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康复的影响

来源 :大家健康·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ack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与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MS的主要临床特点,病程呈现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及遗传、环境因素有关[王维治,罗祖名.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8]。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多以肢体无力,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或失明、感觉异常、复视、共济失调、情绪改变为首发症状,可能有数月数年的缓解期,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的症状再发。严重者可引发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威胁生命。感染、外伤、拔牙、妊娠、分娩、过劳及精神紧张等均可诱发或引起MS复发。MS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炎性脱髓鞘进展,防止急性期病情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采取对症及支持疗法,周到、细致、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可减免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现对我院2002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 治的16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MRI、CT、诱发电位及脑脊液检查辅助诊断确诊为MS。男6例,女10例,年龄18~56岁。
  1.2 主要临床表现 以肢体无力为首发症状9例,视力障碍2例,感觉障碍1例,排尿障碍2例,言语障碍1例,共济失调1例。
  1.3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均应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点滴。好转3例,未治2例,死亡1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首发时多出现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患者突然遭受打击,往往心理负担重,压力大,加之交流困难,心情愈发抑郁或烦躁。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关心体贴患者,针对个体情况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性质及发展,介绍以往成功病例,使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树立坚强的意志,同时取得家属的最大配合。
  2.2 言语及视力障碍的护理 言语障碍及视力障碍往往导致患者自卑,沉默寡言。要求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倾听,鼓励患者从单音、单字、单词开始语言训练,指导家属多进行简单的对话,创造多说多练的语言环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增强信心。视力的恢复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向患者耐心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做好生活护理的每一个环节如让患者收听广播,音乐等,创造轻松的环境氛围。
  2.3 用药护理
  2.3.1 了解本病常用的治疗药物名称、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2.3.2 熟悉药物的副作用及其表现 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等。体型改变如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2.3.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正确的服药,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不随意调整剂量,合理饮食,适当补钾、补钙等均有利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用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护士,以便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2.4 康复训练 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膀胱功能训练。肢体无力常导致患者行走困难或卧床不起,故早期的功能训练尤为重要。采取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对瘫痪肢体早期注意体位,行被动按摩及屈伸运动,鼓励和指导患者坚持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如穿脱衣、鞋、帽及进餐等。条件允许则尽早下床活动,遵循扶杆、拄拐站立、移动、步行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劳逸结合,从而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而发生残障。膀胱功能训练则是康复功能训练的另一项重要的内容。MS患者常因排尿障碍需留置尿管,应定时夹放尿管,加强尿道口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同时指导患者膀胱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教会其排尿方法,达到自行排尿的目的。
  2.5 饮食护理 给予低脂、高蛋白、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补足身体的营养需要量,教会患者和家属按顺时针方向即肠蠕方向按摩腹部,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防止便秘。2.6出院指导Ms患者的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出院后护理的延续,有效的家庭护理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出院指导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与家庭加强沟通,使其明白患者的康复效果与他们有直接关系,创造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及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劳累、饱食、长时间热水浴、吸烟、紧张及焦虑,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睡眠。
  
  3 小结
  
  通过对1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使患者体会到基础护理、密切的观察药物治疗反应、配合心理护理、康复指导及详细的出院指导是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提高MS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从而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适应证,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穿孔患者大多为高龄,均为进展期胃癌。本组治愈37例,死亡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伴多脏器功能衰竭。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加胃空肠吻合术)15例,其中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7例,穿孔修补术后行Ⅱ期根治手术2例。姑息性胃大部分切除术16例,胃癌
补中益气法是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倡导,补中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是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灸甘草等八味药物组成。方中黄芪益气为君药,人参、白术、灸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方中的使药。故该方的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引起的各种疾病。在中医五官科中,该方主要是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rg C.A.Meyer)的干燥根。人参亦称黄精、神草、地精,“人参味苦,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是东北三宝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糖、生物碱、挥发油、氨基酸、脂肪酸等,诸多的化学成分决定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范畴。如抗肿瘤、抗衰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糖降脂、增加血管新生等作用。本文主要对人参皂苷的药理作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逐步确立,心理护理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离不开沟通交流。沟通是使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以及特定的方式表达某种需求,它既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痛苦、创造最佳身心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    1 语言沟通    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交谈,它是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语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多有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致呼吸道不畅,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迅速改善通气功能,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吸痰,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因此,加强气管切开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建立舒适的环境与合适的体位    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的创伤,发病急、危、重、致残率高。我科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收治52例颅内血肿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2例颅内血肿患者,男40例,女12例。年龄15~72岁。车祸伤42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4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
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2期。本文统计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住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也是促进小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已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然而哺乳期因乳头凹陷或扁平直接影响了婴儿获取母乳,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为成功地进行母乳喂养,孕妇最好在孕期就做好喂哺的准备工作。凡乳头平坦、乳头内翻或乳头内陷的准妈妈,应该尽量在产前进行纠正。如果孕妇产后还没有矫正乳头内陷,而又想母乳喂养,以下方法和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
随着医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产科手术方法日新月异,剖宫产术作为产科的常见手术已普及。由于手术的增加,手术切口术后裂开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统计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剖宫产术后裂开患者的护理情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剖宫产术后切口裂开共19例,年龄20~36岁,平均23岁。其中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8例。本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