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教育是学习生涯最为关键的阶段,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达到相应标准,才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再者,学生的身心素质也要符合相关要求,为日后步入社会迈向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就现状来看,我国学生体育素质普遍不高,其中尤以高中生最为严重。如何让学生热爱体育、认同体育,进而达到整体体育素质的提升,是需要切实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整体体育素质;培养;推进策略
高中学生面临的头等问题主要还是高考,考试成绩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前途甚至命运,所以学生只能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放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无暇顾及体育锻炼。而且长期保持一个坐姿,容易导致学生弯腰驼背,加之巨大的学习压力笼罩心间,吃饭饮食不规律,难以保证良好的身心健康,肥胖、高血压以及心理疾病过早的形成与产生,间接说明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堪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推进整体体育素质刻不容缓。
一、高中生整体体育素质现状分析
高中生体育能力欠缺、整体素质不佳,不仅与学习压力有关,体育教学模式或手段不够新颖、不讲策略,也是学生体育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受学校规模影响,高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从四十人到六、七十人不等,总人数较多,男女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点、兴趣需求各有所异,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比较大,无论是备课、教学、评价还是训练测验,往往都是采取“随大流、一锅出”的教学手段,处于各个能力阶段的学生都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身体抗性能力日益下降。目前,高中生所呈现出的“亚健康”状态不容小觑。
二、高中体育教学有关整体体育素质培养的原则
(一)理论性教学原则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手段,是体育教学的框架基础,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提升体育技能。在理论内容中,既有体育教学知识,也有体育历史知识。其中,教学知识是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传授,高中体育比较常见的项目有长短跑、足篮排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等,每种项目在规则、技能等方面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所有知识构成了学生深化体育意识的理论系统,为科学性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体育历史教学,是对某种项目或是技能的形成演变进行阐述,让学生看到体育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比如我们的国球“乒乓球”,有很多学生可能不会知道,乒乓球最早是英国的几名军官在无意之中发明的,被认为是“桌面上的网球”。通过一些经典故事讲述,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助于日后的训练与学习。
(二)技术性教学原则
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光靠理论是行不通的,必须用技术来填充理论的空白,让学生从“会学”变为“会用”。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技术是不同的,但是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通一种技术,很有可能在学习其它技术时产生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效果,技术技能的学习一般要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体育设施完善,像游泳、健美操等流行项目也都成为了高中体育的教材内容,其技术特色新颖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在钻研技术、培育技能的同时,学生也会逐渐对所学项目产生情感,进而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
(三)精神性教学原则
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素养不到位,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将体育看作成一种精神来对待,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体育成绩又不关乎高考成绩,是一个无所谓的学科。没有体育精神,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也只能是依样画葫芦,学生的身心素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我们将体育精神引入体育教学中,是为了让学生享受学习锻炼的过程,逐渐了解体育竞技的真谛与目的,在不断的对抗、拼搏、挑战中,培育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并且培养自己不气馁、不服输、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人在成长性建设阶段最为重要的精神要素,它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任何困难,在树立坚强品质、完善人格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生整体体育素质培养推进策略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整体体育素质包含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以充足的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同时具备坚韧不拨的体育品质,是高中体育现代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做到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确保教学质量。
首先,应处理好理论要素与技能要素的关系。有很多老师过于强调技术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理论教学,没有理论基础,相当于体育技能失去了内容与灵魂,学生最多只是了解技术动作的外在形式,缺乏内涵理解。所以,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的教学时间,利用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创造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應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需求。高中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身体条件都是不同的,体育教学标准不能太过统一,要体现出层次性与针对性。在技能教学中,按照学生之间的不同资质进行多个小组划分,结合各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安排科学有效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确保所有层次学生均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从体育教学中受益。
最后,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相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来说,体育精神的养成并非易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运动讲求对抗、竞技、配合,在学习环境的制约下,往往很难将这些精神要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因此,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多多创造条件,通过开设多种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胜利目标的驱使下逐渐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对抗竞争意识,发现体育比赛的魅力与精髓,从而能够主动投身于体育事业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推动个人全面素质的建设与发展。
(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体育活动是除体育课程之外,最能够激发高中生体育兴趣的项目。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他们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能够留给运动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创造无限的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基于此,通过校内定期举办的各项比赛,体育教师能够基本把握各年级、班级男女生的体育素质情况,结合体育活动与体育教材大纲进行教学,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将整体性素质提升的策略安插于日常任务、活动内容之中。另外,参加校外各项体育活动,愉悦学生身心,也可达到培养整体素质的目的。比如参加省、市、区级的运动会,体育知识大比拼、文化宣传活动以及校际赛事等诸多形式的活动项目。这些活动内容是无法在体育课堂上体现出来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总之,通过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活动,可丰富学生的见闻、增长体育知识,为整体体育素质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形式基础。 (三)在体育评价与考核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评定,明确学生目前的成绩水平。从教学评价方面来看,仍然要避免过于统一的标准性评价,要切合实际、因人而异,为不同的层次、小组安排与之适应的标准。与此同时,要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评价地位,为生与生之间提供一个互相评价的机会,借鉴他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
从考核方面来看,教育体制决定考核制度。虽然有关素质教育的理念及政策已经下发到各级学校中,但是想要真正普及素质教育尚欠时日,现下所遵循的依然是应试教育体系。而我们的体育考核又要针对高中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在具体工作中,仍然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将体育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列入会考名单,相关成绩视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必须承认的是,只有明确体育考核的考试地位,学生才能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为自身素质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四)提升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高中的特定环境条件,体育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并不受重视,课时少、被占用率高,很多学生也只是抱着娱乐、玩闹的心态来上课,这样,体育老师的信心和积极性将会倍受打击。有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期间发个足球或篮球,或者给女生提供一些跳绳,让学生们自由活动,教师成了“甩手掌柜”。没有行为约束、没有教学指引,学生只是一盘散沙,培养整体体育素质谈何容易?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挑起这一责任“大梁”,积极参加学校或是其它机构的学习培训,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手段,让沉闷、传统的体育课堂“跃动”起来,创设有知识、有深度、有特色的体育教学。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体育运动的内在美
体育运动往往具备艺术特征,艺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透过体育运动的表象,探究其内在的奥秘与美感,能够发现体育艺术之美,进而提升个人审美水平。比如可播放历年奥运会我国自由体操项目夺冠集锦,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是怎样将技术动作发挥出来的,分析一下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表情特征,并通过健美操、广播体操等,自身感受一下体育的运动之美。
四、结束语
从目前的高中教学环境来看,培养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望领导、教师给予本校體育教育足够重视,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体系,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欣.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研究——多向健身[J].科学中国人,2016(11X).
[2]陆菊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分析及其培育方式[J].新校园旬刊,2017(7).
[3]李信.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高中体育教学[J].教师,2015(22):63-63.
[4]赵明.高中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107-108.
[5]王洪亚.高中体育教学与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之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12-112.
[6]宋浩然.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抓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整体体育素质;培养;推进策略
高中学生面临的头等问题主要还是高考,考试成绩决定了一个人今后的前途甚至命运,所以学生只能将全部时间与精力投放于紧张的学习之中,无暇顾及体育锻炼。而且长期保持一个坐姿,容易导致学生弯腰驼背,加之巨大的学习压力笼罩心间,吃饭饮食不规律,难以保证良好的身心健康,肥胖、高血压以及心理疾病过早的形成与产生,间接说明我国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堪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推进整体体育素质刻不容缓。
一、高中生整体体育素质现状分析
高中生体育能力欠缺、整体素质不佳,不仅与学习压力有关,体育教学模式或手段不够新颖、不讲策略,也是学生体育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受学校规模影响,高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从四十人到六、七十人不等,总人数较多,男女生的身体素质、个性特点、兴趣需求各有所异,体育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比较大,无论是备课、教学、评价还是训练测验,往往都是采取“随大流、一锅出”的教学手段,处于各个能力阶段的学生都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身体抗性能力日益下降。目前,高中生所呈现出的“亚健康”状态不容小觑。
二、高中体育教学有关整体体育素质培养的原则
(一)理论性教学原则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手段,是体育教学的框架基础,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提升体育技能。在理论内容中,既有体育教学知识,也有体育历史知识。其中,教学知识是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传授,高中体育比较常见的项目有长短跑、足篮排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等,每种项目在规则、技能等方面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所有知识构成了学生深化体育意识的理论系统,为科学性训练提供了重要保障。体育历史教学,是对某种项目或是技能的形成演变进行阐述,让学生看到体育项目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色,比如我们的国球“乒乓球”,有很多学生可能不会知道,乒乓球最早是英国的几名军官在无意之中发明的,被认为是“桌面上的网球”。通过一些经典故事讲述,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助于日后的训练与学习。
(二)技术性教学原则
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光靠理论是行不通的,必须用技术来填充理论的空白,让学生从“会学”变为“会用”。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技术是不同的,但是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精通一种技术,很有可能在学习其它技术时产生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效果,技术技能的学习一般要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除此之外,有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体育设施完善,像游泳、健美操等流行项目也都成为了高中体育的教材内容,其技术特色新颖有趣,深受学生喜爱。在钻研技术、培育技能的同时,学生也会逐渐对所学项目产生情感,进而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
(三)精神性教学原则
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素养不到位,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是因为学生并没有将体育看作成一种精神来对待,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体育成绩又不关乎高考成绩,是一个无所谓的学科。没有体育精神,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也只能是依样画葫芦,学生的身心素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我们将体育精神引入体育教学中,是为了让学生享受学习锻炼的过程,逐渐了解体育竞技的真谛与目的,在不断的对抗、拼搏、挑战中,培育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并且培养自己不气馁、不服输、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人在成长性建设阶段最为重要的精神要素,它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任何困难,在树立坚强品质、完善人格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生整体体育素质培养推进策略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整体体育素质包含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以充足的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同时具备坚韧不拨的体育品质,是高中体育现代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需要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做到教学工作有的放矢,确保教学质量。
首先,应处理好理论要素与技能要素的关系。有很多老师过于强调技术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理论教学,没有理论基础,相当于体育技能失去了内容与灵魂,学生最多只是了解技术动作的外在形式,缺乏内涵理解。所以,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的教学时间,利用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创造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應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需求。高中生是一个鲜活的群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身体条件都是不同的,体育教学标准不能太过统一,要体现出层次性与针对性。在技能教学中,按照学生之间的不同资质进行多个小组划分,结合各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安排科学有效的学习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确保所有层次学生均能够实现质的飞跃,从体育教学中受益。
最后,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相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来说,体育精神的养成并非易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育运动讲求对抗、竞技、配合,在学习环境的制约下,往往很难将这些精神要素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因此,需要我们的体育教师多多创造条件,通过开设多种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胜利目标的驱使下逐渐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对抗竞争意识,发现体育比赛的魅力与精髓,从而能够主动投身于体育事业中,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推动个人全面素质的建设与发展。
(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体育活动是除体育课程之外,最能够激发高中生体育兴趣的项目。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他们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能够留给运动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创造无限的教学价值,是最为重要的。基于此,通过校内定期举办的各项比赛,体育教师能够基本把握各年级、班级男女生的体育素质情况,结合体育活动与体育教材大纲进行教学,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将整体性素质提升的策略安插于日常任务、活动内容之中。另外,参加校外各项体育活动,愉悦学生身心,也可达到培养整体素质的目的。比如参加省、市、区级的运动会,体育知识大比拼、文化宣传活动以及校际赛事等诸多形式的活动项目。这些活动内容是无法在体育课堂上体现出来的,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总之,通过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活动,可丰富学生的见闻、增长体育知识,为整体体育素质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形式基础。 (三)在体育评价与考核中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策略
体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与考核,是对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评定,明确学生目前的成绩水平。从教学评价方面来看,仍然要避免过于统一的标准性评价,要切合实际、因人而异,为不同的层次、小组安排与之适应的标准。与此同时,要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评价地位,为生与生之间提供一个互相评价的机会,借鉴他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
从考核方面来看,教育体制决定考核制度。虽然有关素质教育的理念及政策已经下发到各级学校中,但是想要真正普及素质教育尚欠时日,现下所遵循的依然是应试教育体系。而我们的体育考核又要针对高中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在具体工作中,仍然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将体育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列入会考名单,相关成绩视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必须承认的是,只有明确体育考核的考试地位,学生才能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为自身素质建设提供有力帮助。
(四)提升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高中的特定环境条件,体育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并不受重视,课时少、被占用率高,很多学生也只是抱着娱乐、玩闹的心态来上课,这样,体育老师的信心和积极性将会倍受打击。有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期间发个足球或篮球,或者给女生提供一些跳绳,让学生们自由活动,教师成了“甩手掌柜”。没有行为约束、没有教学指引,学生只是一盘散沙,培养整体体育素质谈何容易?教师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挑起这一责任“大梁”,积极参加学校或是其它机构的学习培训,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手段,让沉闷、传统的体育课堂“跃动”起来,创设有知识、有深度、有特色的体育教学。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体育运动的内在美
体育运动往往具备艺术特征,艺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透过体育运动的表象,探究其内在的奥秘与美感,能够发现体育艺术之美,进而提升个人审美水平。比如可播放历年奥运会我国自由体操项目夺冠集锦,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是怎样将技术动作发挥出来的,分析一下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表情特征,并通过健美操、广播体操等,自身感受一下体育的运动之美。
四、结束语
从目前的高中教学环境来看,培养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望领导、教师给予本校體育教育足够重视,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体系,从而保证学生的身心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欣.高中体育素质教育研究——多向健身[J].科学中国人,2016(11X).
[2]陆菊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分析及其培育方式[J].新校园旬刊,2017(7).
[3]李信.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高中体育教学[J].教师,2015(22):63-63.
[4]赵明.高中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107-108.
[5]王洪亚.高中体育教学与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之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12-112.
[6]宋浩然.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抓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素质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