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底,《叶问4》上映后,里面耍太极的混血女孩万若男,以甜美中略带英气的高颜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饰演她的小姐姐名叫李宛妲,今年才16岁。爆红的李宛妲,有着一个动人的“雨林故事”。她是一名中德混血儿,身为植物学家的父亲和身为记者的母亲,用十几年的时间,在西双版纳为她和姐姐种出了一片雨林天堂。而她和姐姐在这片雨林中,在父母无尽的爱里,像雨林精灵一样自由快乐地成长着……
兰花女儿有对传奇父母,有爱的地方皆有童话
2010年1月26日,德国生态博士马悠在云南西双版纳雨林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留下妻子和一对女儿。丈夫去世后,李旻果因过于思念丈夫开始抽烟,6岁的小女儿宛妲将烟夺走:“妈妈,你不能老是抽烟,爸爸说抽烟对身体不好。”李旻果转而喝酒,宛妲说:“妈妈不能喝酒。”李旻果问:“宛妲,你忘了吗?妈妈以前和爸爸也喝酒的呀。”宛妲快言快语:“那是有爸爸看着的时候!”李旻果泪奔,将小女儿搂入怀里……
1999年5月1日,云南省昆明世博会开幕式上,生态博士马悠受秘鲁大使馆之邀,参加酒宴活动。马悠是德国人,1989年开始在菲律宾创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1997年获菲律宾政府总统奖。马悠痴迷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研究,完成菲律宾的工作后,他的下个目标是中国云南。
马悠不擅交际,觉得酒会有些生闷,便走出去透气。门口,临时充当招待的李旻果正在为采访发愁。她在西双版纳长大,是一个有多年从业经历的环保记者,时年29岁的她去过尼泊尔、埃及等多个国家。看到马悠,她主动上前打招呼。
第一次见面,李旻果披肩长发犹如海草。马悠仿佛看见了从荒野中走出来的精灵。抑制不住心动,马悠当场约李旻果喝咖啡,还在酒店大堂为她即兴弹琴,旋律让李旻果沉醉不已。她被这支曲子打动了,等到反应过来,才发现马悠已拉起她的手:“如果你还单身的话,请你嫁给我!”马悠接着说:“我不能给你无尽的财富,但我可以给你无尽的花朵。”李旻果勇敢答应:“你敢要,我就敢给。”
2000年初,两人热恋后,李旻果来到马悠的住所,位于云南自然资源保护局小四合院里的一间房子,墙壁破败,屋檐倾颓。李旻果大跌眼镜:“这里怎么生活?”马悠幽默道:“单身男人不会打理自己。”李旻果帮着整理他的物品,发现箱子里的皮衣都发霉了。马悠在一旁搭手,却也只是帮倒忙。
2000年年底,两人结婚后,李旻果从马悠的研究里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原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雨林被开垦成单一的橡胶林。因具有超强吸水性,橡胶树被人称之为“绿色沙漠”。它不仅会加快水源枯竭,严重的还能打破原有雨林的生态平衡。李旻果震惊不已,原来自己生活了30年的地方竟然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随后,她辞职跟上丈夫的脚步,在湄公河边搭了家,取名叫“湄公山庄”。他们把周围10667平方米、种满了橡胶林的地租了下来。然后,把橡胶树全砍掉,种下了300种植物。马悠夫妇要一步步还原西双版纳的原始生态圈,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不久,李旻果怀孕了。令马悠吃惊的是,老婆挺着大肚子,设计房子图纸。其间,她还请了工人来修建,有时候自己也去搬砖搬石头。考虑到丈夫从事环保事业,李旻果盖房子用的都是寨子里拆房子不用的老木头,根本没有砍新的树。这期间,马悠负责研究土壤树木、培育花草。怀孕后,李旻果想给孩子一个雨林花园。雨季到来,这片原来布满橡胶林的地方,有了30多米高的新树,树上长满了兰花,树下生活着种种小动物,像个天堂。
2001年,大女儿李林妲在这片乐园中诞生。马悠特意以此为名,新培养了一种兰花,作为礼物送给她。2003年,小宛妲降生,这是马悠和李旻果的第二个孩子。宛妲刚出生时通体蓝色,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过了一个星期,蓝色慢慢没有了,变成了粉红色的小宝宝。随着宛妲健康成长,他们悬着的心才落地。马悠给女儿取名为“Vanda”(宛妲),就是万代兰的意思,所有蓝色的兰花都是从Vanda来的。
“雨林天堂”处处皆自然,爱与自由成就精灵姐妹
2004年,马悠夫妇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2005年,马悠夫妇打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试验区。李旻果和马悠从西双版纳勐海县老班章村民手里承包了6666.6亩土地,成立了首个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样性茶园林保护区”;为筹集资金,马悠卖掉了德国故乡的祖屋与保险。同时,他在与村民签订的协议里写道,“让雨林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站起来!”
夫妇俩不停地捡收当地的原生物种,带回来做苗圃,再栽到天籽山上。这片森林覆盖率只有16%的荒地上,慢慢地种起了300万棵不同种類的树苗。雨林开始复活。芭蕉、大叶榕、石斛以及各色花朵们,在肆意绽放;青蛙、蜥蜴、鸟儿,乃至蛇,都回来了……
2004年,林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李旻果建议进学校读书,马悠表示反对:“我想让孩子们依从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去发展,像欧洲夏山学校那样,不是让她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李旻果知道丈夫有主见,赞同道:“可是,谁来教呢?”马悠大笑:“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还有我们嘛!”
就这样,林妲与宛妲住在西双版纳一个大房子里,光着脚丫在家撒开腿跑。家里就是一个大花园,狗狗最多的时候有20多只,还有很多的猫咪、乌龟与鸟儿。姐妹俩喝山泉水,一起赤脚爬树,在树上盖房子。马悠夫妇教她们植物学的知识,让她们充分感知自然的灵气。有时,还教画画、下棋、玩娃娃、演戏剧。
2005年,李旻果做了一个很大的鸟笼,有几个房子那么大。宛妲问:“妈妈为什么把鸟关起来?”李旻果说:“这样鸟儿就比较自由,也不会飞远,从而保护它们的安全。”然而,李旻果发现鸟儿并不快乐。所以,就把鸟笼拆了。就这样,夫妻俩遵循自然道理来教女儿们。宛妲在雨林里安然成长,个性开始凸显出来。她喜欢唱歌跳舞,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因为他用歌声改变了世界。不过,她最大的偶像还是爸爸。宛妲知道,他在复活雨林,拯救地球。
兰花女儿有对传奇父母,有爱的地方皆有童话
2010年1月26日,德国生态博士马悠在云南西双版纳雨林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留下妻子和一对女儿。丈夫去世后,李旻果因过于思念丈夫开始抽烟,6岁的小女儿宛妲将烟夺走:“妈妈,你不能老是抽烟,爸爸说抽烟对身体不好。”李旻果转而喝酒,宛妲说:“妈妈不能喝酒。”李旻果问:“宛妲,你忘了吗?妈妈以前和爸爸也喝酒的呀。”宛妲快言快语:“那是有爸爸看着的时候!”李旻果泪奔,将小女儿搂入怀里……
1999年5月1日,云南省昆明世博会开幕式上,生态博士马悠受秘鲁大使馆之邀,参加酒宴活动。马悠是德国人,1989年开始在菲律宾创建了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1997年获菲律宾政府总统奖。马悠痴迷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研究,完成菲律宾的工作后,他的下个目标是中国云南。
马悠不擅交际,觉得酒会有些生闷,便走出去透气。门口,临时充当招待的李旻果正在为采访发愁。她在西双版纳长大,是一个有多年从业经历的环保记者,时年29岁的她去过尼泊尔、埃及等多个国家。看到马悠,她主动上前打招呼。
第一次见面,李旻果披肩长发犹如海草。马悠仿佛看见了从荒野中走出来的精灵。抑制不住心动,马悠当场约李旻果喝咖啡,还在酒店大堂为她即兴弹琴,旋律让李旻果沉醉不已。她被这支曲子打动了,等到反应过来,才发现马悠已拉起她的手:“如果你还单身的话,请你嫁给我!”马悠接着说:“我不能给你无尽的财富,但我可以给你无尽的花朵。”李旻果勇敢答应:“你敢要,我就敢给。”
2000年初,两人热恋后,李旻果来到马悠的住所,位于云南自然资源保护局小四合院里的一间房子,墙壁破败,屋檐倾颓。李旻果大跌眼镜:“这里怎么生活?”马悠幽默道:“单身男人不会打理自己。”李旻果帮着整理他的物品,发现箱子里的皮衣都发霉了。马悠在一旁搭手,却也只是帮倒忙。
2000年年底,两人结婚后,李旻果从马悠的研究里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原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雨林被开垦成单一的橡胶林。因具有超强吸水性,橡胶树被人称之为“绿色沙漠”。它不仅会加快水源枯竭,严重的还能打破原有雨林的生态平衡。李旻果震惊不已,原来自己生活了30年的地方竟然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随后,她辞职跟上丈夫的脚步,在湄公河边搭了家,取名叫“湄公山庄”。他们把周围10667平方米、种满了橡胶林的地租了下来。然后,把橡胶树全砍掉,种下了300种植物。马悠夫妇要一步步还原西双版纳的原始生态圈,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不久,李旻果怀孕了。令马悠吃惊的是,老婆挺着大肚子,设计房子图纸。其间,她还请了工人来修建,有时候自己也去搬砖搬石头。考虑到丈夫从事环保事业,李旻果盖房子用的都是寨子里拆房子不用的老木头,根本没有砍新的树。这期间,马悠负责研究土壤树木、培育花草。怀孕后,李旻果想给孩子一个雨林花园。雨季到来,这片原来布满橡胶林的地方,有了30多米高的新树,树上长满了兰花,树下生活着种种小动物,像个天堂。
2001年,大女儿李林妲在这片乐园中诞生。马悠特意以此为名,新培养了一种兰花,作为礼物送给她。2003年,小宛妲降生,这是马悠和李旻果的第二个孩子。宛妲刚出生时通体蓝色,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过了一个星期,蓝色慢慢没有了,变成了粉红色的小宝宝。随着宛妲健康成长,他们悬着的心才落地。马悠给女儿取名为“Vanda”(宛妲),就是万代兰的意思,所有蓝色的兰花都是从Vanda来的。
“雨林天堂”处处皆自然,爱与自由成就精灵姐妹
2004年,马悠夫妇成立了天籽生物多样性开发中心。2005年,马悠夫妇打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试验区。李旻果和马悠从西双版纳勐海县老班章村民手里承包了6666.6亩土地,成立了首个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天籽老班章生物多样性茶园林保护区”;为筹集资金,马悠卖掉了德国故乡的祖屋与保险。同时,他在与村民签订的协议里写道,“让雨林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站起来!”
夫妇俩不停地捡收当地的原生物种,带回来做苗圃,再栽到天籽山上。这片森林覆盖率只有16%的荒地上,慢慢地种起了300万棵不同种類的树苗。雨林开始复活。芭蕉、大叶榕、石斛以及各色花朵们,在肆意绽放;青蛙、蜥蜴、鸟儿,乃至蛇,都回来了……
2004年,林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李旻果建议进学校读书,马悠表示反对:“我想让孩子们依从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去发展,像欧洲夏山学校那样,不是让她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李旻果知道丈夫有主见,赞同道:“可是,谁来教呢?”马悠大笑:“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还有我们嘛!”
就这样,林妲与宛妲住在西双版纳一个大房子里,光着脚丫在家撒开腿跑。家里就是一个大花园,狗狗最多的时候有20多只,还有很多的猫咪、乌龟与鸟儿。姐妹俩喝山泉水,一起赤脚爬树,在树上盖房子。马悠夫妇教她们植物学的知识,让她们充分感知自然的灵气。有时,还教画画、下棋、玩娃娃、演戏剧。
2005年,李旻果做了一个很大的鸟笼,有几个房子那么大。宛妲问:“妈妈为什么把鸟关起来?”李旻果说:“这样鸟儿就比较自由,也不会飞远,从而保护它们的安全。”然而,李旻果发现鸟儿并不快乐。所以,就把鸟笼拆了。就这样,夫妻俩遵循自然道理来教女儿们。宛妲在雨林里安然成长,个性开始凸显出来。她喜欢唱歌跳舞,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因为他用歌声改变了世界。不过,她最大的偶像还是爸爸。宛妲知道,他在复活雨林,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