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鹤壁市淇滨区福源小学 河南 鹤壁 458000)
这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程改革成果骄人,我市教育局提出的“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四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呈现出简单的、扎实的、轻松的常态化教学,倡导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而“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老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听和说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课文中的插图往往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由图入手,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说”的训练。如阅读课《家》,指导学生观图并借图作“说”的训练。
师:你们知道课文中的插图分别对应那一小节诗歌吗?
生1:知道!……。
师:你从插图中观察到了什么?
生2:维吾尔族的小姑娘满头小辫子,头上还戴着一顶小帽子。
师:这是根据衣着打扮介绍少数民族小朋友,好。
生3:蒙古族住的房子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们住蒙古包。
生4:维吾尔族的房子上面有一个一个的洞洞。
师:你们观察到他们的房子很特别。
生5:每个少数民族小朋友的衣服都不一样。维吾尔族小姑娘上边穿小马甲,下面是长裙子。蒙古族小朋友穿着袍子。傣族小姑娘裙子瘦瘦的。
师:你不仅认真观察了,而且还做了比较。
2. 利用关联词训练“说” 写人的文章常常在开头进行有关人物的介绍,教师就可以在此处进行人物介绍的练“说”。如我在教语文S版第四册《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概括说明了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句序变说,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教师的评析,使学生掌握人物介绍的正确方法。
师:请用“因为……所以……”来回答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生1:因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所以说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生2:因为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所以说那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在说话写话中,我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关联词,但要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准确。
3. 利用重点句训练“说” 有时我们可以把课文的中心句、重点句,作为练“说”的素材。如《小马过河》中妈妈对小马说的一句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极富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咀嚼品味,搞清含义后,再指导学生开拓思路,进行句式练“说”。
生1:孩子,不要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试试,才行。
生2:孩子,只相信别人的话,自己不动脑想一想,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生3:孩子,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生4:孩子,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动脑筋,动手去做,才能把事情办好。
这是概括能力的训练,练“说”不同的话,既培养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了概括中心的目的。这比教师单纯地用一种句式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
4. 利用课文的空白训练“说” 小学语文课本的语言非常精炼,往往短短的话语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精妙之处创设情景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有话要讲,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例如,语文S版第四册《雨后》一课,文中第一节总体描述了雨后广场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广场上赤脚踩水的快乐,然后留下空白,重点描述兄妹俩雨后的戏耍。教师可以抓住此空白处,创设情景:雨后,树绿了,草青了,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玩得多快乐呢?引导学生说话,学生的生活体验又一次被激活,纷纷张开想像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曾经体验过或想像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5. 利用课文结尾的余音训练“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给读者一种言尽意未完的感觉,总觉这篇课文后面还隐含着些什么内容。教学时要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给这篇课文进行续“说”。如语文S版第四册《假如》中课文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省略号让学生的思考意犹未尽。我们在升华了主题后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你有什么心愿?”学生踊跃发言,并且都写出了优美的小诗。
6. 利用学习总结训练“说”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让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说说“我学到了什么”,语文教学更须如此,因为语文课着重主观感受,难以量化、公式化,而每篇文章所包涵的知識很丰富,能力因素也多,小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所以,教者不但要科学分析,精心传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增强他们醒悟的意识。
如我在教《我是最弱小的吗》时,分析完课文,便利用“你学到了什么”的方式设计了一次“说”的训练。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是最弱小的吗》这篇课文,那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也没有最弱小的动物、植物,我们应该去帮助别人。
生2:我学到了男子汉应该保护妈妈。
生3: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让别人总是照顾自己,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
让学生经常说说“学到了什么”,这既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总结归纳方法,又是一种较好的说话训练方式。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说”的素材,紧紧抓住“说”的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这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语文课程改革成果骄人,我市教育局提出的“三勤四环节”教学法四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呈现出简单的、扎实的、轻松的常态化教学,倡导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能够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而“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化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老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听和说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课文中的插图往往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由图入手,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说”的训练。如阅读课《家》,指导学生观图并借图作“说”的训练。
师:你们知道课文中的插图分别对应那一小节诗歌吗?
生1:知道!……。
师:你从插图中观察到了什么?
生2:维吾尔族的小姑娘满头小辫子,头上还戴着一顶小帽子。
师:这是根据衣着打扮介绍少数民族小朋友,好。
生3:蒙古族住的房子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们住蒙古包。
生4:维吾尔族的房子上面有一个一个的洞洞。
师:你们观察到他们的房子很特别。
生5:每个少数民族小朋友的衣服都不一样。维吾尔族小姑娘上边穿小马甲,下面是长裙子。蒙古族小朋友穿着袍子。傣族小姑娘裙子瘦瘦的。
师:你不仅认真观察了,而且还做了比较。
2. 利用关联词训练“说” 写人的文章常常在开头进行有关人物的介绍,教师就可以在此处进行人物介绍的练“说”。如我在教语文S版第四册《可爱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课文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概括说明了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句序变说,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教师的评析,使学生掌握人物介绍的正确方法。
师:请用“因为……所以……”来回答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生1:因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所以说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
生2:因为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所以说那里是个可爱的地方。
师:在说话写话中,我们可以运用学过的关联词,但要注意表达的意思要准确。
3. 利用重点句训练“说” 有时我们可以把课文的中心句、重点句,作为练“说”的素材。如《小马过河》中妈妈对小马说的一句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极富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咀嚼品味,搞清含义后,再指导学生开拓思路,进行句式练“说”。
生1:孩子,不要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试试,才行。
生2:孩子,只相信别人的话,自己不动脑想一想,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生3:孩子,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生4:孩子,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动脑筋,动手去做,才能把事情办好。
这是概括能力的训练,练“说”不同的话,既培养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达到了概括中心的目的。这比教师单纯地用一种句式灌输给学生要好得多。
4. 利用课文的空白训练“说” 小学语文课本的语言非常精炼,往往短短的话语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教材中的这些精妙之处创设情景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有话要讲,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例如,语文S版第四册《雨后》一课,文中第一节总体描述了雨后广场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广场上赤脚踩水的快乐,然后留下空白,重点描述兄妹俩雨后的戏耍。教师可以抓住此空白处,创设情景:雨后,树绿了,草青了,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玩得多快乐呢?引导学生说话,学生的生活体验又一次被激活,纷纷张开想像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曾经体验过或想像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
5. 利用课文结尾的余音训练“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给读者一种言尽意未完的感觉,总觉这篇课文后面还隐含着些什么内容。教学时要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给这篇课文进行续“说”。如语文S版第四册《假如》中课文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省略号让学生的思考意犹未尽。我们在升华了主题后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你有什么心愿?”学生踊跃发言,并且都写出了优美的小诗。
6. 利用学习总结训练“说”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让学生对学习进行总结,说说“我学到了什么”,语文教学更须如此,因为语文课着重主观感受,难以量化、公式化,而每篇文章所包涵的知識很丰富,能力因素也多,小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所以,教者不但要科学分析,精心传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增强他们醒悟的意识。
如我在教《我是最弱小的吗》时,分析完课文,便利用“你学到了什么”的方式设计了一次“说”的训练。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我是最弱小的吗》这篇课文,那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最弱小的人,也没有最弱小的动物、植物,我们应该去帮助别人。
生2:我学到了男子汉应该保护妈妈。
生3: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让别人总是照顾自己,我们也应该去帮助别人。
让学生经常说说“学到了什么”,这既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总结归纳方法,又是一种较好的说话训练方式。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教材中“说”的素材,紧紧抓住“说”的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