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复习就要转变复习教学的观念,处理好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复习资料和限量用题、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这些关系[1]。教师讲究复习策略,重点在于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发,提高解题效率,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提高学生处理化学信息和化学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反思复习方法和复习效果,不断提高复习质量。
关键词:化学;高考研究;有效复习
高考复习这个阶段是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过程,有效性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学生是不是取得了预期的应该有的提高,是不是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高效的复习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共同发展[2]。
一、传统复习的一些不足
1、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而忽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教师复习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过于主观的设计复习计划,没有联系学生该学的内容和想学的内容,一味的按着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了上课的积极性。上课时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思想开小差,听不进去课,这样的状态既浪费学习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的复习计划。
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严格按照参考答案教学,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意识
教师习惯于寻找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不去探索别的可能性,也不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总要求学生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为了教学速度限制学生的多向思维,不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可能。这样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思路被固定了,当学生遇到发散题目时,根本不会有思路,更不可能做出来了,复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没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分析知识点
一些教师在复习时采用题海战术,选择大量的难度高的习题,课上教师只讲解习题,课后学生接着做题,没有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作用,没有帮助掌握解题技能,没有开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的做难题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变得畏惧考试,这样的复习是低效的,达到的作用是适得其反的。
二、有效复习的一些研究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谁上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一些阅读思考题,用思考题促使学生边理解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对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和理解。教师还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和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要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都能掌握[3]。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应用,减小学前忘后的几率,然后逐渐提高考查难度。无论是课前自学,课内讨论,还是课后整理运用,学生都要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2、灵活的使用一些教具
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枯燥的高三复习生活,到处都需要教师用心去为学生着想,琢磨能给学生带来课堂愉悦的瞬间。学生在课堂上是愉悦的,才会主动去听课去思考。比如,在复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转化为画实验、讲实验,因为演示实验学生已经看的太多了,仪器太小,现象不够吸引注意,学生已经懒得再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容量瓶,在容量瓶上标出体积、温度、刻度线。拿起一个矿泉水瓶,用来演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两手托起边上的两盒粉笔,高低摇摆,用来模仿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用讲台上的一把直尺比作玻璃棒,把直尺伸到画在黑板上的容量瓶中,抵在内壁上,用粉笔盒靠在上面进行倒液。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身边的物体随手拿来当作教具,形象的示范,学生会乐于去听去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
3、注重反思的重要作用
有些同学在复习时会盲目的做题,做的题不少、想的题不多、没有进行该有的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这是这些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非常容易把旧知识变成一道新题。面对新题,一些同学一时难以下手,猜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和考查的知识是什么。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要反思所用解题方法有没有规律,解题思路是不是严谨,解题方法是不是灵活。通过几道题的练习,总结出一类题的解法规律,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错题做出深入分析,找出错因,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还是方法不当、非知识性错误,然后做出针对性加强和改进。学生要对曾经做错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看哪些错误已经改正,哪些错误还一直再犯,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的效果。
4、重视查漏补缺的作用
有些学生临近高考前,心里比较紧张,会感觉还有很多知识点没弄懂,于是会大量的做题,尤其是做一些难题、偏题、怪题,就怕自己复习的不够到位。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复习变得低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查漏补缺,而不是一味的让他们盲目做题,查漏补缺对考试结果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让学生经过系统复习之后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真细读教材,寻找自己的“弱区”和“盲区”,然后加强这部分题目的训练。高考试题的选材大都来自课本,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但这一点往往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如果学生能真正发挥好课本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轻松应对这些试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回味错题”,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做到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反思,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的做题经验。
高考是一场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那么在高考前化学总复习中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新课标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渗透运用到化学总复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化学考试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玉军,孙秀丽,刘知新《化学教育》2008第一期.
[3]陈世华.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M].化学教育,2002.
[4]王春.新课程视角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动向及其复习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
[5]毕华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 362600)
关键词:化学;高考研究;有效复习
高考复习这个阶段是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过程,有效性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学生是不是取得了预期的应该有的提高,是不是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高效的复习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共同发展[2]。
一、传统复习的一些不足
1、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而忽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教师复习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过于主观的设计复习计划,没有联系学生该学的内容和想学的内容,一味的按着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不了上课的积极性。上课时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思想开小差,听不进去课,这样的状态既浪费学习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的复习计划。
2、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严格按照参考答案教学,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意识
教师习惯于寻找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不去探索别的可能性,也不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总要求学生和自己的想法一致,为了教学速度限制学生的多向思维,不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可能。这样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思路被固定了,当学生遇到发散题目时,根本不会有思路,更不可能做出来了,复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没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分析知识点
一些教师在复习时采用题海战术,选择大量的难度高的习题,课上教师只讲解习题,课后学生接着做题,没有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作用,没有帮助掌握解题技能,没有开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的做难题只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变得畏惧考试,这样的复习是低效的,达到的作用是适得其反的。
二、有效复习的一些研究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谁上体现在他们能否充当复习活动的“主角”。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自学课本的时间,坚持每章复习之前,发给学生一些阅读思考题,用思考题促使学生边理解边思考。讲复习课时再提醒学生注意教材的重点和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对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和理解。教师还给学生开辟课堂活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和思考坡度大的典型问题时,要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力求学生都能掌握[3]。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的阶段,就穿插综前联后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应用,减小学前忘后的几率,然后逐渐提高考查难度。无论是课前自学,课内讨论,还是课后整理运用,学生都要有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
2、灵活的使用一些教具
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枯燥的高三复习生活,到处都需要教师用心去为学生着想,琢磨能给学生带来课堂愉悦的瞬间。学生在课堂上是愉悦的,才会主动去听课去思考。比如,在复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转化为画实验、讲实验,因为演示实验学生已经看的太多了,仪器太小,现象不够吸引注意,学生已经懒得再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大的容量瓶,在容量瓶上标出体积、温度、刻度线。拿起一个矿泉水瓶,用来演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4]。两手托起边上的两盒粉笔,高低摇摆,用来模仿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用讲台上的一把直尺比作玻璃棒,把直尺伸到画在黑板上的容量瓶中,抵在内壁上,用粉笔盒靠在上面进行倒液。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身边的物体随手拿来当作教具,形象的示范,学生会乐于去听去记,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
3、注重反思的重要作用
有些同学在复习时会盲目的做题,做的题不少、想的题不多、没有进行该有的反思、没有积淀、没有升华,这是这些学生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同一个知识点,命题者可以从多种角度和侧面以不同的层次和题型来考查,非常容易把旧知识变成一道新题。面对新题,一些同学一时难以下手,猜不到命题者的意图和考查的知识是什么。学生在解完一道题后,要反思所用解题方法有没有规律,解题思路是不是严谨,解题方法是不是灵活。通过几道题的练习,总结出一类题的解法规律,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错题做出深入分析,找出错因,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还是方法不当、非知识性错误,然后做出针对性加强和改进。学生要对曾经做错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看哪些错误已经改正,哪些错误还一直再犯,不断消除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的效果。
4、重视查漏补缺的作用
有些学生临近高考前,心里比较紧张,会感觉还有很多知识点没弄懂,于是会大量的做题,尤其是做一些难题、偏题、怪题,就怕自己复习的不够到位。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让复习变得低效。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查漏补缺,而不是一味的让他们盲目做题,查漏补缺对考试结果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让学生经过系统复习之后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真细读教材,寻找自己的“弱区”和“盲区”,然后加强这部分题目的训练。高考试题的选材大都来自课本,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但这一点往往很容易被学生忽视。如果学生能真正发挥好课本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轻松应对这些试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回味错题”,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做到有错必究、及时整理、随时反思,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的做题经验。
高考是一场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那么在高考前化学总复习中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新课标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渗透运用到化学总复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参考文献:
[1]化学考试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朱玉军,孙秀丽,刘知新《化学教育》2008第一期.
[3]陈世华.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M].化学教育,2002.
[4]王春.新课程视角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考查动向及其复习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
[5]毕华林.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 36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