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快递龙头顺丰终于正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2月24日,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举行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上市公司名称由鼎泰新材更为顺丰控股,这也意味着国内速递物流龙头顺丰正式登陆A股。当日,顺丰控股以涨停价55.21元收盘,市值高达2310亿元。
与之同步上涨的是顺丰速运创始人、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的身家,据粗略计算,这位创始人的身家已高达1490.3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快递新首富。不过,不差钱的顺丰光环之下,并非没有隐忧。——面临前有劲敌阻挠,后有新秀赶超,利润日渐微薄的不良状态。顺丰速运上市后如何再“顺风”,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从6个人一路走来的顺丰速运
1993年,22岁的王卫拿着从父亲那里借来的10万块钱,在广东顺德创立顺丰速运,那时公司仅有6个人。人手不够时,王衛亦会亲自上阵,时而背双肩包、拖着行李箱,时而骑摩托,往返粤港两地。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顺丰控股起步于实际控制人王卫所经营的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1996年,顺丰开始涉足内地快递。到目前,顺丰在国内和国际快递业务上均有布局。顺丰控股合并利润表数据显示,公司2013~2015年的营收分别为273.82亿、389.11亿、481.01亿。
有快递业内部人士认为,顺丰控股的营收数字保持如此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快递行业大环境的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206.67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35.4%。另一方面,顺丰的自营模式也保障了服务质量和体验,为其提供了较好的业内口碑。目前,顺丰的国内快递网络覆盖全国320余个地级市、2500余个县区级城市、7800余个乡镇。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顺丰已经在快递行业内享有相当高的名气,坊间甚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快递分为两种:顺丰和其他。目前,它的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中兴、优衣库、中国平安、戴姆勒等等世界顶级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顺丰的经营规模、网点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EMS),在中国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中则排名第一。在那个时代,顺丰和华为、老干妈等企业被称为是中国未上市的良心企业,这样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效应,资本自然不会放过。
有消息称,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希望以40亿-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随后,寻找王卫的PE/VC越来越多,一位咨询公司的董事长甚至透露,包括花旗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曾经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撮合注资顺丰的交易,一旦成交将付给1000万美元佣金。
顺丰速运官方微博甚至公开回应融资传闻:“一直以来都有资本找顺丰洽谈,但顺丰并未与任何资本签订任何协议。感谢大家对顺丰的關心!”江南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钟晓琳则称,“早就听说顺丰要融资……老板只对国字号的PE感兴趣!”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联盟理事、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副总经理黄刚则表示:“面临全球快递巨头渗透中国,国进民退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顺丰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红色靠山。”
2013年,顺丰宣布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家具备国资背景的大鳄签署入股协议,三家机构投资者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的新股东。有消息显示该笔融资金额在40亿元左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参与融资的三家企业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都是国有资本大鳄,顺丰与其联姻看重的不是资金而是“路子”。元禾控股的前身是苏州创业投资集团,其核心业务包括我国第一只国家级VC母基金、我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基金和我国首家科技金融超市等,投资项目中有28家企业已上市或过会;招商局集团是国家驻港大型企业集团,其2012年利润总额263.15亿元,母公司净利润146.22亿元,集团利润总额在各央企中排名列第十位;中信资本的核心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资产管理及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超过40亿美元。
从加盟到自营,顺丰速运崛起的背后
从快递行业初起,就存在两种运营模式的交锋。
一种是加盟模式。总公司收取加盟费,负责提供货源及必要技术指导。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上情不能及时下达,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另一种是直营模式。即所有快递点、城市配送站、仓储均由总公司直接创建,人员安排一律听命于总公司。顺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种模式引发了王卫的反思:“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21世纪以来,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2002年,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此后,顺丰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4年,顺丰销售额为13亿元;2010年则增长至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13年,顺丰营业额则达到280亿元,净利润约为12亿元,快递量约11亿件。2014年,顺丰的年营业额突破400亿大关。 另外,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截至2012年底),优于国际物流巨头UPS,与美国联邦快递、EMS相当,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优于EMS。
黄刚表示:“自营模式前期投入相对较高、速度慢,但后期对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保障是比较有效,对各业务环节有较强的控制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直营的模式也和顺丰立足于商务和中高端快递市场的定位相吻合。”
“不上市”的顺丰上市了
时间退回到2016年2月18日,此前声称“不上市”的顺丰发布《上市辅导公告》,拟在国内证券市场IPO,但随后顺丰改变IPO计划,寻求借壳上市。
和其他民营快递相比,顺丰一向以商务快递和中高端网购市场为主,单件收入较高,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快递行业算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但在2013年融资后,顺丰还是启动了上市程序。
2016年5月30日,鼎泰新材发布公告,顺丰控股拟借壳登陆资本市场。交易方案显示,鼎泰新材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价8亿元置出,与拟置入的作价 433亿元的顺丰控股100%股权中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鼎泰新材以10.76元/股发行约39.50亿股支付;同时公司拟以不低于11.03元 /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0亿元。
不过,在证监会严管借壳上市的背景下,顺丰控股两次对重组方案进行了调整。2016年10月12日,借壳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12月,王卫任上市公司总经理,鼎泰新材原管理层辞职,完成置出资产。今年1月份,顺丰控股完成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事宜,基本完成资产重组。
从鼎泰新材2016 年5月23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到10 月11 日獲得通过,仅用141天完成了借壳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市的主要资产为顺丰的速运物流业务部分,尚有商业、电商、金融等诸多业务并没有包含其中。
早在2011年,王卫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他认为,上市后,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是不利的。这段言论在业内广为流传,并且被解读为“顺丰承诺不上市”。顺丰现在为何违背当初的“承诺”呢?
2016年10月21日,圆通速递正式借壳大杨创世登陆A股,成为国内快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几天之后,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有中国民营快递业“黄埔军校”之称的申通快递,也在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更名成功,成功借壳艾迪西。2017年伊始,韵达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5年快递行业市场份额,圆通14.7%、中通14.3%、申通12.4%、韵达10.5%、顺丰8.2%。每日经济新闻指出,目前国内几家主要民营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都在10%左右,未来可能形成三巨头的行业格局,每个巨头分享20%~30%市场份额。
外界普遍认为,眼看昔日的小伙伴一个个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作为快递业“一哥”,顺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上市让自己更有竞争力,顺丰的“变卦”也在情理之中了。
现金流隐患被忽视
之前一直不想融资,只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的顺丰,为什么现在也要火线借壳上市了?有媒体分析认为,顺丰缺钱无疑。
近三个交易日里,顺丰的主力与散户的资金分化比较明显。2月23日至27日,主力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而相较之下,散户资金则持续净流入。
这说明主力资金已经开始离场,而散户还在追入。这种疯狂会以没人再接棒戛然而止,最痛的就是买在最后一个涨停路上的那群人。以2016年业绩计算,顺丰控股当前的市盈率为90.9倍,是圆通速递的1.73倍、韵达股份的2.1倍、申通快递的2.45倍、中通快递(ZTO.N)的2.47倍。
此外,顺丰控股的市盈率显著高于深市的市盈率,截至2月27日,深市的市盈率为30.4倍。而这家一直号称不上市的公司为何急于在2017年上市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缺钱。虽然当前各大自媒体都在吹捧顺丰2016年赚了36.93亿元,是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利润的总和,但是缺钱是其上市的原因,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作为近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快递企业,顺丰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管送快递的公司。早期,顺丰的经营范围主要是速运、物流、仓配、商业等四大板块,现在则划分为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来独立运营,业务涉及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
随着摊子越来越大,顺丰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市场口碑和表现来看,这几年顺丰的业务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倒退,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是投资力度远大于业务增长速度造成了利润降低。
作为直营模式,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速运物流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 58.59%,顺丰资产负债率为60.27%。业内人士称,而随着顺丰扩大业务规模,未来在中转场建设、航材购置、冷云车辆以及温控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本 投入只增不减。
从2015年的一份数据报告中,就能看出顺丰现金流的状况。截至2015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货币资金36.2亿元、理财产品余额 67.06亿元,短期内可用于支付的款项合集为141.53亿元。不过,截至2015年末,顺丰控股短期借款65.85亿元、应付票据1.9亿元、应付账 款30.95亿元、应付职工薪酬26.65亿元、應交税费5.75亿元、应付利息1483.68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73亿元,短期内需支付款项合计137.89亿元。 媒体分析,静态来看,顺丰控股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金仅有3.6亿元,相对于顺丰巨大的体量,流动资金明显不足。而腾讯、阿里巴巴,甚至是京东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141亿元、49亿美元、167亿元,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高达136.56亿美元。
“上市非上岸”:各业务危机四伏
顺丰光环之下,并非没有隐忧。从大环境看,快递行业增长势头已经逐步探到天花板,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膨胀,顺丰以前那种高速扩张的势头或已成为过去时。外部竞争对手逐渐成长,内部生态建设瓶颈难以突破。业内人士指出,此时王卫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多少有些内忧外患的意味,前路依然艰险。
“顺丰最强的优势在人,最大的危机也在人。”杨达卿向顺丰指出两个事实:一方面中国部分地区快递人力成本已经占服务总成本50%~60%。直营企业的包袱越来越重,技术淘汰低端人力是未来五到十年的趋势。
另一方面,行业趋势正在体现物流大数据平台将成为超级物流大脑,物流向智慧方向转变。“如果拥有国内最大规模人力队伍达34万人的顺丰意识不到,今天的人力优势或是明天发展的劣势。”
除了人力危机,顺丰目前在电商也面临挑战。顺丰之所以利润比三通一达的总和还高,是因为其极高的客单价。比如,发全国顺丰已经涨至23元,而三通一达只需12元;发同城,顺丰需要12元,而三通一达只需6元。如果算电商收单价格,三通一达更便宜。
另外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推进,三通一达的效率也会逐步提升。再看阿里系,阿里巴巴相继入股苏宁、海尔日日顺、圆通,就是为了谋求物流与电商业务的打通。而且通过“菜鸟网络”把电商订单信息实现精准化的匹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杨达卿认为,各物流商服务大致相仿,决胜在于谁的产业生态“护城河”更宽、更大,这方面顺丰会更多直面京东生态圈内京东物流,阿里生态圈的苏宁物流和海尔日日顺物流等挑战。
面临来自外界威胁的同时,顺丰内部的瓶颈也不少。与诸多巨头一样,近年来顺丰也在全领域布局,先后跨界商业、金融等板块。但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在这些领域并不像在快递物流行业一样出色。顺丰优选和嘿客是顺丰在商业领域较为知名的项目。
然而,顺丰优选成立以来频繁换帅,线下业务台柱子嘿客也处境不佳。此外,顺丰金融资产还有去年宣布将从顺丰控股剥离的合丰小贷、乐丰保理与顺诚融资租赁资产等。在顺丰内部,物流的绝对优势不言而喻,但另外两个板块尚处于成长阶段。
进驻社区的顺丰优选线下店,周围密布着多家成熟的便利店品牌;到家配送模式也面临着不少高流量平台的激烈竞争。业内分析称,在社区商业市场培养初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和消费者的认知过程,同时还要面对线上线下强劲竞争对手的夹击,这对顺丰的资金和决心都是考验。
对于顺丰在商业和金融板块的发展,一位顺丰的区域高管表示,对顺丰的商业板块了解不多,但金融板块尚处于推广阶段,内部人士使用率也不高。该区域高管坦言,“微信和支付宝都很方便,也不能强行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外部竞争对手逐渐成长,内部生态建设瓶颈难以突破。业内人士指出,此时的顺丰尽管光鲜,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
“马太效应”显现
众所周知,顺丰是一家做快递起家的公司,可是如今,它绝对不只是送快递这么简单。顺丰速运的官网上写到:“基于物流,融通金融,流通商业”,它的目标是成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不过在进行多元化探索之前,顺丰需要将自己的基础夯实,巩固自己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
根据2016年的财报,从业务方面来看,“速运物流”业务为公司贡献了 99.4%的营收,其中“国内实效产品”贡献的营收超过460亿元。但观察速运物流业务的构成可以发现,其新兴业务开始提速,比重也在逐步增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顺丰的国际快递业务的营收2016年超过11亿元,尽管占总营收不超过2%,但是相比于2015年增长超过300%,是顺丰目前增長最快的业务。根据顺丰的介绍,国际业务现有客户约9.3万个,过去三年国际业务同比增速达70%以上,未来两年服务范围将增长至260个国家及地区。
让我国快递业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也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除顺丰外,其他几家快递公司也在大力拓展自己的国际业务和综合实力。在几大快递巨头主业高增长的同时,他们纷纷完成从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身份转换,而行业“马太效应”正逐渐显现。
1月24日,韵达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对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亿元,增资后其和全资孙公司云韵投资合计持有丰巢科技14%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韵达之外,申通、顺丰、中通等也联合参与丰巢科技25亿元A轮融资。
这家备受巨头青睐的公司主要产品为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不少媒体解读为,这是一场“三通一达”和顺丰联合丰巢对抗菜鸟物流的合纵游戏。不过,当事几方均没有回应这一说法。
此外,申通快递也投资设立全资孙公司申通国际,布局跨境快递相关业务。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达“未来不排除会有一些对上下游企业的重组和兼并”的想法。
圆通快递也宣布投资15亿元在南宁建设圆通广西区域总部基地及航空枢纽基地项目,与南宁市一起,布局面向东盟的国际业务总部、国际转运中心和国际航空基地等项目。
而五家巨头之外,一些二三梯队的快递企业也在谋求发展空间。“以后快递行业会更加分化,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越做越强,而第二梯队或第三梯队的公司,很难争抢到蛋糕,更多还是走向并购整合。”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看来,快递业的“马太效应”正逐级显现。
“5家的格局似乎还是多了点,未来并购整合成2-3家比较合适。”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侯安扬提到。不过,业内人士亦指出,由于目前已上市的幾家快递企业由于体量均较大,龙头企业之间的收购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目前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局短期内难以有质变。
与之同步上涨的是顺丰速运创始人、顺丰控股董事长王卫的身家,据粗略计算,这位创始人的身家已高达1490.3亿元,成了名副其实的快递新首富。不过,不差钱的顺丰光环之下,并非没有隐忧。——面临前有劲敌阻挠,后有新秀赶超,利润日渐微薄的不良状态。顺丰速运上市后如何再“顺风”,是一个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从6个人一路走来的顺丰速运
1993年,22岁的王卫拿着从父亲那里借来的10万块钱,在广东顺德创立顺丰速运,那时公司仅有6个人。人手不够时,王衛亦会亲自上阵,时而背双肩包、拖着行李箱,时而骑摩托,往返粤港两地。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顺丰控股起步于实际控制人王卫所经营的顺德与香港之间的即日速递业务。1996年,顺丰开始涉足内地快递。到目前,顺丰在国内和国际快递业务上均有布局。顺丰控股合并利润表数据显示,公司2013~2015年的营收分别为273.82亿、389.11亿、481.01亿。
有快递业内部人士认为,顺丰控股的营收数字保持如此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快递行业大环境的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206.67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35.4%。另一方面,顺丰的自营模式也保障了服务质量和体验,为其提供了较好的业内口碑。目前,顺丰的国内快递网络覆盖全国320余个地级市、2500余个县区级城市、7800余个乡镇。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顺丰已经在快递行业内享有相当高的名气,坊间甚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快递分为两种:顺丰和其他。目前,它的客户包括苹果、华为、小米、中兴、优衣库、中国平安、戴姆勒等等世界顶级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顺丰的经营规模、网点覆盖和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EMS),在中国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中则排名第一。在那个时代,顺丰和华为、老干妈等企业被称为是中国未上市的良心企业,这样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效应,资本自然不会放过。
有消息称,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希望以40亿-5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随后,寻找王卫的PE/VC越来越多,一位咨询公司的董事长甚至透露,包括花旗在内的很多美国投资商曾经找到他,希望他能够撮合注资顺丰的交易,一旦成交将付给1000万美元佣金。
顺丰速运官方微博甚至公开回应融资传闻:“一直以来都有资本找顺丰洽谈,但顺丰并未与任何资本签订任何协议。感谢大家对顺丰的關心!”江南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钟晓琳则称,“早就听说顺丰要融资……老板只对国字号的PE感兴趣!”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联盟理事、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副总经理黄刚则表示:“面临全球快递巨头渗透中国,国进民退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顺丰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红色靠山。”
2013年,顺丰宣布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家具备国资背景的大鳄签署入股协议,三家机构投资者总体投资不超过顺丰25%的股份,成为顺丰的新股东。有消息显示该笔融资金额在40亿元左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参与融资的三家企业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都是国有资本大鳄,顺丰与其联姻看重的不是资金而是“路子”。元禾控股的前身是苏州创业投资集团,其核心业务包括我国第一只国家级VC母基金、我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基金和我国首家科技金融超市等,投资项目中有28家企业已上市或过会;招商局集团是国家驻港大型企业集团,其2012年利润总额263.15亿元,母公司净利润146.22亿元,集团利润总额在各央企中排名列第十位;中信资本的核心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房地产基金、结构融资、资产管理及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超过40亿美元。
从加盟到自营,顺丰速运崛起的背后
从快递行业初起,就存在两种运营模式的交锋。
一种是加盟模式。总公司收取加盟费,负责提供货源及必要技术指导。但是这种情况往往带来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上情不能及时下达,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
另一种是直营模式。即所有快递点、城市配送站、仓储均由总公司直接创建,人员安排一律听命于总公司。顺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种模式引发了王卫的反思:“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21世纪以来,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在推进直营政策的末期,王卫对一些“钉子户”下了最后通牒,称必须把公司股份卖给他,否则就从顺丰“滚出去”。这一做法遭到加盟商的拼命抵抗,甚至有传言称有人雇佣境外杀手谋害王卫,虽然这种说法未经王卫证实,但这之后,王卫在任何地方出现,身边都会有几个“彪形大汉”做保镖。
2002年,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企业总部,将自身定位于国内高端快递。此后,顺丰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2004年,顺丰销售额为13亿元;2010年则增长至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13年,顺丰营业额则达到280亿元,净利润约为12亿元,快递量约11亿件。2014年,顺丰的年营业额突破400亿大关。 另外,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截至2012年底),优于国际物流巨头UPS,与美国联邦快递、EMS相当,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优于EMS。
黄刚表示:“自营模式前期投入相对较高、速度慢,但后期对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保障是比较有效,对各业务环节有较强的控制力。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直营的模式也和顺丰立足于商务和中高端快递市场的定位相吻合。”
“不上市”的顺丰上市了
时间退回到2016年2月18日,此前声称“不上市”的顺丰发布《上市辅导公告》,拟在国内证券市场IPO,但随后顺丰改变IPO计划,寻求借壳上市。
和其他民营快递相比,顺丰一向以商务快递和中高端网购市场为主,单件收入较高,在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快递行业算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但在2013年融资后,顺丰还是启动了上市程序。
2016年5月30日,鼎泰新材发布公告,顺丰控股拟借壳登陆资本市场。交易方案显示,鼎泰新材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作价8亿元置出,与拟置入的作价 433亿元的顺丰控股100%股权中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差额部分由鼎泰新材以10.76元/股发行约39.50亿股支付;同时公司拟以不低于11.03元 /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0亿元。
不过,在证监会严管借壳上市的背景下,顺丰控股两次对重组方案进行了调整。2016年10月12日,借壳方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12月,王卫任上市公司总经理,鼎泰新材原管理层辞职,完成置出资产。今年1月份,顺丰控股完成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事宜,基本完成资产重组。
从鼎泰新材2016 年5月23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到10 月11 日獲得通过,仅用141天完成了借壳上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市的主要资产为顺丰的速运物流业务部分,尚有商业、电商、金融等诸多业务并没有包含其中。
早在2011年,王卫接受采访时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他认为,上市后,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是不利的。这段言论在业内广为流传,并且被解读为“顺丰承诺不上市”。顺丰现在为何违背当初的“承诺”呢?
2016年10月21日,圆通速递正式借壳大杨创世登陆A股,成为国内快递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几天之后,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有中国民营快递业“黄埔军校”之称的申通快递,也在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更名成功,成功借壳艾迪西。2017年伊始,韵达正式登陆资本市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5年快递行业市场份额,圆通14.7%、中通14.3%、申通12.4%、韵达10.5%、顺丰8.2%。每日经济新闻指出,目前国内几家主要民营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都在10%左右,未来可能形成三巨头的行业格局,每个巨头分享20%~30%市场份额。
外界普遍认为,眼看昔日的小伙伴一个个在资本市场风生水起,作为快递业“一哥”,顺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上市让自己更有竞争力,顺丰的“变卦”也在情理之中了。
现金流隐患被忽视
之前一直不想融资,只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的顺丰,为什么现在也要火线借壳上市了?有媒体分析认为,顺丰缺钱无疑。
近三个交易日里,顺丰的主力与散户的资金分化比较明显。2月23日至27日,主力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而相较之下,散户资金则持续净流入。
这说明主力资金已经开始离场,而散户还在追入。这种疯狂会以没人再接棒戛然而止,最痛的就是买在最后一个涨停路上的那群人。以2016年业绩计算,顺丰控股当前的市盈率为90.9倍,是圆通速递的1.73倍、韵达股份的2.1倍、申通快递的2.45倍、中通快递(ZTO.N)的2.47倍。
此外,顺丰控股的市盈率显著高于深市的市盈率,截至2月27日,深市的市盈率为30.4倍。而这家一直号称不上市的公司为何急于在2017年上市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缺钱。虽然当前各大自媒体都在吹捧顺丰2016年赚了36.93亿元,是圆通、中通、申通、韵达利润的总和,但是缺钱是其上市的原因,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作为近几年中国最赚钱的快递企业,顺丰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管送快递的公司。早期,顺丰的经营范围主要是速运、物流、仓配、商业等四大板块,现在则划分为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金融服务事业群来独立运营,业务涉及速递、生鲜电商、跨境电商、金融支付、无人机等。
随着摊子越来越大,顺丰需要的资金也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从市场口碑和表现来看,这几年顺丰的业务发展并没有出现大的倒退,唯一可以解释的,可能是投资力度远大于业务增长速度造成了利润降低。
作为直营模式,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速运物流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 58.59%,顺丰资产负债率为60.27%。业内人士称,而随着顺丰扩大业务规模,未来在中转场建设、航材购置、冷云车辆以及温控设备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资本 投入只增不减。
从2015年的一份数据报告中,就能看出顺丰现金流的状况。截至2015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货币资金36.2亿元、理财产品余额 67.06亿元,短期内可用于支付的款项合集为141.53亿元。不过,截至2015年末,顺丰控股短期借款65.85亿元、应付票据1.9亿元、应付账 款30.95亿元、应付职工薪酬26.65亿元、應交税费5.75亿元、应付利息1483.68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73亿元,短期内需支付款项合计137.89亿元。 媒体分析,静态来看,顺丰控股可用于支付的流动资金仅有3.6亿元,相对于顺丰巨大的体量,流动资金明显不足。而腾讯、阿里巴巴,甚至是京东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141亿元、49亿美元、167亿元,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高达136.56亿美元。
“上市非上岸”:各业务危机四伏
顺丰光环之下,并非没有隐忧。从大环境看,快递行业增长势头已经逐步探到天花板,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膨胀,顺丰以前那种高速扩张的势头或已成为过去时。外部竞争对手逐渐成长,内部生态建设瓶颈难以突破。业内人士指出,此时王卫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多少有些内忧外患的意味,前路依然艰险。
“顺丰最强的优势在人,最大的危机也在人。”杨达卿向顺丰指出两个事实:一方面中国部分地区快递人力成本已经占服务总成本50%~60%。直营企业的包袱越来越重,技术淘汰低端人力是未来五到十年的趋势。
另一方面,行业趋势正在体现物流大数据平台将成为超级物流大脑,物流向智慧方向转变。“如果拥有国内最大规模人力队伍达34万人的顺丰意识不到,今天的人力优势或是明天发展的劣势。”
除了人力危机,顺丰目前在电商也面临挑战。顺丰之所以利润比三通一达的总和还高,是因为其极高的客单价。比如,发全国顺丰已经涨至23元,而三通一达只需12元;发同城,顺丰需要12元,而三通一达只需6元。如果算电商收单价格,三通一达更便宜。
另外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推进,三通一达的效率也会逐步提升。再看阿里系,阿里巴巴相继入股苏宁、海尔日日顺、圆通,就是为了谋求物流与电商业务的打通。而且通过“菜鸟网络”把电商订单信息实现精准化的匹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杨达卿认为,各物流商服务大致相仿,决胜在于谁的产业生态“护城河”更宽、更大,这方面顺丰会更多直面京东生态圈内京东物流,阿里生态圈的苏宁物流和海尔日日顺物流等挑战。
面临来自外界威胁的同时,顺丰内部的瓶颈也不少。与诸多巨头一样,近年来顺丰也在全领域布局,先后跨界商业、金融等板块。但值得注意的是,顺丰在这些领域并不像在快递物流行业一样出色。顺丰优选和嘿客是顺丰在商业领域较为知名的项目。
然而,顺丰优选成立以来频繁换帅,线下业务台柱子嘿客也处境不佳。此外,顺丰金融资产还有去年宣布将从顺丰控股剥离的合丰小贷、乐丰保理与顺诚融资租赁资产等。在顺丰内部,物流的绝对优势不言而喻,但另外两个板块尚处于成长阶段。
进驻社区的顺丰优选线下店,周围密布着多家成熟的便利店品牌;到家配送模式也面临着不少高流量平台的激烈竞争。业内分析称,在社区商业市场培养初期,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和消费者的认知过程,同时还要面对线上线下强劲竞争对手的夹击,这对顺丰的资金和决心都是考验。
对于顺丰在商业和金融板块的发展,一位顺丰的区域高管表示,对顺丰的商业板块了解不多,但金融板块尚处于推广阶段,内部人士使用率也不高。该区域高管坦言,“微信和支付宝都很方便,也不能强行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外部竞争对手逐渐成长,内部生态建设瓶颈难以突破。业内人士指出,此时的顺丰尽管光鲜,实际上却是困难重重。
“马太效应”显现
众所周知,顺丰是一家做快递起家的公司,可是如今,它绝对不只是送快递这么简单。顺丰速运的官网上写到:“基于物流,融通金融,流通商业”,它的目标是成为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不过在进行多元化探索之前,顺丰需要将自己的基础夯实,巩固自己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
根据2016年的财报,从业务方面来看,“速运物流”业务为公司贡献了 99.4%的营收,其中“国内实效产品”贡献的营收超过460亿元。但观察速运物流业务的构成可以发现,其新兴业务开始提速,比重也在逐步增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顺丰的国际快递业务的营收2016年超过11亿元,尽管占总营收不超过2%,但是相比于2015年增长超过300%,是顺丰目前增長最快的业务。根据顺丰的介绍,国际业务现有客户约9.3万个,过去三年国际业务同比增速达70%以上,未来两年服务范围将增长至260个国家及地区。
让我国快递业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市场也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目标。除顺丰外,其他几家快递公司也在大力拓展自己的国际业务和综合实力。在几大快递巨头主业高增长的同时,他们纷纷完成从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身份转换,而行业“马太效应”正逐渐显现。
1月24日,韵达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对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亿元,增资后其和全资孙公司云韵投资合计持有丰巢科技14%的股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韵达之外,申通、顺丰、中通等也联合参与丰巢科技25亿元A轮融资。
这家备受巨头青睐的公司主要产品为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不少媒体解读为,这是一场“三通一达”和顺丰联合丰巢对抗菜鸟物流的合纵游戏。不过,当事几方均没有回应这一说法。
此外,申通快递也投资设立全资孙公司申通国际,布局跨境快递相关业务。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达“未来不排除会有一些对上下游企业的重组和兼并”的想法。
圆通快递也宣布投资15亿元在南宁建设圆通广西区域总部基地及航空枢纽基地项目,与南宁市一起,布局面向东盟的国际业务总部、国际转运中心和国际航空基地等项目。
而五家巨头之外,一些二三梯队的快递企业也在谋求发展空间。“以后快递行业会更加分化,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越做越强,而第二梯队或第三梯队的公司,很难争抢到蛋糕,更多还是走向并购整合。”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看来,快递业的“马太效应”正逐级显现。
“5家的格局似乎还是多了点,未来并购整合成2-3家比较合适。”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侯安扬提到。不过,业内人士亦指出,由于目前已上市的幾家快递企业由于体量均较大,龙头企业之间的收购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实现,目前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局短期内难以有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