时间和空间把我们与阿清他们安排了擦身而过,相似的场景和故事却在我们身上重新来过。
S,你还记得吗?
夏日里暮色四合的傍晚。我们放学,背着书包一阵风似的冲进家里,屁股后面的书包“啪嗒啪嗒”的余响还在空气里浮着,街上腾起的一溜烟的黄土还没落到地面。我们草草扒拉几口饭就又回到了炎热的大街上,露天电影的消息在街上口口相传着:后街要放《方世玉》,前街要放《燕子盗李三》……我们总是在村子的芦苇坑旁碰头,然后,一伙人吆五喝六地就出发看露天电影了。
你还记得电影幕布下的许多故事吗?那可是个万花筒般丰富道不尽故事的地儿。J总爱在放映机的泛蓝光束里打着各种各样的手势,幻化成幕布上奇形怪状的形象;L总爱在中途换胶片的时候,把两个手指插进嘴里,吹起清脆尖利的口哨;而当胶片因为高温烧糊了,幕布上出现一个太阳般焦黄的圆并不断扩大时,却是我们集体呼啸欢呼的狂欢时刻;看电影的时候如果碰到了班上“青龙帮”的人,大家都纷纷离场,找个黑的空旷地方,总是难免打上一架。S你总是最勇敢打头阵的,M却总是不战而逃的……
我始终记得的是在你家门口放《大内密探》的那次,你兴冲冲地早早把自家凉席铺在幕布下正中最好的位置,然后屁颠屁颠地跑回家,吃饭,等着我们到来。那个晚上,大家在凉席上躺的七仰八叉,也被年轻的周星驰逗的把胃都笑疼了。L一如既往地爱做些调皮的动作,他躺着,拉拉前面坐小板凳的小惠的辫子,然后,一本正经地坐正盯着幕布看,嘴里还连声叫着好。小惠——那个挺腼腆一直在班上坐我后桌的女孩子你还记得吗?当时,她回头,怒视着正挠头的J,“哼”了一声,又接着和她的女伴们看电影。我们可都笑歪了。J是喜欢小惠的,也许你还不知道呢。因为,那晚电影散场后,他拉着我等到街上没人了,跑到小惠家的院墙外,点燃了一个炮仗丢进了墙内。“砰”的一声过后,是小惠妈妈冲向街上的破口大骂。我和J像受到惊吓的兔子一样撒腿就跑,他向南,我向北。如今,我还记得,那晚回眸的瞬间J被风鼓满的白衬衣像黑夜里一面旗帜一样醒目扎眼。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次村里的放映员老李售票在自己家放电影。似乎是成人电影,什么婚前什么的,忘了。票价两块。我们这些孩子都被禁止入内。还是你绕了房子一圈,然后,领着我们转到了他们院墙那侧。那里有一棵碗口粗的槐树。大家就一个个地爬着那棵树直接上了他家的屋顶。那晚老李家的院子里、屋顶上人还蛮多的。幕布就挂在南边的墙上,我们进去时正播着一对夫妻在谈话。马上7点了,电影正式开始了。幕布上却放起了一部西部荒漠上的武侠片。大家都大呼上当,却也捱到了电影结束,混杂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走了出去。等到我来到这个喧嚣的大城市之后,越发地觉得那样爬树偷偷地溜进去看电影是多么的不可多得。
S,你说过你更喜欢秋天看电影的,谁知道你怎样想的呢?那时候,白日和晚上的温差那么大,晚上看电影都是裹着厚厚的棉袄出门。也许,你喜欢的是这种氛围吧:大家都把手插在袖管里找个街上的玉米杆子堆都靠在上面,隔远看着电影,兄弟几个再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或者,大家捡一些柴火找个看得到电影的角落,点着了,大家都围着烤烤手脚瞎掰几句……或许是吧。至少,我总是莫名地想起那些个夜晚。篝火、氤氲的放映机光束、人堆里忽明忽灭的烟头、远处芦苇坑上看不尽的黑夜,配着幕布上打打杀杀的久远声音,定格成了我头脑中始终抹不去的电影画面。
我还记得你台球打得是很好的。那时候碰到村里的庙会,大家一块去庙会上玩,往往只有两个内容:打台球、看录影带。当你在台球桌上把我们都横扫了时,大家就一块买票钻那种围起来的大棚看电影。关于看录影带的记忆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开始破碎了。只是记得里面挤满了很多人,都站着,烟雾氤氲着。一台破破的电视,一台VCD,碟片很多,这个说看这个,那个说看那个。然后,画面就一直跳转,始终不能连贯。电影的声音通过一根线连接棚子外面的大音响,得以在摩肩接踵的人群里肆意飘荡,里面的人耳朵则要竖起来,听着外面的刀枪拼杀、江湖恩仇。那样的大棚却是白花花的太阳下川流不息的喧闹中岿然不动的一个定格符号。所有的时间和过往都得以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完成对接。那是令我不能忘怀的。
S,你都记得这些吗?
阿清没有回到风柜。
电影已经结束。
灯光乍亮。
电影只是电影。
不老的只有那些记忆里的美好时光。
[责编/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