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4年01月急性胆囊炎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3.21±12.52)min,术中出血量为(48.54±10.5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56±3.54)h,住院时间为(5.41±1.2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效果观察
急性胆囊炎为化脓性炎症,为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有所改变,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为2011年06月~2014年01月2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06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入选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且经术后病理证实。实验组:男女比例27:23,年龄35~76岁不等,平均(51.2±2.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37~77岁不等,平均(51.5±2.7)岁。比较两组入选病例的基线资料,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 行传统开腹术,硬膜外麻醉,平卧位,于腹部直肌处做切口,切口大小控制在8~14cm之间,探查腹腔,找到胆囊并将其切除、取出,常规止血,清除残留物,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实验组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仰卧位,于脐缘下端做切口,长度以1cm为宜,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维持压力在12~14mmHg之间,了解胆总管、胆囊的解剖关系,于左、右下腹分别做切口,将操作器械置入,找到胆囊,常规游离,小心切断胆囊管及周边血管,将病变胆囊取出,借助电凝止血,为病情需要者留置引流管。手术结束后,为两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15.0处理与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相关的数据,计量数据,t检验,以( ±s)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3.21±12.52)min,术中出血量为(48.54±10.5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56±3.54)h,住院时间为(5.41±1.23)d。
2.2實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多伴有胆囊结石,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传统开腹术可成功切除胆囊,但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不具备推广价值。近年来,微创技术有所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益成熟,已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急性胆囊炎患者右上腹均有阵发性绞痛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大量文献显示[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可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大量报道[3][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不需暴露过多的腹腔脏器,对肠管刺激小;借助腹腔镜探查病情,视野开阔,胆囊三角关系易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血量;置入器械时借助穿刺套管进入,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戳孔较小,无需缝线,且术后恢复美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微创手术,对操作医师的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因此,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手术,此外,若患者肠粘连严重或胆囊三角关系解剖不清,应及时为患者中转开腹手术[5]。
综上所述,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一峰,万德炎,邱俊然,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2,08(19):77-78.
[2]夏永红.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12(09):166-167.
[3]曾志良.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07):256-256.
[4]丁亮.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09(15):3311-3311.
[5]谢德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09(13):1637-1638.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效果观察
急性胆囊炎为化脓性炎症,为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有所改变,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为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为2011年06月~2014年01月2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06月~2014年0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05例,将其分成实验组55例,对照组50例,入选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且经术后病理证实。实验组:男女比例27:23,年龄35~76岁不等,平均(51.2±2.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37~77岁不等,平均(51.5±2.7)岁。比较两组入选病例的基线资料,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 行传统开腹术,硬膜外麻醉,平卧位,于腹部直肌处做切口,切口大小控制在8~14cm之间,探查腹腔,找到胆囊并将其切除、取出,常规止血,清除残留物,缝合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
1.22实验组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仰卧位,于脐缘下端做切口,长度以1cm为宜,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维持压力在12~14mmHg之间,了解胆总管、胆囊的解剖关系,于左、右下腹分别做切口,将操作器械置入,找到胆囊,常规游离,小心切断胆囊管及周边血管,将病变胆囊取出,借助电凝止血,为病情需要者留置引流管。手术结束后,为两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借助统计软件SPSS15.0处理与两组急性胆囊炎患者相关的数据,计量数据,t检验,以( ±s)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53.21±12.52)min,术中出血量为(48.54±10.51)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56±3.54)h,住院时间为(5.41±1.23)d。
2.2實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胆囊炎为普外科急腹症,患者多伴有胆囊结石,手术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传统开腹术可成功切除胆囊,但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恢复慢,不具备推广价值。近年来,微创技术有所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益成熟,已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急性胆囊炎患者右上腹均有阵发性绞痛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大量文献显示[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可有效治疗急性胆囊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似于大量报道[3][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不需暴露过多的腹腔脏器,对肠管刺激小;借助腹腔镜探查病情,视野开阔,胆囊三角关系易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血量;置入器械时借助穿刺套管进入,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手术戳孔较小,无需缝线,且术后恢复美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项微创手术,对操作医师的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因此,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开展手术,此外,若患者肠粘连严重或胆囊三角关系解剖不清,应及时为患者中转开腹手术[5]。
综上所述,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显著,值得各级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一峰,万德炎,邱俊然,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发作期胆囊炎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2,08(19):77-78.
[2]夏永红.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12(09):166-167.
[3]曾志良.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07):256-256.
[4]丁亮.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09(15):3311-3311.
[5]谢德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09(13):1637-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