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着墙上的油画、屋角的花瓶说:“这些、这些……全都是朋友送的。”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执行主席周惟彦,略带狡黠地问道:“你们猜,壹基金一年的开销有多少?”
要知道,为壹基金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关、审计公司全都是世界一流的,麦肯锡、贝恩、奥美、德勤,哪家公司的年收费也不会低于百万美元;而且,壹基金在国内的5个办公室中,有3个设在一线城市的A级写字楼里……所以,我们给出了“几百万美元”的回答。
听了这个答案,周惟彦大笑起来:“哈哈,这些全是免费的。”
免费的原因,除了因为壹基金是一家“制度透明”的慈善组织外,李连杰的个人影响力也无法否认。李连杰曾开玩笑说,为了壹基金,“我把前半生的人脉都用尽了。”
而周惟彦,这个英文名叫Amy的女人,妆容精致、衣着干练、说话语速极快,怎么看都是一个典型的都市“白骨精”。事实上,仅仅两年前,她的确是一位职场女强人,从新浪华东区市场经理到柯达民用数码部中国区经理,之后在房地产行业和创意产业自己做老板……刚刚30出头,她已经“赚足了够一辈子花的钱”。不过,这一切在2006年开始改变。
这一年,一直顺风顺水的周惟彦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一个非常有把握的大房地产项目在最后关头弄丢了,原因复杂且不可控。这让她很是郁闷,那段时间“见谁跟谁抱怨”。
就在“抱怨”的过程中,周惟彦忽然发现,原来不光是自己,她身边的朋友都活得很迷茫:那些高官、富豪们并不快乐,不是为生意患得患失,就是为名利提心吊胆。她开始反思:难道这就是若干年后的自己?难道自己一直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几年的困惑在这时候集中爆发了,“我挣扎了很长时间,想啊想啊,直到遇见我的老师。”
周惟彦口中的“老师”是叶蔓女士。2007年5月,这位94岁高龄的佛家弟子专程从美国回到北京讲学。老太太1935年从北大毕业,曾经是胡适的学生。得知叶蔓来到北京,周惟彦第一时间赶去,跟她聊了四五个小时,之后“豁然开朗,决定放下一切,专心学佛”。于是,她辞去所有职务,退掉全部股份,在老师家附近租了房子住下,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一夜之间,这位从前穿梭于卡拉OK、迪厅、酒吧、商场的都市女郎,生活中只剩下一件事:修佛。
闭关、打坐、念禅、冥想…… “你问我现在还有什么娱乐活动?完全没有了。修佛本身太快乐,每次打坐之后,或是上了一堂好的佛法课,那种愉悦无法形容,根本不需要其它的娱乐。”周惟彦说道。
李连杰的“气场”
做慈善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
周惟彦本来计划的修佛时间是3年。不过,与李连杰的偶遇打破了这个计划。
最初去见李连杰,是为了向他请教一种密宗的修行方法——李连杰也是一位修行很高的佛教徒。谁知,在饭桌上没聊几句,李连杰就单刀直入地问:“你知道壹基金吗?”回忆当时的情形,周惟彦笑个不停:“我那时候整天修佛,不问世事好多个月了,根本不知道什么壹基金。心想,这个人什么毛病啊?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吃完饭,李连杰还一路跟周惟彦不停地聊壹基金。他说,修而不为,怎么能叫修为;他说,修佛,最终是为了帮助世人,做慈善,能帮到更多的人;他说,在世修行,才是真正的高人……周惟彦开始认真考虑:做慈善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除了关着门念经,是否还可以做点儿更有意义的事情?三天后,她答应了加盟壹基金,做执行主席。
“他的‘气场’太强了,没办法,我最后还是被说服了。”周惟彦大笑。
事实上,最终打动她的不仅仅是李连杰关于“在世修行”的理念,还有他认真做事的态度。本来周惟彦以为李连杰找到她只是因为“眼缘”,后来才知道,李连杰不但向朋友详细打听了自己之前的职业经历、学识背景,“甚至连属相都问了”。
一旦承诺,就要担起责任。决定加入壹基金后,周惟彦买了成堆的书、不断地找NGO方面的专家聊天,以便了解这个行业。
接触之后,周惟彦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工作。她甚至很庆幸当时遇到了李连杰:“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系统的慈善工作。以前爱心对于我来说,不过是捡只流浪狗、流浪猫。没想到,遇到了李连杰和壹基金,以前所有的历练都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了出来。”能够“修而有为”,周惟彦认为其内心获得的平和、喜悦比以前多得多。
现在,每当朋友说到“你帮壹基金……”她都会认真地纠正:“不是帮,我现在就是壹基金的一分子,壹基金就是我自己的事业。”
这份事业和所有之前的事业都不同,周惟彦把它当作一种修行的方式。正因如此,当初加入壹基金时,周惟彦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不拿一分钱工资。
就像高僧念经一样,周惟彦管理壹基金,也做到了“念而无念”的境界,“随时随地,不管在做什么其他的事情,都可能会突然想到壹基金的问题。”同事们常常会在凌晨两三点接到她的工作短信;朋友聚会时,也会“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就说到壹基金了”。
因缘际会的结果
任何一种形式,不过都是一种全心全意感受生命的方式。
周惟彦觉得“老天很眷顾自己”,一毕业就找到不错的工作、接着又自己做生意,很年轻就赚够了钱。不过,关于钱是否赚“够”,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不少朋友跟我说,Amy,我觉得你这样的境界挺好的,等我挣够多少钱,我就出来跟你一起干……说这种话,其实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说明你的心没有准备好。这样,不管挣多少钱你都不会放弃。要是心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再说,你有再多钱,拼得过比尔·盖茨吗?他最后不也做慈善了?既然我们现在就能做,何必再绕个大圈子?”
根据贝恩咨询的调查,在美国,慈善捐款的20%来自企业,80%来自个人,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刚好相反。壹基金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最近为四川地震灾区募集的善款中,状况有较大改变,超过60%来自个人,这让周惟彦很高兴:“壹基金的目标并不是要把几个大富豪、大人物、大财团攒到一起,那有什么意思?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人来参与:每个人、每个月、一块钱。我们不在乎每份善款的多少,人心才是最重要的。壹基金的终极使命是:每个人的一份心。”
现在的周惟彦已经慢慢淡出了原来的某些朋友圈子。“我也试图再跟他们聊天,不过我说的修佛、慈善,他们一听就烦;他们讨论的LV新出的包包、哪里新开一家酒吧什么的,我又提不起兴致。”
周惟彦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很专业,对自己的钱反而马马虎虎。“我的钱全部交给先生打理,很少问。现在股市不太好,我前两天随口问了他一句,我的钱怎么样了?他很闷地回答,会涨的。我就不管了。”说起先生和儿子,周惟彦又是笑个不停。
周惟彦今年刚满7岁的儿子住在上海,受母亲影响,他已经背会了大悲咒。在这个男孩眼里,背佛经跟学画画、钢琴、溜冰一样,不过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我告诉他,学这些不过是让你多玩几样,妈妈不要求你考第一。所以他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排斥学习班,所有的课都很乐意去上。”
这样的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儿子身上,周惟彦对壹基金的员工也从不强求。在壹基金平时的工作中,没有硬性的任务指标,没有业绩考核,也很少有deadline。她希望,每个加入壹基金的员工都是因为真心喜爱这份工作。即使有人中途退出,周惟彦也很能理解:“尽力了就好,实在不行说明缘分未到。”
或许,对于周惟彦自己也是这样,不论是做生意、修佛,还是做慈善,形式都是因缘际会的结果。而任何一种形式,不过都是一种全心全意感受生命的方式。
要知道,为壹基金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关、审计公司全都是世界一流的,麦肯锡、贝恩、奥美、德勤,哪家公司的年收费也不会低于百万美元;而且,壹基金在国内的5个办公室中,有3个设在一线城市的A级写字楼里……所以,我们给出了“几百万美元”的回答。
听了这个答案,周惟彦大笑起来:“哈哈,这些全是免费的。”
免费的原因,除了因为壹基金是一家“制度透明”的慈善组织外,李连杰的个人影响力也无法否认。李连杰曾开玩笑说,为了壹基金,“我把前半生的人脉都用尽了。”
而周惟彦,这个英文名叫Amy的女人,妆容精致、衣着干练、说话语速极快,怎么看都是一个典型的都市“白骨精”。事实上,仅仅两年前,她的确是一位职场女强人,从新浪华东区市场经理到柯达民用数码部中国区经理,之后在房地产行业和创意产业自己做老板……刚刚30出头,她已经“赚足了够一辈子花的钱”。不过,这一切在2006年开始改变。
这一年,一直顺风顺水的周惟彦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一个非常有把握的大房地产项目在最后关头弄丢了,原因复杂且不可控。这让她很是郁闷,那段时间“见谁跟谁抱怨”。
就在“抱怨”的过程中,周惟彦忽然发现,原来不光是自己,她身边的朋友都活得很迷茫:那些高官、富豪们并不快乐,不是为生意患得患失,就是为名利提心吊胆。她开始反思:难道这就是若干年后的自己?难道自己一直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几年的困惑在这时候集中爆发了,“我挣扎了很长时间,想啊想啊,直到遇见我的老师。”
周惟彦口中的“老师”是叶蔓女士。2007年5月,这位94岁高龄的佛家弟子专程从美国回到北京讲学。老太太1935年从北大毕业,曾经是胡适的学生。得知叶蔓来到北京,周惟彦第一时间赶去,跟她聊了四五个小时,之后“豁然开朗,决定放下一切,专心学佛”。于是,她辞去所有职务,退掉全部股份,在老师家附近租了房子住下,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
一夜之间,这位从前穿梭于卡拉OK、迪厅、酒吧、商场的都市女郎,生活中只剩下一件事:修佛。
闭关、打坐、念禅、冥想…… “你问我现在还有什么娱乐活动?完全没有了。修佛本身太快乐,每次打坐之后,或是上了一堂好的佛法课,那种愉悦无法形容,根本不需要其它的娱乐。”周惟彦说道。
李连杰的“气场”
做慈善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
周惟彦本来计划的修佛时间是3年。不过,与李连杰的偶遇打破了这个计划。
最初去见李连杰,是为了向他请教一种密宗的修行方法——李连杰也是一位修行很高的佛教徒。谁知,在饭桌上没聊几句,李连杰就单刀直入地问:“你知道壹基金吗?”回忆当时的情形,周惟彦笑个不停:“我那时候整天修佛,不问世事好多个月了,根本不知道什么壹基金。心想,这个人什么毛病啊?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吃完饭,李连杰还一路跟周惟彦不停地聊壹基金。他说,修而不为,怎么能叫修为;他说,修佛,最终是为了帮助世人,做慈善,能帮到更多的人;他说,在世修行,才是真正的高人……周惟彦开始认真考虑:做慈善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除了关着门念经,是否还可以做点儿更有意义的事情?三天后,她答应了加盟壹基金,做执行主席。
“他的‘气场’太强了,没办法,我最后还是被说服了。”周惟彦大笑。
事实上,最终打动她的不仅仅是李连杰关于“在世修行”的理念,还有他认真做事的态度。本来周惟彦以为李连杰找到她只是因为“眼缘”,后来才知道,李连杰不但向朋友详细打听了自己之前的职业经历、学识背景,“甚至连属相都问了”。
一旦承诺,就要担起责任。决定加入壹基金后,周惟彦买了成堆的书、不断地找NGO方面的专家聊天,以便了解这个行业。
接触之后,周惟彦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工作。她甚至很庆幸当时遇到了李连杰:“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系统的慈善工作。以前爱心对于我来说,不过是捡只流浪狗、流浪猫。没想到,遇到了李连杰和壹基金,以前所有的历练都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了出来。”能够“修而有为”,周惟彦认为其内心获得的平和、喜悦比以前多得多。
现在,每当朋友说到“你帮壹基金……”她都会认真地纠正:“不是帮,我现在就是壹基金的一分子,壹基金就是我自己的事业。”
这份事业和所有之前的事业都不同,周惟彦把它当作一种修行的方式。正因如此,当初加入壹基金时,周惟彦提出的唯一条件是:不拿一分钱工资。
就像高僧念经一样,周惟彦管理壹基金,也做到了“念而无念”的境界,“随时随地,不管在做什么其他的事情,都可能会突然想到壹基金的问题。”同事们常常会在凌晨两三点接到她的工作短信;朋友聚会时,也会“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就说到壹基金了”。
因缘际会的结果
任何一种形式,不过都是一种全心全意感受生命的方式。
周惟彦觉得“老天很眷顾自己”,一毕业就找到不错的工作、接着又自己做生意,很年轻就赚够了钱。不过,关于钱是否赚“够”,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不少朋友跟我说,Amy,我觉得你这样的境界挺好的,等我挣够多少钱,我就出来跟你一起干……说这种话,其实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说明你的心没有准备好。这样,不管挣多少钱你都不会放弃。要是心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开始。再说,你有再多钱,拼得过比尔·盖茨吗?他最后不也做慈善了?既然我们现在就能做,何必再绕个大圈子?”
根据贝恩咨询的调查,在美国,慈善捐款的20%来自企业,80%来自个人,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刚好相反。壹基金希望改变这种状况。
最近为四川地震灾区募集的善款中,状况有较大改变,超过60%来自个人,这让周惟彦很高兴:“壹基金的目标并不是要把几个大富豪、大人物、大财团攒到一起,那有什么意思?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普通人来参与:每个人、每个月、一块钱。我们不在乎每份善款的多少,人心才是最重要的。壹基金的终极使命是:每个人的一份心。”
现在的周惟彦已经慢慢淡出了原来的某些朋友圈子。“我也试图再跟他们聊天,不过我说的修佛、慈善,他们一听就烦;他们讨论的LV新出的包包、哪里新开一家酒吧什么的,我又提不起兴致。”
周惟彦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很专业,对自己的钱反而马马虎虎。“我的钱全部交给先生打理,很少问。现在股市不太好,我前两天随口问了他一句,我的钱怎么样了?他很闷地回答,会涨的。我就不管了。”说起先生和儿子,周惟彦又是笑个不停。
周惟彦今年刚满7岁的儿子住在上海,受母亲影响,他已经背会了大悲咒。在这个男孩眼里,背佛经跟学画画、钢琴、溜冰一样,不过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我告诉他,学这些不过是让你多玩几样,妈妈不要求你考第一。所以他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排斥学习班,所有的课都很乐意去上。”
这样的态度不仅仅体现在儿子身上,周惟彦对壹基金的员工也从不强求。在壹基金平时的工作中,没有硬性的任务指标,没有业绩考核,也很少有deadline。她希望,每个加入壹基金的员工都是因为真心喜爱这份工作。即使有人中途退出,周惟彦也很能理解:“尽力了就好,实在不行说明缘分未到。”
或许,对于周惟彦自己也是这样,不论是做生意、修佛,还是做慈善,形式都是因缘际会的结果。而任何一种形式,不过都是一种全心全意感受生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