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最易也最难。而静下来的,往往最震慑人心。
   那年秋天,刚入大学不久的我们,听说黄河距学校很近,年轻的心忍不住欢呼雀跃。黄河,在诗文、故事传说里,有太多的身影。惊涛拍岸、汹涌澎湃、气势磅礴,这是我们对它的一贯定义。
   不到黄河心不死。一个晴朗的周日上午,我们班四五十人,一个个激情高涨、心怀激荡徒步踏上了去黄河的路。一路打探,弯弯绕绕,九曲十八弯。终于,在夕阳西下时到达。
   落日残照下的水面安详静谧,辽阔无边。绝然不是想象中的水势滚滚、惊涛狂澜,只是悠悠的、旁若无人的、安闲的、甚至带点孤单气息的静!宽大的水面上点缀着几只小船,岸边一位银发老人立在余晖里凝视远方,安然慈悲。
   我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静阔惊住了,目瞪口呆。纷纷拍照合影,似乎要把这无边的静抓进来,留作岁月的底色。
   几年后,在一本书里,与“静水流深”四字相逢,恍然间,竟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喜悦。我蓦然想到了当年那一片黄河水,幽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深遠壮阔。
   作家赵万里说:静,就是生命的圆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渐渐地,我喜欢上了“静水流深”这种生命的意味。
   在电视上看到林清玄,慈眉善目,平静安然,感觉有一种隐隐的仙气。从他的文章里,我略知他年轻时的经历。他曾经忙于浮世里的各种热闹,开不完的会、永远的觥筹交错。生活热闹得似起风的海,浪花飞溅。然而就在他事业走到最高峰,生命最喧闹时,他毅然地转了身,到深山里的一座禅院清修。两年多的时间里,从未下山,隔离了万丈红尘。晨钟暮鼓,在一册册经卷里沉潜。生命是一泓秋日的静水,深不见底。
   把生命养成一泓幽深静水的,还有“隐世才女”白落梅。她低调淡然,从不出席签名售书活动,很少接受采访,清静自在地活在江南的水土里。百度搜索,也只有寥落的两句: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栖居江南,简单自持。心似兰草,文字清淡。她总是拿她的文字说话,在最素简的生活里编织出最深情的文字。有读者这样盛赞她的文章:落梅风骨,秋水文章。她的书《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一度空前畅销,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后来成了流行语。
   静水,不过是本然、自由的生命常态,存活于自然中。简以养德,静以修身。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那是一种心灵上的修为,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静了,便如水一样自然地流向深处。
   而静又如同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到的。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开目公司被评为常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突出贡献奖;开目公司被列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第二批试点企业”。
2006年6月16日,由本刊承办的“制造业信息化专题展MIES2006”于当天落下帷幕。配合同期、同地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机械装备展览会、第八届中国机床工具商品展览交易会CIMES&CM
构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轧机振动测试系统,轧机的振动测量使用加速度传感器、USB-6210数据采集卡、Lab Windows/CVI语言编程,实现了对轧机振动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处理。此测试方法减少了复杂的硬件电路,简化了测控系统,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可根据需要拓展测试系统的其他功能。
近些年以来,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促使金融行业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为大数据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呈现
2005年3月18日,QAD公司宣布,向华南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学院捐赠其价值不菲的旗舰产品——MFG/PROeB2管理软件,以便该院学生能更加实际地接触、操作和熟悉这款世界领先的管理软件,为
5轴加工相对3轴加工而言,具有很多优越性,比如可以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等。因此,5轴加工目前在制造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轴加工的刀具路径生成方法逐渐被备大CA
2006年5月,太原钢铁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全面启动了骨干网建设工程。华为3Com凭借其品牌影响力。以及精湛的技术和产品。成功获得了太原钢铁集团的订单。工程将对太
<正>人物简介:黄河,女,柳州市万年青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万年青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获得首届&#39;全国优秀农民工&#39;、首届&#39;广西优秀农民工&#39;、&#39;十佳新
期刊
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系统的容错性能是其基本要求。为提高组合导航系统对突变和渐变型故障的检测能力,设计了一种结合主元分析与组合导航的容错算法。详细介绍了多传感器组合导
阐述了"生本"、"生态"、"生成"和"生创"的"四生"理念,对任务驱动学习型课程体系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针对目前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管理、评价中以教为中心或学围绕教的现状,应构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