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在加入WTO组织时的承诺,从今年开始将全部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然而,随着关税壁垒逐渐降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设置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限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因此,作为创汇大户的纺织品行业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刻,必须做出积极选择。
目前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设置的壁垒,另一类是对产品本身的安全要求,即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有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的纺织共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885个(不包括纤维原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83个,纺织行业标准502个,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配之以基础标准的纺织标准体系,涉及纤维、纱线、长丝、织物、纺织制品和服装等多个类别,基本满足了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需要。
然而,我国的纺织标准发展依然滞后于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专家建议要尽快打破这种局面。
首先,加入国际标准化机构,争取参与标准的制定。我国是ISO的成员国和纺织技术分委员会成员,因此,可在纺织服装标准的制订、修订过程中,体现我国的技术水平,打破由发达国家制定标准而形成的技术壁垒。
其次,在基础性标准和方法标准中,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统一的术语,统一的试验方法,统一的检测手段,有利于使各方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可达到国际互认的目的。
再次,改革我国现行标准体制。我国应根据WTO/TBT协议中关于标准制定的原则,从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整合现有的各技术分委员会和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功能,形成一个纺织服装标准化网络,加强各个行业间的标准衔接,使中国的纺织服装标准尽快接近国际先进标准。
同时,要利用TBT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保护我国传统工艺和特有资源产品的技术法规及强制性标准。
专家的建议固然很好,但过程漫长,对企业而言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企业自身的选择可能见效更快。
据了解,有很多中国纺织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的应对措施是,选择在海外建厂,以保证他们的产品能够顺利地交到客户手中。有统计显示,仅今年1月份,大约有1,000家中国企业已经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建厂。浙江绍兴的16家纺织公司已经在非洲国家建厂,如尼日利亚。最大的投资达到600万元人民币。近期,宁波一家大织布厂宁波申洲针织公司宣布,计划筹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厂,生产美国市场限制中国出口的产品。
其实,无论是专家的建议是否被采纳、企业外迁是否能实现当初的目的,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主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我们相信,有了这一点,再大的障碍我们也能越过。
目前在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设置的壁垒,另一类是对产品本身的安全要求,即产品不能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有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的纺织共有纺织品和服装标准885个(不包括纤维原料标准),其中国家标准383个,纺织行业标准502个,形成了以产品标准为主,配之以基础标准的纺织标准体系,涉及纤维、纱线、长丝、织物、纺织制品和服装等多个类别,基本满足了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需要。
然而,我国的纺织标准发展依然滞后于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特别是进出口贸易的要求。因此,专家建议要尽快打破这种局面。
首先,加入国际标准化机构,争取参与标准的制定。我国是ISO的成员国和纺织技术分委员会成员,因此,可在纺织服装标准的制订、修订过程中,体现我国的技术水平,打破由发达国家制定标准而形成的技术壁垒。
其次,在基础性标准和方法标准中,尽可能地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采用统一的术语,统一的试验方法,统一的检测手段,有利于使各方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可达到国际互认的目的。
再次,改革我国现行标准体制。我国应根据WTO/TBT协议中关于标准制定的原则,从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整合现有的各技术分委员会和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功能,形成一个纺织服装标准化网络,加强各个行业间的标准衔接,使中国的纺织服装标准尽快接近国际先进标准。
同时,要利用TBT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保护我国传统工艺和特有资源产品的技术法规及强制性标准。
专家的建议固然很好,但过程漫长,对企业而言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企业自身的选择可能见效更快。
据了解,有很多中国纺织企业,尤其是那些大型企业的应对措施是,选择在海外建厂,以保证他们的产品能够顺利地交到客户手中。有统计显示,仅今年1月份,大约有1,000家中国企业已经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建厂。浙江绍兴的16家纺织公司已经在非洲国家建厂,如尼日利亚。最大的投资达到600万元人民币。近期,宁波一家大织布厂宁波申洲针织公司宣布,计划筹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厂,生产美国市场限制中国出口的产品。
其实,无论是专家的建议是否被采纳、企业外迁是否能实现当初的目的,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主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我们相信,有了这一点,再大的障碍我们也能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