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健康是人生的重要财富。根据近年来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期间,每个学生都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比如考研与未来就业的选择问题,专业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调节问题等,此类问题让他们的心理变得不健康。因此,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确定一些途径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是目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 、 心理问题、 途径、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1.1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比例上升
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使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数量增加。1989年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近几年则高达二分之一。
1.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特点
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心理。
1.2.1考证从众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校大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为部分学生盲目追风,参加各种培训班,如:心理咨询师、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培训等,以求获得更多的证书。
1.2.2消费从众
大学校园里攀比、请客之风盛行。遇到聚会、游玩时,即使囊中羞涩,也要争着结账。而一些同学并不情愿大手大脚花钱,但大家都如此,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
1.2.3恋爱从众
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只有少数人谈,而另一班级则出现一群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
1.2.4作弊从众
校园里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谬论,每逢考试,作弊成了寝室卧谈的热点话题,以至于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帽”。
当大学生面临择业时,开始关注求职方面的问题,由于就业难度增大,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呈现出求职心理这一特点。
1.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求职方面的特点
1.3.1焦虑不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缺乏了解,面临择业时,由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心理产生落差,整日忧心重重,焦虑不安。
1.3.2缺乏自信: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性格怯懦,阅历浅薄,在求职择业,“自我推销”时,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
1.3.3求稳求全:对未来职业利弊的权衡,过于挑剔,最终将陷入误区。
2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对不同的大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
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加强心理教育的师资建设。当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时,老师可以担当心理开导的角色,让他们找到倾诉的对象,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和误区。
开展心理调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结合的心理教育系统。每年新生应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及早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同时,家长和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经常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构建家庭与老师有效的“保护网”。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营造和睦宽松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的心理保健功能。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其正确处理学习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不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去要求孩子,以免给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要想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以上方法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1迁移法
当遇到困难而导致心情抑郁时,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把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事情中,如:跑步、唱歌、跳舞等,使心身得到充分放松,缓解不良情绪。
2.2控制法
情绪对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大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做无克制的发作。
2.3自慰法
面对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它。
2.4宣泄法
在大学生身处逆境、压力过大时,如得不到及时释放,极易走向极端。他们可以采取哭泣、大喊大叫、拳击沙袋等方法,以发泄心中的怨气,使不良情绪得到恢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使大学生在一个舒适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冰释《心理障碍调适与思想政治教育》(1994年第4期)
2、杜金亮《青年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探讨》(1994年第9期)
3、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大学生 、 心理问题、 途径、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1.1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比例上升
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使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数量增加。1989年休学、退学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近几年则高达二分之一。
1.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特点
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心理。
1.2.1考证从众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校大学生逃课率呈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为部分学生盲目追风,参加各种培训班,如:心理咨询师、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培训等,以求获得更多的证书。
1.2.2消费从众
大学校园里攀比、请客之风盛行。遇到聚会、游玩时,即使囊中羞涩,也要争着结账。而一些同学并不情愿大手大脚花钱,但大家都如此,也只好打肿脸充胖子。
1.2.3恋爱从众
校园恋爱极富感染性,有的班级只有少数人谈,而另一班级则出现一群恋爱的;有的寝室无人问“爱”,有的寝室全在“爱”中。
1.2.4作弊从众
校园里兴起考试“不看白不看”的谬论,每逢考试,作弊成了寝室卧谈的热点话题,以至于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帽”。
当大学生面临择业时,开始关注求职方面的问题,由于就业难度增大,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呈现出求职心理这一特点。
1.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求职方面的特点
1.3.1焦虑不安:一些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缺乏了解,面临择业时,由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心理产生落差,整日忧心重重,焦虑不安。
1.3.2缺乏自信: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我,性格怯懦,阅历浅薄,在求职择业,“自我推销”时,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
1.3.3求稳求全:对未来职业利弊的权衡,过于挑剔,最终将陷入误区。
2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对不同的大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
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加强心理教育的师资建设。当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时,老师可以担当心理开导的角色,让他们找到倾诉的对象,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和误区。
开展心理调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结合的心理教育系统。每年新生应接受学校的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及早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同时,家长和老师保持紧密的联系,经常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构建家庭与老师有效的“保护网”。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下促进大学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营造和睦宽松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的心理保健功能。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引导其正确处理学习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不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去要求孩子,以免给孩子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要想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除以上方法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1迁移法
当遇到困难而导致心情抑郁时,大学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把注意力转移到喜欢的事情中,如:跑步、唱歌、跳舞等,使心身得到充分放松,缓解不良情绪。
2.2控制法
情绪对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影响,大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做无克制的发作。
2.3自慰法
面对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它。
2.4宣泄法
在大学生身处逆境、压力过大时,如得不到及时释放,极易走向极端。他们可以采取哭泣、大喊大叫、拳击沙袋等方法,以发泄心中的怨气,使不良情绪得到恢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使大学生在一个舒适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冰释《心理障碍调适与思想政治教育》(1994年第4期)
2、杜金亮《青年心理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探讨》(1994年第9期)
3、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