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纪录剧《敦煌:生而传奇》借鉴剧情片式的影像编码策略,通过对历史场景的再现,对历史事件的戏剧化讲述,对人物形象、语言、动作的大胆描绘,丰富了纪录影像的表现方式和叙事语汇,刷新了大众传播视野下的敦煌历史.文章以《敦煌:生而传奇》为例,从剧情化、沉浸感、真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历史题材纪录剧的影像表达特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剧《敦煌:生而传奇》借鉴剧情片式的影像编码策略,通过对历史场景的再现,对历史事件的戏剧化讲述,对人物形象、语言、动作的大胆描绘,丰富了纪录影像的表现方式和叙事语汇,刷新了大众传播视野下的敦煌历史.文章以《敦煌:生而传奇》为例,从剧情化、沉浸感、真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历史题材纪录剧的影像表达特征.
其他文献
2019年上映的美国黑色喜剧《致命女人》沿袭了美剧“创意好、品质优秀”的特点,开播后又一次引发了我国的追剧热潮,获得了无数好评.文章运用格雷马斯的叙事学理论解读《致命女人》中贝丝·安部分,采用“行动元模式”和“符号学矩阵”理论,探讨该片段的叙事结构,尝试总结该片叙事的成功因素.
政务类短视频是信息时代下治理社会的新需求,也是政务信息公开化、政务工作亲民化、政务宣传新颖化的全新途径.当前,政务类短视频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社交互动性差、人才缺口严重以及视频代运营等现象.文章通过介绍政务短视频的具体发展情况,分析政务短视频的积极作用,为政务短视频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由辛爽执导、秦昊、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等主演的悬疑网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紫金陈的推理小说《坏小孩》,讲述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的过程中,无意拍下一次谋杀而展开的悬疑故事.该剧在保留原有犯罪题材创作的基础上,结合了受众审美特点和社会伦理道德,刷新了国产剧的热度.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这部仅有12集的网络悬疑剧深受欢迎背后的原因所在,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思考,希望对国产网络悬疑剧有启发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每逢周年纪念日,我国党媒都要进行重点报道.文章从媒介记忆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典型新闻网站人民网2019年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型全媒体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得出,2019年人民网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媒介记忆建构形式丰富,建构内容层次分明.人民网通过大型全媒体报道,建构起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的记忆.文章对人民网此次的大型全媒体报道进行研究,并对此类的新媒体平台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媒介记忆建构提出未来的发展策略.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以描绘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构建巧妙的戏剧冲突,展现人与人、人与内心和人与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碰撞,以实现叙事效果和审美价值.文章以电视剧《山海情》为分析对象,探究如何通过冲突矛盾的构建,以达到塑造人物典型、推动情节发展的目的,并实现精神传达和价值引领.
万玛才旦的作品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激发观众情感共鸣.比起光怪陆离的商业大片,万玛才旦的作品完全可以称之为低碳艺术作品.文章通过万玛才旦独特的镜头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来探究万玛才旦的低碳美学镜头下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和现世价值是如何引发观众认同,同时论证万玛才旦低碳美学的合理性.
新闻立台是中央以及各省、市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理念,不管潮流如何变化媒体的这一坚持不能改变.只有坚持新闻立台办好新闻节目,才能不断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作为最能体现电视传播特点和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其及时性和快速性要求主持人在应对突发情况时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文章从电视新闻主持工作出发,探讨主持人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短视频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影视剧、综艺等具有一定时长的产品开始短视频化,主要表现在速食电影、速食电视剧、速食综艺等二次剪辑类短视频的出现.文章以速食电影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参与式文化的视角,通过编码、解码理论探究速食电影的传播特征,发现不同角色在速食电影传播中的作用机制,总结速食电影带来的影响,寻求相应改善策略.
《向往的生活》通过叙事空间和叙事符号来展开对乡村的想象,节目将观众的浪漫田居想象融入空间的重组过程,在全国各地开始各类田园生活范式的演绎,并在空间媒介化过程中再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节目对农村生活的符号式刻画,以其特有的亲民性、内隐性、潜在性弥补了人们在城市文化认同中的功能缺憾,实现了个人对故乡集体记忆和共同体意义的追寻.然而,《向往的生活》所建构的并不是真实的乡村场景,而是艺术加工和商业化包装把关后的媒介产品.
中国纪录片的美学形态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发生巨大变化.在融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创作美学呈现多元化发展.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时代背景下,湖南金鹰纪实卫视摄制的文献纪录片《国歌》在2019年国庆期间播出,引起观众剧烈反响.该片的成功之处是在纪录片的美学多元化之下产生的,文章回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纪录片美学特征变迁,以文献纪录片《国歌》的美学特征为例,阐述融媒体时代纪录片的美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