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28日,主唱黛青塔娜将代表HAYA乐团站上TEDx的舞台。TEDx是TED的本土化项目,此前受邀的华人有杨澜、陶喆等。其实塔娜对演讲也并不陌生,她曾在国内的演讲平台“一席”上分享过HAYA的故事。塔娜透露,这次展现的主题还是以乐团的音乐为主,告诉大家HAYA是什么。
2006年,从欧洲游历回来的张全胜创立了HAYA乐团,并赋予世界音乐的内涵,他认为只有世界音乐这种形式才能表达他的内心。彼时的塔娜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的一名大学生,接触到张全胜的音乐后,她突然找到了自己来北京上学的意义,而在此之前她是被束缚的、不快乐的,“我没办法穿着礼服,唱着那些一定要唱的歌,我得不到精神的满足感,特别悲伤。看到自己民族那些唱歌跟张嘴说话一样自然的歌者,我就在想自己来北京到底是学什么,有腔有调地告诉你我是高级的吗?”大学时她最常做的事是在图书馆顶层的大窗户前听着喜欢的音乐,看着远方,畅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写下一些感性的文字,而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HAYA让塔娜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方向,找到了让她舒服的唱歌方式,对她而言这比任何学到的东西都珍贵。
“HAYA”在蒙语中是“边缘”的意思,对他们而言,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现代生活边缘化、冲击着。“这个世界的节奏太快了,快到总要跟着它的步伐跑,快到我们的心和身体都不在一起了。”音乐被利益影响,真正的民族声音被淡忘,这是HAYA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唱的不是草原观光,不是喝酒吃肉,更不是为了迎合市场和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而是蒙古人血液里流淌的情感。
虽然采访是在一间休息室里进行,但和HAYA交谈的过程中,仿佛就能看到河流,看到蓝天,看到草原上游牧的蒙古人。问最享受怎样的舞台,塔娜先是脱口而出HAYA的专场音乐会,享受所有人为你而来的感觉,但很快又反驳了自己,“音乐的意义仅仅是在舞台上闪烁一下吗?生命是有无限可能的,不能说喜欢专场就仅限于此,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大自然里歌唱”。曾经有一次,天蒙蒙亮的时候,塔娜站在一望无际的青海湖边看着山的轮廓,耳朵里听着《轮回》,她突然觉得,也许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她才会明白HAYA真正的意义。
Q=《北京青年》周刊 A=黛青塔娜
Q:HAYA的音乐对很多人来说算是小众的,你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做迎合市场口味的举动?
A:没有刻意地做这些。全胜老师可能会跟我有不一样的想法,我可能极端一些,他觉得有时候也可以唱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东西,但没关系,看法不一样那就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2006年的时候大家很浮躁,很少有人在做真正的蒙古音乐,人们听到的更多是所谓的草原歌曲,但那不是一个民族内心的声音,所以我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是说现在人们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音乐。我们在那样思考的时候已经不快乐了、心存企图和另有目的了,即使挣了钱也不是快乐的。只要诚实地做自己,HAYA的音乐有人聆听就会是果报的事情。
Q:有给自己的听众定位吗?
A:事实证明做这样的定位是很愚蠢的,我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的音乐是给那些对生活已经有了一些感悟、阅历的人听的。但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朋友圈这么厉害,我发现听我们音乐的人都很年轻,甚至有四、五岁的孩子,这是之前从没想过的,我把我们的音乐想得太老气横秋了,真的不是那样的。音乐会上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那我们的音乐是儿歌吗?不是。其实小孩不一定要听很幼稚的东西,他们的心更透明、透彻,对音乐的感受力更强,这不仅是对一个民族充满好奇心,而是虽然这个民族好像离他们很遥远,但通过HAYA的音乐能减少这种距离感。
Q:怎么理解“世界音乐”?
A:其实任何一种划分都是标签。音乐就是音乐本身,如果一定要为世界音乐下定义的话,它就是一种融合、开放的音乐。我们不想抓住蒙古民族音乐的大腿不放,告诉大家曾经我们多么强悍现在多么独特。HAYA的音乐中有非洲、印度的打击乐、哈萨克的音乐元素,各种丰富的节奏等等。成员Eric来自法国,冬不拉来自哈萨克族,他们都在为蒙古音乐的底色增加各种各样的不同,让它更有趣。我们的世界是融合的状态,音乐更不需要有界限有对立,应该是充满爱和包容的,蒙古民族本身也是这样的,包容着草原上的一切,和大自然相处。
Q: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没感受过草原气息的人能理解吗?
A:他们可能更会去想这些问题。我还好,有过这样的生活,现在还能回到青海,回到德令哈,那里依然是我的故乡。对于没有跟大自然接触过的人呢,从小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不是更可怜吗?都不知道站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在草原上是什么感觉。旅游可能能带来短时间的震撼,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心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得到痊愈。所以这是城市里的人最需要的东西。HAYA的音乐就是一种连接,让他们能去感受草原的气息。蒙古人民千百年来迁徙游牧,不只是在一个区域而是遍布了整个世界,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是很开放的心态,是一种不停游走的精神,我们希望在音乐中也融入这些。
Q: 知乎上有评论说你们的专辑有“去世界化”的趋势,认同吗?
A:我们从来没有有意地去离开什么,而是我们的生命到了怎样的状态就做什么样的音乐。就像河流一样不停地往前流淌,没有一次重复的,如果一潭死水,没有循环,夜以继日,它会臭的。所以HAYA也在不停地反省自己,认识世界,大家要接受变化。我也有喜欢的歌手,会重复听他某个时段的音乐,但他有很多专辑,我没法一直跟着他往前走。但不能说喜欢他那个时代就否定他现在,只能说没跟上他。做音乐的人和听音乐的人一样是在成长的,这种变化就体现在音乐里,所以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做音乐的人,应该用一种更成熟的心态去对待音乐人,他们不是工具。
Q:参加 《我是歌手》后的体验、收获?
A:很紧张,压力很大,特别佩服能坚持下来的歌手。最难受的是我每次上台前都必须跟乐团的成员分开,我和他们是不同的进入舞台通道,分开的那一刻我就想跑了。因为以前每次上台前都是五个人一起拥抱、静心,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比赛只是一种方式,在很多人挤破头都想在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真人秀露脸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机会挺好的,但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2006年,从欧洲游历回来的张全胜创立了HAYA乐团,并赋予世界音乐的内涵,他认为只有世界音乐这种形式才能表达他的内心。彼时的塔娜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声乐系的一名大学生,接触到张全胜的音乐后,她突然找到了自己来北京上学的意义,而在此之前她是被束缚的、不快乐的,“我没办法穿着礼服,唱着那些一定要唱的歌,我得不到精神的满足感,特别悲伤。看到自己民族那些唱歌跟张嘴说话一样自然的歌者,我就在想自己来北京到底是学什么,有腔有调地告诉你我是高级的吗?”大学时她最常做的事是在图书馆顶层的大窗户前听着喜欢的音乐,看着远方,畅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写下一些感性的文字,而不是如饥似渴的学习。HAYA让塔娜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方向,找到了让她舒服的唱歌方式,对她而言这比任何学到的东西都珍贵。
“HAYA”在蒙语中是“边缘”的意思,对他们而言,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现代生活边缘化、冲击着。“这个世界的节奏太快了,快到总要跟着它的步伐跑,快到我们的心和身体都不在一起了。”音乐被利益影响,真正的民族声音被淡忘,这是HAYA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们唱的不是草原观光,不是喝酒吃肉,更不是为了迎合市场和满足旅游者的猎奇心理,而是蒙古人血液里流淌的情感。
虽然采访是在一间休息室里进行,但和HAYA交谈的过程中,仿佛就能看到河流,看到蓝天,看到草原上游牧的蒙古人。问最享受怎样的舞台,塔娜先是脱口而出HAYA的专场音乐会,享受所有人为你而来的感觉,但很快又反驳了自己,“音乐的意义仅仅是在舞台上闪烁一下吗?生命是有无限可能的,不能说喜欢专场就仅限于此,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在大自然里歌唱”。曾经有一次,天蒙蒙亮的时候,塔娜站在一望无际的青海湖边看着山的轮廓,耳朵里听着《轮回》,她突然觉得,也许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她才会明白HAYA真正的意义。
Q=《北京青年》周刊 A=黛青塔娜
Q:HAYA的音乐对很多人来说算是小众的,你们从头到尾都没有做迎合市场口味的举动?
A:没有刻意地做这些。全胜老师可能会跟我有不一样的想法,我可能极端一些,他觉得有时候也可以唱一些大家容易接受的东西,但没关系,看法不一样那就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2006年的时候大家很浮躁,很少有人在做真正的蒙古音乐,人们听到的更多是所谓的草原歌曲,但那不是一个民族内心的声音,所以我们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不是说现在人们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音乐。我们在那样思考的时候已经不快乐了、心存企图和另有目的了,即使挣了钱也不是快乐的。只要诚实地做自己,HAYA的音乐有人聆听就会是果报的事情。
Q:有给自己的听众定位吗?
A:事实证明做这样的定位是很愚蠢的,我一直自以为是的认为我们的音乐是给那些对生活已经有了一些感悟、阅历的人听的。但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朋友圈这么厉害,我发现听我们音乐的人都很年轻,甚至有四、五岁的孩子,这是之前从没想过的,我把我们的音乐想得太老气横秋了,真的不是那样的。音乐会上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听,那我们的音乐是儿歌吗?不是。其实小孩不一定要听很幼稚的东西,他们的心更透明、透彻,对音乐的感受力更强,这不仅是对一个民族充满好奇心,而是虽然这个民族好像离他们很遥远,但通过HAYA的音乐能减少这种距离感。
Q:怎么理解“世界音乐”?
A:其实任何一种划分都是标签。音乐就是音乐本身,如果一定要为世界音乐下定义的话,它就是一种融合、开放的音乐。我们不想抓住蒙古民族音乐的大腿不放,告诉大家曾经我们多么强悍现在多么独特。HAYA的音乐中有非洲、印度的打击乐、哈萨克的音乐元素,各种丰富的节奏等等。成员Eric来自法国,冬不拉来自哈萨克族,他们都在为蒙古音乐的底色增加各种各样的不同,让它更有趣。我们的世界是融合的状态,音乐更不需要有界限有对立,应该是充满爱和包容的,蒙古民族本身也是这样的,包容着草原上的一切,和大自然相处。
Q: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没感受过草原气息的人能理解吗?
A:他们可能更会去想这些问题。我还好,有过这样的生活,现在还能回到青海,回到德令哈,那里依然是我的故乡。对于没有跟大自然接触过的人呢,从小没有这样经历的人不是更可怜吗?都不知道站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在草原上是什么感觉。旅游可能能带来短时间的震撼,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心只有在大自然里才能得到痊愈。所以这是城市里的人最需要的东西。HAYA的音乐就是一种连接,让他们能去感受草原的气息。蒙古人民千百年来迁徙游牧,不只是在一个区域而是遍布了整个世界,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是很开放的心态,是一种不停游走的精神,我们希望在音乐中也融入这些。
Q: 知乎上有评论说你们的专辑有“去世界化”的趋势,认同吗?
A:我们从来没有有意地去离开什么,而是我们的生命到了怎样的状态就做什么样的音乐。就像河流一样不停地往前流淌,没有一次重复的,如果一潭死水,没有循环,夜以继日,它会臭的。所以HAYA也在不停地反省自己,认识世界,大家要接受变化。我也有喜欢的歌手,会重复听他某个时段的音乐,但他有很多专辑,我没法一直跟着他往前走。但不能说喜欢他那个时代就否定他现在,只能说没跟上他。做音乐的人和听音乐的人一样是在成长的,这种变化就体现在音乐里,所以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做音乐的人,应该用一种更成熟的心态去对待音乐人,他们不是工具。
Q:参加 《我是歌手》后的体验、收获?
A:很紧张,压力很大,特别佩服能坚持下来的歌手。最难受的是我每次上台前都必须跟乐团的成员分开,我和他们是不同的进入舞台通道,分开的那一刻我就想跑了。因为以前每次上台前都是五个人一起拥抱、静心,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比赛只是一种方式,在很多人挤破头都想在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真人秀露脸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机会挺好的,但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