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正在全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构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國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经验有着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升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70-03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历史悠久,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结构。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早,普及广,与社区、与企业结合紧密,形成了各自非常鲜明的发展模式或特色,自成体系,对经济发展作用力巨大,也有很强的社会吸引力。台湾与香港地区也建立了完整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正在全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构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国来说,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发展之路有着极大的启示。
一、美国“社区学院”高职模式
社区学院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产生并在六七十年代发展迅速。社区学院的雏形是采取了中等技术学校升格和中学“戴帽”来启动大学低年级课程,以此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两年制学院,由于这些学院多为社区出资赠地兴办,定向服务区域经济,又称为“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社区学院”教育延伸了高职教育的本科学制,在70年代之后产生了高职教育的研究生学制。
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出四方面特点:第一,以学院为办学主体,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情况设置专业课程并与相关企业联系,学校和企业签订协作合同,企业提出供劳动岗位、给予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时,企业还要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安全操作,协助学校教师锁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并与教师一起评定学生成绩、劳动态度、工作数量和产品质量;学院则要安排老师到企业现场督导学生工作并与企业洽谈校方与企业合作的双方要求;第二,在合作教育的时间方面,时间的分派比例大致为1:1,即一半在学院学习,一半在企业工作,交替学习与工作的方式是非常灵活多样的;第三,校企合作的专业范围不断扩展,目前现已涵盖教育、理科、法律以及卫生、家政、销售和办公室工作等;第四,各级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促进了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互利共赢。美国州政府设有高等教育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其成员由州长任命,包括教育、工商等各界人士。在社区学院委员会中设有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总体协调服务,包括与州政府联系,争取奖励资金,为学校拨款,提供升学、就业信息、建议,审核课程开设,评估学院办学情况并指导职业和成人教育等。该委员会与各学院无行政隶属关系。各社区学院有自己的董事会,成员为各界人士,由社区选举产生,多为义务性工作,其作用主要是为学院集资,代表社区监督办学,聘用校长,加强学院与社区的联系。
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举世闻名,德国被公认为职业教育的强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其完善的培养机构、灵活的办学风格、高效率的人才培养速度已经为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其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也为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贡献了一分力量。但德国并没有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联邦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将中等职业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体系。
■
图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分为五种类型,主要包括职业学校、专科、专科高级校、职业高级学校和高级文理中学。
据统计,德国当前有55%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含义是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学校和培训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两个主体实施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学习。当前,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双元制”做法己发展为三种模式:一是叠加式教育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二是一体式教育模式,即理论和实践培训平行进行;三是交叉式教育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
三、日本的职业教育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从自身国情出发的、同民族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了三类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这些不同类型的院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
(一)灵活机动的短期大学
1950年日本根据产业的需要创设了短期大学教育制度。最初的短期大学制度是临时性的教育制度,历时14年的发展,修改成了1964年日本政府《学校教育法》的一部分,从而作为永久制度规固定下来。短期大学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非常重视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授受,学生达到标准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据此来判断学习者的业务水平。因为是短期大学,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采取了多样灵活的办法,实行学分认定制、公开讲座制以及成人特别入学制度等,使其成为社会终职业培训的重要场所,这样既能吸引了大量的生源,又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求。
(二)制度多元化的高等专门学校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强烈,因此,1962年日本文部省颁布文件,设立了高等专门学校(简称高专)。高等专门学校从初中招生,施行5年一贯的教育体制(商船高专除外,通常是5.5年)。为保证教学质量,专门学校严格控制在校生数量,以确保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能够满足小班教学需要。班级人数约在20人左右,课堂常常设在实习实训的模拟车间里,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同时进行,老师边对每个人有效指导,学生边动手实践。同时,学生毕业后除了就业,还有多种升学渠道。政府为志于在科学、技术领域继续深造的学生设置了两年制的专攻科,授予学士学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此外,高等专门学校的学生通过选拔,成绩优异者可以插板进入工科大学相同专业升学。例如,1976年日本技术科学大学在长冈、丰桥设立,以接收高等专门学校学生为主,就成为学生深造的有益途径。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日本的高专横向上与普通教育连接,纵向上与高校贯通。经过高专教育的学生基本都能够成为产业界的专业人员,活跃在开发、研究、生产管理各个部门,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三)专修学校
日本1976年后开始设立专修学校。90%以上的专修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是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产物。专修学校灵活地设置学科专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日本受到大众的欢迎。专修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提高其教养,它是从日本“各种学校”中分离发展产生的教育制度。
专修学校课程以大量专业课为核心,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注重教学实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一门或几门社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在日本,专修学校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灵活,学科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要求。
四、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特色体现在VET体系,最初产生于19世纪末期,最初的名称是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TE)。1973年,“技术教育”获得了它的新名字——技术和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近年来,习惯称作职业教育和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是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主要提供初次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以及提高现有的工作技能等等,为行业和企业提供不需要工作适应期的高技能的劳动力。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School)、职业教育与培训(VET)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三个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主要继承英国的做法:1-6年级为小学,学习6年;7-12年级为中学,学习6年,其中包括初中4年、高中2年;在总的学习生涯中,前10年为义务教育,通常每个人必须接收12年的教育。在12年级毕业后,学生通常面临两种选择:一方面,进行实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通常是进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学习);另方面,学习带有学术理论性质的大学课程。
经过几十年探索和改革,澳大利亚基本形成了办学主体机构不同但是相互以国家培训框架为依据相互承认衔接的教育系统。澳大利亚在12年级后的教育已经成为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体的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
學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灵活地选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作为自己的教育培训方式(见图2)。
从图2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澳大利亚整个教育已经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是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技术和信息中心、工厂企业培训中心等不同系统网络构成,其中以技术和继续教育体系规模和影响最大。它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可以代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基本概况。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是全国性认可与互通的职业培训教育体制,主要提供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大部分课程都更具实用性。
■
图2 澳大利亚教育系统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借鉴之处和启示有:
第一,企业是现代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支柱。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办学模式都无法避开企业来办职业教育。企业在教育过程中担当着制定标准、参与过程和评价把关等重要角色,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模式、培养方向,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与企业协作完成。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恰恰缺乏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常常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知,只有切切实实地做到与行业企业同步,与市场紧密结合,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
第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表现为“有法可依”。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通过立法与制度来保障教育所需资金和正常运转。法律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我国来讲,校企合作相关法律的空缺无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向发达国家学习有益经验,打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大环境,为职业教育的实践环境的投资、融资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环节提供了经济和法律的支撑。
第三,职业教育吸引力建构于四通八达的“职业教育立交桥”。由于各国经济文化的不同,构建的教育制度不同,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各具特色。但是,各国职业教育体系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经济产业发展得越发达,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学历层次之间越能够有效沟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之间也沟通搭建了“立交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转换到另外一个教育体系中去。这对于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打造一个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满足职业教育学习者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也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第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使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机会向更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学历延伸,满足他们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其三,满足全面教育的需要。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使更多人群赢得学习机会,打造全面学习的社会环境,既是减缓就业压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就业结构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学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2]戴冬秀.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8(12):21-24.
[3]李颖.强化“三位一体”办学特色 推动学院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11-17.
[4]钱勤元,金南东.搭建高素质高技能型海事人才高地[N].中国教育报,2011-11-18.
[5]黄君录,盛定高,于正权.提升质量谋发展之道 聚焦走特色创新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1-12-21.
[6]马长世.职业教育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N].光明日报,2011-10-11.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升级;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70-03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历史悠久,在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结构。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早,普及广,与社区、与企业结合紧密,形成了各自非常鲜明的发展模式或特色,自成体系,对经济发展作用力巨大,也有很强的社会吸引力。台湾与香港地区也建立了完整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正在全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高职教育改革、构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国来说,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发展之路有着极大的启示。
一、美国“社区学院”高职模式
社区学院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由于社会经济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产生并在六七十年代发展迅速。社区学院的雏形是采取了中等技术学校升格和中学“戴帽”来启动大学低年级课程,以此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成为两年制学院,由于这些学院多为社区出资赠地兴办,定向服务区域经济,又称为“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社区学院”教育延伸了高职教育的本科学制,在70年代之后产生了高职教育的研究生学制。
美国“社区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出四方面特点:第一,以学院为办学主体,学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情况设置专业课程并与相关企业联系,学校和企业签订协作合同,企业提出供劳动岗位、给予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时,企业还要派管理人员辅导学生适应劳动岗位、安全操作,协助学校教师锁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并与教师一起评定学生成绩、劳动态度、工作数量和产品质量;学院则要安排老师到企业现场督导学生工作并与企业洽谈校方与企业合作的双方要求;第二,在合作教育的时间方面,时间的分派比例大致为1:1,即一半在学院学习,一半在企业工作,交替学习与工作的方式是非常灵活多样的;第三,校企合作的专业范围不断扩展,目前现已涵盖教育、理科、法律以及卫生、家政、销售和办公室工作等;第四,各级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促进了企业、学校及学生三方互利共赢。美国州政府设有高等教育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其成员由州长任命,包括教育、工商等各界人士。在社区学院委员会中设有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总体协调服务,包括与州政府联系,争取奖励资金,为学校拨款,提供升学、就业信息、建议,审核课程开设,评估学院办学情况并指导职业和成人教育等。该委员会与各学院无行政隶属关系。各社区学院有自己的董事会,成员为各界人士,由社区选举产生,多为义务性工作,其作用主要是为学院集资,代表社区监督办学,聘用校长,加强学院与社区的联系。
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的“双元制”举世闻名,德国被公认为职业教育的强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其完善的培养机构、灵活的办学风格、高效率的人才培养速度已经为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其历史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也为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贡献了一分力量。但德国并没有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联邦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将中等职业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两个体系。
■
图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中等教育的高级阶段分为五种类型,主要包括职业学校、专科、专科高级校、职业高级学校和高级文理中学。
据统计,德国当前有55%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含义是学生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在学校和培训企业两个地点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两个主体实施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学习。当前,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双元制”做法己发展为三种模式:一是叠加式教育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继进行;二是一体式教育模式,即理论和实践培训平行进行;三是交叉式教育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交叉进行。
三、日本的职业教育
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从自身国情出发的、同民族产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体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逐渐形成了三类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短期大学、专门学校及高等专门学校。这些不同类型的院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征。
(一)灵活机动的短期大学
1950年日本根据产业的需要创设了短期大学教育制度。最初的短期大学制度是临时性的教育制度,历时14年的发展,修改成了1964年日本政府《学校教育法》的一部分,从而作为永久制度规固定下来。短期大学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非常重视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授受,学生达到标准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据此来判断学习者的业务水平。因为是短期大学,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采取了多样灵活的办法,实行学分认定制、公开讲座制以及成人特别入学制度等,使其成为社会终职业培训的重要场所,这样既能吸引了大量的生源,又满足经济社会的多种需求。
(二)制度多元化的高等专门学校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强烈,因此,1962年日本文部省颁布文件,设立了高等专门学校(简称高专)。高等专门学校从初中招生,施行5年一贯的教育体制(商船高专除外,通常是5.5年)。为保证教学质量,专门学校严格控制在校生数量,以确保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能够满足小班教学需要。班级人数约在20人左右,课堂常常设在实习实训的模拟车间里,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同时进行,老师边对每个人有效指导,学生边动手实践。同时,学生毕业后除了就业,还有多种升学渠道。政府为志于在科学、技术领域继续深造的学生设置了两年制的专攻科,授予学士学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此外,高等专门学校的学生通过选拔,成绩优异者可以插板进入工科大学相同专业升学。例如,1976年日本技术科学大学在长冈、丰桥设立,以接收高等专门学校学生为主,就成为学生深造的有益途径。经过多年发展之后,日本的高专横向上与普通教育连接,纵向上与高校贯通。经过高专教育的学生基本都能够成为产业界的专业人员,活跃在开发、研究、生产管理各个部门,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三)专修学校
日本1976年后开始设立专修学校。90%以上的专修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是日本社会的实际需要、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产物。专修学校灵活地设置学科专业,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日本受到大众的欢迎。专修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和实际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提高其教养,它是从日本“各种学校”中分离发展产生的教育制度。
专修学校课程以大量专业课为核心,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注重教学实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一门或几门社会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在日本,专修学校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灵活,学科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要求。
四、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特色体现在VET体系,最初产生于19世纪末期,最初的名称是技术教育(Technical Education,TE)。1973年,“技术教育”获得了它的新名字——技术和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TAFE)。近年来,习惯称作职业教育和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是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种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主要提供初次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以及提高现有的工作技能等等,为行业和企业提供不需要工作适应期的高技能的劳动力。
澳大利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School)、职业教育与培训(VET)和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三个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主要继承英国的做法:1-6年级为小学,学习6年;7-12年级为中学,学习6年,其中包括初中4年、高中2年;在总的学习生涯中,前10年为义务教育,通常每个人必须接收12年的教育。在12年级毕业后,学生通常面临两种选择:一方面,进行实训为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通常是进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学习);另方面,学习带有学术理论性质的大学课程。
经过几十年探索和改革,澳大利亚基本形成了办学主体机构不同但是相互以国家培训框架为依据相互承认衔接的教育系统。澳大利亚在12年级后的教育已经成为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体的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
學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灵活地选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作为自己的教育培训方式(见图2)。
从图2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澳大利亚整个教育已经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是由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技术和信息中心、工厂企业培训中心等不同系统网络构成,其中以技术和继续教育体系规模和影响最大。它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基本可以代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基本概况。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是全国性认可与互通的职业培训教育体制,主要提供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大部分课程都更具实用性。
■
图2 澳大利亚教育系统
五、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借鉴之处和启示有:
第一,企业是现代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支柱。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办学模式都无法避开企业来办职业教育。企业在教育过程中担当着制定标准、参与过程和评价把关等重要角色,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模式、培养方向,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与企业协作完成。而我国的职业教育恰恰缺乏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常常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可知,只有切切实实地做到与行业企业同步,与市场紧密结合,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
第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表现为“有法可依”。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现在通过立法与制度来保障教育所需资金和正常运转。法律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对我国来讲,校企合作相关法律的空缺无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向发达国家学习有益经验,打造一个良好的法治大环境,为职业教育的实践环境的投资、融资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环节提供了经济和法律的支撑。
第三,职业教育吸引力建构于四通八达的“职业教育立交桥”。由于各国经济文化的不同,构建的教育制度不同,各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是各具特色。但是,各国职业教育体系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经济产业发展得越发达,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学历层次之间越能够有效沟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体系之间也沟通搭建了“立交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转换到另外一个教育体系中去。这对于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第一,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打造一个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满足职业教育学习者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也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第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使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机会向更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学历延伸,满足他们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其三,满足全面教育的需要。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使更多人群赢得学习机会,打造全面学习的社会环境,既是减缓就业压力的重大举措,也是改善就业结构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学义.论高等教育的职业导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2]戴冬秀.关于高职教育质量的三个问题[J].职教论坛,2008(12):21-24.
[3]李颖.强化“三位一体”办学特色 推动学院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11-17.
[4]钱勤元,金南东.搭建高素质高技能型海事人才高地[N].中国教育报,2011-11-18.
[5]黄君录,盛定高,于正权.提升质量谋发展之道 聚焦走特色创新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1-12-21.
[6]马长世.职业教育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N].光明日报,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