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发展观,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范畴。落实科学发展观,属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客观世界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问题。本文从三个层面论述了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现途径。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发展;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 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17-0040-02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五个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范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则属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同步的知行合一问题。因此,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如何使三者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径问题。本文就新时期新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现途径,从三个层面给予尝试性论述。
  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主观世界领域坚决反对三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不断挑战自我。
  在这里,反对三种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第一是指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态度。
  按照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五个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中国城市与乡村差距很大,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更是千差万别,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可利用资源日渐减少,生态环境建设压力日益增大,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和经验还显不足。因此,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应用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必然会遇到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决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认真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和具体的发展道路问题,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进而,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树立起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在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和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中,适应时代的需要,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过时的做法和日渐“老化”的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紧紧围绕“五个统筹发展”,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二要坚决反对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发展模式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态度。
  我们党和国家有一条历史教训,就是每当向别人学习的时候,经常出现因模仿和照抄照搬而造成失误的教训。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犯过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建国以后,也出现过学习苏联“一边倒”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管理经验,社会上也一直存在着“全盘西化”的暗流。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某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倾向,要“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1],通过不断总结新经验,借鉴吸收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科学发展观方面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要坚决反对自己对自己的“无字之书”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态度。
  人的知识宏观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之外的知识,另一种是“无字之书”,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知识。可以说每个人从小开始就撰写自己的“无字之书”。随着不断学习新知识、社会阅历的增长和实践经验的丰富,这部“无字之书”越来越有厚度。人们的社会实践,主要依赖自己头脑中的“无字之书”向人们发出具体的行动“指令”。在我们党的现实工作中,有的人习惯于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的人习惯于凭自己主观意志办事,盲目蛮干,随意性和片面性严重。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每个人都要时刻反对自己对自己的“无字之书”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态度,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挑战自我,一是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要坚决反对经验主义,工作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二是时刻警惕自己的头脑“老化”、顽固、“迟暮”,不断挑战自我,永葆思想上的青春活力;三是不断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经常“充电”,努力使自己的“无字之书”不断增加科学发展观的新篇章,逐步树立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学习、实践、调查研究三者有机结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稳步树立和落实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科学发展观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范畴,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首先要学习研究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然后指导自己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认识发展过程,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自己主观世界同步,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深刻,一次比一次更鲜活,从而稳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日益加强调查研究,是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发展”,涉及到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生态、环境、民主、法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各个领域,先进行分门别类的调查研究,然后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这种分门别类的调查分析与综合研究,一方面,需要我们从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县内外、乡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2],得出应有的和必要的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据此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体制、机制等,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第三方面,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实践和调查研究三者结合而不断认识深化,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
  第三,善于发掘、总结和运用第一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创造的绚丽新“火花”,并使之不断升华为科学发展观的新内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五个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是一场深入持久地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体实践行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五个统筹发展”的主体实践者。奋斗在现代化建设第一线的几千万共产党员和近十亿人民群众,每年每月都会创造出的数以万计的色彩斑斓的实践“火花”。作为组织这一伟大实践活动的领导者,各级党组织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第一线的新举动、新经验、新创造,给予总结、提高和推广。这样,通过及时汲取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一方面,实施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住典型,推动一般,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日益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滚滚红流。另一方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操作规则,循环往复,使之不断升华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制度法规建设的新内容,不断开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局面。第三方面,通过发掘、总结第一线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创造的绚丽新“火花”,使之结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涵,不断开拓科学发展观的新境界。
  
  注释
  [1][2] 《毛泽东著作选编》,第68、19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