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从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所想”。例如,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从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活力。
2 改变传统的角色观念
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厚,每次上课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对新知识的渴望是非常强的。但是由于在同一个教学班级当中,学生计算机的起点水平和个性化差异很大,他们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也有很大的区别。
本着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原则和针对当前学生起点水平不同、兴趣各异的问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分层递进、个性化教学”的创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有差异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变照本宣科为个性创新,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
3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训目标,立足课堂教学,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分小组协作探究,让学生时刻参与进来。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他们始终在各任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与组员的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利于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它能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4 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在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和灵活搭配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用为主,培训能力”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训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识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李钊庄镇中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从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所想”。例如,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从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活力。
2 改变传统的角色观念
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厚,每次上课都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对新知识的渴望是非常强的。但是由于在同一个教学班级当中,学生计算机的起点水平和个性化差异很大,他们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也有很大的区别。
本着不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原则和针对当前学生起点水平不同、兴趣各异的问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分层递进、个性化教学”的创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有差异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变照本宣科为个性创新,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
3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培训目标,立足课堂教学,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分小组协作探究,让学生时刻参与进来。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他们始终在各任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与组员的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利于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它能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4 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在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和灵活搭配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用为主,培训能力”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培训兴趣的乐园、获取新知识的桥梁、试验才能的基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李钊庄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