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权威市場分析机构的调查,全球数据中心的平均寿命为10年,而目前45%的数据中心寿命都超过了10年,65%的数据中心存在供电和制冷方面的问题。”APC全球英飞产品总监Robert Bunger表示,“数据中心的升级换代迫在眉睫,而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改善能效的目标是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质量,同时降低数据中心的整体拥有成本。”
模块化与集成化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数据中心的平均寿命只有5~6年,更新换代的周期更短。中国数据中心用户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包括服务器的整合与集中,实现管理自动化,优化供电配给等。Robert Bunger表示:“现在正是改变数据中心设计、实施和运维方式的最佳时机。”
传统的数据中心构建方式是,根据应用需要独立采购相关的产品,比如UPS或空调,然后再将各种组件拼凑在一起。各组件来自不同的产品供应商,而且是针对某种特定需要进行定制的产品,因此造成了机房的整体设计较复杂,产品的兼容性和集成性较差,给机房日后的扩展、管理和维护增加了难度。
未来,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的机房构建模式将成为主流。标准化的机房构建模式基于预制的、嵌入式的结构,并且采用智能化设计理念,集成了所有与机房基础设施相关的组件。此种机房构建模式的好处很多,比如体系架构是标准化的,能够实现机柜级别的实时管理,而且构建流程也是标准化的,可轻易复制。
Robert Bunger分析说:“采用标准化的机房构建方式,所有组件都是模块化的,供电、制冷、管理以及故障诊断都是以机柜为单位,方便配置、管理和维护,缩短了机房建设周期,升级扩展更容易。”
流程与管理也要标准化
APC英飞集成系统是一种遵循标准化机房构建模式的解决方案,集成了机柜、配电、环境监控、监控软件、管理软件、UPS供电和制冷等模块化的组件。有旧机房改造需求的用户,可以采取逐步完善的方式,比如采用模块化UPS,实现集中监控,采用行间制冷模式等。为了满足计算的需求,许多机房要部署高密度的刀片服务器,这就会在机房的某一个区域内出现一个高密度区域。为了解决高密度区域的特殊供电、制冷问题,APC建议用户采用“插入岛”的方式,即加入一个标准化的供电、制冷模块。针对新建机房的用户,APC可以提供“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一次性完成机房的建设。
Robert Bunger表示:“一个数据中心可以看成一个标准化的模块,这是最高级别的模块化。除了产品本身的标准化以外,机房构建流程也是模块化、可配置的,管理工具也是标准化的。”
位于北京的微软技术中心机房采用了APC英飞集成系统,主要包括Symmetra PX UPS、InRow空调、APC中央管理器等组件。APC英飞集成中心管理软件(APC InfraStruXure Central)与微软的Microsoft 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 2007管理软件实现了无缝集成,可以帮助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有效地管理电源、制冷、物理空间等,并能够随时掌握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及相关应用的运行状况,从而提升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管理性。
APC的在线权衡工具(Trade-off Tools)基于Web应用程序,具备简单易用的接口。借助此工具,数据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虚拟化、机房效率、供电容量以及其他机房设计问题进行假设情境的测试,从而优化数据中心的规划、监控、容量及变化管理,确保数据中心部署成功。
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标准化的机房构建模式是否存在冲突呢?Robert Bunger表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用户为什么会有这种个性化的需求,而APC的标准化产品为什么不能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在很多时候,通过深入分析,客户会发现,采用标准化的产品有很多好处,比如节省投资成本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与企业的基础架构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习惯独立采购,分散部署,这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随着应用与数据的集中,企业的基础架构也会逐渐集中和统一。未来,企业会更倾向于采用标准化的思路来设计和运营数据中心。”
模块化与集成化
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中国数据中心的平均寿命只有5~6年,更新换代的周期更短。中国数据中心用户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包括服务器的整合与集中,实现管理自动化,优化供电配给等。Robert Bunger表示:“现在正是改变数据中心设计、实施和运维方式的最佳时机。”
传统的数据中心构建方式是,根据应用需要独立采购相关的产品,比如UPS或空调,然后再将各种组件拼凑在一起。各组件来自不同的产品供应商,而且是针对某种特定需要进行定制的产品,因此造成了机房的整体设计较复杂,产品的兼容性和集成性较差,给机房日后的扩展、管理和维护增加了难度。
未来,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的机房构建模式将成为主流。标准化的机房构建模式基于预制的、嵌入式的结构,并且采用智能化设计理念,集成了所有与机房基础设施相关的组件。此种机房构建模式的好处很多,比如体系架构是标准化的,能够实现机柜级别的实时管理,而且构建流程也是标准化的,可轻易复制。
Robert Bunger分析说:“采用标准化的机房构建方式,所有组件都是模块化的,供电、制冷、管理以及故障诊断都是以机柜为单位,方便配置、管理和维护,缩短了机房建设周期,升级扩展更容易。”
流程与管理也要标准化
APC英飞集成系统是一种遵循标准化机房构建模式的解决方案,集成了机柜、配电、环境监控、监控软件、管理软件、UPS供电和制冷等模块化的组件。有旧机房改造需求的用户,可以采取逐步完善的方式,比如采用模块化UPS,实现集中监控,采用行间制冷模式等。为了满足计算的需求,许多机房要部署高密度的刀片服务器,这就会在机房的某一个区域内出现一个高密度区域。为了解决高密度区域的特殊供电、制冷问题,APC建议用户采用“插入岛”的方式,即加入一个标准化的供电、制冷模块。针对新建机房的用户,APC可以提供“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帮助用户一次性完成机房的建设。
Robert Bunger表示:“一个数据中心可以看成一个标准化的模块,这是最高级别的模块化。除了产品本身的标准化以外,机房构建流程也是模块化、可配置的,管理工具也是标准化的。”
位于北京的微软技术中心机房采用了APC英飞集成系统,主要包括Symmetra PX UPS、InRow空调、APC中央管理器等组件。APC英飞集成中心管理软件(APC InfraStruXure Central)与微软的Microsoft 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 2007管理软件实现了无缝集成,可以帮助数据中心管理人员有效地管理电源、制冷、物理空间等,并能够随时掌握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及相关应用的运行状况,从而提升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管理性。
APC的在线权衡工具(Trade-off Tools)基于Web应用程序,具备简单易用的接口。借助此工具,数据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虚拟化、机房效率、供电容量以及其他机房设计问题进行假设情境的测试,从而优化数据中心的规划、监控、容量及变化管理,确保数据中心部署成功。
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与标准化的机房构建模式是否存在冲突呢?Robert Bunger表示:“遇到这种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用户为什么会有这种个性化的需求,而APC的标准化产品为什么不能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在很多时候,通过深入分析,客户会发现,采用标准化的产品有很多好处,比如节省投资成本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与企业的基础架构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习惯独立采购,分散部署,这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随着应用与数据的集中,企业的基础架构也会逐渐集中和统一。未来,企业会更倾向于采用标准化的思路来设计和运营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