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封面特稿的深度报道探索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长沙晚报 封面特稿 深度报道 党报“四力”
  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化的当下,媒体尤其是作为纸媒的党报面临诸多挑战,突出体现在:读者(用户)阵地转移;报道时效不再具有优势;报道同题同质缺乏独家;信息庞杂浩繁缺乏梳理;内容生产日趋碎片化、程式化及表象化,等等。
  如何在竞争中走出一条新路,实现差异化发展?2019年9月以来,作为长沙市委机关报的长沙晚报,发挥内容生产优势,从原创的深度报道入手,围绕中心工作及重大主题不定期推出重磅特稿,并将之刊发于头版之前的封面版上。截至2021年4月底,已推出《青春之城》《人民至上》《全力以“复”》《多彩长沙走新路》《中国有个马栏山》《大城之南》等20余篇特稿。这些特稿体量大,位置醒目,一经推出,总能给读者(用户)带来强烈且印象深刻的阅读体验,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新时代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为什么选择特稿?
  长沙晚报之所以在重磅特稿上下大力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阅读量不是衡量报道价值的唯一标准。在深度融合背景下,竞争的压力驱使不少党报深陷“流量陷阱”,甚至“唯阅读量论”。然而,“流量”不等同于“能量”,单纯追求流量,容易造成内容碎片化和低俗化,有时甚至引起导向上的偏差。媒体融合应注重传播效果,“影响想影响的人”,以及“影响有影响的人”,而不仅仅在于传播量(阅读量)的数字堆积上。粉丝数量和新闻阅读量是弱关系,而用户认同、信任和内容依赖等才是强关系。
  尽管有些特稿囿于平台的地域性局限或知名度有限,首次传播效果不佳,但因为内容优质,经过多个平台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传播后,也能成为爆款。可见,如果单纯以流量至上,我们将会与这些内涵丰富、有传播后劲但“其貌不扬”的稿件失之交臂。
  2.深度报道要加强而不能弱化。在碎片化、视频化阅读成为常态的当下,深度报道的价值受到质疑,读者(用户)被认为没有耐心阅读长篇稿件,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与误判。事实上,越是变动复杂的世界,读者(用户)对于深度报道的需求越迫切。这类报道“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深刻”和“全面”两方面,前者指对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并充分反映问题背景信息,后者指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全面立体的展现,对问题产生的诸多关联因素进行立体分析与解构。


  3.深度报道要主动“带节奏”而不能被动跟随网络。在近年来的舆论场,党报被网络热点“带节奏”的案例并不少见,提供足够重磅、能够释疑解惑的深度报道、从而主动引领“节奏”,是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解放日报林环提出,“主流媒体要在新媒体主阵地继续实现影响力和引导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在广受关注的突发热点选题上不失语、不乱语。哪怕舆情纷乱,我们还是要有党报立场,发挥权威性优势,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党报一方面需要加强理性决策,以政治家办报的高度,选准新闻切入點,体现党报的主导性;另一方面,也需要用重点新闻报道启迪民众、引导思考,体现党报的权威性。
  二、特稿如何“特”起来?
  特稿之“特”,不仅体现在选题的高度,还体现在内容的张力、独特的呈现和团队共创上。
  1.选题高度。高度决定影响力。长沙晚报特稿的选题在充分领悟和把握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势、准确理解其重大意义的前提下,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零时差”对标对表,对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相关决策部署及时跟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国家和社会面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双重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明破局之路: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
  在此背景下,长沙晚报推出封面特稿,聚焦“长沙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未来,坚决调结构、转模式、换赛道、走新路”这一主题。由社长、总编辑李鹏飞亲自挂帅,一名编委牵头,成立六人报道小组,讨论报道方案,分头采访写作,从新产业、新动能、新内核、新消费几个角度,深入剖析、层层推进、反复打磨。2020年7月14日刊发报道《多彩长沙走新路》时,正值长沙市“大干一百天 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收官、下半年布局开启之际,这篇特稿对长沙市下一阶段工作起到了启发性、指导性作用。
  从长沙晚报已推出的封面特稿的选题来看,均具有大主题、大节点、大事件、大盘点等特性,视野宏大站位高、题材厚重。譬如,2020年5月24日推出的大型战“疫”纪实特稿《人民至上》,正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国两会重启之时;2020年6月12日推出的报道《全力以“复”》,则聚焦于战“疫”常态化背景下,长沙如何危中寻机抓紧复工复产。
  2.内容张力。笔者认为,深度报道的关键就在于,以深入采访、深远洞察与深刻思辨为维度,对重大社会问题与新闻事件进行全面系统反映,发掘和阐明新闻背后引人深思的关注点。长沙晚报每篇封面特稿均要求深挖内容张力,不但要回答“What(是什么)”,还需要解码“Why(为什么)”与“How(怎么办)”。例如,2019年12月30日见报的年度封面特稿《致敬,长沙制造》,不但回顾和梳理了长沙制造业从一个没有成规模的产业到形成工程机械、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等五大类千亿产业集群,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全球“智造之城”的铿锵步履,更是回答了长沙制造业崛起的原因——抢抓先机率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长沙、持续铸造“工程机械之都”城市品牌等。   同时,长沙晚报的封面特稿也重视思辨的张力。报道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新闻事件,抓住问题的实质,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揭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2020年9月16日推出的封面特稿《湘江!湘江!》,从湘江水生态治理入手,将立意提升至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通过报道传递出一个清晰的理念:长沙的水生态治理一直与推进产业转型、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品质长沙有机结合,实现共享和谐城市、聚力绿色发展。文本张力也是封面特稿特别看重的方面。主创人员运用电视政论片的手法,多讲故事,突出画面感,段落、句子精短有力,避免沉闷枯燥,且追求逻辑连贯、巧妙布局,文气贯通、气势如虹。
  3.独特呈现。长沙晚报的重磅特稿均刊发在头版之前、日常主要起导读索引功能的封面上,位置显要,让报道更醒目,且相对独立,不受其他内容的干扰。同时,万字以上的纯文字稿件,反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碎片化、视觉化之道而行之,体现了报纸对内容吸引力的自信。
  中国传媒大学曾祥敏教授认为,我国媒体融合探索进入深水期,移动化、智能化、社交化、场景化成为信息与服务消费的方向,越是优质内容,越需要兼顾这“四化”,以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长沙晚报的封面特稿除在封面版的独特呈现外,还积极通过报社旗下的多媒体平台进行立体传播,在“四化”方面做文章,实现纸端与指端的双向引流及良性互动,达到“同频共振”,扩大传播范围,放大传播效果。
  2020年11月19日,以“守正聚力 创新共融”为主题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在长沙召开,长沙晚报于当天推出封面特稿《中国有个马栏山》,被多家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转载,在朋友圈热转刷屏。一天之内,其系列融媒体产品《飞阅马栏山》《李白马栏山打卡记》等点击观看突破41万次,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4.团队共创。记者个人负责报道及擅长的领域不同,他们的业务积累也不一样,而封面特稿主题高端、结构宏大、篇幅长、内容牵涉面广,且思辨性与故事性缺一不可,单打独斗往往难以胜任,必须汇聚众人智慧。因此,每当有封面特稿的计划时,一般提前一至两个月确定选题,由社长、总编辑或者执行总编辑领衔,一名编委作为项目经理,组织4至5名记者参与执行,并建立特稿创作微信群,从角度立意到谋篇布局、从行文风格到叙事节奏、从标题凝练到导语打磨……不断地动态沟通,在观点碰撞中精益求精。记者们根据框架各司其职,牵头编委整合统稿,力求风格一致、一气呵成。
  三、特稿如何更完美?
  如何做好特稿,长沙晚报不断尝试创新,并丰富与新媒体传播深度融合的方式,具体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深度挖掘不将就。特稿的魅力和力量均在深度。长沙晚报封面特稿都经过反复打磨,凡是达不到要求者,宁愿推倒重来,绝不将就;对于核心事实、核心人物、核心观点,如果有缺失,马上补充采访,确保准确无误;思辨性不够的话,则借力专家和“外脑”会诊,力求站位更高、思维穿透力更强。
  2.文本创新不乏味。万字雄文对读者的脑力和耐心是一种挑战。因此,封面特稿十分注重文本创新,尽量让文字生动、鲜活起来,尤其是精选、穿插来自一线的精彩故事,以细节取胜并打动人心;标题也提神提气,尽量接地气、带网感。
  微信公众号“老笔头”2021年3月1日曾对报纸2月18日的封面特稿《大城之南》进行推荐,认为“这篇长篇通讯,气势恢宏,文采横溢……虽然文章长达1.8万字,但因其构思巧妙、角度新颖、笔法考究、气韵生动,而使人读来不觉其长并有不忍释卷之感”。作者“天心雕龙”认为,这篇特稿“妙”在形之美、事之准、情之浓、理之深、典之贴。
  3.控制频率不滥用。物以稀为贵。对于封面特稿这个深度报道品牌,长沙晚报抱持宁缺毋滥的立场,不能在频繁甚至过度使用中降低品质,自砸招牌。毕竟,特稿是因“特”而存在,特稿的背后是特殊的主题、特别的故事、特异的视角、独特的体验与思索。所以,选题需要稳、准、重,有时候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尤其需要独到的眼光与充分地讨论与研判。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泛滥与过载的时代,也是一个优质内容稀缺的时代。如何从过载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是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长沙晚报近年来通过提高自身的辨识度来吸引读者的关注,从而实现有效的传播与引导。报社发力原创性深度报道,以宏大的叙事、磅礴的气势、醒目的编排,彰显一方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手笔、大气魄、大作为。在每一篇封面特稿的采写过程中,均追求主题的高远深刻、表达的融洽自在、逻辑的榫卯结合、细节的逼真魅力,从而通过“文字的美”,呈现“复杂的真”。置身全媒体时代,应对融媒体革命,传统党报应坚持“原创为王”,以深入成就深度,以视野成就高度,重原创、出精品,从而切实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系长沙晚报编委兼编辑出版部主任、主任编辑
  参考文献
  [1]郭存举.理念迷失与价值寻找——关于提高新时代党报“四力”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8(09).
  [2]张志安.报道如何深入:关于深度报道的精英访谈及经典案例[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3]林环.解放日报“特稿”:新传播环境下的热点选题深度报道[J].传媒评论,2019(08).
  [4]楊亚初.深度报道应活用“笔墨语言”[J].新闻战线,2020(17).
  [5]曾祥敏,刘日亮,魏弘毅.时政新闻报道融合创新探究——基于2018年全国“两会”移动可视化产品的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8(01).
  【编辑:孙莹】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microRNA(miRNA)及其靶基因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谱差异.方法 利用miRNA表达谱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
当前,迅猛发展的媒介技术更新了信息传递路径,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依托,赋予了网民话语权.然而,部分人受利益诱导,为博人眼球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导致信息环境
期刊
摘要:目前,算法新闻分发平台作为信息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型产物,构成了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媒体之外的一大新闻传播渠道,并成为解决新闻信息爆炸增长、新闻阅读体验不佳等问题的全新应用平台。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领域的进一步下沉,算法新闻分发平台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并对新闻业态产生了显著影响。要想把握未来新闻行业发展方向,就必须全面了解算法新闻分发平台对新闻业态的具体影响所在,本文就此展开研究。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后,社会各界迅速行动,掀起拒绝“剩宴”,倡导理性消费的声浪.当“勤俭”“节约”成为自上而下的行动,各级各类媒体也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同时,一批外国视频博主也“出海”中国,活跃在B站、微博、YouTube等社交平台,以丰富的内容创作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大美风光、社会变迁等,架起了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以“我是郭杰瑞”为参照样本,探究其Vlog的叙事之道,并借此分析“洋网红”应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关键词:Vlog 我是郭杰瑞 洋网红 中国故事  2020年4月1日,一则名为《郭杰瑞带你走进纽
摘要:视觉中国网站因黑洞照片引发热议并遭受行政处罚,凸显了新媒体时代的图片版权贸易及其法律问题。引发争议的图片交易行为,属于冒用版权人名义进行非法牟利、未经许可违规从事新闻图片传播的行为。这一违法行为反映了四个方面的版权法律问题,即对于他人作品、作者身份不明作品、公有领域作品、国家作品,可否进行经营获利?该案例对我国图片版权贸易和图片版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以下三点启示:图片生产、贸易与服务
1 射频的定义rn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介于调幅、调频无线电波之间的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其能量以电或磁的形式(波)在空间存在并传播.其频率范围很广,可以在数百kHz到数
目的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使皮肤科青年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能够顺利进行,探讨新形势下网络教学改革及其应用效果,以进一步优化网络课程.方法 从内容设计、教员形象管理、录课设备
摘要:内容安全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以英国互联网内容治理的标志性文件——《在线安全法(草案)》为基础,分析英国在互联网内容治理领域的全新监管路径与框架,如独立的监管机构、内容安全责任、注意义务等,同时结合英国的监管实践,总结归纳《在线安全法(草案)》对互联网内容治理的启示。  关键词:内容治理 《在线安全法(草案)》 网络安全 言论自由  在线服务尤其是社交媒体服务
夏日蝉鸣,北京北二环工人日报社办公室里一片明亮.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脸上挂着谦和的微笑,给人温暖平和的感觉.rn作为一位著作颇丰的知名报人,孙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