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倡导的是以德树人,要求一线教师全面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既能通过课堂所学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通过教师指导、课程所学来探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就要积极渗透思想教育,利用本学科的育人优势来优化小学生的精神品质。本文将从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根据学生行为渗透思想教育、发挥教师的正面思想引导作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渗透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都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层面,小学生只需跟随教学安排去背诵、识记语文基础知识,努力考取优秀成绩即可。这是因为人们普遍将考试评价作为分析语文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但是这一评价方式却难以反映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导致小学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对此,素质教育提出了整合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改革要求,且将德育作为各学科的共同教学任务。由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在本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教育,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沟通能力、专业形象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思想认识。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
现阶段,为了全面优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所选录的课文基本都兼具文学、语言与人文美,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且,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也都反映着作者的人生信念与思想情感,本身便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所以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基本的课程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优化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就如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了小鹿的行为,使其积极思考小鹿为何看不到玫瑰花却依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有一部分小学生认为,小鹿的行为是无私的,因为其他动物看到玫瑰花十分开心,所以弥补了小鹿无法亲眼看到玫瑰花盛开场景的遗憾。有的小学生则指出,如果他们是小鹿,辛苦付出却沒有看到成果会感到失望与缺憾。对此,笔者告诉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如果自己的付出与牺牲可以造福于他人,那么这种成就感本身就超过了自己独享果实所带来的满足感。然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鼓励本班学生积极担任志愿者,自愿在学校内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整理与维护公共物品等,在活动中其亲身体会主动付出的美好感受。
二、根据学生行为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生单纯、喜怒易形于色,每个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都反映着他们的思想意识。那么,针对这一生成性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客观分析,认真总结小学生的不良意识与行为习惯,积极介入教师干预,明确辨析是非对错,借此优化小学生的思想感官,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效率,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
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笔者鼓励本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了本文的篇章结构与遣词造句特点,希望小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彼此互助。但是,有一个小组的合作程度很低,全员几乎很少展开平等讨论,而是由组内的尖子生自主划分段落、复述文意、品析句子,将结论告知于其他成员的形式完成了小组探究,忽视了生生交流。对此,笔者认真倾听了这个小组的想法,发现尖子生担心其他组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存在轻视组员的不良思想。对此,笔者告诉学生人人平等,小组合作的意义便是生生互助与和谐沟通,而且其他同学也必然具备需要自己学习的优势与特长,希望学生可以尊重、相信自己的同伴,切忌自傲、自满。
三、发挥教师的正面思想引导作用
客观来讲,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生的交往与相处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语文教师在专业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经常阅读一些文学经典著作,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丰富。这一教师优势可以更好地优化小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从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道德素质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正面带动作用,尽可能为小学生呈现一个高尚、专业的教师形象,确保自己可以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与小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探究语文新知时,笔者从来不会打断同学发言,而是会耐心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温和的语态鼓励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这种做法就给小学生带来了自信与勇气,使其敢于发言、敢于表达。另外,当小学生产生焦躁、紧张、烦闷等不良学习心理时,笔者也会凭借自己的沟通能力安抚学生,缓和学生的不良心理,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端正学习态度,使其重新充满斗志。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为了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不断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本课程的思想教育优势,使得隐性的德育资源可以作用到小学生身上,然后再通过学生、教师这两个主体资源保障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7.
[2]王臣.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2-1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教育、渗透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都停留在理论知识教学层面,小学生只需跟随教学安排去背诵、识记语文基础知识,努力考取优秀成绩即可。这是因为人们普遍将考试评价作为分析语文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但是这一评价方式却难以反映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导致小学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对此,素质教育提出了整合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改革要求,且将德育作为各学科的共同教学任务。由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在本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思想教育,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沟通能力、专业形象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思想认识。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
现阶段,为了全面优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所选录的课文基本都兼具文学、语言与人文美,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而且,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也都反映着作者的人生信念与思想情感,本身便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所以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基本的课程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语文教材的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优化小学生的思想品质。
就如在《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了小鹿的行为,使其积极思考小鹿为何看不到玫瑰花却依然觉得自己的付出是非常值得的。有一部分小学生认为,小鹿的行为是无私的,因为其他动物看到玫瑰花十分开心,所以弥补了小鹿无法亲眼看到玫瑰花盛开场景的遗憾。有的小学生则指出,如果他们是小鹿,辛苦付出却沒有看到成果会感到失望与缺憾。对此,笔者告诉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如果自己的付出与牺牲可以造福于他人,那么这种成就感本身就超过了自己独享果实所带来的满足感。然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鼓励本班学生积极担任志愿者,自愿在学校内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整理与维护公共物品等,在活动中其亲身体会主动付出的美好感受。
二、根据学生行为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生单纯、喜怒易形于色,每个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都反映着他们的思想意识。那么,针对这一生成性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客观分析,认真总结小学生的不良意识与行为习惯,积极介入教师干预,明确辨析是非对错,借此优化小学生的思想感官,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效率,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
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笔者鼓励本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了本文的篇章结构与遣词造句特点,希望小学生可以相互合作、彼此互助。但是,有一个小组的合作程度很低,全员几乎很少展开平等讨论,而是由组内的尖子生自主划分段落、复述文意、品析句子,将结论告知于其他成员的形式完成了小组探究,忽视了生生交流。对此,笔者认真倾听了这个小组的想法,发现尖子生担心其他组员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存在轻视组员的不良思想。对此,笔者告诉学生人人平等,小组合作的意义便是生生互助与和谐沟通,而且其他同学也必然具备需要自己学习的优势与特长,希望学生可以尊重、相信自己的同伴,切忌自傲、自满。
三、发挥教师的正面思想引导作用
客观来讲,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生的交往与相处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语文教师在专业影响下形成了良好的沟通能力,而且经常阅读一些文学经典著作,视野比较开阔、思想比较丰富。这一教师优势可以更好地优化小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其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从而进一步优化自己的道德素质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正面带动作用,尽可能为小学生呈现一个高尚、专业的教师形象,确保自己可以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与小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探究语文新知时,笔者从来不会打断同学发言,而是会耐心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温和的语态鼓励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这种做法就给小学生带来了自信与勇气,使其敢于发言、敢于表达。另外,当小学生产生焦躁、紧张、烦闷等不良学习心理时,笔者也会凭借自己的沟通能力安抚学生,缓和学生的不良心理,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端正学习态度,使其重新充满斗志。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是为了促使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不断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本课程的思想教育优势,使得隐性的德育资源可以作用到小学生身上,然后再通过学生、教师这两个主体资源保障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德娟.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7.
[2]王臣.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