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在公平与效率上的失衡制约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拉大了城乡差距,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现实社会里,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要以牺牲部分公平最为代价。而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对效率与公平二者关系的把握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平性与效率性兼顾的制度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平;效率;兼顾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前言
公平与效率同时达到效用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个经济活动主体所致力追求的,但正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一样,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效率与公平之间更常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效率,往往要牺牲一部分公平;反之亦然。由于公平与效率是人们衡量一种经济活动是否有效的价值标准,面对有限的资源,人们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不能忽略效率,人们在追求效率时也不能不顾及公平,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追求目标,寻找它们的均衡点。
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工促农政策,使得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国家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构建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如何高效、公平的发展也成为我国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和工作重点。
二、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使得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
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整体来说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面貌仍相当严峻。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 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国内还有2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3000万低收入人口,而得到五保供养的人数仅为4900万人;即使是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仅有约20%,仍有70%多的农村人口缺少医疗保险,需要自费看病。
三、问题分析
1.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处于制度改革时期,许多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并不完善,需要经实践检验后方能提出完善方案。例如我国近几年提高所得税税基,该项政策对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来说,基本没什么大的改变,而对高收入者来说由于税率不变,所以也保持原状,而不是将免征额的变动比例与物价变动比例保持一致,因此,凸显我国的税收制度的缺陷。
2.区域经济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区域间欠缺公平
现在农村服务供给体系的这种跟不上时代脚步的局面,正是由于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局部发展造成的,现在一些东部沿海发展较好地区已经开始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使得其农村的公共服务工作做得较好,相比较之下西部一些发展落后的农村的公共服务工作就显得落后了,这种起点上的不一样又会演变成后来发展上的不同,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就业的机会不同,致富的机会不同,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体现出农村公共服务的不公平性。
3.“搭便车”现象愈演愈烈
“林达尔均衡”的实现在由成千上万人构成的社会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要求人们根据自己从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来支付边际费用,就会有一部分人为减少自己的费用支付义务出现“免费搭车”现象,而免费搭车现象间接的减少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其行为对其他消费者是一种榜样的行为,当人们看到有人可以不付代价而同样享受公共品时,争相效仿的结果是搭便车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就会越严重。
4.监管程序复杂繁琐
由于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化体制,一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由申报到批准、实施,要经历很多部门,步骤繁杂,很多项目中央不能监督项目实施的每一过程;有些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一个项目涉及到好几个地方的官员,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可以负责、完成的,而我国的块条分割制度导致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利益不同,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利益分歧,这样就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一份工作各个部门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转空子,导致工作出现漏洞。
四、解决方法
1.中央政府适当放权,地方政府适当聚权
我们知道中央政府只有一个,而农村却有千千万,如果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事事都由中央政府供给,那么将大大降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所以有必要改变当前以中央政府为唯一中心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多中心”供给模式。由于地方政府更接近本地居民,更了解地方人们的需求和偏好,由地方政府进行资源配资、提供地方性的公共产品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2.实行责任承包
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中的监管制度尚不完善,政府职能不清,管理权限不明,增加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成本。改善的方法就是实行事权分离、责任承包,例如将责任进行区域划分,区域管理,谁的管理区域出现问题谁“买单”,这样就会加强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力度;为了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必须有法律的支持,为此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及时和有效。
3.先富带后富,政府多投入
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为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地区失衡问题。要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不同群体的覆盖范围和不同地区的覆盖范围,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院报,2008(04).
[2]黄桦.税收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郭建军.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7(36).
[4]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农业知识网,2012(02).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公平;效率;兼顾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前言
公平与效率同时达到效用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每一个经济活动主体所致力追求的,但正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一样,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效率与公平之间更常表现为一种替代关系,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效率,往往要牺牲一部分公平;反之亦然。由于公平与效率是人们衡量一种经济活动是否有效的价值标准,面对有限的资源,人们在追求公平的同时不能忽略效率,人们在追求效率时也不能不顾及公平,而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追求目标,寻找它们的均衡点。
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以工促农政策,使得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国家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构建高效、公平、可持续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如何高效、公平的发展也成为我国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和工作重点。
二、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使得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
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整体来说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面貌仍相当严峻。目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 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国内还有200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3000万低收入人口,而得到五保供养的人数仅为4900万人;即使是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仅有约20%,仍有70%多的农村人口缺少医疗保险,需要自费看病。
三、问题分析
1.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处于制度改革时期,许多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并不完善,需要经实践检验后方能提出完善方案。例如我国近几年提高所得税税基,该项政策对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家庭来说,基本没什么大的改变,而对高收入者来说由于税率不变,所以也保持原状,而不是将免征额的变动比例与物价变动比例保持一致,因此,凸显我国的税收制度的缺陷。
2.区域经济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区域间欠缺公平
现在农村服务供给体系的这种跟不上时代脚步的局面,正是由于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局部发展造成的,现在一些东部沿海发展较好地区已经开始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使得其农村的公共服务工作做得较好,相比较之下西部一些发展落后的农村的公共服务工作就显得落后了,这种起点上的不一样又会演变成后来发展上的不同,受教育的机会不同,就业的机会不同,致富的机会不同,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体现出农村公共服务的不公平性。
3.“搭便车”现象愈演愈烈
“林达尔均衡”的实现在由成千上万人构成的社会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要求人们根据自己从公共产品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益来支付边际费用,就会有一部分人为减少自己的费用支付义务出现“免费搭车”现象,而免费搭车现象间接的减少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其行为对其他消费者是一种榜样的行为,当人们看到有人可以不付代价而同样享受公共品时,争相效仿的结果是搭便车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就会越严重。
4.监管程序复杂繁琐
由于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化体制,一项农村公共服务项目由申报到批准、实施,要经历很多部门,步骤繁杂,很多项目中央不能监督项目实施的每一过程;有些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一个项目涉及到好几个地方的官员,不是一个地方政府可以负责、完成的,而我国的块条分割制度导致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利益不同,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利益分歧,这样就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一份工作各个部门为了避免承担责任而转空子,导致工作出现漏洞。
四、解决方法
1.中央政府适当放权,地方政府适当聚权
我们知道中央政府只有一个,而农村却有千千万,如果农村公共服务工作事事都由中央政府供给,那么将大大降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所以有必要改变当前以中央政府为唯一中心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服务的“多中心”供给模式。由于地方政府更接近本地居民,更了解地方人们的需求和偏好,由地方政府进行资源配资、提供地方性的公共产品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2.实行责任承包
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中的监管制度尚不完善,政府职能不清,管理权限不明,增加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成本。改善的方法就是实行事权分离、责任承包,例如将责任进行区域划分,区域管理,谁的管理区域出现问题谁“买单”,这样就会加强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力度;为了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必须有法律的支持,为此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保证公共服务供给的及时和有效。
3.先富带后富,政府多投入
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为此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地区失衡问题。要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不同群体的覆盖范围和不同地区的覆盖范围,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现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院报,2008(04).
[2]黄桦.税收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郭建军.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07(36).
[4]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农业知识网,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