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推开,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很多人感到困惑:第一:教材的内容多,但课时少;第二:每单元后都安排综合探究,实际操作较为困难;第三:新教材的难度究竟应把握到什么程度?第四:课堂教学中,生本思想究竟如何落实,等等。今年暑假,笔者参加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培训,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同時又在高一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探索,感受颇深。
教师要想尽快适应新课程,使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理解生活、参与生活的能力,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知识面拓宽,课堂上更有主见、更为积极地表现自己。这与教材编写“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成人倾向”的要求相吻合。那么,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听任学生自学呢?肯定不是。课堂教学的整合,如:学生究竟需要获取哪些信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获取来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对材料进行选择、分析与综合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不去引导,只是让学生将收集的所有信息都纳入课堂的话,那就会喧宾夺主、牵强附会,达不到预计的目标。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确实需要教师去讲解的,必须要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讲授。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对每节课的教学,教师都会预先设计好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的语言,这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一个清晰而理性的安排。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可以有效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潜心钻研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然而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性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动态的:在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和顿悟,在合作中达成的共识,师生交流时迸射出的思想火花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因此,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死板的照着预设的教案上,教师要与学生充分互动,并创设生生合作的情境,激活、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努力倾听学生、发现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调整教学,进行弹性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问题、困惑、情感等都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和参与者。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而往往忽视了教学反思。其实,教学反思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同时又是提升教学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的主要举措。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备课时问问自己:这样设计合理、可行吗?有哪些环节还需要改进的呢?课后问问自己:这节课什么地方我上得最精彩?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时我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课堂上学生发表了哪些独到的见解?理论学习时问问自己:我的理论素养有哪些收获和提高?听课后问问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我有哪些收获?如果让我来上,我会怎么上?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等等。
通过教学反思能提高自身的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尽管主要知识点没有减少多少,但难度要求下降了,很多知识点虽然新教材中涉及了,如商品的含义、两个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对外开放等知识,但并未作进一步展开。而我们高一年级的政治教师,有很多都是老教师,甚至是带了多年高三的老师,如果教学中仍把以前讲授商品的含义、两个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对外开放等知识的内容一股脑的全传授出来,时间显然是不充裕的,也是不允许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不能讲得过难、过深、过多,要认真钻研新教材,领悟新课标,搞清楚新教材对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排除旧教材对新教材的“定势”干扰。
五、处理好“教本”与“学本”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第四点强调:“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此,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也有别于旧教材:“用富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生活情境,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
教师要想尽快适应新课程,使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理解生活、参与生活的能力,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知识面拓宽,课堂上更有主见、更为积极地表现自己。这与教材编写“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克服说教式成人倾向”的要求相吻合。那么,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听任学生自学呢?肯定不是。课堂教学的整合,如:学生究竟需要获取哪些信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获取来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将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对材料进行选择、分析与综合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或不去引导,只是让学生将收集的所有信息都纳入课堂的话,那就会喧宾夺主、牵强附会,达不到预计的目标。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确实需要教师去讲解的,必须要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讲授。
二、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对每节课的教学,教师都会预先设计好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的语言,这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一个清晰而理性的安排。科学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科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可以有效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潜心钻研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然而教学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性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是动态的:在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和顿悟,在合作中达成的共识,师生交流时迸射出的思想火花等,都是动态生成的资源。因此,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不能死板的照着预设的教案上,教师要与学生充分互动,并创设生生合作的情境,激活、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努力倾听学生、发现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调整教学,进行弹性教学,让学生瞬时出现的智慧、问题、困惑、情感等都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和参与者。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而往往忽视了教学反思。其实,教学反思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同时又是提升教学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的主要举措。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备课时问问自己:这样设计合理、可行吗?有哪些环节还需要改进的呢?课后问问自己:这节课什么地方我上得最精彩?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出现问题时我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课堂上学生发表了哪些独到的见解?理论学习时问问自己:我的理论素养有哪些收获和提高?听课后问问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我有哪些收获?如果让我来上,我会怎么上?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等等。
通过教学反思能提高自身的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不断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尽管主要知识点没有减少多少,但难度要求下降了,很多知识点虽然新教材中涉及了,如商品的含义、两个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对外开放等知识,但并未作进一步展开。而我们高一年级的政治教师,有很多都是老教师,甚至是带了多年高三的老师,如果教学中仍把以前讲授商品的含义、两个基本属性、价值规律、对外开放等知识的内容一股脑的全传授出来,时间显然是不充裕的,也是不允许的,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新旧教材的关系,不能讲得过难、过深、过多,要认真钻研新教材,领悟新课标,搞清楚新教材对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排除旧教材对新教材的“定势”干扰。
五、处理好“教本”与“学本”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第四点强调:“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此,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也有别于旧教材:“用富有意义的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生活情境,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