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先生书法始于篆、隶而终于草书,其习书的路径,正好吻合了汉字艺术的3次变革。他的草书独树一帜,不但展现出激情四溢、想像飞腾的时代特质,更体现了云蒸霞蔚、雍容大度的盛世气象。当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会感到众声喧哗,莫衷一是。谁是这个时代的艺术的王者?从中国历史过往的朝代中,我们知道每一个朝代都会选择这个朝代的每一个方面的真正的代表者。我有一个预感,只要言恭达先生不改初衷,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这个时代将有可能挑选他为书法艺术的代表者。
——熊召政
恭达先生书法功力厚实,书路宽阔,数十年来不废临池,且数体皆能,为当代实力派书家之翘楚者。其篆书,从小篆入手,上溯三代吉金文字,脱胎于《散氏盘》,形态端庄静穆,气息醇厚古雅。其大草书更有其独特之处:大气磅礴,乐感强烈,气韵生动,境界高远,构形大开大合,运笔纵横捭阖,以篆书裹锋笔法和简书率意笔法入草,堪称得中锋运笔“画沙”之妙。这种具有独特个性风貌的时代经典,既是书家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美学精神修养的体现,更是其强烈的时代责任使然。
——陈方既
恭达远祖是孔老夫子的高足:十哲之一的言偃先生。清雅守正的家风,让他既有与时偕行的积极进取精神,又有慎独的自我匡正的君子之风。他淡泊名利,虔诚待人;他乐于助人,公而后私;他精于法度,又勇于创新。恭达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隶、篆、行、楷,还是他最擅长的草书,都表现了他深邃的哲学功底。功而不工,匠心独运,却似出自天然,一挥而就。他的书作,常常“以我书,写我思”,写他“时代抒怀”的诗作。这是他将书法与时代相结合的表现之一。雄健、潇洒和空灵、优雅融为一体。好,实在是好!
——苏叔阳
恭达先生的大草,他的篆籀,他的诗文,他在书坛上的独特表现,使我心仪已久。他草意入篆的创造,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美感和现代美感。恭达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流布的不凡气度和胸襟,高蹈而壮阔,妍丽而雄强,这就不能以往常论书的常态去规模先生,这里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灵和佚宕之气,慧根内植,豪气干云,自有一种无法临抚制约之处,此之谓神。恭达先生的创作能凸显思维本体,使线的艺术发挥到类似某种交响音乐的精神作用之极致,这就是恭达先生作品的最为光彩的特点。
——林凡
创造性地处理好个体生命、社会风云和艺术传统三者的关系,是摆在一切艺术家面前的难题,也是言恭达先生书法创新的突破口。他从篆籀中得其笔法笔意,传其金石之风。既得其技,亦得其味,即清、抽、厚、大,这是笔墨之趣,也是人生岁月之趣,历史沧桑之味。不止于此,恭达更重视的是领悟传统之神,这神便是写意精神。他在符号化的路径上一路走来,由篆而隶而草,由形而神而意。从最严谨的篆籀入手而最后腾跃入大草化境。他从艺术精神中冲冲而出,进入人生社会之道,从以艺术实现个体生命,到以艺术济世救心承载起社会担当这样一个大道。
——肖云儒
言先生的书法各体兼工,而以案、隶、草为最,品其书作,神采焕然,灵气畅流,朴厚与空灵同在,高华与雅逸齐飞。作为艺术大家的言先生正和同道们辛勤耕耘,不懈攀登,开筑新时代的精神高原。一是淡泊虚灵的主体胸次。言先生认为,艺术家的主体胸次既要淡泊,又要虚灵。所谓虚,指虚静,超旷;所谓灵,指有灵气,有才气。想做一名艺术大家,学养、才情、技艺三者不可或缺。二是深邃超卓的创作理念。言先生强调一个观点: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思想者,艺术创作必须技进乎道。没有哲学作本体支撑建立起来的美学大厦是不坚实的。“绚烂之极复于平淡”,他认为书艺的高境是唯道集虚,计白当黑,艺术创作应于虚灵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言先生的创作理念具有超卓性,体现在他提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主张。尚雅是大众文化提升为普遍的审美需求。三是雄秀高华的艺术境界。言先生的创作以崇高为宗,雄中见秀,逸中见雅。先生学书取法乎上,穷研篆隶而肆力于行草。他以大草鹰扬天下,而首先是篆隶大家。言先生说:“一个真实的艺术境界,体现艺术家深挚的宇宙情感,这就是妙解自我生命奥秘的清逸。”言先生的草书创作不逐时风,独标性灵,宗篆籀而法碑版,侣狂素而友张颠,陶铸百家,独成风格,又以学养才情熔铸化裁,大草筋力与秀骨、雄浑与清逸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其坚深的篆隶笔墨,运用于裹锋绞转的用笔之法,使其整体书风高古而秀逸。其艺术语言高度诗化,书卷气甚浓,朗现华滋、圆融、清远、俊逸的意境。将篆籀的精劲、二王的妍逸、怀素的灵秀、松雪的潇洒熔于一炉,纵横挥斫,既圆转活脱又刚劲矫健,既快速流转又暗合法度。这是生命本体的物化,博大胸襟的折光,时代精神的礼赞。
——蒋力馀
有人评价言恭达先生书法为:清逸、蕴藉、浑朴、平和、简静,是他50年来砚边探索的艺术风格。“清逸”是他艺术审美的基本倾向。清逸赢得自然、平和、古雅、高踔、简静的书卷气息。平中求奇,风韵天成。也有人说:他既承载着几千年东方神秘的艺术密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升华,同时也同样负载着现代的人文精神。文者戚戚,墨者离离。水穷云起,下自成蹊。
——尹力
言恭达乃言偃后裔,深厚的学养、人生的历练和诗书画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广博的艺术胸怀。他的书法根植于甲金籀篆并贯穿于真楷隶行,更运之于大草之中。其书艺不管从风格面貌、气息境界还是笔墨功力都可谓戛然不群,耀眼于当代,表现出“清、拙、厚、大”的审美特征。
言恭达先生擅长多种书体,尤其以篆书、隶书和大草功力最深、艺术水平最高。他的篆书不管是甲骨、金文还是小篆,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新的突破,将刀刻、石凿、浇铸和书写的美学特性,艺术地融入到自己的翰墨之中,既有远古篆书“事神”的神秘、悠远的深邃境界,又有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完美表达,达到了极难的艺术高度。他的隶书承篆籀之用笔,取汉隶之结体,很好地实现了隶书崇尚“隶欲精而密”的传统审美理想,表现出宽博、宏大、古朴的审美特征,充分表现出隶书的金石之气。他的大草书法艺术最为独特,“以篆写草”将篆籀之笔法运用于大草的创作之中,他绕过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用涩笔、渴墨、涨墨、宿墨,使线条的浓、淡、枯、湿、飞自在长锋羊毫和生宣纸的作用下,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和强力的现代感。表现出气息纯正、高古,格调高雅、飘逸,给人以纵横奇逸、张弛有度、仪态万方、大气充沛、风神外跃、卓荦高迈之审美感受。言恭达先生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又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既承接着五千年来传统书法艺术的本体精髓又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他的笔墨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既古老又现代,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画境,他以“篆籀”书法的这个“线”,再一次给我们展示出中国写意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 ——衡正安
言恭达早年以篆书名世,他是当代书坛最早进行写意大篆探索的书家。他的写意《散氏盘》笔墨淋漓,以涨墨强化线条张力和金石气表现,同时在结体上又融入强烈的主体意识,在视觉造型中传递出时代审美趣尚。在当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达无疑是取得较高成就并具有开拓性的代表人物。
作为对篆书古法研味的延伸,他在隶书创作领域也取得很高成就。他的隶书以《好大王碑》为基,强化篆书笔意,以闲逸的笔路和江左风尚传递碑版雄强气质,这种隶书审美取向对后来江苏中青年书家隶书创作形成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篆隶古法构成言恭达书法审美价值的核心,他在对篆隶古法的审美价值追寻中,建立起主体化风格并积淀为其书法创作深层审美心理结构。可以说言恭达对篆隶古法的研创并未停留在法古层次,而是在对篆隶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寻觅和体『吾表现性的审美向度。也正是在对篆隶古法的写意性审美价值追寻中,言恭达最终转向对大草的创作与探索,并以大草建立了起他书法创作审美价值的中心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言恭达始终是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及表现性的书家。他认为篆隶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调,所以他的大草在整体上倾向于唐宋传统。他的草书以旭素为基,强化线条的纯粹性及由对篆籀气的崇尚所带来的力量感,同时又引入空间结构意识,化裁黄山谷,强化草书的空间表现。在草书文本形式上,他采用唐宋草书惯常的手卷形式,将时、空结构表现相整合,融化草书大的章法结构和欹侧穿插咬合,体现出强烈的唐宋草书精神。
——姜寿田
言恭达的书有一股清气、淡气。这说的是他书法的“内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实是一种文化内涵在作品中的生发与彰显,意境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觉与冥契。我们溯源其书法的“法意”精神,他是从魏晋、汉三代,到钟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笔法上,他把汉三代深奥高古的笔意,于古法中化解出今意,并能突破窠臼,自成风貌,于虚淡敦厚的点画中阐释出蕴涵大朴大美的大境界。我们在他的“真线”中,常常体会到那洋溢着生命情怀的宇宙之源,这“线”是充满着生气与精气的生命之线。
——石延平
言恭达先生的书法传承了中国草书从汉到晋、特别是到盛唐的卓越文化气度。中国草书体现了文人自身的艺术风格、艺术修养和技艺的修炼,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既传承了魏晋和大唐的高古、雄奇的风格,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豪迈、正大的新的气质与时代精神。恭达书法艺术体现了一种集优秀书法艺术和个体生命感受于一体的审美风范。从恭达的书法、精神特质来看,既有清韵之气,又有厚重之力,呈高雅之风。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书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厚优势形成其纵横可象,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书风。恭达书法艺术上表现出的综合融合力量,雄中见骨,骨中见奇,奇中传神。他的书法追寻以豪放、雄强、奇伟为特色的风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及其创新求变所达到的书法造就的深度与高度。
——张颢瀚
海虞言恭达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界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他不仅以精湛的书艺为时所重,更重要的,他是一位具有博大胸怀的文艺工作者和组织者。他对中国文化有精深见解,并长期关注书法艺术的人文生态,关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艺术的现代审美转型,以身作则地践行着作为文人书法家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最近,《人民日报》发表言恭达先生的《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一文。该文在对当今书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批评的同时,指出:“当代书法界亟须思想的滋润和审美的纯化,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他再一次呼吁书法的人文自觉,强调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书法文化身份重塑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指出当今书法家要“用艺术的审美,自觉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使书法家肩负以书法文化为载体传播价值与精神的时代担当”。
——昔君
——熊召政
恭达先生书法功力厚实,书路宽阔,数十年来不废临池,且数体皆能,为当代实力派书家之翘楚者。其篆书,从小篆入手,上溯三代吉金文字,脱胎于《散氏盘》,形态端庄静穆,气息醇厚古雅。其大草书更有其独特之处:大气磅礴,乐感强烈,气韵生动,境界高远,构形大开大合,运笔纵横捭阖,以篆书裹锋笔法和简书率意笔法入草,堪称得中锋运笔“画沙”之妙。这种具有独特个性风貌的时代经典,既是书家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美学精神修养的体现,更是其强烈的时代责任使然。
——陈方既
恭达远祖是孔老夫子的高足:十哲之一的言偃先生。清雅守正的家风,让他既有与时偕行的积极进取精神,又有慎独的自我匡正的君子之风。他淡泊名利,虔诚待人;他乐于助人,公而后私;他精于法度,又勇于创新。恭达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隶、篆、行、楷,还是他最擅长的草书,都表现了他深邃的哲学功底。功而不工,匠心独运,却似出自天然,一挥而就。他的书作,常常“以我书,写我思”,写他“时代抒怀”的诗作。这是他将书法与时代相结合的表现之一。雄健、潇洒和空灵、优雅融为一体。好,实在是好!
——苏叔阳
恭达先生的大草,他的篆籀,他的诗文,他在书坛上的独特表现,使我心仪已久。他草意入篆的创造,有一种特殊的传统美感和现代美感。恭达先生在其作品中所流布的不凡气度和胸襟,高蹈而壮阔,妍丽而雄强,这就不能以往常论书的常态去规模先生,这里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灵和佚宕之气,慧根内植,豪气干云,自有一种无法临抚制约之处,此之谓神。恭达先生的创作能凸显思维本体,使线的艺术发挥到类似某种交响音乐的精神作用之极致,这就是恭达先生作品的最为光彩的特点。
——林凡
创造性地处理好个体生命、社会风云和艺术传统三者的关系,是摆在一切艺术家面前的难题,也是言恭达先生书法创新的突破口。他从篆籀中得其笔法笔意,传其金石之风。既得其技,亦得其味,即清、抽、厚、大,这是笔墨之趣,也是人生岁月之趣,历史沧桑之味。不止于此,恭达更重视的是领悟传统之神,这神便是写意精神。他在符号化的路径上一路走来,由篆而隶而草,由形而神而意。从最严谨的篆籀入手而最后腾跃入大草化境。他从艺术精神中冲冲而出,进入人生社会之道,从以艺术实现个体生命,到以艺术济世救心承载起社会担当这样一个大道。
——肖云儒
言先生的书法各体兼工,而以案、隶、草为最,品其书作,神采焕然,灵气畅流,朴厚与空灵同在,高华与雅逸齐飞。作为艺术大家的言先生正和同道们辛勤耕耘,不懈攀登,开筑新时代的精神高原。一是淡泊虚灵的主体胸次。言先生认为,艺术家的主体胸次既要淡泊,又要虚灵。所谓虚,指虚静,超旷;所谓灵,指有灵气,有才气。想做一名艺术大家,学养、才情、技艺三者不可或缺。二是深邃超卓的创作理念。言先生强调一个观点: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是思想者,艺术创作必须技进乎道。没有哲学作本体支撑建立起来的美学大厦是不坚实的。“绚烂之极复于平淡”,他认为书艺的高境是唯道集虚,计白当黑,艺术创作应于虚灵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言先生的创作理念具有超卓性,体现在他提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主张。尚雅是大众文化提升为普遍的审美需求。三是雄秀高华的艺术境界。言先生的创作以崇高为宗,雄中见秀,逸中见雅。先生学书取法乎上,穷研篆隶而肆力于行草。他以大草鹰扬天下,而首先是篆隶大家。言先生说:“一个真实的艺术境界,体现艺术家深挚的宇宙情感,这就是妙解自我生命奥秘的清逸。”言先生的草书创作不逐时风,独标性灵,宗篆籀而法碑版,侣狂素而友张颠,陶铸百家,独成风格,又以学养才情熔铸化裁,大草筋力与秀骨、雄浑与清逸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其坚深的篆隶笔墨,运用于裹锋绞转的用笔之法,使其整体书风高古而秀逸。其艺术语言高度诗化,书卷气甚浓,朗现华滋、圆融、清远、俊逸的意境。将篆籀的精劲、二王的妍逸、怀素的灵秀、松雪的潇洒熔于一炉,纵横挥斫,既圆转活脱又刚劲矫健,既快速流转又暗合法度。这是生命本体的物化,博大胸襟的折光,时代精神的礼赞。
——蒋力馀
有人评价言恭达先生书法为:清逸、蕴藉、浑朴、平和、简静,是他50年来砚边探索的艺术风格。“清逸”是他艺术审美的基本倾向。清逸赢得自然、平和、古雅、高踔、简静的书卷气息。平中求奇,风韵天成。也有人说:他既承载着几千年东方神秘的艺术密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和升华,同时也同样负载着现代的人文精神。文者戚戚,墨者离离。水穷云起,下自成蹊。
——尹力
言恭达乃言偃后裔,深厚的学养、人生的历练和诗书画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广博的艺术胸怀。他的书法根植于甲金籀篆并贯穿于真楷隶行,更运之于大草之中。其书艺不管从风格面貌、气息境界还是笔墨功力都可谓戛然不群,耀眼于当代,表现出“清、拙、厚、大”的审美特征。
言恭达先生擅长多种书体,尤其以篆书、隶书和大草功力最深、艺术水平最高。他的篆书不管是甲骨、金文还是小篆,都有自己的面貌和新的突破,将刀刻、石凿、浇铸和书写的美学特性,艺术地融入到自己的翰墨之中,既有远古篆书“事神”的神秘、悠远的深邃境界,又有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完美表达,达到了极难的艺术高度。他的隶书承篆籀之用笔,取汉隶之结体,很好地实现了隶书崇尚“隶欲精而密”的传统审美理想,表现出宽博、宏大、古朴的审美特征,充分表现出隶书的金石之气。他的大草书法艺术最为独特,“以篆写草”将篆籀之笔法运用于大草的创作之中,他绕过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用涩笔、渴墨、涨墨、宿墨,使线条的浓、淡、枯、湿、飞自在长锋羊毫和生宣纸的作用下,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和强力的现代感。表现出气息纯正、高古,格调高雅、飘逸,给人以纵横奇逸、张弛有度、仪态万方、大气充沛、风神外跃、卓荦高迈之审美感受。言恭达先生的书法既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又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既承接着五千年来传统书法艺术的本体精髓又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他的笔墨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既古老又现代,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画境,他以“篆籀”书法的这个“线”,再一次给我们展示出中国写意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 ——衡正安
言恭达早年以篆书名世,他是当代书坛最早进行写意大篆探索的书家。他的写意《散氏盘》笔墨淋漓,以涨墨强化线条张力和金石气表现,同时在结体上又融入强烈的主体意识,在视觉造型中传递出时代审美趣尚。在当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达无疑是取得较高成就并具有开拓性的代表人物。
作为对篆书古法研味的延伸,他在隶书创作领域也取得很高成就。他的隶书以《好大王碑》为基,强化篆书笔意,以闲逸的笔路和江左风尚传递碑版雄强气质,这种隶书审美取向对后来江苏中青年书家隶书创作形成很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篆隶古法构成言恭达书法审美价值的核心,他在对篆隶古法的审美价值追寻中,建立起主体化风格并积淀为其书法创作深层审美心理结构。可以说言恭达对篆隶古法的研创并未停留在法古层次,而是在对篆隶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寻觅和体『吾表现性的审美向度。也正是在对篆隶古法的写意性审美价值追寻中,言恭达最终转向对大草的创作与探索,并以大草建立了起他书法创作审美价值的中心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言恭达始终是一个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及表现性的书家。他认为篆隶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调,所以他的大草在整体上倾向于唐宋传统。他的草书以旭素为基,强化线条的纯粹性及由对篆籀气的崇尚所带来的力量感,同时又引入空间结构意识,化裁黄山谷,强化草书的空间表现。在草书文本形式上,他采用唐宋草书惯常的手卷形式,将时、空结构表现相整合,融化草书大的章法结构和欹侧穿插咬合,体现出强烈的唐宋草书精神。
——姜寿田
言恭达的书有一股清气、淡气。这说的是他书法的“内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实是一种文化内涵在作品中的生发与彰显,意境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觉与冥契。我们溯源其书法的“法意”精神,他是从魏晋、汉三代,到钟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笔法上,他把汉三代深奥高古的笔意,于古法中化解出今意,并能突破窠臼,自成风貌,于虚淡敦厚的点画中阐释出蕴涵大朴大美的大境界。我们在他的“真线”中,常常体会到那洋溢着生命情怀的宇宙之源,这“线”是充满着生气与精气的生命之线。
——石延平
言恭达先生的书法传承了中国草书从汉到晋、特别是到盛唐的卓越文化气度。中国草书体现了文人自身的艺术风格、艺术修养和技艺的修炼,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既传承了魏晋和大唐的高古、雄奇的风格,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豪迈、正大的新的气质与时代精神。恭达书法艺术体现了一种集优秀书法艺术和个体生命感受于一体的审美风范。从恭达的书法、精神特质来看,既有清韵之气,又有厚重之力,呈高雅之风。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书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厚优势形成其纵横可象,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书风。恭达书法艺术上表现出的综合融合力量,雄中见骨,骨中见奇,奇中传神。他的书法追寻以豪放、雄强、奇伟为特色的风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及其创新求变所达到的书法造就的深度与高度。
——张颢瀚
海虞言恭达先生是当代中国书法界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他不仅以精湛的书艺为时所重,更重要的,他是一位具有博大胸怀的文艺工作者和组织者。他对中国文化有精深见解,并长期关注书法艺术的人文生态,关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书法艺术的现代审美转型,以身作则地践行着作为文人书法家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最近,《人民日报》发表言恭达先生的《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一文。该文在对当今书坛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批评的同时,指出:“当代书法界亟须思想的滋润和审美的纯化,中国书坛需要心灵建设。”他再一次呼吁书法的人文自觉,强调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书法文化身份重塑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指出当今书法家要“用艺术的审美,自觉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使书法家肩负以书法文化为载体传播价值与精神的时代担当”。
——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