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碧蓮的小说《典型的美国佬》描述的是一个中国移民家庭融入美国文化并与之冲突从而重建其文化身份的故事。本文旨在探索小说人物试图打破中国移民固有的本质文化身份,推翻理想中美国文化身份的过程,并分析小说中移民文化身份所反映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关键词: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
1.身份认同及小说《典型的美国佬》相关概述
身份问题长久以来是移民文学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来自三个主要范式:理性的自我主体为核心;自我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学科的重点;多元化、差异与后现代主体的不确定性。[1]在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后殖民主义概念强调后殖民社会下文化身份的问题,该理论通常是分析后殖民社会的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身份和民族权利等问题,代表的是后殖民社会需要去解决的文化与经济的冲突,以及西方殖民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展露了隐藏在全球化前提之下,以第三世界国家的移民文化为主体而建设的一个新视角。
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主要讲述了主角拉尔夫·张全家人在美国社会身份认同和建设的故事。拉尔夫家族来到美国纽约初期,极力维持固有的中国文化特征,但在美国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内在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慢慢融入转化为美国传统文化。后来,在拉尔夫的事业失败和家庭破散的情况下,他们一家开始反思,意识到解决目前身份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借鉴中国和美国传统文化的优点,着手重建文化身份。本文尝试解读任碧莲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主角的身份困惑和重建,以深入了解作品的含义。
2.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对美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困惑
拉尔夫是《典型的美国佬》的主人公,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思想中烙印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印记,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为了获得学位而去了美国,甚至在渡船上学习。他来美国只有两个目的:一,取得班上的第一名,功成名就;二,将博士学位证交给他父亲,否则绝不会回到自己的国家。[2]随后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增加,拉尔夫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国国籍,慢慢融入美国传统的生活模式和思想价值观,逐渐放弃了中国文化概念。中国传统的文化身份开始逐渐疏离,与此同时,就在拉尔夫被爱和沉重的学业压制之际,皮尔斯教授送给他一本书,赋予他很大的能量:《积极思维的力量》。
这本书使拉尔夫野心不断膨胀,他的理想慢慢变得虚幻起来,“拉尔夫想成为上帝的人”,“拉尔夫幻想一切他想做的事情”。从这个时候起,所谓的美国传统文化,即美国梦的实现渐渐在拉尔夫的内心涌起并彻底颠覆了“唯有读书高”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同时,格罗弗·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拉尔夫和整个家族。格罗弗是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崇尚金钱至上,并不受道德上的约束。见到格罗夫,拉尔夫立刻被他“金钱至上”理论所吸引,正巧与那本书上所写的东西不谋而合,他甚至一度觉得美国人是无所不能的。“若是你没有钱,你就是一个唱中文的人。”“在美国,一切都是可能的”。[3]从此拉尔夫开始了美国梦的向往。随后拉尔夫赢得了学位,举家搬到了更大的新房子,似乎每朝美国梦前进一步,张家人就更进一步融入美国文化[4]。这个时候的拉尔夫以及全家,已经彻底颠覆了之前固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身份本质直接全盘接受了美国的文化身份。
这种文化身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拉尔夫张一家后来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作为中国移民,对于文化身份的不确定、不理解,全盘接受或者否定直接造成了自己文化身份认同及困惑。
3.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对角色文化身份的重建
小说里张家人种种行为的变化是对美国主流文化认可的过程,也是主流文化对社会影响的过程。巨大变化对拉尔夫家族不是美国梦的实现,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灾难。例如,在格洛弗的激励下,拉尔夫放弃学业接管了一家小型的炸鸡店,但他不知道这是格洛弗的计谋,借此摆脱自己的诉讼。炸鸡店因为管理不善,最终歇业,这使拉尔夫完全破产,全家因此陷入生活困境。拉尔夫的妻子海伦被格洛佛诱惑,两人发生关系,开始一段畸形婚外恋。另外,和他们住在一起,高度重视家庭感情的姐姐特雷萨,由于个人问题而从拉尔夫家搬走。当海伦意识到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欲与格洛弗绝交时,后者无耻地告知拉尔夫两人的私情。愤怒的拉尔夫在和海伦就其私情吵闹之际意外地撞到了特雷萨并对其造成严重伤害。发生在拉尔夫一家的种种遭遇,使得原先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分崩离析。对于美国传统文化身份的全盘接受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曲直,而这种不明所以的接受注定是灾难性的。
当拉尔夫的美国梦破碎,同时遭遇家庭变故,他才开始自我反省,意识到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张家人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们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开始思考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并试图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拉尔夫的房间里放上了一个新的口号:“百炼成钢”[5],这个口号里,既包含着脚踏实地地努力同时也不放弃在美国扎根的理想,既需要踏踏实实付出,也需要饱含激情地努力奋斗;另外,特蕾萨在知道家族的处境后,主动回来帮扶他们:“这是她的责任,她对自己说,在很多地方她都是美国人了,但在家里,她仍然是中国人,这是中国人的理想,她像新年一样吃橘子,嘴里会说:家庭团聚,她已经结束流浪了。”[6]特蕾莎既热情洋溢地拥抱美国式的未来和社会,同时也努力为家人排忧解难;拉尔夫也承认美国梦的虚伪,即所谓的“金钱万能”:“他不是想做自己就能做的人。一个人是他自己的限度的全部。自由只是使自己认识了自己的限度,美国根本不是美国。”[7]一味地认同美国文化的打击使张家人认识到,盲目追求美国梦并不是张家人的身份认同之路,同时,他们意识到不可以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应该确定两种文化的本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并能够让自己赖以生存的全新文化。
小说中,文化身份碰撞、颠覆带来的生活磨难浇筑成张家人的生存基础,而基于这些生存的历练,张家人才开始反省思索并逐步构建起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身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金钱至上”的全盘接受或者否定都有其各自的优劣势,并非非要取其一才可以赖以存续,相反,能够找到一个折中或者杂糅的身份并创造出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也不失为一条移民身份的构建之路,毕竟,生存的基础决定了幸福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陶家俊:《思想认同的焦虑: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对话与超越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1:384.
[2]-[7]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M].王光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6,112,129,256,275,305.
[8]万里云. 解读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07):931-933.
[9]王官君.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典型的美国佬》中文化身份的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162-163.
[10]魏琴. 对《典型的美国佬》中身份寻求的诠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25-26.
[11]章晶. 浅析任璧莲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11):69-72.
关键词: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2
1.身份认同及小说《典型的美国佬》相关概述
身份问题长久以来是移民文学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从现代西方哲学的启蒙运动开始,来自三个主要范式:理性的自我主体为核心;自我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学科的重点;多元化、差异与后现代主体的不确定性。[1]在20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后殖民主义概念强调后殖民社会下文化身份的问题,该理论通常是分析后殖民社会的种族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身份和民族权利等问题,代表的是后殖民社会需要去解决的文化与经济的冲突,以及西方殖民文化现象。这一现象展露了隐藏在全球化前提之下,以第三世界国家的移民文化为主体而建设的一个新视角。
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主要讲述了主角拉尔夫·张全家人在美国社会身份认同和建设的故事。拉尔夫家族来到美国纽约初期,极力维持固有的中国文化特征,但在美国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内在价值观,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慢慢融入转化为美国传统文化。后来,在拉尔夫的事业失败和家庭破散的情况下,他们一家开始反思,意识到解决目前身份危机的最好办法是借鉴中国和美国传统文化的优点,着手重建文化身份。本文尝试解读任碧莲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主角的身份困惑和重建,以深入了解作品的含义。
2.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对美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困惑
拉尔夫是《典型的美国佬》的主人公,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思想中烙印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印记,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为了获得学位而去了美国,甚至在渡船上学习。他来美国只有两个目的:一,取得班上的第一名,功成名就;二,将博士学位证交给他父亲,否则绝不会回到自己的国家。[2]随后在美国生活的时间增加,拉尔夫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国国籍,慢慢融入美国传统的生活模式和思想价值观,逐渐放弃了中国文化概念。中国传统的文化身份开始逐渐疏离,与此同时,就在拉尔夫被爱和沉重的学业压制之际,皮尔斯教授送给他一本书,赋予他很大的能量:《积极思维的力量》。
这本书使拉尔夫野心不断膨胀,他的理想慢慢变得虚幻起来,“拉尔夫想成为上帝的人”,“拉尔夫幻想一切他想做的事情”。从这个时候起,所谓的美国传统文化,即美国梦的实现渐渐在拉尔夫的内心涌起并彻底颠覆了“唯有读书高”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同时,格罗弗·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拉尔夫和整个家族。格罗弗是在美国长大的华人,崇尚金钱至上,并不受道德上的约束。见到格罗夫,拉尔夫立刻被他“金钱至上”理论所吸引,正巧与那本书上所写的东西不谋而合,他甚至一度觉得美国人是无所不能的。“若是你没有钱,你就是一个唱中文的人。”“在美国,一切都是可能的”。[3]从此拉尔夫开始了美国梦的向往。随后拉尔夫赢得了学位,举家搬到了更大的新房子,似乎每朝美国梦前进一步,张家人就更进一步融入美国文化[4]。这个时候的拉尔夫以及全家,已经彻底颠覆了之前固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身份本质直接全盘接受了美国的文化身份。
这种文化身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拉尔夫张一家后来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作为中国移民,对于文化身份的不确定、不理解,全盘接受或者否定直接造成了自己文化身份认同及困惑。
3.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对角色文化身份的重建
小说里张家人种种行为的变化是对美国主流文化认可的过程,也是主流文化对社会影响的过程。巨大变化对拉尔夫家族不是美国梦的实现,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灾难。例如,在格洛弗的激励下,拉尔夫放弃学业接管了一家小型的炸鸡店,但他不知道这是格洛弗的计谋,借此摆脱自己的诉讼。炸鸡店因为管理不善,最终歇业,这使拉尔夫完全破产,全家因此陷入生活困境。拉尔夫的妻子海伦被格洛佛诱惑,两人发生关系,开始一段畸形婚外恋。另外,和他们住在一起,高度重视家庭感情的姐姐特雷萨,由于个人问题而从拉尔夫家搬走。当海伦意识到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欲与格洛弗绝交时,后者无耻地告知拉尔夫两人的私情。愤怒的拉尔夫在和海伦就其私情吵闹之际意外地撞到了特雷萨并对其造成严重伤害。发生在拉尔夫一家的种种遭遇,使得原先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分崩离析。对于美国传统文化身份的全盘接受使得他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曲直,而这种不明所以的接受注定是灾难性的。
当拉尔夫的美国梦破碎,同时遭遇家庭变故,他才开始自我反省,意识到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身份。张家人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们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开始思考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并试图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拉尔夫的房间里放上了一个新的口号:“百炼成钢”[5],这个口号里,既包含着脚踏实地地努力同时也不放弃在美国扎根的理想,既需要踏踏实实付出,也需要饱含激情地努力奋斗;另外,特蕾萨在知道家族的处境后,主动回来帮扶他们:“这是她的责任,她对自己说,在很多地方她都是美国人了,但在家里,她仍然是中国人,这是中国人的理想,她像新年一样吃橘子,嘴里会说:家庭团聚,她已经结束流浪了。”[6]特蕾莎既热情洋溢地拥抱美国式的未来和社会,同时也努力为家人排忧解难;拉尔夫也承认美国梦的虚伪,即所谓的“金钱万能”:“他不是想做自己就能做的人。一个人是他自己的限度的全部。自由只是使自己认识了自己的限度,美国根本不是美国。”[7]一味地认同美国文化的打击使张家人认识到,盲目追求美国梦并不是张家人的身份认同之路,同时,他们意识到不可以放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应该确定两种文化的本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并能够让自己赖以生存的全新文化。
小说中,文化身份碰撞、颠覆带来的生活磨难浇筑成张家人的生存基础,而基于这些生存的历练,张家人才开始反省思索并逐步构建起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身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金钱至上”的全盘接受或者否定都有其各自的优劣势,并非非要取其一才可以赖以存续,相反,能够找到一个折中或者杂糅的身份并创造出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也不失为一条移民身份的构建之路,毕竟,生存的基础决定了幸福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陶家俊:《思想认同的焦虑:旅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对话与超越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1:384.
[2]-[7]任碧莲.《典型的美国佬》[M].王光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6,112,129,256,275,305.
[8]万里云. 解读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与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07):931-933.
[9]王官君.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解析《典型的美国佬》中文化身份的建构[J].文学界(理论版),2011,(02):162-163.
[10]魏琴. 对《典型的美国佬》中身份寻求的诠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0):25-26.
[11]章晶. 浅析任璧莲小说《典型的美国佬》中的身份认同[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1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