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居社会底层,从事宿舍保洁员、食堂员工,这样一位老人去世,想必不会引起太多注意。但就是这样一位90岁老人,2017年11月24日溘然长逝后,引发了香港各界怀念追思。不少校友和学生也纷纷向这位名闻港大的“三嫂”致以悼念和谢意,赞扬她为港大留下了光辉传承。
三嫂本名袁苏妹,没上过一天学的她,除了自己的名字,目不识丁。1957年,29岁的三嫂随丈夫进入港大,从服务员、厨师助理、厨师再到宿舍保洁员,最后成为大学饭堂宿舍的灵魂人物。
从29岁到73岁,整整44年,三嫂的确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十年如一日,做饭、打扫卫生……被学生们念念不忘的,是有人头晕时,她会主动煲药送粥;有人心情不好,三嫂会拿着一杯饮料过来劝慰;有学生在图书馆学到凌晨,错过了晚饭,三嫂会一直等,给他们做宵夜。三嫂做的马豆糕、马拉糕、老火汤、炒河粉,撑起一届届学子苦读的夜晚。“三嫂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这是港大几十届学生共同的心声。
一位40多岁的港大毕业生,至今仍像个孩子般夸耀三嫂的手艺:“你知道吗?三嫂做的大西米红豆沙里,西米直径足有1厘米,好大一颗!”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将这些“大西米”煮软,三嫂要在灶台前站上两个多小时。为了让红豆沙达到完美,她只在其中放新鲜的椰汁。蒸马豆糕时,为了让它“有嚼劲”,她必须用慢火煲1小时,并且要不停地用汤勺搅拌。
后来,因为心脏问题三嫂装了起搏器,再也无法继续在厨房工作,从此转做清洁工。
遇上学生们在饭堂开派对,每每狂欢到凌晨两三点,早就过了三嫂的下班时间,但她还是会耐心等到派对结束,再独自进去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渍。那个在凌晨饭堂里独自拖地的駝背老人,直到今日,许多学生不想忘记,也“不敢忘记”。
已经毕业二十余年的律师陈向荣则想起,期末考试前夕高烧不退,三嫂用几个小时煎了一碗凉茶给他,“茶到病除”。“我当他们个个都是我的孩子,有什么头晕生病当然要好好照顾。”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有一天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
尽管竭尽全力工作,三嫂一家生活仍十分拮据。她舍不得花钱坐巴士,有时竟会提着40只鸡从街市一路走回山上的大学。
这位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被写进宿舍之歌里:“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她更想不到,2009年,她会成为香港大学的名誉院士。这是自1995年港大颁授名誉院士以来,首次将名誉院士颁给基层员工,也使得三嫂成为首位平民院士,这在当时的香港和内地引起极大的轰动。
上台领奖时,她穿着学生们资助定制的紫红长衫,颤颤巍巍地接过证书。港大在颁奖词中称赞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是港大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大学之宝。”
三嫂本人也很惊讶:“我只是普普通通在大学煮饭的人,一辈子没什么学历也没做什么贡献,难为那么多学生还记得我。我知道这个奖是发给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现在发给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
这一天同她一起领奖的,是汇丰银行行政总裁、香港富豪李兆基长子、香港资深大律师郭庆伟。
获奖后,人们把这个老奶奶称为港大传奇,但她更喜欢“三嫂”这一称呼。
热议锐评: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喧哗的氛围下,三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44年默默奉献的精神太难得。自然,也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港大的气度,做出如此举动,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视为“杰出人士”。或许在颁奖者眼中,这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命绽放的方式。这也应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既有拔尖、高素质的精英教育,也不缺乏对平凡人生的承认和敬重。
素材运用:传奇;大学的气度;平凡之美:尊重;爱的奉献……
三嫂本名袁苏妹,没上过一天学的她,除了自己的名字,目不识丁。1957年,29岁的三嫂随丈夫进入港大,从服务员、厨师助理、厨师再到宿舍保洁员,最后成为大学饭堂宿舍的灵魂人物。
从29岁到73岁,整整44年,三嫂的确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她十年如一日,做饭、打扫卫生……被学生们念念不忘的,是有人头晕时,她会主动煲药送粥;有人心情不好,三嫂会拿着一杯饮料过来劝慰;有学生在图书馆学到凌晨,错过了晚饭,三嫂会一直等,给他们做宵夜。三嫂做的马豆糕、马拉糕、老火汤、炒河粉,撑起一届届学子苦读的夜晚。“三嫂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这是港大几十届学生共同的心声。
一位40多岁的港大毕业生,至今仍像个孩子般夸耀三嫂的手艺:“你知道吗?三嫂做的大西米红豆沙里,西米直径足有1厘米,好大一颗!”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将这些“大西米”煮软,三嫂要在灶台前站上两个多小时。为了让红豆沙达到完美,她只在其中放新鲜的椰汁。蒸马豆糕时,为了让它“有嚼劲”,她必须用慢火煲1小时,并且要不停地用汤勺搅拌。
后来,因为心脏问题三嫂装了起搏器,再也无法继续在厨房工作,从此转做清洁工。
遇上学生们在饭堂开派对,每每狂欢到凌晨两三点,早就过了三嫂的下班时间,但她还是会耐心等到派对结束,再独自进去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渍。那个在凌晨饭堂里独自拖地的駝背老人,直到今日,许多学生不想忘记,也“不敢忘记”。
已经毕业二十余年的律师陈向荣则想起,期末考试前夕高烧不退,三嫂用几个小时煎了一碗凉茶给他,“茶到病除”。“我当他们个个都是我的孩子,有什么头晕生病当然要好好照顾。”她最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症,有一天叫不出“孩子”们的名字。
尽管竭尽全力工作,三嫂一家生活仍十分拮据。她舍不得花钱坐巴士,有时竟会提着40只鸡从街市一路走回山上的大学。
这位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被写进宿舍之歌里:“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她更想不到,2009年,她会成为香港大学的名誉院士。这是自1995年港大颁授名誉院士以来,首次将名誉院士颁给基层员工,也使得三嫂成为首位平民院士,这在当时的香港和内地引起极大的轰动。
上台领奖时,她穿着学生们资助定制的紫红长衫,颤颤巍巍地接过证书。港大在颁奖词中称赞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学生的生命,是港大的灵魂,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大学之宝。”
三嫂本人也很惊讶:“我只是普普通通在大学煮饭的人,一辈子没什么学历也没做什么贡献,难为那么多学生还记得我。我知道这个奖是发给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现在发给我,真的很感动很开心。”
这一天同她一起领奖的,是汇丰银行行政总裁、香港富豪李兆基长子、香港资深大律师郭庆伟。
获奖后,人们把这个老奶奶称为港大传奇,但她更喜欢“三嫂”这一称呼。
热议锐评:在当今社会,急功近利、浮躁喧哗的氛围下,三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44年默默奉献的精神太难得。自然,也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港大的气度,做出如此举动,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视为“杰出人士”。或许在颁奖者眼中,这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命绽放的方式。这也应是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既有拔尖、高素质的精英教育,也不缺乏对平凡人生的承认和敬重。
素材运用:传奇;大学的气度;平凡之美:尊重;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