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9日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文艺晚会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举办。整场晚会主要包括《红军不怕远征难》《雄关漫道真如铁》《革命理想高于天》《梦想照亮新征程》四个篇章,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情景表演、多媒体等舞台手段,歌颂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文艺晚会共90分钟,节目形式有独唱、合唱、舞蹈、情景表演等。总导演为杨笑阳,幕后制作团队汇集了舞美总设计孙天卫、灯光总设计沙晓岚、音频总设计何彪,这个“黄金组合”曾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等,具备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及足够的默契。彩排期间,本刊记者对幕后团队进行了采访,全面了解了《永远的长征》制作过程。
舞美:突出长征特定符号,逼真再现经典场景
晚会开场的浮雕面幕雄壮有力,瑰丽的霞光映照着绵延的群山,红军将士奋力前行的群像栩栩如生,“永远的长征”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刻画了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群像。孙天卫介绍,这一设计是他对已有的红军题材画作进行了重新解构和组合而得来。
考虑到晚会艺术形式以情景表演、合唱为主,《永远的长征》舞台区域分为三部分,舞台前区为表演区,用于情景表演、舞蹈、独唱等;后区为4 m高共20级的推拉式阶梯平台,既满足了大合唱的演出需求,也方便了舞美换景;最后是LED大屏幕,连同舞台左右两侧各两块边幕条屏,总面积约700 m2,用于播放视频画面。舞台两侧,坚实的城墙高高托举起红色五角星,寓意伟大革命指引光辉前程,“1936-2016”字样醒目标记着胜利的纪年。这种“表演区+阶梯平台+大屏幕”的设计形式,增强了舞台的纵深感,构造了丰富多样的舞台空间。
据孙天卫介绍,这台晚会的“舞美符号”主要是雪山、草地和泸定桥,对应着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长征典型场景。两座雪山位于舞台左右两侧,高度10 m,可在3 m范围内升降。雪山的表面材质是水泥布,通过多媒体投影还原雪山。雪山侧面设置有滑梯,采用防滑塑料板,演员从一侧爬上雪山,在另一侧借助滑梯下山,完成爬雪山的情景表演。阶梯平台下安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为了保证演出安全,演出中由人工小心推移。
过草地、沼泽的场景是极具创意并获得一致好评的演出片段。现场采用两块大型纱布及机械提升装置,把平面的纱布挖了洞,方便演员站立其中,并配合以灯光加投影画面,巧妙呈现人被草地吞没的视觉效果,极为震撼,催人泪下。舞美设计在整场晚会的豪迈、雄壮的气氛中,加入了一丝悲壮之情,极具戏剧张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飞夺泸定桥情景中,泸定桥的桥身主体为折叠式金属框架结构,桥上的铁链由泡沫包裹钢筋制成,出场时向外拉伸扩展5 m,并折叠起来通过威亚吊起悬空,真实地再现了泸定桥的场景。
此外,大渡河情景中竹筏子,使用了机械摇臂,通过人工操作来控制提升装置,保证演出安全。
音频系统:打造环绕声效,兼顾声压级和声音品质
《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的声音元素包括飞机轰炸声、枪炮声、狂风暴雨、河流声等,所以在声音设计上需要强化战争场面,现场制作5.1环绕声系统,体现动效,打造电影院般的视听效果。
负责音频系统总设计的何彪及其专业技术团队,对人民大会堂这个演出场地已经非常熟悉了。调音师王海东介绍,这台晚会音频系统的要求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性、稳定性之外,为了真实还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争场面,需要突出特定声效,保证足够的声压级以及声音的高品质。因此,从传输、功放、调音台到所有系统都是双备份,并且所选配设备的品质也是与晚会要求相符。
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家级的演出场馆,场地存在诸多限制,所以5.1环绕声系统的制作可以说是这次的一个难点。主扩声系统采用了L-Acoustics品牌的V-DOSC全频线阵列扬声器,每边14只,吊挂于舞台两侧上方。舞台上空选用6只dV-DOSC扬声器作为中置,主要覆盖观众席,地面中置为4只dV-DOSC。舞台两侧还放置了两组超低频扬声器系统,每边6只L-Acoustics SB28,其上放置3只dV-DOSC做侧补。环绕声由24只Electro-Voice品牌115型号扬声器组成,均匀位于一楼观众席上方的窗纱内,隐藏摆放。
该5.1环绕声系统至少需要8个声音轨道,常用的硬盘机无法实现多轨放音,所以系统选用了2套Pro Tools播放系统,两台同步进行,做到双备份。演员表演的拾音主要采用了SHURE品牌的无线话筒,其中包括最新推出的Axient系列,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频率分集操作,一个话筒有两个频率,一个频率出现故障系统自动切换到另一个频率,更加安全保险。
此外,舞台返听系统仍采用了之前定制的GRF品牌监听扬声器,满足了电视直播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要求;调音台采用DiGiCo SD7、SD10一主一备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注:除音响部分外,图片均由孙天卫提供。)
(编辑 张冠华)
文艺晚会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联合举办。整场晚会主要包括《红军不怕远征难》《雄关漫道真如铁》《革命理想高于天》《梦想照亮新征程》四个篇章,以大型情景史诗的形式,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情景表演、多媒体等舞台手段,歌颂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文艺晚会共90分钟,节目形式有独唱、合唱、舞蹈、情景表演等。总导演为杨笑阳,幕后制作团队汇集了舞美总设计孙天卫、灯光总设计沙晓岚、音频总设计何彪,这个“黄金组合”曾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等,具备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及足够的默契。彩排期间,本刊记者对幕后团队进行了采访,全面了解了《永远的长征》制作过程。
舞美:突出长征特定符号,逼真再现经典场景
晚会开场的浮雕面幕雄壮有力,瑰丽的霞光映照着绵延的群山,红军将士奋力前行的群像栩栩如生,“永远的长征”五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刻画了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群像。孙天卫介绍,这一设计是他对已有的红军题材画作进行了重新解构和组合而得来。
考虑到晚会艺术形式以情景表演、合唱为主,《永远的长征》舞台区域分为三部分,舞台前区为表演区,用于情景表演、舞蹈、独唱等;后区为4 m高共20级的推拉式阶梯平台,既满足了大合唱的演出需求,也方便了舞美换景;最后是LED大屏幕,连同舞台左右两侧各两块边幕条屏,总面积约700 m2,用于播放视频画面。舞台两侧,坚实的城墙高高托举起红色五角星,寓意伟大革命指引光辉前程,“1936-2016”字样醒目标记着胜利的纪年。这种“表演区+阶梯平台+大屏幕”的设计形式,增强了舞台的纵深感,构造了丰富多样的舞台空间。
据孙天卫介绍,这台晚会的“舞美符号”主要是雪山、草地和泸定桥,对应着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长征典型场景。两座雪山位于舞台左右两侧,高度10 m,可在3 m范围内升降。雪山的表面材质是水泥布,通过多媒体投影还原雪山。雪山侧面设置有滑梯,采用防滑塑料板,演员从一侧爬上雪山,在另一侧借助滑梯下山,完成爬雪山的情景表演。阶梯平台下安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为了保证演出安全,演出中由人工小心推移。
过草地、沼泽的场景是极具创意并获得一致好评的演出片段。现场采用两块大型纱布及机械提升装置,把平面的纱布挖了洞,方便演员站立其中,并配合以灯光加投影画面,巧妙呈现人被草地吞没的视觉效果,极为震撼,催人泪下。舞美设计在整场晚会的豪迈、雄壮的气氛中,加入了一丝悲壮之情,极具戏剧张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飞夺泸定桥情景中,泸定桥的桥身主体为折叠式金属框架结构,桥上的铁链由泡沫包裹钢筋制成,出场时向外拉伸扩展5 m,并折叠起来通过威亚吊起悬空,真实地再现了泸定桥的场景。
此外,大渡河情景中竹筏子,使用了机械摇臂,通过人工操作来控制提升装置,保证演出安全。
音频系统:打造环绕声效,兼顾声压级和声音品质
《永远的长征》文艺晚会的声音元素包括飞机轰炸声、枪炮声、狂风暴雨、河流声等,所以在声音设计上需要强化战争场面,现场制作5.1环绕声系统,体现动效,打造电影院般的视听效果。
负责音频系统总设计的何彪及其专业技术团队,对人民大会堂这个演出场地已经非常熟悉了。调音师王海东介绍,这台晚会音频系统的要求除了最基本的安全性、稳定性之外,为了真实还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争场面,需要突出特定声效,保证足够的声压级以及声音的高品质。因此,从传输、功放、调音台到所有系统都是双备份,并且所选配设备的品质也是与晚会要求相符。
人民大会堂作为国家级的演出场馆,场地存在诸多限制,所以5.1环绕声系统的制作可以说是这次的一个难点。主扩声系统采用了L-Acoustics品牌的V-DOSC全频线阵列扬声器,每边14只,吊挂于舞台两侧上方。舞台上空选用6只dV-DOSC扬声器作为中置,主要覆盖观众席,地面中置为4只dV-DOSC。舞台两侧还放置了两组超低频扬声器系统,每边6只L-Acoustics SB28,其上放置3只dV-DOSC做侧补。环绕声由24只Electro-Voice品牌115型号扬声器组成,均匀位于一楼观众席上方的窗纱内,隐藏摆放。
该5.1环绕声系统至少需要8个声音轨道,常用的硬盘机无法实现多轨放音,所以系统选用了2套Pro Tools播放系统,两台同步进行,做到双备份。演员表演的拾音主要采用了SHURE品牌的无线话筒,其中包括最新推出的Axient系列,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频率分集操作,一个话筒有两个频率,一个频率出现故障系统自动切换到另一个频率,更加安全保险。
此外,舞台返听系统仍采用了之前定制的GRF品牌监听扬声器,满足了电视直播对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要求;调音台采用DiGiCo SD7、SD10一主一备的方式,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注:除音响部分外,图片均由孙天卫提供。)
(编辑 张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