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荣获“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wh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腕治污从源头抓起,建立机制联防联控,综合整治夯实责任,大同市多措并举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再次喜获“中国美丽城市”荣誉称号。
  去年10月底,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网共同发起首届“发现‘美丽城市’‘美丽乡镇’‘美丽景区’”推选活动,活动本着发现、引导、示范、展示的原则,旨在通过宣传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为各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借鉴。活动分自荐、专家评审、网民投票等环节,最终从入围的160个城市、乡镇与景区中评选出18个“美丽城市”、29个“美丽乡镇”和7个“美丽景区”。大同市荣获“中国美丽城市”称号。
  近年来,大同市完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监管网格和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大机制,建立张家口、大同、乌兰察布、朔州、忻州、保定六地市周边城市间的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环保与检察机关协作配合。2019年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67家,检查企业1456家次,行政处罚案件168件,“百日清零”12项任务全部按时整改落实到位,有力地维护了公众的环境权益。
  另外,大同市还构建起市、县、乡三级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体系,统筹“五水共治”,排查入河排污口110个,通过分流、接引、截污、封堵等多项举措,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對水环境质量的通报中,大同市跃升至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排名第14位,提升幅度为29.03%。
  大同市深入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初期的15.1%上升到目前的23.5%,同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公园、绿地大幅增加,爱绿护绿蔚然成风,绿色成为美丽大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形态和鲜明底色。
其他文献
2019年12月30日,历经5年多建设的大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标志着古都大同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开始步入高铁时代。  很多人及早安排了自己的出行计划,为的是早早体验风驰电掣般的高铁速度。  很多人深入研究思考高铁开通运营后给大同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踌躇满志新一年度的发展征程。  很多人展望若干年后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与京津等大都市比肩若邻,我们的生活又会增添多么繁华的场景。  所有的一切,都让
期刊
正月请人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种风俗,十分盛行,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请人是农村正月里的一件隆重的事。请人不仅要讲究礼仪,还要倾全家之力招待好客人。请人的准备工作往往年前就开始准备,做豆腐、压粉条、炖肉,家庭不太富裕的,如有一瓶好酒,或者稀罕吃喝,那自己是万万不敢享用的,专等着正月请人时招待客人。在农村人的心目中,凡自己请来的人都是尊贵的客人。  吃请的人不仅要回请,还得带上礼物去吃请,礼物也大多是
期刊
我的家乡晋西北盛产小杂粮,尤其是苦荞麦可谓一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苦荞味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长辈们也说,吃点儿带苦味的东西,如苦菜,苦荞粉清热去火,益气生津。家乡人把苦荞当主食也当副食,家家会做苦荞粉,有的还挑着担子进城叫卖,有的还常年给宾馆饭店送苦荞粉。  七月间,我正在家中陪小女苦攻暑假作业,忽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由远而近:“买凉粉,正宗地道的苦荞粉!”我
期刊
2019年3月下旬,我有幸应邀参加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安徽安庆市进行了采访活动。我们先后见证了桐城派文化的辉煌,走近安庆师范大学送书,参观当地特色农业基地,出席文化产业园区挂牌仪式等活动。一路走来,满眼繁花,但最能引起我注意的、触动我心灵的,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黄梅戏。  那是一个下着小雨的上午,我们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安庆市黄梅戏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的师生们热情接待了我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们,
期刊
艺术家简介  李世文, 笔名刍荛,山西大同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陈平、于光华、崔晓东、姚鸣京、李刚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现为中国煤矿美协会员,山西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协会理事。中央美院国画研究院研究员,特聘画家,同煤集团美协副主席秘书长。  本人擅长山水,花鸟,人物,近年来获得以下奖项,《太行秋色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O16、2O17国画作品获山西煤炭系统美术十佳
期刊
春节期间,原本早就醞酿许久的走亲访友出行计划,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搁浅”。“宅家”生活模式,由此开启了我们这座北方小城不一般的春节。  生活就像天气一样,阴晴不定,往往上演着许多令人猝不及防的“场面”。诸如2003年的“非典”,再如今年的“新冠”。  对于我这个以往一天不着家的人而言,“宅家”,起初真有些难以适应。茫然间生出些许感慨。十来天后,陪着妻子厨房当“帮手”,和喜欢健身的儿子学习健身,竟
期刊
冯女是谁  史书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学术界只能因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北魏的太后、太皇太后,称她为冯太后。冯女入宫  冯女是北燕国国君冯弘的孙女。冯弘有两个背叛他而主动投降到魏國的儿子,其中之一就是冯朗,冯女即是冯朗的女儿。北燕灭亡之后,冯女出生于父亲的封地长安。她的出生给冯家带来了安宁。冯朗在朝廷为官,冯母王氏相夫教子,冯女与她的哥哥一样,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然而这份安宁只维持了短短几年。  冯女
期刊
猪哥哥和猪弟弟采蘑菇  猪哥哥和猪弟弟,一起去野外采蘑菇,他们一起采回了一只大蘑菇。  猪哥哥说:“这蘑菇像把伞,下雨的时候可以顶着它。”  猪弟弟说:“这蘑菇多鲜,把它煮了,喝蘑菇汤,味道一定会很不错。”  猪哥哥说:“好端端的一把蘑菇傘,怎么能煮汤喝?”  猪弟弟说:“蘑菇就是蘑菇,做菜做汤,怎么会是一把伞呢?”  猪哥哥说:“你真是一个大笨蛋,蘑菇为什么不能当伞用?”  猪弟弟说:“你真是个
期刊
晚清时,大同县出了一位官居一品的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李殿林。  李殿林(1842~1916)清末大臣。字荫墀。大同县大王村人。曾任协办大学士、典礼院掌院学士、清宣统皇帝经筵侍讲官。遗作有《周易别》、《识史例纂》、《车酋轩杂记》、《铨政管见》、《云中草堂诗文集》等,惜书稿毁于兵祸。  殿林先生一生为人正直,自矢不骄,从政四十余年,以清廉勤慎著称。他虽位极人臣,但能做到一塵不染;手握重权仍保持两袖
期刊
当面对电脑显示屏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感到深深的茫然。这种茫然来源于一种对遥不可及时光的隔阂。我用电脑替代纸笔写作已二十年,二十年前的旧事有很多在记忆中已然模糊不清。而追溯到祖辈生活过的时代,已是遥远的清代,而清代已被学术界列为古代。在这里,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金宋、元、明这一长段漫长历史都要被一笔带过,直接进入到已毫无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这真是让人觉得像是在时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