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被冷落历史遗迹的调查研究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然而,尽管很多历史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和忽视。笔者从政府政策、游客心理以及市场导向等方面,对这些被冷落的历史遗迹受冷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借鉴成功案例,提出了开发方案。
  关键词:西安;周边地区;历史遗迹;冷落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1)02-014-03
  
  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先后共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尽管这些文化遗存都代表了历史的印记,有一些历史遗迹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和忽视。本文所调查的被冷落的历史遗迹是指那些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的历史遗迹。历史遗迹都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们年代久远,有的与历史事件或人物相关,有的代表了当时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科学、经济、手工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它们为历史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从而更好的研究历史遗迹所属时期,也使我们更加的了解我们的历史。有计划的开发也可促进当地政府经济的发展。而且它在使国民加深对祖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激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对冷落的历史遗迹的调查
  
  本次“对西安及其周边地区被冷落的历史遗迹的调查研究”科研项目历时一年,科研小组前期主要以搜集资料和实地调查为主,力求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后期工作主要以研究与解决问题为目标。在前期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有很多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我们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历史遗迹进行了实地调查,如长安县杜公祠,西安市内的城隍庙,长安区香积寺的净业塔等。通过调查发现,尽管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有很多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但却受到了冷落,掩盖在历史的尘烟中不复当年的风华。通过对它们的实地调查,我们基本上掌握了这些遗迹的基本信息,并且将被冷落的原因分为五个方面。后期着重就前期所掌握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力图找到其内在的原因,并寻找国内外在历史遗迹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探索出保护这些被冷落的历史遗迹的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二、历史遗迹受冷落之原因
  
  通过阅读文献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我们分析出了被冷落的历史遗迹的诸多原因。
  第一,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与开发程度不高。在西安,大多数人只知道秦陵兵马俑,大小雁塔,钟鼓楼等比较著名的景点,但这些景点并不能完全代表西安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政府注重通过对较大的遗迹的开发所带来的突出的经济增长,却忽略了一些经济价值不高的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尤其是西安周边地区的历史遗迹。很多历史遗迹的周围垃圾遍布,一片荒芜。更有一些被埋没甚至被占为他用。有些地区的政府进行了修缮和开发,却未形成规模,加上周围没有任何旅游设施,即使有很多零散的历史遗迹,却也很难激起游客的兴致。
  第二,地理位置与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这些被冷落的历史遗迹大多数位于郊区或基础设施较不完善的地区。如杜公祠位于长安县韦曲,周围为村舍住房,没有任何旅游设施,甚至于街边还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臭味。而到杜公祠的公交也只有一路,若想从市区出发还需转车。长安区的香积寺也是位于南郊,处于村内,较为偏僻。汉中市良马寺觉皇殿南边为渭水中学宿办楼,北为阳安铁路。甚至于有些古塔位于荒原之上。位置偏远而又设施不全,交通不便,成为开发和传播这些遗迹的限制因素。
  第三,旅游者的心理倾向。当今大多的人出游是倾向于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获得视野的拓展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并希望在短暂的假期内能得到身心的最大放松。著名的景点吸引游客前往观光的是它们的基础设施、游览环境,由于宣传力度比较大,这些景点更是抓住了游客们对名气的追求心理。而我们所调查的历史遗迹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大多基础设施不完备,旅游的时间和安全不好掌控,加上名气小,使能供游客事先做旅游计划时所需了解资料来源少,使为了寻求简单愉悦的人望而却步。
  第四,旅游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间隔性。一般而言,文化素养比较高的人在接受历史文化的能力方面比文化素养较低的人容易得多,并且大都具有自觉地从历史文化中接受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愿望。另一方面,很多人文景观对旅游者自身修养要求高,只有凭深厚的文化知识才能读懂景观背后的文化。这些被冷落的历史遗迹更是如此,它们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庄严感,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不是直白易懂,需要费神体会,这就拒绝了一些对文化底蕴并不关心的游客。
  第五,遗迹众多,开发有难度。悠久的历史给西安留下的文化遗产众多,每个历史遗迹都是历史的活化石,但是数量庞大,开发起来耗时耗力。政府限于财力,对一些遗迹的开发达不到应有的程度,所以即使看起来开发过了的遗迹也没有实现其相应的游览价值。遗迹太多,有些遗迹暂时就进不了开发的计划中,只能被无限期地搁置。因此,一些遗迹在等待开发中呈现出衰颓、冷落的样子。
  
  三、被冷落历史遗迹之开发
  
  文化是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当以经济为目的的开发给历史遗迹抹上了一层别扭的脂粉时,当一些历史遗迹默默存在直到最后开始消失时,我们应该警惕开发历史遗迹的方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原本的遗迹,讲述那些久远的真实的历史故事。因此,我们组通过探索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政府应该转变观念,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掌握着规划和经济大权,只有政府真正地认识到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意义,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正视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性,将文化建设提到更高的层面,加大对历史遗迹的资金投入,才能保护工作做好。如成都的杜甫草堂,由一个草堂药圃衍化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级的园林杰作,一代代的政府、名人、商家围绕一间草堂开发出了不朽的诗歌艺术大观园,同样值得青史留名。
  其次,政府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政府不仅要树立全民保护遗产的意识,使历史遗迹尽可能地少受人为的破坏,还应创造良好的开放的旅游投资建设环境,善于利用潜在的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环境优势来吸引投资,从而将保护遗迹的范围尽可能地扩大,使还没开发出来的历史遗迹尽快地得到保护和利用。
  再次,历史遗迹的商业价值可以与历史文化价值达到协调。有我们所调查的这些历史遗迹有着值得开发的历史文化价值,相信只要将它们好好地开发出来,一定会为地方带来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政府将眼光放长远。如胡雪岩故居,“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的实物例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称为近代豪宅与园林结合的艺术珍品”,但开发之前却因破烂不堪而一度使人认为没有开发的价值。在遗迹周边,可设置与其文化氛围协调的商业文 化街,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可使文化和经济价值并存。
  第四,加大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宣传度。大多数旅游者很看重旅游地点的名气,受到旅游地点的宣传所影响。在珍贵的旅游机会中,他们倾向于选择有名的地方。当政府面对遗迹开发出来却无人问津的窘境时,应该在遗迹的知名度上下功夫,对景点进行整体的形象包装和宣传。将这些历史遗迹的宣传力度加大是十分必要的,除了打广告、发宣传单等方式,还可以在网上完善它们的信息,做到图文并茂,吸引旅游者的眼球。
  第五,开发遗迹必须秉持科学态度,不可盲目。对于文物的开发,现国家文物专家泰斗罗哲文先生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要保存原来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布局、原来的形式等等。其次,要保存原来的特色。历史遗迹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其独一无二的代表性,对它们的开发应该要保存好其独特的地方,防止被同化。再次,要保存原来的材料,砖、瓦、木、石,等等。有原来的真实的东西,才会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存在感,遗迹也才会更有价值。最后,要保存原来的工艺技术、表现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历史的结晶,凝聚着民族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变化形态,因此值得保存。
  第六,在对历史遗迹开发时,要有个整体的规划。既要做到基础设施的完备,又要与周边的遗迹有关联性,形成和谐的遗迹观光群体。当多个历史遗迹联合开发时,就形成了集团的优势,使旅游者可以方便地观赏到多个景点,感受到旅行中丰富的内容和协调的氛围。比如广州十三行的开发就是将其周边的街区、会馆、碑刻等一同进行保护完善,从而形成更大的品牌,更具有竞争力。
  
  四、总结
  
  总之,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是一个民族傲然屹立的脊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的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其所具有的不可再生与不可复制性,要求我们必须倾注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和慎重而科学的态度去保护,忽视或者轻率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基本方针是:物质文化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这反映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为历史遗迹的开发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可实行的方向。随着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勃兴势头也越来越高涨,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发和保护类似西安周边这些受到冷落的历史遗迹是有很大意义的,我们也希望这些遗迹能尽快得到开发与保护,以它们最本真的面貌来唤醒人们对与那些尘封的历史的认识与记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