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民主人士经过中国革命大潮的洗礼,最终都选择将中国共产党作为他们的信仰依归。一个个人物、一篇篇故事,见证了他们投身革命时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实现心中理想而体现出的坚韧不拔意志和顽强奋斗精神。他们中,有的在我们党成立以前就已参加革命多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最终都选择向党组织靠拢。从他们的入党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究竟应当有怎样的理想与追求,人生究竟应当怎样去奋斗才有价值和意义。
宋庆龄:晚年终圆入党梦共产党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宋庆龄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完婚,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曾当选为国民党第二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委员。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之日,她发表“七一四声明”,抗议国民党右派违背孙中山的革命原则。1932年她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和保护了一大批革命者、爱国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西安事变后,她在周恩来和宋子文、宋美龄之间充当联系人,积极促成和平事业。1938年她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抗战部队筹集药品及其他急需物资。对于宋庆龄在抗战期间对陕甘宁边区所做的各项事情,毛泽东后来写信对她说:“你对我们的帮助,是没有办法可以形容的。”
1949年9月,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在会上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宋庆龄伟大光辉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入党经历。1950年3月,宋庆龄第一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表达了多年向往加入共产党的心情。中共中央在收到宋庆龄的信后,暂未作明确答复。1952年10月,宋庆龄认为前信请求入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决定直接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甚为感动,他对宋庆龄真诚地表示:“你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因为你在政治上是完全够格的。在革命战争的时期,实际上你已经是我党优秀的领导者之一。今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你,有些事情我们党内的同志做不好,你做却很合适……所以还是留在党外好。”1957年4月,宋庆龄向当时正在上海的刘少奇当面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刘少奇回京后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作了汇报,讨论研究后更倾向于宋继续留在党外,以便其为党工作。宋庆龄听完意见后,表示理解和接受,此后没再正式提入党要求。
1981年春,88岁高龄的宋庆龄身患重病。当被问到是否还有入党想法时,在病榻上已无法说话的宋庆龄连连点头。为此,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通过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发出《关于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在宋庆龄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宋庆龄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期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邹韬奋:弥留之际求追认为真理一息尚存、矢志不渝
邹韬奋1921年大学毕业后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确定《生活》周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36年11月,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等七名救国会的领导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出狱后,邹韬奋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邹韬奋后来到达东江、苏北抗日根据地。但就在此时,邹韬奋不幸患上了耳癌,只得回上海就医。患病期间,他仍笔耕不辍。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离开了他热爱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50岁。在邹韬奋弥留之际,他口授遗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高度赞誉和评价了他一生从事的伟大事业。毛泽东亲自为他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邓初民:古稀之年终入党“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邓初民早年东渡日本求学,受进步教授河上肇的影响,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成为我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早在1922年发表的《怎样改造中国》一文,他曾断言“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初民毕业回国后的五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邓初民决定到南方投身革命。到武汉不久,邓初民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挑起了“迁都”之争,邓初民也参加了这场斗争。他前往南昌说服蒋介石遵照孙中山意旨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但蒋介石却不为所动。1927年3月,湖北省党部召开庆祝国民党政府迁都武汉的群众大会,邓初民发表演说批评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初民十分愤怒,力主对蒋实施讨伐。汪精卫“分共”后,湖北省政府被右派掌控。不久,邓初民被列为亲共分子,难以在武汉立足,只得离开武汉来到上海。
此后,邓初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经与共产党员张云逸面谈,邓初民北上武汉从事抗日统战活动。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事件发生后,邓初民等人联名发表《告全国人民书》,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的罪行。因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袭击,邓初民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出走香港。1949年初,他同一批民主人士到达北京,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62年,邓初民以73岁的高龄入了党,对此他非常高兴,引用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
【点评】重温民主党派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峥嵘岁月,宋庆龄、邹韬奋和邓初民三位爱国民主人士经过反复的比较、思考和实践,毅然将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依归。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且也诠释了民主党派的历史抉择,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寻求的一条光明之路。回望革命年代,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携手为救亡图存贡献力量。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他们也必将与全国人民共同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来源:《人民日报》)
宋庆龄:晚年终圆入党梦共产党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宋庆龄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完婚,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曾当选为国民党第二至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委员。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之日,她发表“七一四声明”,抗议国民党右派违背孙中山的革命原则。1932年她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各种形式的斗争,营救和保护了一大批革命者、爱国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西安事变后,她在周恩来和宋子文、宋美龄之间充当联系人,积极促成和平事业。1938年她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为抗战部队筹集药品及其他急需物资。对于宋庆龄在抗战期间对陕甘宁边区所做的各项事情,毛泽东后来写信对她说:“你对我们的帮助,是没有办法可以形容的。”
1949年9月,宋庆龄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在会上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
宋庆龄伟大光辉的一生中,曾有过三次入党经历。1950年3月,宋庆龄第一次给中共中央写信,表达了多年向往加入共产党的心情。中共中央在收到宋庆龄的信后,暂未作明确答复。1952年10月,宋庆龄认为前信请求入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决定直接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甚为感动,他对宋庆龄真诚地表示:“你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因为你在政治上是完全够格的。在革命战争的时期,实际上你已经是我党优秀的领导者之一。今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你,有些事情我们党内的同志做不好,你做却很合适……所以还是留在党外好。”1957年4月,宋庆龄向当时正在上海的刘少奇当面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刘少奇回京后向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作了汇报,讨论研究后更倾向于宋继续留在党外,以便其为党工作。宋庆龄听完意见后,表示理解和接受,此后没再正式提入党要求。
1981年春,88岁高龄的宋庆龄身患重病。当被问到是否还有入党想法时,在病榻上已无法说话的宋庆龄连连点头。为此,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通过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发出《关于接收宋庆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决定》。在宋庆龄追悼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宋庆龄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期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邹韬奋:弥留之际求追认为真理一息尚存、矢志不渝
邹韬奋1921年大学毕业后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确定《生活》周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36年11月,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等七名救国会的领导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出狱后,邹韬奋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邹韬奋后来到达东江、苏北抗日根据地。但就在此时,邹韬奋不幸患上了耳癌,只得回上海就医。患病期间,他仍笔耕不辍。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离开了他热爱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50岁。在邹韬奋弥留之际,他口授遗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高度赞誉和评价了他一生从事的伟大事业。毛泽东亲自为他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邓初民:古稀之年终入党“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邓初民早年东渡日本求学,受进步教授河上肇的影响,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成为我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早在1922年发表的《怎样改造中国》一文,他曾断言“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邓初民毕业回国后的五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邓初民决定到南方投身革命。到武汉不久,邓初民经董必武介绍,加入了国民党。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蒋介石挑起了“迁都”之争,邓初民也参加了这场斗争。他前往南昌说服蒋介石遵照孙中山意旨将国民革命进行到底,但蒋介石却不为所动。1927年3月,湖北省党部召开庆祝国民党政府迁都武汉的群众大会,邓初民发表演说批评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初民十分愤怒,力主对蒋实施讨伐。汪精卫“分共”后,湖北省政府被右派掌控。不久,邓初民被列为亲共分子,难以在武汉立足,只得离开武汉来到上海。
此后,邓初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战爆发后,经与共产党员张云逸面谈,邓初民北上武汉从事抗日统战活动。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事件发生后,邓初民等人联名发表《告全国人民书》,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的罪行。因遭到国民党特务暴徒的袭击,邓初民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出走香港。1949年初,他同一批民主人士到达北京,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62年,邓初民以73岁的高龄入了党,对此他非常高兴,引用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
【点评】重温民主党派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峥嵘岁月,宋庆龄、邹韬奋和邓初民三位爱国民主人士经过反复的比较、思考和实践,毅然将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依归。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且也诠释了民主党派的历史抉择,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寻求的一条光明之路。回望革命年代,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携手为救亡图存贡献力量。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他们也必将与全国人民共同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