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姓刘,名柯,字克政。在早已简化了姓名称呼,甚至大部分人都拥有外文名的现代社会,刘柯在他的家乡山东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还保持着有姓名、有字、号的称谓。“我所在的刘氏家族,重文化、重传统,更重文化教育。”
受到家乡文化熏陶的刘柯非常喜欢教育,在大学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先后做过中学、大学教师,也做过教育公司,还曾在北京力迈国际学校任职,管理力迈国际高中。2014年,刘柯带着他的教育研究成果,从力迈教育研究院延伸出来,创办了现在的格瑞思国际学校。
格瑞思国际学校是集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私立国际化学校,学校目前在北京、天津共有三所学校。分别为北京格瑞思国际学校海淀校区、北外校区,以及天津格瑞思学校。
“北京海淀校区地处外环,以原度假村结构为基础,环境天然淳朴,水系环绕,致力于打造成中国第一所田园式的国际学校。而北外校区则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学优势,采用全日制英文授课方式。天津格瑞思学校采用的是中外教授课制。”
刘柯和他的国际学校一直致力于通过广泛、多元的双语课程来培养学生在学业、身体、情感、社交以及心灵方面的发展。学校采用合作教学模式,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中国式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认知,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广度以及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身于儒家文化气息浓郁的孔孟之乡,刘柯将这个哲学思考融入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格瑞思的办学理念是格物致知、睿思进取,意为鼓励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格物致知,第一是对学生的要求,学习要探索,不要等别人来喂。第二是对老师的要求,你要教给学生的一些知识,你自己先要反复去探究。第三要求我们这些校长,也要有些在教育思想方面的深度的探究。”
刘柯介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格瑞思也始终在贯彻着这八个字,比如设置一些创新拓展课程,让学生以探索研究为主,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我们在数学课上,经常会涉及到许多公式的运用,那么我们的老师在上课时,不会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个公式怎么用,而是让他们先去研究这个公式的来源,去思考那些科学家是怎么通过推演得到这个公式,从而引发思考。”
作为校长,刘柯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他以“格物致知”精神要求学生和老师,同时也要求着自己。“格瑞思一直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世界上所有好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过来,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比如日本的体系教育、芬兰的细节教育、美国的创新教育以及加拿大的思维导图教育等。作为一个国际学校,要有容纳世界的眼光,不断吸收不同国家教育体系在教育方面的优点,吸收不同国籍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融合并创新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做一个教育的集大成者。”刘柯如是说。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学校的快速发展正体现出新时代大众教育观的进步和解放,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中國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认可。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刘柯没有一味将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而是力求兼容并包。
刘柯告诉《留学》记者:“在结合国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格瑞思以中国人教版的教材为主,然后辅以美国的学分课程,还有一些创新课程,这些课程来形成我们的学分课。我们打通了中国跟美国的学分体系,这样,学生从我们这毕业,既可以拿国内的毕业证,升入国内的初高中继续学习,又可以拿到美国的毕业证,进而申请国际高校。”
对于如何平衡中英文教学的问题,刘柯有着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而格瑞思主要以学分教学为主,有的学分是中文课程,有的则是英文。
刘柯表示,格瑞思创办的初衷,是帮助所有学生找到更好的自己。“但我们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中,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源。教育学生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中,认识、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成为具有中国底蕴的世界公民,既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具有中国底蕴,能够展现出作为中国人的内涵,格瑞思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引进了中国文化院下崇贤馆的教材,为学生介绍经典国学、哲学等内容。
目前,格瑞思三所校区的学生人数一共有200人左右,师生比例较高,为1:2到1:3左右,其中外教比例占到全部师资的三分之一,一个班只有15~25人,是标准的小班制教学。“这样的小班制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利,让学生在日常上课和老师的交流可以更加充分。我们和专业的中外籍教师团队,在软硬件结合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格瑞思的课程和体验活动,培养孩子成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情怀,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是我们的目标。”刘柯表 示。
刘柯认为,想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分析指导。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与学生持续沟通,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三点是刘柯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道路上一直在追寻和探索的目 标。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刘柯表示,将学生送入名校并不能成为一个学校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格瑞思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兩类,一是善于学习的学生,二是不太善于学习的学生。善于学习的学生,我们帮助他直接申请进入名校;不太善于考试的学生,我们会鼓励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考上名校,就能够对以后的职业道路产生什么根本影响。名校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 要。”
刘柯对《留学》说:“我认为一个好的国际学校一定要有四个坚实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一流的国际教育理念、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和‘教书 育人’课程。只要做好了以上四个方面,就一定能提供好的教育。”格瑞思与美国近百所院校取得了深度合作关系,达到中美学分互认,学生毕业即可获得中美双文凭,为学生今后的海外求学之路搭建了阶梯和平台。“中外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合作备课,协同教学,双语授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中英文双语的浸润,而且融合了国内外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基础之上,格瑞思还同时建立了“GPA ECA”的教育体系。格瑞思从中学开始就引进GPA的概念,用此作为评估标准,促使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将学生的成绩变成体系化落地,从小形成习惯培养的意识。
“在教学上我们采用GPA当作体系化评估,在育人上,我们采用一个辅助体系,那就是ECA。”ECA是格瑞思独创的育人体系,用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从中又提炼出多个维度,即审美、劳动、信用、财富和挫折等,帮助学生在成长中确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
刘柯告诉《留学》记者,格瑞思目前已经针对ECA进行过一些讲座、拓展和比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形成三观体系。“学校还为此准备与北外和北大的教授一起,建立教学模型,这个过程可能很慢,但我有信心慢慢做好,将这个体系变成我们格瑞思的特色之一。”
受到家乡文化熏陶的刘柯非常喜欢教育,在大学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教育行业,先后做过中学、大学教师,也做过教育公司,还曾在北京力迈国际学校任职,管理力迈国际高中。2014年,刘柯带着他的教育研究成果,从力迈教育研究院延伸出来,创办了现在的格瑞思国际学校。
融合西方理念创新教育产品把教育工作做到极致
格瑞思国际学校是集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私立国际化学校,学校目前在北京、天津共有三所学校。分别为北京格瑞思国际学校海淀校区、北外校区,以及天津格瑞思学校。
“北京海淀校区地处外环,以原度假村结构为基础,环境天然淳朴,水系环绕,致力于打造成中国第一所田园式的国际学校。而北外校区则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学优势,采用全日制英文授课方式。天津格瑞思学校采用的是中外教授课制。”
刘柯和他的国际学校一直致力于通过广泛、多元的双语课程来培养学生在学业、身体、情感、社交以及心灵方面的发展。学校采用合作教学模式,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中国式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认知,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广度以及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
格物致知拓展探索中寻觅教育内核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身于儒家文化气息浓郁的孔孟之乡,刘柯将这个哲学思考融入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格瑞思的办学理念是格物致知、睿思进取,意为鼓励在教育领域不断探索。格物致知,第一是对学生的要求,学习要探索,不要等别人来喂。第二是对老师的要求,你要教给学生的一些知识,你自己先要反复去探究。第三要求我们这些校长,也要有些在教育思想方面的深度的探究。”
刘柯介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格瑞思也始终在贯彻着这八个字,比如设置一些创新拓展课程,让学生以探索研究为主,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我们在数学课上,经常会涉及到许多公式的运用,那么我们的老师在上课时,不会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个公式怎么用,而是让他们先去研究这个公式的来源,去思考那些科学家是怎么通过推演得到这个公式,从而引发思考。”
作为校长,刘柯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他以“格物致知”精神要求学生和老师,同时也要求着自己。“格瑞思一直在教育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将世界上所有好的、适合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借鉴过来,纳入自己的教学体系,比如日本的体系教育、芬兰的细节教育、美国的创新教育以及加拿大的思维导图教育等。作为一个国际学校,要有容纳世界的眼光,不断吸收不同国家教育体系在教育方面的优点,吸收不同国籍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融合并创新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做一个教育的集大成者。”刘柯如是说。
重视中文教育开展特色国学课程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学校的快速发展正体现出新时代大众教育观的进步和解放,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中國与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加深,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和认可。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刘柯没有一味将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而是力求兼容并包。
刘柯告诉《留学》记者:“在结合国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格瑞思以中国人教版的教材为主,然后辅以美国的学分课程,还有一些创新课程,这些课程来形成我们的学分课。我们打通了中国跟美国的学分体系,这样,学生从我们这毕业,既可以拿国内的毕业证,升入国内的初高中继续学习,又可以拿到美国的毕业证,进而申请国际高校。”
对于如何平衡中英文教学的问题,刘柯有着自己的解释,他认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都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而格瑞思主要以学分教学为主,有的学分是中文课程,有的则是英文。
刘柯表示,格瑞思创办的初衷,是帮助所有学生找到更好的自己。“但我们在探索世界的道路中,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源。教育学生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中,认识、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成为具有中国底蕴的世界公民,既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具有中国底蕴,能够展现出作为中国人的内涵,格瑞思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引进了中国文化院下崇贤馆的教材,为学生介绍经典国学、哲学等内容。
目前,格瑞思三所校区的学生人数一共有200人左右,师生比例较高,为1:2到1:3左右,其中外教比例占到全部师资的三分之一,一个班只有15~25人,是标准的小班制教学。“这样的小班制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利,让学生在日常上课和老师的交流可以更加充分。我们和专业的中外籍教师团队,在软硬件结合的基础上,也十分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格瑞思的课程和体验活动,培养孩子成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国际情怀,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人是我们的目标。”刘柯表 示。
格瑞思创办的初衷,是帮助所有学生找到更好的自己。
攀爬三座大山四个坚实条件为一流教育奠基
“对教育者来讲,有三座大山需要去攀登,第一座大山叫有教无类,第二座大山叫因材施教,第三座大山叫举一反三。”刘柯认为,想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分析指导。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与学生持续沟通,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三点是刘柯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道路上一直在追寻和探索的目 标。
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刘柯表示,将学生送入名校并不能成为一个学校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格瑞思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兩类,一是善于学习的学生,二是不太善于学习的学生。善于学习的学生,我们帮助他直接申请进入名校;不太善于考试的学生,我们会鼓励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考上名校,就能够对以后的职业道路产生什么根本影响。名校很重要,但是专业更重 要。”
刘柯对《留学》说:“我认为一个好的国际学校一定要有四个坚实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一流的国际教育理念、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和‘教书 育人’课程。只要做好了以上四个方面,就一定能提供好的教育。”格瑞思与美国近百所院校取得了深度合作关系,达到中美学分互认,学生毕业即可获得中美双文凭,为学生今后的海外求学之路搭建了阶梯和平台。“中外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合作备课,协同教学,双语授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中英文双语的浸润,而且融合了国内外的教学理念,和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GPA ECA独创ECA育人体系培养三观
在教学的基础之上,格瑞思还同时建立了“GPA ECA”的教育体系。格瑞思从中学开始就引进GPA的概念,用此作为评估标准,促使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将学生的成绩变成体系化落地,从小形成习惯培养的意识。
“在教学上我们采用GPA当作体系化评估,在育人上,我们采用一个辅助体系,那就是ECA。”ECA是格瑞思独创的育人体系,用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从中又提炼出多个维度,即审美、劳动、信用、财富和挫折等,帮助学生在成长中确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念。
刘柯告诉《留学》记者,格瑞思目前已经针对ECA进行过一些讲座、拓展和比赛,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形成三观体系。“学校还为此准备与北外和北大的教授一起,建立教学模型,这个过程可能很慢,但我有信心慢慢做好,将这个体系变成我们格瑞思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