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学生中日益普及的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来建设校园文化、占领这块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大学校园 思想文化建设
二十世纪中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短短半个世纪后,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作为其信息交流的平台——互联网,也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0年1月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其中学生网民占中国网民总数的31%,为1.19亿人,而学生职业的上网率从2003年的54%增长到了98%(其中大学专科/本科的学生上网率为100%)。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网络已经在学生中特别是大学生中得到了普及。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德育教育者应当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防范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环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一、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由于1995年-2005年是全国小学初中计算机课程飞速发展的十年,使得他们从小就基本普及计算机知识,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同时,他们成长的这10年也是中国IT业迅速发展的十年。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所谓网络无限,里面既有先进的知识文化,又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糟粕,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引导,这些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性的学生们就很可能被误导,被扭曲,从而酿成严重后果。在素质教育中,信息素养是综合素养中的一部分。而互联网是信息传送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让学生在互联网中发现并获取正确的信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模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舞台多局限于校园内。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不受地点、场所、时间的条件的制约,与传统教育的居高临下不同,在网络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都只是以一个ID的身份面对面,这样可以让教育与交流处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下,不仅可以让教育者更容易掌握受教育者心理上、思想上的问题,受教育者也能以一种更为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将网络的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占领网络这块“阵地”。
二、积极防范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既有优势,又有缺点,这都是由网络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如网络使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互联网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大学生荒废学业;由于在网络上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久而久之,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言论不负责或者被个别极端言论煽动;大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分辨能力较弱,极少部分甚至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舆论导向,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及局域网的管理,积极抵制不良信息的渗透。所谓加强,是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双管齐下。首先,应在硬件设施上建立屏蔽不良信息的系统防火墙、加强对个人免费主页,特别是国外域名后缀的主页的审查,同时,扫除学校周围的不正当网吧;然后把全体教师动员起来,将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通过时事、政策的互动学习,开展网上党校、心理咨询等多种方法,建立起校园网络中的温馨美好氛围,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好网络道德,在每个学生心里构筑一个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三、健全校园网络环境,提高关注度,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提出了要求和部署。在这十年间,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离占领这个“阵地”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将网络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才能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各项工作。
网路的优势在于它的开放性、高效性、互交性、及时性等特点。这些优势的体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点击率,也就是关注度。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在于此。如何提高校园网的关注度,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校园网络论坛。校园网络的现状是只重视发布信息,而忽略了信息的反馈,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信息的接收者失去了交流。一个缺乏交流的网站,关注度自然无法提升。建设一个校园论坛,无异于建立起一个师生在网络上沟通的桥梁。一个管理良好的校园论坛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学校的各种政策、新闻,而且便于教师获取学生在心理、思想上的状态变化,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可将报名参加社团、选修课、查询考试成绩、甚至老师布置作业都整合在网站上。当学生每天登陆校园论坛成为一种习惯时,校园网络建设才算真正奠基,校园文化与思想建设才能真正筑建于其上。
2.建立校园博客。博客(blog),又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近几年来,博客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一跃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我们同样也可以让博客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例如邀请一些在学生中受欢迎的老师在校园网内开设名师博客,开设班级交流博客或者优秀学生的个人博客,这些学生对就在身边的人或者发生的事自然能提高关注,增进了解。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除了增加自身吸引力外,提高关注度的另一重要办法就是加大宣传,加深学生对校园网络的了解;我们要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例如定期举行校园网络文化节,让学生把自己一段时间来的文章、作品、成果展示在网络上,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评选颁发一些奖励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身到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赵水琛,郭红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J].长治学院学报,2005,(4).
[2]欧阳银生.真正的挑战与根本的改革——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45-48.
[3]何纯芳.挑战及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大学校园 思想文化建设
二十世纪中叶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短短半个世纪后,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作为其信息交流的平台——互联网,也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0年1月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其中学生网民占中国网民总数的31%,为1.19亿人,而学生职业的上网率从2003年的54%增长到了98%(其中大学专科/本科的学生上网率为100%)。
从以上信息不难看出,网络已经在学生中特别是大学生中得到了普及。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德育教育者应当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防范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环境,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一、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由于1995年-2005年是全国小学初中计算机课程飞速发展的十年,使得他们从小就基本普及计算机知识,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电脑进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同时,他们成长的这10年也是中国IT业迅速发展的十年。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所谓网络无限,里面既有先进的知识文化,又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糟粕,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引导,这些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性的学生们就很可能被误导,被扭曲,从而酿成严重后果。在素质教育中,信息素养是综合素养中的一部分。而互联网是信息传送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让学生在互联网中发现并获取正确的信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座谈、讨论、谈心、社会实践等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模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舞台多局限于校园内。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不受地点、场所、时间的条件的制约,与传统教育的居高临下不同,在网络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都只是以一个ID的身份面对面,这样可以让教育与交流处在一种平等的状态下,不仅可以让教育者更容易掌握受教育者心理上、思想上的问题,受教育者也能以一种更为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将网络的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占领网络这块“阵地”。
二、积极防范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既有优势,又有缺点,这都是由网络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如网络使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互联网使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大学生荒废学业;由于在网络上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久而久之,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言论不负责或者被个别极端言论煽动;大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分辨能力较弱,极少部分甚至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社会主流舆论导向,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高校应该加强校园网及局域网的管理,积极抵制不良信息的渗透。所谓加强,是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双管齐下。首先,应在硬件设施上建立屏蔽不良信息的系统防火墙、加强对个人免费主页,特别是国外域名后缀的主页的审查,同时,扫除学校周围的不正当网吧;然后把全体教师动员起来,将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通过时事、政策的互动学习,开展网上党校、心理咨询等多种方法,建立起校园网络中的温馨美好氛围,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好网络道德,在每个学生心里构筑一个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三、健全校园网络环境,提高关注度,使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相互统一,相互促进。
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网络这个“阵地”提出了要求和部署。在这十年间,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离占领这个“阵地”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将网络文化建设及思想政治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格局进行规划和部署,才能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各项工作。
网路的优势在于它的开放性、高效性、互交性、及时性等特点。这些优势的体现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那就是点击率,也就是关注度。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在于此。如何提高校园网的关注度,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设校园网络论坛。校园网络的现状是只重视发布信息,而忽略了信息的反馈,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信息的发布者与信息的接收者失去了交流。一个缺乏交流的网站,关注度自然无法提升。建设一个校园论坛,无异于建立起一个师生在网络上沟通的桥梁。一个管理良好的校园论坛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学校的各种政策、新闻,而且便于教师获取学生在心理、思想上的状态变化,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同时,可将报名参加社团、选修课、查询考试成绩、甚至老师布置作业都整合在网站上。当学生每天登陆校园论坛成为一种习惯时,校园网络建设才算真正奠基,校园文化与思想建设才能真正筑建于其上。
2.建立校园博客。博客(blog),又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近几年来,博客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一跃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我们同样也可以让博客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例如邀请一些在学生中受欢迎的老师在校园网内开设名师博客,开设班级交流博客或者优秀学生的个人博客,这些学生对就在身边的人或者发生的事自然能提高关注,增进了解。
3.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除了增加自身吸引力外,提高关注度的另一重要办法就是加大宣传,加深学生对校园网络的了解;我们要积极开展网络文化活动,例如定期举行校园网络文化节,让学生把自己一段时间来的文章、作品、成果展示在网络上,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评选颁发一些奖励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身到校园思想文化建设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赵水琛,郭红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应对信息网络化的挑战[J].长治学院学报,2005,(4).
[2]欧阳银生.真正的挑战与根本的改革——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45-48.
[3]何纯芳.挑战及对策: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