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受伤的喜悦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一部著名的浪漫喜剧《小迷糊天翻地覆》,剧中女主角遭遇意外,在一次游艇事故中大脑受伤,经抢救后性命无忧,但是她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之前她被人宠溺,为人自私,功利心强,伤好后她虽然丧失了部分记忆,但却变得乐观积极,会体贴关怀别人,也不再物质、功利化了。
  意外受伤,没想到竟然性情大变,几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这种电影故事不纯粹是虚构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脑损伤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从历史记载来看,脑损伤引起一个人性情改变,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医学史上,美国有位70岁的脑损伤女性病人,因脑部肿瘤而动手术,切除后她大脑前额页两侧均留下了伤痕。据她丈夫反映,与她相识生活在一起58年了,她待人一直很严厉,脾气暴躁易怒,但令人惊奇的是,手术后她变得比以前更快乐、更外向、更健谈,也更易与人相处了。
  还有一位30岁男性,患有脑动脉瘤做手术切除后,他也是性情改变。之前他做事总是笨手笨脚,而且脾气暴躁,容易生气,手术后变得更随和,更易与人相处,而且开始爱笑,还爱跟别人开玩笑。
  大量的医学研究证明,这种改变确实存在,至少对于少数脑损伤患者来说,性情变得更好,这是由于特定大脑区域的破坏有时会产生积极影响。其他类似研究也发现,对情绪调节很重要的区域受损后,一个人就不太容易得抑郁症。
  当然,性情改变也有令人不乐观的方面,而且在医学记载上,人们对这方面的關注似乎更多。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9世纪美国铁路工人盖奇。铁路施工时发生了意外爆炸,盖奇不幸被一根铁棍砸中,而且铁棍击穿了头颅。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但是原来严谨、谦虚、勤奋的盖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性格冲动、攻击性强的盖奇。不过,后来他克服这些问题,当马车夫开始了新生活。
  勿因意外而沮丧
  美国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除了都曾遭受过脑损伤这一点相同之外,这些病患的性别、年龄、教育背景、智商全都不一样,性格改变也不一样。
  进一步扫描大脑,还发现性情改善的人,往往是由于大脑最前部区域受到了伤害。这部分属双侧额极区,与从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关。此外还发现与神经回路有关。有时过度活跃的神经回路会导致精神问题,如抑郁症,已有证据表明,它是脑前额叶与其他涉及认知与情感的神经区域之间发生过度联结而造成的。因此脑损伤可能削弱了这种过度活跃的神经回路,间接地治好了不良心理问题。
  另外,还可能与神经刺激有关。外向的人、性情好的人,对神经刺激较不敏感,并且在控制消极情绪的大脑区域上,有更活跃的神经活动。因此推测,脑损伤可能会降低对外界刺激的神经敏感度,有利于控制消极情绪。
  当然,这不是鼓励人们故意让大脑受伤来改善性情。实际上,脑损伤(包括轻度脑震荡)是很严重的病,都要严肃对待。但至少说明一点,如果偶遇不测,脑袋受伤,不要过于担心。因为世界太奇妙了,在最严重的身体外伤上,竟然隐藏着可能因祸得福的转机。
其他文献
科学家们对石墨烯这一物质的出现感到极其兴奋,认为它具有巨大的工业潜力,甚至预言它会颠覆由硅主导的芯片时代,在未来掀起一场技术革命。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你是不是很想知道石墨烯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未来神奇材料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
期刊
若是有人问你,人类的起源地在哪?你也许会脱口而出:“非洲。”的确,对于人类共同的祖先起源于非洲这一点被广为接受,在学术界也没有什么太大争议。但是,人类起源地究竟在非洲的哪里呢?东非,还是南非?这才是考古学界争议的焦点。  曾经,考古学家认为东非是人类真正的起源之地,在东非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属和人属的祖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露西”,她曾被视为“人类最早的祖先”。后
期刊
提起蜜蜂,我们就会想到那个在万花丛中勤劳的小身影。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约75%的农作物,包括苹果、胡萝卜、咖啡豆和坚果等在内,都需要授粉。有的植物比较“自强”,同株植物上雄蕊和雌蕊挨得比较近,所以可以完成自花授粉。而更多的植物则采用的是异花授粉的模式,因为这会增加遗传的多样性,提高作物的数量和质量,比自花授粉更具优势。  不过,异花授粉则主要依靠蜜蜂或其他昆虫的帮助才能完成。  然而
期刊
提到考古,可能大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一群专家围绕在一堆骨头周围,通过简单拼凑、粗略测量,给我们提供关于遥远祖先的第一印象。但这只是表面的研究,即使是采用高分辨率的儀器对这些骨头进行扫描,研究人员也只能根据他们能看到的结构和形状来进行研究。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掌握了对古DNA的提取和测序之法,以惊人速度推动着考古发现的进展。数万年前乃至数十万年前的基因组可以被读取,这项成果曾帮我们证实了人类家谱
期刊
对于现在的科技来说,造一条机器鱼并不是件难事。但是机器的模仿和伪装能力又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动物是否会对这类机器产生反应?  怎样培养一条“卧底”鱼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选择斑马鱼作为机器鱼的模仿对象。斑马鱼虽然很小,但生命力非常顽强,它们身体上明亮的侧线部位的细胞对水流有很强的感知能力,游动时常常会突然快速切换方向。研究人员想通过机器斑马鱼来影响斑马鱼的种群活动。  研究小组首先确定
期刊
吉罗拉莫·卡尔达诺(1501年~1576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数学、物理、医学方面都做出了重大成就,当时与达·芬奇齐名,但他的一些不为世俗接受的习惯,使他的名气在后世远远比不上达·芬奇。  热爱赌博的医学博士  1526年9月8日,威尼斯迎来了肃穆庄重的圣母圣诞节(基督教节日,纪念圣母马利亚的诞生)。黄昏来临,当地人遵照习俗,纷纷开始向玛利亚做祷告。  在威尼斯一位议员的客厅
期刊
买一盏能发出淡黄色灯光的床头灯,挂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种一盆带着点点绿意的多肉植物……人们总会用各种小东西装点自己的居所。  但出乎意料的是,装饰自己的家却并非人类的专利,鸟类也会装饰自己的巢穴。  比如园丁鸟,雄鸟会精心制作一个巢穴,再找来一些彩色毛线、玻璃、金属丝、纸片、布料、羽毛、花朵等来装饰这个新建成的巢穴。竣工后,带着雌鸟来参观一番,还会衔着装饰品翩翩起舞,以才艺表演讨取雌鸟的欢心
期刊
提到蚂蚁,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一种弱小的能够轻易被我们捏死的生物。但是当它们成群结队的时候,其爆发的力量往往不容小觑。  前不久,美国休斯顿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洪水。这时候,网络社交媒体上一张关于火蚁的照片火了起来,上面无数的火蚁密密麻麻地团在一起,像一片木筏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无独有偶,在2015年的一次大洪水中,火蚁筏也被发现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西北部。2017年6月下旬,在
期刊
让我们穿越回500万年前,那时人类祖先刚与黑猩猩告别。在非洲某地。一天,大风把地面的尘埃扬到了高空,然后将其吹到南极。这些尘埃满载着来自非洲的数以千计的微生物。当南极降雪时,尘埃随着雪花落回到地面,并永久地冻在了冰里,微生物也被“时间胶囊”封存了起来。  直到热衷探索的人类到来,它们才重见天日。人类提取出一块冰芯,将其融化,并在实验室培养。几个月后,惊人的事情发生了:古代的微生物开始生长起来。  
期刊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轮椅上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76岁。  霍金的一生极富传奇性。他以一副病躯,执着于思考宇宙、黑洞、时空等深奥的主题。一般人以这样的身体条件,大概能对科学泛泛地有所了解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霍金对宇宙的研究,可以说代表了当前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高峰,所以他本人,早已成为人类强大的精神可以战胜脆弱的肉体的一个象征。在这篇文章里,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他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他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