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泰州地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还存在不少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一、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泰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兴化戴南镇的不锈钢制品集中加工区、城东镇的脱水蔬菜加工集中区,泰兴黄桥镇的牛仔布生产集中区,高港野徐镇的体育器材加工集中区,海陵九龙镇的自行车配件集中加工区成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强磁场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泰州民营经济呈现数量与质量“双飞跃”,是最具活力的“富民经济”。一方面,它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全市70个产业集中区新增加2万多名农村劳力就业,私营个体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失业待岗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部分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开始,自我积累,自我创业,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的跨跃。
二、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泰州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不少,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1.企业发展软环境不优,国民待遇不同等。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有些部门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个别部门则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对重点企业和骨干大户往往高看一眼,对其他中小企业则不能一视同仁,办事拖拉,服务意识差。甚至有的部门更热衷于罚款收费,而无意于规范服务,搭车收费、以罚代管的现象还难以杜绝。再者这几年招商引资力度虽然加大了,但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和资金扶持上的优惠,对“土生土长”和现已存有的民营企业关心重视不够,扶持力度差,存在着待遇不同等的现象。有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可遵循的具体标准,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大,一些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使民营企业本应得到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2.创新能力严重滞后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少民营企业至今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族管理和主观独裁的经营方式,内部管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管理方式的还不多。同时,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偏低,低端产品占据主流,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属于表象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众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而长期面貌依旧,甚至有的企业还处于濒临倒闭的困境,从长远看,这将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3.高素质人才匮乏严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许多民营企业也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有关人才服务机构也通过多种渠道竭力为企业举荐人才,我市民营企业人才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与企业目前发展的速度,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众多民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企业环境差、经营方式落后,不能给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对高素质人才要么招不到,要么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缺失,致使企业很难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
三、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1.進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列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各级财政按地方留成财力的5%至10%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定向扶持民营企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市工商、公安、国土、财政、税收和金融等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根本,充分认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进一步梳理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行政策,彻底消除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各种正当权益,全力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要获取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关键是如何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人才,吸引紧缺人才。在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率先开辟民营人才市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政策制度上的差异和障碍,为民营企业免费开展人才招聘业务,积极帮助民营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和智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全市民营企业走出泰州,赴南京、上海等地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出台引进、培养、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为泰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要健全适应自身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可通过进修、培训、咨询指导等多种途径为民营企业培育人才,努力提高人才档次。
3.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区域经济板块。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对全市乡镇工业园区进行了整合,撤并压缩了一批未经批准的园区,对保留的13家省级以上工业小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规划,提升发展水平,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此外,各地还把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摆上突出位置,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提升创新能力。首先,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大在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通过激励、约束等有效手段,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要注重吸收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技术成果,要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通过建立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组合,推动“泰州制造”到“泰州创造”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一、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来,泰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兴化戴南镇的不锈钢制品集中加工区、城东镇的脱水蔬菜加工集中区,泰兴黄桥镇的牛仔布生产集中区,高港野徐镇的体育器材加工集中区,海陵九龙镇的自行车配件集中加工区成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强磁场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
泰州民营经济呈现数量与质量“双飞跃”,是最具活力的“富民经济”。一方面,它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全市70个产业集中区新增加2万多名农村劳力就业,私营个体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失业待岗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部分民营企业由最初的家庭作坊开始,自我积累,自我创业,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的跨跃。
二、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泰州市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新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与浙江等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充分的地区相比,泰州民营经济的总量还不够大,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不少,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研究解决。
1.企业发展软环境不优,国民待遇不同等。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有些部门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个别部门则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对重点企业和骨干大户往往高看一眼,对其他中小企业则不能一视同仁,办事拖拉,服务意识差。甚至有的部门更热衷于罚款收费,而无意于规范服务,搭车收费、以罚代管的现象还难以杜绝。再者这几年招商引资力度虽然加大了,但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特别是在土地征用和资金扶持上的优惠,对“土生土长”和现已存有的民营企业关心重视不够,扶持力度差,存在着待遇不同等的现象。有的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可遵循的具体标准,执行政策的随意性大,一些部门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执行偏差,使民营企业本应得到的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2.创新能力严重滞后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少民营企业至今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族管理和主观独裁的经营方式,内部管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管理方式的还不多。同时,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产品档次偏低,低端产品占据主流,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属于表象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众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而长期面貌依旧,甚至有的企业还处于濒临倒闭的困境,从长远看,这将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
3.高素质人才匮乏严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许多民营企业也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有关人才服务机构也通过多种渠道竭力为企业举荐人才,我市民营企业人才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与企业目前发展的速度,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成为束缚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众多民营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企业环境差、经营方式落后,不能给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对高素质人才要么招不到,要么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缺失,致使企业很难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
三、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
1.進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今年初,市委、市政府首次将民营经济发展列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各级财政按地方留成财力的5%至10%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定向扶持民营企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进一步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市工商、公安、国土、财政、税收和金融等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把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为根本,充分认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比发展就是比环境,进一步梳理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现行政策,彻底消除针对民营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案件,营造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各种正当权益,全力打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要获取长期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其关键是如何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有用人才,吸引紧缺人才。在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率先开辟民营人才市场,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政策制度上的差异和障碍,为民营企业免费开展人才招聘业务,积极帮助民营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和智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全市民营企业走出泰州,赴南京、上海等地参加大型人才招聘会,出台引进、培养、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为泰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要健全适应自身需求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可通过进修、培训、咨询指导等多种途径为民营企业培育人才,努力提高人才档次。
3.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区域经济板块。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对全市乡镇工业园区进行了整合,撤并压缩了一批未经批准的园区,对保留的13家省级以上工业小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规划,提升发展水平,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的民营工业集聚区正在形成。此外,各地还把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摆上突出位置,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提升创新能力。首先,民营企业要不断加大在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通过激励、约束等有效手段,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在管理、技术等诸多领域实现突破,增强企业竞争力。其次,要注重吸收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技术成果,要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通过建立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优化组合,推动“泰州制造”到“泰州创造”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苏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