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蒋子丹的荒诞小说分为两个阶段。细节荒诞小说是她的初期探索阶段,小说过于追求细节的荒诞,呈现出刻意模仿黑色幽默手法的痕迹,是不成熟的荒诞小说。逻辑荒诞小说是她创作走向成熟的阶段,走出了简单的模仿,深入到了荒诞小说的本质。
【关键词】蒋子丹;细节荒诞小说;逻辑荒诞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88-2.5
蒋子丹是当代一位特色鲜明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主要包括前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期的荒诞小说以及近期的生态主义小说。其中,她的荒诞小说是指她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一系列表现世界的荒诞性,具有浓厚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的小说。她前期的小说创作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总的来说,并不被评论界重视。直到1985年写出了《黑颜色》,她才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荒诞小说,逐渐获得读者和评论界的认可。
一、初期探索:细节荒诞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文坛浓厚的创新氛围影响下,蒋子丹有感于传统现实主义手法难以表现深层复杂的人心,也使读者感到审美疲劳,所以经由徐晓鹤等文友的推荐,她接触并接受了外国荒诞小说,进行了初期的探索写作,创作了一系列细节荒诞小说。
在《荒诞两种》中,蒋子丹对自己创作的荒诞小说进行了介绍,将它们分为细节荒诞小说和逻辑荒诞小说。她对自己的细节荒诞小说的描述是:“1985年我写了一批仿幽默与仿荒诞的作品,如《黑颜色》、《蓝颜色》、《那天下雨了》等等。可能是我过于追求皮毛的效果,对幽默与荒诞的深层含义并没有吃透,这些小说太注重细节的荒诞而忽略逻辑的荒诞,在语言上实行地毯式俏皮话轰炸”①。概括起来,蒋子丹的细节荒诞小说指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批通过追求细节的荒诞来表达自己对荒诞的理解,宣泄情绪,描绘病态社会的小说。它们是她荒诞小说初始阶段的形态。细节荒诞小说表现出刻意模仿黑色幽默手法的痕迹,过于追求皮毛的效果,没能深入荒诞小说的内核,是不成熟的荒诞小说。但这种模仿是学习的一个必经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这些荒诞小说以其新颖的面貌为作家赢得了不少赞誉。
在细节荒诞小说中,《黑颜色》是最早的一篇,也是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小说。故事讲的是一个分不清黑颜色和蓝颜色的美术学院学生“我”,经历了一场流血车祸后,突然找准了黑颜色,并创作出获许多大奖的作品《永恒》。小说通篇用了许多细节写“我”的女友舒妤如何娇媚、随和、受人欢迎,如何敏捷、精明、被人喜爱。如机动车从斜坡上冲过来,一向柔弱的舒妤变得敏捷过人,“舒妤突然发出一声非人的绝叫,然后以她肥胖的身躯绝不该有的速度运动到我的身后,并且用一双男人般有力的手,紧紧掐着我的肩膀”②。“我”认为“舒妤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分析一切结果的原因,同时善于推断一切原因的结果”③,正在“我”十分信任和感激的情况下,舒妤的“甜笑”、“提醒”、“循循善诱”把“我”引入肇事的圈套。小说中有许多这样看似自相矛盾的细节,富于幽默色彩,但“一切的背后却是逢场作戏、奉迎、虚伪,是扭捏作态、无中生有,是可耻的出卖和可怕的冷酷!”④蒋子丹采用貌似轻松的黑色幽默手法,很多细节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但可悲的结局发人深思。
《假月亮》中月亮竟是外婆切出的一边厚一边薄的萝卜,这是谎言的形象化。一切都充满谎言,都不可信任,医院给病人灌进的药丸“不过是些黄豆粒,一吞进肚子就在里边发出芽儿来。到了明天早晨,这些黄豆芽可以在小菜市场卖个好价钱。糖衣片不能随便吃,吃了长豆芽还是万幸,说不定里边是毒药也未可料。”⑤妻子难产死去,丈夫却急着和旁人分析其妻的脸上凝固的表情是不是母爱,分析的结果是妻子杀死了亲生的儿子,所以死有余辜,他即使今晚就结婚也不能说他不仁不义。丈夫的虚伪自私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蒋子丹用这样一系列可笑的荒诞的细节构筑了一个充斥着虚伪、谎言和欺骗的世界。正因为看透了这个世界,女主人公才会选择和未出生的孩子一起死去。
蒋子丹同一时期的其他小说也着力表现细节的荒诞。《那天下雨了》中因为一场雨冲毁了大字报,“我”连夜赶写大字报,把“饱满的蚊尸拈起来,一只只放进墨盒里,用笔轻轻一辗,黑色的墨汁就添了朱红。蘸些紫红的墨汁再写,居然笔下生风。”⑥“我”因为以血当墨写春秋的英雄行为,被任命为文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此荒诞的起因,引出了文革中“我”匪夷所思的任职、升迁和被捕入狱的荒诞结果。《没颜色》中拧成麻花的自行车轮胎《即兴×号》,丁教授认为极为出色,“我”用刀片割下蚊子咬出的人肉疙瘩来拼成的画《蚊子的即兴创作第一号》,居然被教授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珍品。现代主义艺术的不可理喻,丁教授极端的两重性格正是通过这些荒诞的细节来表现的。《蓝颜色》中溺水死去的“我”出现在自己的治丧会上和委员们一起讨论自己的悼词,借用这一荒诞的情节,作家批判了办事机构低下的工作效率、呆板的工作作风以及人们庸俗无聊的生活状态。《圈》中自恋的“我”因为偷书,以实验纤维绳广告的真实性为借口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到死“我”还是那么自恋,那么好面子,人物形象因有了这个荒诞的细节而更加鲜明。这些细节看起来十分好笑,仔细品味却很沉重,让人觉得恼怒、心酸或害怕。它们都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荒诞,生活在荒诞中的人们都经历了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蒋子丹细节荒诞小说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通过细节的荒诞,来表现生活一隅的荒诞,新颖而独特。然而,由于蒋子丹还只是一个探索者,尝试写作荒诞小说时间不长,她的小说并不成熟,模仿的印迹随处可见。如《黑颜色》正是模仿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风格,用一种不痛不痒、麻木冷漠的笔调,反向宣泄情绪。但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反映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蒋子丹的小说,它不仅有无数的荒诞细节,而且暴露了“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表现了以美国空军基地为代表的整个世界的荒诞。另外蒋子丹有些作品过于追求技巧,刻意制造荒诞,用力过度,难免会显得生硬。《野渡》就是其中失败的一篇,小说前半部分,通过她和兽在黑暗中的奔跑,努力营造荒诞的氛围,后半部分却转为夫妻关系的写实,前后风格不统一,给人割裂的感觉。
二、走向成熟:逻辑荒诞小说
细节荒诞小说为蒋子丹赢得了一些赞誉,但这些小说还不够成熟。创办《海南纪实》的挫折,家人的告诫,读者的反馈,对外国荒诞小说的阅读,特别是受到她推崇的加缪的影响,这些都促使蒋子丹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来完善和深化自己的小说创作。
在《荒诞两种》中,蒋子丹也描述了自己想写的逻辑荒誕小说:“所有细节都真实可信(至少是貌似真实可信),没有一句话让人费解,但在骨子里横着一个荒诞的内核,这个内核里又包裹着某种险恶的真实。”⑦逻辑荒诞小说是指蒋子丹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通过追求逻辑的荒诞和细节的真实来表达她对荒诞的理解,挖掘表面正常的社会隐藏的荒诞内核,以及内核中包裹的险恶真实的小说。它们是她荒诞小说成熟阶段的形态。她的小说逐步走出简单的模仿,深入到了荒诞小说的本质。从细节荒诞小说慢慢走向逻辑荒诞小说,是蒋子丹荒诞小说发展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蒋子丹逻辑荒诞小说的可读性大为增强,减少了许多荒诞的细节,加强了逻辑性和故事性。《贞操游戏》、《左手》、《绝响》都以侦探小说的面貌出现,故事引人入胜,并不费解,但读罢发人深思。《老M死后》、《最后的艳遇》、《从此以后》、《桑烟为谁升起》都是引人入胜、极具悬念的故事,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讲故事,故事包含的逻辑常常是荒诞的。
《桑烟为谁升起》是蒋子丹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故事的逻辑充满悖论。在男权社会性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萧芒,正统、矜持,不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需求,是典型的“淑女”,而同一个她又被期望着能娇娆献媚、热情主动。因为挣脱不开传统性道德观念的束缚,她的丈夫总认为她不够爱他,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深爱的丈夫离去。萧芒试图改变生活,开始了相亲,见到的拳击运动员体格与精神成反比,老好人记者就想找个保姆,生物学洋博士趣味近乎低下。萧芒的“抑郁气质决定了她的爱情观的超凡脱俗”⑧,这些相亲对象让她无法接受。小说安排她与小警察的一段浪漫爱情却被世俗所不容,所以,“她只能寄希望于脱离了爱情物欲化的宗教,然而理想爱情的幻影能使她成为天使也能使她变成自虐狂或苦役犯”⑨,她又被宗教骗子“不语”利用了。作家给萧芒安排了三种结局,最后一种,萧芒的日记写到她梦见了巨翅的白鹰和袅袅青烟,这也许是萧芒最可能的结局。女性执著地追求理想爱情与现实生活不能满足她的追求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她的追求走向虚空。
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也具有逻辑荒诞的特点。《左手》中老关的儿子小关因为一次生病,心跳呼吸停止了七分钟,左手因此变得迟钝。父亲老关执著地培养儿子的左手,左手做错事无需受罚,右手做错事则会受到极严厉的惩罚。最后老关死于儿子用左手开枪的射击,还面带微笑,似乎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过度偏执的父爱,荒诞的逻辑让人心酸。《老M死后》中的老M明知自己儿子是精神病的事实而坚持改变舆论,依据仅仅是“他(老M)说有一个作家为了体验生活住了一段精神病院,以后便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精神病人的名声,最终真的变成了精神病人。他说既然舆论可以让一个正常人成为精神病,又为什么不能让一个精神病成为正常人呢”⑩。老M的荒诞逻辑导致他最终死于儿子之手。《最后的艳遇》中,一心投在工作上、精力充沛的44岁女厂长,在一个交易会上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男人,他长着她熟悉喜爱的又宽又扁的指甲盖,因此女厂长对他特别注意。但是一场艳遇竟是游戏,那个男人只是在除夕夜靠扔硬币决定单双号的方式给新朋友打电话而已。《绝响》写了青年女诗人黛眉原是为了让心爱的男人难受几天而自杀,调查的结果却成了为两尾黄花鱼而死的闹剧。《从此以后》中布置了女人偷换的诡计,巧妙地窥视了老实正派的副局长闻布衣心底里喜新厌旧的秘密。《贞操游戏》写的是K女士死后,在W镇的全体镇民高度关注下,该镇政府官员们颇费心思撰写悼词的过程,悼词的核心是K女士的贞操问题。为了弄清K女士的贞操问题,官员们开会、调查、反复取证,还让A大夫验尸。但随着A大夫与D婆情侣关系的公开与恶化,人们怀疑A大夫报告的可靠性。最后将悼词写成:“由于没有充足的依据,K女士是否一生守身如玉尚属无法证实之事,现暂时将此项评语搁置一边,待今后取得充足证据再另行判定。”?輥?輯?訛事实上,W镇官员们借写悼词的名义来调查K女士的贞操问题,K女士是否贞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满足了众人窥私欲。
蒋子丹逻辑荒诞小说与细节荒诞小说追求细节的荒诞不同,这些小说细节是真实可信的,至少貌似真实可信,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故事的逻辑是荒诞的。逻辑荒诞的内核都指向了生活中某种“险恶的真实”:偏执的父爱、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执著、喜新厌旧的心理或集体的窥私欲。逻辑荒诞小说挖掘现实荒诞的深度大大超过了细节荒诞小说,从表面的荒诞进入了逻辑的荒诞,并探寻了逻辑荒诞背后“险恶的真实”。
蒋子丹曾说:“写实比较强调一般意义的再现,现代主义不同,这加深了对人的认识,它的表达是其他艺术所不能达到的,现代主义既然画人能画到骨,我们为什么要局限于画皮?”?輥?輰?訛正是为了画人画社会能画到骨,蒋子丹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荒诞小说的创作,从初期的细节荒诞小说走向成熟的逻辑荒诞小说,对现实社会荒诞性的揭示逐渐深化。
【注释】
①⑦蒋子丹:《荒诞两种》,载于《作家》,1994年第8期,第22、23页。
②③蒋子丹:《黑颜色》,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④张志英,张学正:《缤纷的小说世界——新潮小说选评》(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421页。
⑤蒋子丹:《假月亮》,选自蒋子丹:《贞操游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页。
⑥蒋子丹:《那天下雨了》,选自蒋子丹:《昨天已经古老》,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页。
⑧⑨王绯:《蒋子丹:游戏与诡计——一種现代新女性主义小说诞生的证明》,载于《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3期,第125、126页。
⑩蒋子丹:《老M死后》,选自蒋子丹:《蒋子丹自选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年版,第500页。
?輥?輯?訛蒋子丹:《贞操游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9页。
?輥?輰?訛蒋子丹,单正平:《两栖人生——蒋子丹访谈录》,载于《作家》,1999年第2期,第24页。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作者简介】孙平: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蒋子丹;细节荒诞小说;逻辑荒诞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88-2.5
蒋子丹是当代一位特色鲜明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主要包括前期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期的荒诞小说以及近期的生态主义小说。其中,她的荒诞小说是指她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一系列表现世界的荒诞性,具有浓厚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的小说。她前期的小说创作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总的来说,并不被评论界重视。直到1985年写出了《黑颜色》,她才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荒诞小说,逐渐获得读者和评论界的认可。
一、初期探索:细节荒诞小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文坛浓厚的创新氛围影响下,蒋子丹有感于传统现实主义手法难以表现深层复杂的人心,也使读者感到审美疲劳,所以经由徐晓鹤等文友的推荐,她接触并接受了外国荒诞小说,进行了初期的探索写作,创作了一系列细节荒诞小说。
在《荒诞两种》中,蒋子丹对自己创作的荒诞小说进行了介绍,将它们分为细节荒诞小说和逻辑荒诞小说。她对自己的细节荒诞小说的描述是:“1985年我写了一批仿幽默与仿荒诞的作品,如《黑颜色》、《蓝颜色》、《那天下雨了》等等。可能是我过于追求皮毛的效果,对幽默与荒诞的深层含义并没有吃透,这些小说太注重细节的荒诞而忽略逻辑的荒诞,在语言上实行地毯式俏皮话轰炸”①。概括起来,蒋子丹的细节荒诞小说指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批通过追求细节的荒诞来表达自己对荒诞的理解,宣泄情绪,描绘病态社会的小说。它们是她荒诞小说初始阶段的形态。细节荒诞小说表现出刻意模仿黑色幽默手法的痕迹,过于追求皮毛的效果,没能深入荒诞小说的内核,是不成熟的荒诞小说。但这种模仿是学习的一个必经阶段,有着积极的意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这些荒诞小说以其新颖的面貌为作家赢得了不少赞誉。
在细节荒诞小说中,《黑颜色》是最早的一篇,也是一篇引起较大反响的小说。故事讲的是一个分不清黑颜色和蓝颜色的美术学院学生“我”,经历了一场流血车祸后,突然找准了黑颜色,并创作出获许多大奖的作品《永恒》。小说通篇用了许多细节写“我”的女友舒妤如何娇媚、随和、受人欢迎,如何敏捷、精明、被人喜爱。如机动车从斜坡上冲过来,一向柔弱的舒妤变得敏捷过人,“舒妤突然发出一声非人的绝叫,然后以她肥胖的身躯绝不该有的速度运动到我的身后,并且用一双男人般有力的手,紧紧掐着我的肩膀”②。“我”认为“舒妤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分析一切结果的原因,同时善于推断一切原因的结果”③,正在“我”十分信任和感激的情况下,舒妤的“甜笑”、“提醒”、“循循善诱”把“我”引入肇事的圈套。小说中有许多这样看似自相矛盾的细节,富于幽默色彩,但“一切的背后却是逢场作戏、奉迎、虚伪,是扭捏作态、无中生有,是可耻的出卖和可怕的冷酷!”④蒋子丹采用貌似轻松的黑色幽默手法,很多细节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但可悲的结局发人深思。
《假月亮》中月亮竟是外婆切出的一边厚一边薄的萝卜,这是谎言的形象化。一切都充满谎言,都不可信任,医院给病人灌进的药丸“不过是些黄豆粒,一吞进肚子就在里边发出芽儿来。到了明天早晨,这些黄豆芽可以在小菜市场卖个好价钱。糖衣片不能随便吃,吃了长豆芽还是万幸,说不定里边是毒药也未可料。”⑤妻子难产死去,丈夫却急着和旁人分析其妻的脸上凝固的表情是不是母爱,分析的结果是妻子杀死了亲生的儿子,所以死有余辜,他即使今晚就结婚也不能说他不仁不义。丈夫的虚伪自私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蒋子丹用这样一系列可笑的荒诞的细节构筑了一个充斥着虚伪、谎言和欺骗的世界。正因为看透了这个世界,女主人公才会选择和未出生的孩子一起死去。
蒋子丹同一时期的其他小说也着力表现细节的荒诞。《那天下雨了》中因为一场雨冲毁了大字报,“我”连夜赶写大字报,把“饱满的蚊尸拈起来,一只只放进墨盒里,用笔轻轻一辗,黑色的墨汁就添了朱红。蘸些紫红的墨汁再写,居然笔下生风。”⑥“我”因为以血当墨写春秋的英雄行为,被任命为文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此荒诞的起因,引出了文革中“我”匪夷所思的任职、升迁和被捕入狱的荒诞结果。《没颜色》中拧成麻花的自行车轮胎《即兴×号》,丁教授认为极为出色,“我”用刀片割下蚊子咬出的人肉疙瘩来拼成的画《蚊子的即兴创作第一号》,居然被教授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珍品。现代主义艺术的不可理喻,丁教授极端的两重性格正是通过这些荒诞的细节来表现的。《蓝颜色》中溺水死去的“我”出现在自己的治丧会上和委员们一起讨论自己的悼词,借用这一荒诞的情节,作家批判了办事机构低下的工作效率、呆板的工作作风以及人们庸俗无聊的生活状态。《圈》中自恋的“我”因为偷书,以实验纤维绳广告的真实性为借口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到死“我”还是那么自恋,那么好面子,人物形象因有了这个荒诞的细节而更加鲜明。这些细节看起来十分好笑,仔细品味却很沉重,让人觉得恼怒、心酸或害怕。它们都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荒诞,生活在荒诞中的人们都经历了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蒋子丹细节荒诞小说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通过细节的荒诞,来表现生活一隅的荒诞,新颖而独特。然而,由于蒋子丹还只是一个探索者,尝试写作荒诞小说时间不长,她的小说并不成熟,模仿的印迹随处可见。如《黑颜色》正是模仿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风格,用一种不痛不痒、麻木冷漠的笔调,反向宣泄情绪。但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反映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蒋子丹的小说,它不仅有无数的荒诞细节,而且暴露了“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了的疯狂”,表现了以美国空军基地为代表的整个世界的荒诞。另外蒋子丹有些作品过于追求技巧,刻意制造荒诞,用力过度,难免会显得生硬。《野渡》就是其中失败的一篇,小说前半部分,通过她和兽在黑暗中的奔跑,努力营造荒诞的氛围,后半部分却转为夫妻关系的写实,前后风格不统一,给人割裂的感觉。
二、走向成熟:逻辑荒诞小说
细节荒诞小说为蒋子丹赢得了一些赞誉,但这些小说还不够成熟。创办《海南纪实》的挫折,家人的告诫,读者的反馈,对外国荒诞小说的阅读,特别是受到她推崇的加缪的影响,这些都促使蒋子丹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来完善和深化自己的小说创作。
在《荒诞两种》中,蒋子丹也描述了自己想写的逻辑荒誕小说:“所有细节都真实可信(至少是貌似真实可信),没有一句话让人费解,但在骨子里横着一个荒诞的内核,这个内核里又包裹着某种险恶的真实。”⑦逻辑荒诞小说是指蒋子丹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通过追求逻辑的荒诞和细节的真实来表达她对荒诞的理解,挖掘表面正常的社会隐藏的荒诞内核,以及内核中包裹的险恶真实的小说。它们是她荒诞小说成熟阶段的形态。她的小说逐步走出简单的模仿,深入到了荒诞小说的本质。从细节荒诞小说慢慢走向逻辑荒诞小说,是蒋子丹荒诞小说发展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蒋子丹逻辑荒诞小说的可读性大为增强,减少了许多荒诞的细节,加强了逻辑性和故事性。《贞操游戏》、《左手》、《绝响》都以侦探小说的面貌出现,故事引人入胜,并不费解,但读罢发人深思。《老M死后》、《最后的艳遇》、《从此以后》、《桑烟为谁升起》都是引人入胜、极具悬念的故事,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讲故事,故事包含的逻辑常常是荒诞的。
《桑烟为谁升起》是蒋子丹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故事的逻辑充满悖论。在男权社会性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萧芒,正统、矜持,不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需求,是典型的“淑女”,而同一个她又被期望着能娇娆献媚、热情主动。因为挣脱不开传统性道德观念的束缚,她的丈夫总认为她不够爱他,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深爱的丈夫离去。萧芒试图改变生活,开始了相亲,见到的拳击运动员体格与精神成反比,老好人记者就想找个保姆,生物学洋博士趣味近乎低下。萧芒的“抑郁气质决定了她的爱情观的超凡脱俗”⑧,这些相亲对象让她无法接受。小说安排她与小警察的一段浪漫爱情却被世俗所不容,所以,“她只能寄希望于脱离了爱情物欲化的宗教,然而理想爱情的幻影能使她成为天使也能使她变成自虐狂或苦役犯”⑨,她又被宗教骗子“不语”利用了。作家给萧芒安排了三种结局,最后一种,萧芒的日记写到她梦见了巨翅的白鹰和袅袅青烟,这也许是萧芒最可能的结局。女性执著地追求理想爱情与现实生活不能满足她的追求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她的追求走向虚空。
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品也具有逻辑荒诞的特点。《左手》中老关的儿子小关因为一次生病,心跳呼吸停止了七分钟,左手因此变得迟钝。父亲老关执著地培养儿子的左手,左手做错事无需受罚,右手做错事则会受到极严厉的惩罚。最后老关死于儿子用左手开枪的射击,还面带微笑,似乎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过度偏执的父爱,荒诞的逻辑让人心酸。《老M死后》中的老M明知自己儿子是精神病的事实而坚持改变舆论,依据仅仅是“他(老M)说有一个作家为了体验生活住了一段精神病院,以后便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精神病人的名声,最终真的变成了精神病人。他说既然舆论可以让一个正常人成为精神病,又为什么不能让一个精神病成为正常人呢”⑩。老M的荒诞逻辑导致他最终死于儿子之手。《最后的艳遇》中,一心投在工作上、精力充沛的44岁女厂长,在一个交易会上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男人,他长着她熟悉喜爱的又宽又扁的指甲盖,因此女厂长对他特别注意。但是一场艳遇竟是游戏,那个男人只是在除夕夜靠扔硬币决定单双号的方式给新朋友打电话而已。《绝响》写了青年女诗人黛眉原是为了让心爱的男人难受几天而自杀,调查的结果却成了为两尾黄花鱼而死的闹剧。《从此以后》中布置了女人偷换的诡计,巧妙地窥视了老实正派的副局长闻布衣心底里喜新厌旧的秘密。《贞操游戏》写的是K女士死后,在W镇的全体镇民高度关注下,该镇政府官员们颇费心思撰写悼词的过程,悼词的核心是K女士的贞操问题。为了弄清K女士的贞操问题,官员们开会、调查、反复取证,还让A大夫验尸。但随着A大夫与D婆情侣关系的公开与恶化,人们怀疑A大夫报告的可靠性。最后将悼词写成:“由于没有充足的依据,K女士是否一生守身如玉尚属无法证实之事,现暂时将此项评语搁置一边,待今后取得充足证据再另行判定。”?輥?輯?訛事实上,W镇官员们借写悼词的名义来调查K女士的贞操问题,K女士是否贞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满足了众人窥私欲。
蒋子丹逻辑荒诞小说与细节荒诞小说追求细节的荒诞不同,这些小说细节是真实可信的,至少貌似真实可信,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故事的逻辑是荒诞的。逻辑荒诞的内核都指向了生活中某种“险恶的真实”:偏执的父爱、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执著、喜新厌旧的心理或集体的窥私欲。逻辑荒诞小说挖掘现实荒诞的深度大大超过了细节荒诞小说,从表面的荒诞进入了逻辑的荒诞,并探寻了逻辑荒诞背后“险恶的真实”。
蒋子丹曾说:“写实比较强调一般意义的再现,现代主义不同,这加深了对人的认识,它的表达是其他艺术所不能达到的,现代主义既然画人能画到骨,我们为什么要局限于画皮?”?輥?輰?訛正是为了画人画社会能画到骨,蒋子丹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荒诞小说的创作,从初期的细节荒诞小说走向成熟的逻辑荒诞小说,对现实社会荒诞性的揭示逐渐深化。
【注释】
①⑦蒋子丹:《荒诞两种》,载于《作家》,1994年第8期,第22、23页。
②③蒋子丹:《黑颜色》,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④张志英,张学正:《缤纷的小说世界——新潮小说选评》(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421页。
⑤蒋子丹:《假月亮》,选自蒋子丹:《贞操游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页。
⑥蒋子丹:《那天下雨了》,选自蒋子丹:《昨天已经古老》,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页。
⑧⑨王绯:《蒋子丹:游戏与诡计——一種现代新女性主义小说诞生的证明》,载于《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3期,第125、126页。
⑩蒋子丹:《老M死后》,选自蒋子丹:《蒋子丹自选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年版,第500页。
?輥?輯?訛蒋子丹:《贞操游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9页。
?輥?輰?訛蒋子丹,单正平:《两栖人生——蒋子丹访谈录》,载于《作家》,1999年第2期,第24页。
【收稿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作者简介】孙平: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